矯曉軍
摘要: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開始提出并逐步推廣了大學生就業指導教育。但隨著社會條件、高校辦學理念、教育制度的變化,大學生就業指導教育出現了一些問題。通過調查發現,很多高等師范院校的畢業生,都對就業感到迷茫,從側面反映出高等師范院校大學生就業指導教育存在著問題。筆者以吉林省部分高等師范院校作為樣本,對吉林省高等師范院校大學生就業指導的現狀進行分析和總結,并初步給出解決方案,為高等師范院校大學生就業指導教育提供啟示。
關鍵詞:吉林省;高師院校;就業指導;現狀分析
隨著我國教育制度的不斷改革,高校體制也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將我國高等教育帶入了大眾化的階段。大學擴招帶來畢業生人數巨大、素質良莠不齊等問題,雖然教育部也加大了大學生就業指導的力度,并取得了新的發展,但是,通過對吉林省部分省屬高等師范院校畢業生的調查分析發現,吉林省高等師范院校依然存在著許多問題。
一、就業指導模式
(一)存在的問題
第一點,大學生就業指導模式存在著不連續的問題,缺乏系統性。具體地,吉林省省屬高等師范院校中,大多數高校的就業指導主要針對大一學年和大四學年。造成許多學生沒有自己的職業規劃,忽視了對自己職業規劃的重視,此外,這種模式大都局限于大一的職業生涯規劃和大四的擇業創業而展開,嚴重缺乏了這其中的教育、思考、反饋、修正等諸多環節,會對學生的就業造成很大不利。
第二點,就業指導模式存在著浮于表面的問題,缺乏深入性。具體地,吉林省省屬高等師范院校,大多數高校的就業指導的內容務虛多,知識介紹多、能力培養少,理論教育多、實踐指導少,偏于形式、理論、臨時性應用,忽視了對學生價值觀、創業觀的塑造和職業能力的培養,將這一帶有實踐性色彩的教育變成了功利化、形式化色彩的教育。
(二)解決方案
第一,從入學開始,大學生就應該樹立職業生涯規劃的理念,根據自身大學四年的學習、生活的不同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相關職業生涯規劃,而大四則重點全身投入職業準備,參與就業講座,熟知就業指導中心提供地資料信息,了解求職技巧,提高求職能力,增加成功機率。
第二,教學方式多元化創新,改變傳統的教學,引入新型教學,舉辦“非你莫屬”大賽、“職來職往”等活動,充分發揮“校外課堂”的作用,抓住每一次假期社會實踐的機會,要求學生進行社會調研,并回校遞交調研報告。
二、思想政治教育
(一)存在的問題
大學生就業指導與思想政治教育結合不夠緊密,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兩張皮”的現象。某種程度上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在面臨就業這種帶有明顯競爭性的問題上,得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確引導,沒有扎根基層的覺悟。另外大學生就業指導中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針對性不強。一些高校把思想政治教育局限于“兩課”,造成了大學生就業指導中缺少了有針對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此外,很多高校的“兩課”授課式并不側重學生的真正需要。
(二)解決方案 完善大學生就業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關內容。首先,就業期望值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必須教育引導大學生,冷靜分析自我,認識到自身經驗不足,進行準確的自我職業定位,選擇符合自己實際能力的職業,充分發揮潛力。其次,主體競爭意識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引導大學生認識到,競爭無處不在,使大學生樹立強烈的主體競爭意識,使畢業生能夠積極地參與到競爭激烈地就業市場,展示自己,勇于競爭。提升自我。最后,社會責任意識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社會責任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在擇業、就業中主動地承擔社會責任。 三、師范類畢業生
(一)存在的問題
作為高等師范院校的師范類畢業生,應具備良好而扎實的教師基本技能,而顯然,在吉林省省屬高等師范院校中的大學生就業指導里,沒有融入培養教師基本技能。其次,存在許多自我約束力不強、自我學習意識淡薄、基礎知識不扎實的學生。
(二)解決方案
隨著社會的推進,高校和社會有著越來越緊密的合作,大學的管理難度無形就增加了,高等院校教育的定位也需重新思考高校與社會之間的關系。我們國家的高等教育正逐步從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的轉型,但也應控制高校擴招人數。還有,師范類畢業生也因定制合理的期望,否則不僅給社會的就業工作帶來巨大的壓力,也造成自身資源的浪費。
四、《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
(一)存在的問題
《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本身存在了一些問題:
第一點,該課程任課教師專業性顯著不足。據統計,吉林省高等師范院校中,絕大多數《大學生就業指導》的任課老師都是由教學部門的黨政領導或專職輔導員老師,也有其他專業老師擔任代課老師的情況,這樣的教師隊伍專業性嚴重缺乏。
第二點,教學內容枯燥,教學形式單一,實踐環節較少。吉林省高等師范院校中,大多數高校仍然按照較為老舊的方式進行該課程,例如有的院校仍然是“一塊黑板一粉筆,大屏幕上PPT,一人從頭講到底,學生睡覺玩手機”這種學生最不易接受的方式授課。
(二)解決方案
第一,我們高校要對就業指導這一課程專心研究,準確的對待,我們高等院校應該組建具有就業指導專項的教師隊伍。每周對老師的講課情況進行檢查,以及進行月底考核。
第二,我們的教師應該具備創新能力。我國《高教法》中也有此規定。然而具有專業就業指導的老師,在完善就業指導的前提下,應該使學生們成功就業。所以高等院校在這方面一定要選擇一支高素質的教師小組,使畢業生在社會工作上,更加優秀。從而讓社會的就業指導問題有很大的改觀。
參考文獻:
[1] 尹小萍,陳麗影.大學生就業指導.中國科學文化出版社,2003.
[2]朱寧.論在大學生就業指導中有效滲透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探索, 2008,(12).
[3]池忠軍,張曉虹. 大學生就業指導的現狀分析. 煤炭高等教育,2003,(2).
[4] 劉國平.大學生就業指導課存在問題與發展創新的思考.南方論刊,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