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資訊頻道執行總編輯兼首席新聞評論員鈕文新:
所謂總量政策,就是一部分政策是針對所有企業的普惠政策,另一部分政策又是針對個別行業特殊政策。我認為,該項政策與增值稅等各項企業改革措施一起,將變成推動中國新一輪“升級投資”的強大動能。
值得特別注意的是:這項政策將追溯到今年1月1日,也就是說,今年就是第一年,而有測算認為,今年就可以為企業減少稅負2333億元。這當然意味著這2333億元將立即變成企業利潤,同時這也讓我們看到了一個重要希望:一方面,中央反腐力度空前、規模空前、決心空前,同時三令五申要求各級各類政府開支節儉,8項規定被嚴格執行,并將此規的執行過程至于民眾監督之下;另一方面,用節約的財政資金為企業減負,加大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激勵。說實話,這著實不易。它不僅讓我們看到經濟的希望,更看到了政治的希望。這是我們中國人民期盼已久的良性態勢。
目前,我們所能看到的政府拉動經濟的力度其實相當可觀,動輒千億以上的項目數不勝數。客運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軍工改革所釋放巨大投資機會,尤其在能源、環保和區域經濟一體化改革、國有企業新一輪改革方向所投入的力度讓人“瞠目結舌”。核電、特高電網、頁巖氣、海洋油氣資源開發;大氣治理、污水治理、土地治理、電動汽車;京津冀、長江經濟帶、海陸兩大絲綢之路以及中央帶頭、各地紛紛跟進的國企新一輪改革等等等等,已經展示了一副新能源、新經濟、新投資的大格局,這實在是值得每位國人興奮的事情。
這樣的措施屬于宏觀調控嗎?當然是,但不只是宏觀經濟調控。因為,如此動作將大幅拓寬中國經濟的潛在增長動力,全部實施的結果將至少給中國帶來20年的增長潛力,如果再能悠著點,不要過快釋放,那中國避免所謂“中等收入陷阱”毫無疑問。
當然,沒有必要盲目樂觀,憂患意識時時刻刻都不能松懈。基于我們的缺陷,我們也需要有一個清晰的認識。比如貨幣政策調控,我們的老毛病并未發生根本性的改觀。首先是本本主義盛行,跟在過時或不切實際的理論后面亦步亦趨,缺乏大格局下的大認知,而斤斤計較手段、工具。其次,只做不說,管數不管人。只依據數據分析進行決策,而不是針對市場,針對人心的精心調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