摘要:隨著科學和知識經濟的快速發展,對于專業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這對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這樣的背景下,高中地理生活化這個想象越來越受到重視。然后,真正關于高中地理生活化的研究卻是鳳毛麟角。基于此,本文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展開全文的,通過對高中學生的一些調查問卷,從高中地理作業這個角度來進行分析,找到其中存在的問題,以期對日后高中地理教學有所幫助。
關鍵字:高中地理;生活化;問題
理論知識最終還是為了更好的指導實踐的。所以,教育更要強調結合實際生活。高中地理知識的學習也不例外,只有與實踐相結合,才能讓學生學習起來更容易理解,也不會讓學生覺得學習沒有用。那么,本文對高中地理作業進行了一個簡單的調查,發現目前高中地理還保留著傳統的地理作業模式,更多的把作業的重點放在了鞏固知識上面,對于實際生活問題的解決涉獵較少。
通過對100名高中學生的問卷調查,其中對于地理作業作用這個問題。其中58.79%的人認為是為了鞏固所學知識;16.33%的人認為是為了提高答題技能;15.83%的人認為是為了解決部分遇到的生活問題;9.05%的人認為是對未來生活有幫助。對于“你認為你完成的地理作業隊你的生活有無幫助”。這個問題,其中36.18%的人認為是有一點幫助的;30.15%的人認為是有很大幫助的;24.12%的人認為是幾乎沒有幫助的;9.55%的人認為是沒有任何幫助的。針對這樣的一份調查問卷,讓我們看到,高中地理作業在設計方面出現的諸多問題。
(一)有些作業內容缺少基本的地理元素
一方面來說,元素是構成地理學科的基本因素。其中高中地理必須的基本元素包括區域、地方、自然環境、人文系統、地理用途等等方面。教師在給學生留作業的時候,除了要考慮到這方面的因素外,還要把行為、道德品質、溝通能力、人際交往等方面也考慮進去。
另一方面來說,除了要考慮上述要素之外,還要追求地理作業的學科本性。增加地理課程學習的生活氣息,讓作業成為地理性和生活型的結合體。不能因為追求生活化而丟失了地理性。
(二)作業內容趨于常識性知識的了解
我國課程標準強調,地理教育的目的是“培養未來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這種說法的目的是和本文論述的地理作業要生活化是相通的。一方面要幫助學生找到學習地理的起點,幫助他們在學習地理知識的時候,以已經取得的實際生活經驗作為支撐。另一個方面,為學生日后工作學習打下基礎,能夠將學習到的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當中去,正所謂“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但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高中地理作業過多的引入到生活事例中去,造成有些引用有點牽強。
例如,下圖所示為我國東南部某地出現的災害現場,其災害類型是:()
A.泥石流 B. 地面沉降 C. 隕石墜落 D. 滑坡
這種類型的作業,學生可以根據圖片內容直接做出來,這樣的難度就不大。這樣的情況就沒能把握好高中生的認知情況,之所以提出生活化的作業是為了引起學生的興趣,而不是要降低學習難度,如果把這種常識性的知識編入作業,就會出現常識化的傾向。
(三)有些作業類型限制生活化程度
一方面來看,高級中學地理教材大多數的課外作業都是以文本的形式呈現出來的,其中的題目大致上分為選擇題、填空題、連線題、圖片分析題等等。有些題出現頻率較低,而且性質都比較接近。其中填空題的生活化程度是比較低的,例如,在各種宇宙天體中,最基本的天體是_和_。主要是用字和詞來填寫,而且大多都是地理方面的術語。其變動性和靈活性較弱。
另一方面來說,地理作業練習中的題目,更多的是把注意力集中在了地理景觀、地理照片、地理示意圖等方面。對于教室、課堂或者是實際的課外觀察較少,探究事物現象和自然景觀的實踐活動也很少。這就限制了作業與生活的聯系程度,出現不同題目與生活化的比率偏差較大的現象。作業主要集中在了鞏固知識方面,對其外延沒有過多的涉獵。
作業內容生活化是在文本作業中融入生活現象、弓入生活見聞的知識表達方式,它需要作業設計者有發現地理問題的敏感性,積累地理素材的積極性,加深對地理知識理解的思想性,編制作業的踴躍性,自檢反思與合作交流的習慣性。主要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提升:首先,通過塑造生活化的原型,讓學生對于地理陳述性知識有一個基本認識;其次,教師要有搭建生活情景化的意識,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掌握地理程序性知識的認識;最后,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具體的實踐活動,在活動中細化每一個實踐步驟,從而讓學生對于地理策略性的東西有所深入了解。通過這些能有助于高中地理作業生活化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陳澄.新編地理教學輪[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46-210.
[8]夏志芳,陳勝慶,李功愛.初中地理教學設計優化研究[M].上海:中華地圖出版社,2011. 119-120.
[12][美]J.R.安德森著.楊清,張述祖等譯.認知心理學[M].長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89. 69.
[17]徐志梅,袁孝亭.高中生地理空間能力水平差異研究[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報),2011,(12).
作者簡介:劉書娟(1982—)女,漢族,黑龍江哈爾濱人,遼寧省本溪縣高中二級教師,大學本科,高中地理教學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