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華麗+許可
摘要:文登區位于山東半島東北部,地形屬濱海低山丘陵區,南瀕南海,境內地形復雜,丘陵起伏,溝壑縱橫。平原沿河谷兩岸及濱海地區呈帶狀展布。山地占總面積的19%,丘陵占58.4%,平原占22.6%。西部昆崳山脈是膠東屋脊,為西部南北向分水嶺,主峰泰礴頂高923m;東部有鳳臺頂、老驢山、鄒山、老青山等丘陵,為東界分水嶺。全境兩側高,中間低,北部高,南部低,像一簸箕,口向南,伸向黃海。
關鍵詞:山洪地質災害現狀調查監測預警系統防御
一、 山洪地質災害成因調查
1、地形地質
文登區位于新華夏系第二隆起的東部,文、榮凸起的中心部位。由于長期隆起,缺失中元古—中生界侏羅紀地層。總的特點是:地質簡單,巖漿巖分布廣泛,構造不太發育。地層以下元古界膠東巖群第二巖組變質巖系為主,第四紀堆積物遍布全境,有沖積、洪積、殘坡積和海積等類型。棕壤就是淋溶淀積作用形成,是全區的主要土壤類型,文登市境內有西、北、東三條分水嶺,成為單獨的水系,文登地形屬濱海低山丘陵區,南瀕南海,境內地形復雜,丘陵起伏,溝壑縱橫。平原沿河谷兩岸及濱海地區呈帶狀展布。山地占總面積的19%,丘陵占58.4%,由于平洼地多分布于山腳下和濱海低洼處,排洪不暢,汛期如遇山洪暴發,將會造成巨大經濟損失。
2、氣候分析
文登市地處北溫帶,屬于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多年平均降水量767.8mm,降水分布不均,夏季較為集中,6~9月降水量約占全年的70%,七、八月間常受臺風影響,是暴雨多發地區,所形成的洪水陡漲陡落,由于暴雨所產生的量大而集中的地表徑流,極易造成海水倒灌、山體滑坡、崩塌、山洪泥石流和洪澇等山洪災害,給區域內人民生命財產造成重大損失。
3、防洪減災能力
受山區地形限制,大多數鎮(街道辦)、村人員都是居住在沿河兩岸或山洪溝兩側地帶,極易遭受山洪的襲擊;防洪工程標準低,部分堤防防洪標準僅達5年一遇,山洪防御工程措施缺乏。
二、 山洪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建設
1、 系統組成
文登區山洪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主要包括雨情監測系統和預警系統。測站網布設、信息采集、信息傳輸通信組網等。區、鎮建立了一定技術含量、實用、先進、自動化程度較高的六要素、四要素自動監測站、單雨量站,采用自動方式,把監測信息匯集于山洪地質災害監測預警平臺,此系統可與水利、國土等部門進行數據共享。
母豬河流域區域站、雨量站統計表
序號站名站類地點經緯度
經度緯度
1 界石區域站界石鎮石頭河村 121°50′55″ 37°16′17″
2 米山區域站米山水庫 121°55′30″ 37°10′29″
3 高村區域站高村雙力板簧廠 122°10′56″ 37°04′49″
4 宋村區域站宋村中學 122°00′19″ 37°03′54″
5 前島區域站漁業公司 122°02′51″ 36°54′44″
6 汪疃區域站十一中 121°58′16″ 37°18′32″
7 葛家區域站第二職業中學 121°51′43″ 37°16′21″
8 大水泊區域站 309國道油庫 122°14′54″ 37°09′58″
9 文登營區域站水土保持實驗站 122°08′0.3″ 37°14′18″
10 候家區域站機電廠 122°04′56″ 37°01′01″
11 澤頭單雨量站澤頭三中 121°52′35″ 37°03′26″
12 坤龍邢水庫單雨量站燃氣站 122°11′33″ 37°05′43″
13 張家產單雨量站南圈水庫 122°03′58″ 37°04′53″
預警系統由國家氣象中心牽頭開發的山洪地質災害防治和中小河流防汛預報預警業務系統軟件和縣級版SWAN系統和群測群防預警系統組成。
2、 預警指標的確定
① 根據調查的歷史山洪災害情況.確定各隱患區的歷次山洪災害發生時間.通過威海綜合探測數據查詢系統計算各隱患區對應時間內的各時段最大面雨量(統計時段有l小時、3小時、6小時、12小時和24小時)。組成一個系列并統計系列的最小值和平均值.以最小值作為預警雨量的初值參考。
② 計算各隱患區逐年最大各時段面雨量系列.并對每個時段的系列資料進行頻率分析。由于文登大多數河流防洪標準為5年一遇.因此本次頻率分析主要采用5年一遇雨量數據。
③ 參照前面計算的最小值、平均值及5年一遇的雨量數據來初步確定預警基本指標。
文登山洪預警雨量值參考表
典型區1(文登、申各莊、泊岳家) 典型區2(界石、閻家泊子、孫瞳)
預警類型時段雨量(mm) 預警類型時段雨量(mm)
預警雨量 1小時 25 預警雨量 1小時 30
3小時 50 3小時 60
6小時 80 6小時 80
12小時 110 12小時 100
24小時 120 24小時 120
轉移雨量 6小時 100 轉移雨量 6小時 110
12小時 120 12小時 130
24小時 140 24小時 150
3、 預警信息的發布
文登山洪災害預警系統主要對收集來的雨量數據包通過臨界雨量值對比分析,當達到臨界雨量值時,根據不同級別啟動相應的報警,同時啟動短信發布平臺發往需要預警的防汛責任人、各村鎮的氣象信息員及廣播預警站點,來進行預警。預警系統數據庫主要包括實時數據查詢、綜合數據查詢、雨量數據查詢及共享數據。
三、防御措施
一是運用氣象預警發布平臺,用發送預警短信的方式向當地山洪地質災害防御責任人群傳送信息,而后由相關的責任人提前組織群眾轉移。
二要整合資源,進一步完善山洪地質災害的預警系統。監測預警系統無論在水利部門還是水文地質部門都建有自己的預警系統,要整合資源,實行信息資源共享,預測預報共商,預警信息統發,并及時對新的技術手段跟蹤運用,逐步對監測的廣度擴大,提高預警的精度和響應的速度,要對監測預警能力和水平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全國山洪災害防治縣級非工程措施建設實施方案編制大綱endprint
摘要:文登區位于山東半島東北部,地形屬濱海低山丘陵區,南瀕南海,境內地形復雜,丘陵起伏,溝壑縱橫。平原沿河谷兩岸及濱海地區呈帶狀展布。山地占總面積的19%,丘陵占58.4%,平原占22.6%。西部昆崳山脈是膠東屋脊,為西部南北向分水嶺,主峰泰礴頂高923m;東部有鳳臺頂、老驢山、鄒山、老青山等丘陵,為東界分水嶺。全境兩側高,中間低,北部高,南部低,像一簸箕,口向南,伸向黃海。
關鍵詞:山洪地質災害現狀調查監測預警系統防御
一、 山洪地質災害成因調查
1、地形地質
文登區位于新華夏系第二隆起的東部,文、榮凸起的中心部位。由于長期隆起,缺失中元古—中生界侏羅紀地層。總的特點是:地質簡單,巖漿巖分布廣泛,構造不太發育。地層以下元古界膠東巖群第二巖組變質巖系為主,第四紀堆積物遍布全境,有沖積、洪積、殘坡積和海積等類型。棕壤就是淋溶淀積作用形成,是全區的主要土壤類型,文登市境內有西、北、東三條分水嶺,成為單獨的水系,文登地形屬濱海低山丘陵區,南瀕南海,境內地形復雜,丘陵起伏,溝壑縱橫。平原沿河谷兩岸及濱海地區呈帶狀展布。山地占總面積的19%,丘陵占58.4%,由于平洼地多分布于山腳下和濱海低洼處,排洪不暢,汛期如遇山洪暴發,將會造成巨大經濟損失。
2、氣候分析
文登市地處北溫帶,屬于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多年平均降水量767.8mm,降水分布不均,夏季較為集中,6~9月降水量約占全年的70%,七、八月間常受臺風影響,是暴雨多發地區,所形成的洪水陡漲陡落,由于暴雨所產生的量大而集中的地表徑流,極易造成海水倒灌、山體滑坡、崩塌、山洪泥石流和洪澇等山洪災害,給區域內人民生命財產造成重大損失。
3、防洪減災能力
受山區地形限制,大多數鎮(街道辦)、村人員都是居住在沿河兩岸或山洪溝兩側地帶,極易遭受山洪的襲擊;防洪工程標準低,部分堤防防洪標準僅達5年一遇,山洪防御工程措施缺乏。
二、 山洪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建設
1、 系統組成
文登區山洪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主要包括雨情監測系統和預警系統。測站網布設、信息采集、信息傳輸通信組網等。區、鎮建立了一定技術含量、實用、先進、自動化程度較高的六要素、四要素自動監測站、單雨量站,采用自動方式,把監測信息匯集于山洪地質災害監測預警平臺,此系統可與水利、國土等部門進行數據共享。
母豬河流域區域站、雨量站統計表
序號站名站類地點經緯度
經度緯度
1 界石區域站界石鎮石頭河村 121°50′55″ 37°16′17″
2 米山區域站米山水庫 121°55′30″ 37°10′29″
3 高村區域站高村雙力板簧廠 122°10′56″ 37°04′49″
4 宋村區域站宋村中學 122°00′19″ 37°03′54″
5 前島區域站漁業公司 122°02′51″ 36°54′44″
6 汪疃區域站十一中 121°58′16″ 37°18′32″
7 葛家區域站第二職業中學 121°51′43″ 37°16′21″
8 大水泊區域站 309國道油庫 122°14′54″ 37°09′58″
9 文登營區域站水土保持實驗站 122°08′0.3″ 37°14′18″
10 候家區域站機電廠 122°04′56″ 37°01′01″
11 澤頭單雨量站澤頭三中 121°52′35″ 37°03′26″
12 坤龍邢水庫單雨量站燃氣站 122°11′33″ 37°05′43″
13 張家產單雨量站南圈水庫 122°03′58″ 37°04′53″
預警系統由國家氣象中心牽頭開發的山洪地質災害防治和中小河流防汛預報預警業務系統軟件和縣級版SWAN系統和群測群防預警系統組成。
2、 預警指標的確定
① 根據調查的歷史山洪災害情況.確定各隱患區的歷次山洪災害發生時間.通過威海綜合探測數據查詢系統計算各隱患區對應時間內的各時段最大面雨量(統計時段有l小時、3小時、6小時、12小時和24小時)。組成一個系列并統計系列的最小值和平均值.以最小值作為預警雨量的初值參考。
② 計算各隱患區逐年最大各時段面雨量系列.并對每個時段的系列資料進行頻率分析。由于文登大多數河流防洪標準為5年一遇.因此本次頻率分析主要采用5年一遇雨量數據。
③ 參照前面計算的最小值、平均值及5年一遇的雨量數據來初步確定預警基本指標。
文登山洪預警雨量值參考表
典型區1(文登、申各莊、泊岳家) 典型區2(界石、閻家泊子、孫瞳)
預警類型時段雨量(mm) 預警類型時段雨量(mm)
預警雨量 1小時 25 預警雨量 1小時 30
3小時 50 3小時 60
6小時 80 6小時 80
12小時 110 12小時 100
24小時 120 24小時 120
轉移雨量 6小時 100 轉移雨量 6小時 110
12小時 120 12小時 130
24小時 140 24小時 150
3、 預警信息的發布
文登山洪災害預警系統主要對收集來的雨量數據包通過臨界雨量值對比分析,當達到臨界雨量值時,根據不同級別啟動相應的報警,同時啟動短信發布平臺發往需要預警的防汛責任人、各村鎮的氣象信息員及廣播預警站點,來進行預警。預警系統數據庫主要包括實時數據查詢、綜合數據查詢、雨量數據查詢及共享數據。
三、防御措施
一是運用氣象預警發布平臺,用發送預警短信的方式向當地山洪地質災害防御責任人群傳送信息,而后由相關的責任人提前組織群眾轉移。
二要整合資源,進一步完善山洪地質災害的預警系統。監測預警系統無論在水利部門還是水文地質部門都建有自己的預警系統,要整合資源,實行信息資源共享,預測預報共商,預警信息統發,并及時對新的技術手段跟蹤運用,逐步對監測的廣度擴大,提高預警的精度和響應的速度,要對監測預警能力和水平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全國山洪災害防治縣級非工程措施建設實施方案編制大綱endprint
摘要:文登區位于山東半島東北部,地形屬濱海低山丘陵區,南瀕南海,境內地形復雜,丘陵起伏,溝壑縱橫。平原沿河谷兩岸及濱海地區呈帶狀展布。山地占總面積的19%,丘陵占58.4%,平原占22.6%。西部昆崳山脈是膠東屋脊,為西部南北向分水嶺,主峰泰礴頂高923m;東部有鳳臺頂、老驢山、鄒山、老青山等丘陵,為東界分水嶺。全境兩側高,中間低,北部高,南部低,像一簸箕,口向南,伸向黃海。
關鍵詞:山洪地質災害現狀調查監測預警系統防御
一、 山洪地質災害成因調查
1、地形地質
文登區位于新華夏系第二隆起的東部,文、榮凸起的中心部位。由于長期隆起,缺失中元古—中生界侏羅紀地層。總的特點是:地質簡單,巖漿巖分布廣泛,構造不太發育。地層以下元古界膠東巖群第二巖組變質巖系為主,第四紀堆積物遍布全境,有沖積、洪積、殘坡積和海積等類型。棕壤就是淋溶淀積作用形成,是全區的主要土壤類型,文登市境內有西、北、東三條分水嶺,成為單獨的水系,文登地形屬濱海低山丘陵區,南瀕南海,境內地形復雜,丘陵起伏,溝壑縱橫。平原沿河谷兩岸及濱海地區呈帶狀展布。山地占總面積的19%,丘陵占58.4%,由于平洼地多分布于山腳下和濱海低洼處,排洪不暢,汛期如遇山洪暴發,將會造成巨大經濟損失。
2、氣候分析
文登市地處北溫帶,屬于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多年平均降水量767.8mm,降水分布不均,夏季較為集中,6~9月降水量約占全年的70%,七、八月間常受臺風影響,是暴雨多發地區,所形成的洪水陡漲陡落,由于暴雨所產生的量大而集中的地表徑流,極易造成海水倒灌、山體滑坡、崩塌、山洪泥石流和洪澇等山洪災害,給區域內人民生命財產造成重大損失。
3、防洪減災能力
受山區地形限制,大多數鎮(街道辦)、村人員都是居住在沿河兩岸或山洪溝兩側地帶,極易遭受山洪的襲擊;防洪工程標準低,部分堤防防洪標準僅達5年一遇,山洪防御工程措施缺乏。
二、 山洪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建設
1、 系統組成
文登區山洪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主要包括雨情監測系統和預警系統。測站網布設、信息采集、信息傳輸通信組網等。區、鎮建立了一定技術含量、實用、先進、自動化程度較高的六要素、四要素自動監測站、單雨量站,采用自動方式,把監測信息匯集于山洪地質災害監測預警平臺,此系統可與水利、國土等部門進行數據共享。
母豬河流域區域站、雨量站統計表
序號站名站類地點經緯度
經度緯度
1 界石區域站界石鎮石頭河村 121°50′55″ 37°16′17″
2 米山區域站米山水庫 121°55′30″ 37°10′29″
3 高村區域站高村雙力板簧廠 122°10′56″ 37°04′49″
4 宋村區域站宋村中學 122°00′19″ 37°03′54″
5 前島區域站漁業公司 122°02′51″ 36°54′44″
6 汪疃區域站十一中 121°58′16″ 37°18′32″
7 葛家區域站第二職業中學 121°51′43″ 37°16′21″
8 大水泊區域站 309國道油庫 122°14′54″ 37°09′58″
9 文登營區域站水土保持實驗站 122°08′0.3″ 37°14′18″
10 候家區域站機電廠 122°04′56″ 37°01′01″
11 澤頭單雨量站澤頭三中 121°52′35″ 37°03′26″
12 坤龍邢水庫單雨量站燃氣站 122°11′33″ 37°05′43″
13 張家產單雨量站南圈水庫 122°03′58″ 37°04′53″
預警系統由國家氣象中心牽頭開發的山洪地質災害防治和中小河流防汛預報預警業務系統軟件和縣級版SWAN系統和群測群防預警系統組成。
2、 預警指標的確定
① 根據調查的歷史山洪災害情況.確定各隱患區的歷次山洪災害發生時間.通過威海綜合探測數據查詢系統計算各隱患區對應時間內的各時段最大面雨量(統計時段有l小時、3小時、6小時、12小時和24小時)。組成一個系列并統計系列的最小值和平均值.以最小值作為預警雨量的初值參考。
② 計算各隱患區逐年最大各時段面雨量系列.并對每個時段的系列資料進行頻率分析。由于文登大多數河流防洪標準為5年一遇.因此本次頻率分析主要采用5年一遇雨量數據。
③ 參照前面計算的最小值、平均值及5年一遇的雨量數據來初步確定預警基本指標。
文登山洪預警雨量值參考表
典型區1(文登、申各莊、泊岳家) 典型區2(界石、閻家泊子、孫瞳)
預警類型時段雨量(mm) 預警類型時段雨量(mm)
預警雨量 1小時 25 預警雨量 1小時 30
3小時 50 3小時 60
6小時 80 6小時 80
12小時 110 12小時 100
24小時 120 24小時 120
轉移雨量 6小時 100 轉移雨量 6小時 110
12小時 120 12小時 130
24小時 140 24小時 150
3、 預警信息的發布
文登山洪災害預警系統主要對收集來的雨量數據包通過臨界雨量值對比分析,當達到臨界雨量值時,根據不同級別啟動相應的報警,同時啟動短信發布平臺發往需要預警的防汛責任人、各村鎮的氣象信息員及廣播預警站點,來進行預警。預警系統數據庫主要包括實時數據查詢、綜合數據查詢、雨量數據查詢及共享數據。
三、防御措施
一是運用氣象預警發布平臺,用發送預警短信的方式向當地山洪地質災害防御責任人群傳送信息,而后由相關的責任人提前組織群眾轉移。
二要整合資源,進一步完善山洪地質災害的預警系統。監測預警系統無論在水利部門還是水文地質部門都建有自己的預警系統,要整合資源,實行信息資源共享,預測預報共商,預警信息統發,并及時對新的技術手段跟蹤運用,逐步對監測的廣度擴大,提高預警的精度和響應的速度,要對監測預警能力和水平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全國山洪災害防治縣級非工程措施建設實施方案編制大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