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姣明
政工干部要善過網絡關
●胡姣明
時代的敲門聲在46年前響起。從1969年一段5米長的電纜將兩臺獨立計算機連接起來,到當下打開WiFi“搖一搖”“掃一掃”,網絡在加速便捷我們生活的同時,逐步改變了我們認識事物的方式,深刻影響著我們的思想和行為。面對進入互聯網時代這樣一個社會現實,在古田召開的全軍政治工作會議上,習主席明確指出,政治工作過不了網絡關,就過不了時代關。這一論斷,深刻揭示了當前我軍政治工作面臨的新課題、新挑戰,給每名政工干部提出了現實要求和考驗。
要有守住陣地的憂患意識。政治工作是我軍的看家本領,是我軍的最大特色、最大優勢,在長期實踐中,更是探索形成了一整套優良傳統。然而,我們要清醒看到,伴隨著信息化政工的大趨勢、網絡進軍營的大背景,多元文化、多樣手段、多變輿情已經給政治工作帶來了全新挑戰,敵對勢力利用網絡門檻低、傳播快、范圍廣的特點,不斷加大“打進來、拉出去”的力度;我們的工作對象是“入網比入伍早、網齡比兵齡長”的新一代青年官兵,原有的經驗辦法變得跟不上網絡“刷新”的速度;面臨信息化戰爭,政治工作如何借助網絡平臺發揮好自身功能作用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課題。網絡是塊新陣地,我們無法忽視,也根本丟不起。各級政工干部要深入學習領會習主席“以積極主動的工作占領部隊思想陣地、文化陣地、輿論陣地,確保部隊絕對忠誠、絕對純潔、絕對可靠”的重要指示,挺身入局、掌握主動,著力革除與網絡時代不相適應的觀念障礙,加緊加快推進建網、用網、管網等各項工作落實,以把紅旗插上陣地的沖鋒姿態,強勢占領信息網絡高地,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要有敢于擔當的開拓精神。面對網絡這個錯綜復雜的“最大變量”,我們可以說是既熟悉又陌生。說熟悉,是因為當下時代社會各領域已經是“無網不入”,部隊從上到下已逐漸形成了“網絡是個寶,用好要趁早”的意識;說陌生,是因為對于已有40多年歷史的網絡世界來說,我們政治工作的信息網絡化建設任重而道遠,不少單位面對新情況、新任務不敏感、不主動,缺乏敢擔當和開拓精神。千難萬難,敢于碰硬、敢于擔責、敢于作為就不難。當前,部隊建網、用網需求十分迫切,一方面要完成硬件平臺建設和設備升級改造,另一方面要拓展政治工作軟件系統功能應用,這正是檢驗政工干部是否講政治、有作為的關鍵時刻。我們一定要迎著難題開拓實踐,搞好頂層設計、優化整合資源,用好新興技術、跟上時代步伐,加強內容建設、提升服務能力,規范網絡管理、推進高效運行,以時不我待的自覺擔當,立起政工干部在網絡陣地上的好樣子。
要有“在線升級”的創新素養。過硬的網絡素養,是政治工作過好網絡關的重要基礎。時下,面對全媒體、大數據、云計算等網絡技術的風起云涌,身處“互聯網+”的時代大潮,有不少人感嘆:政治工作不靈了。官兵有困惑不問班長問百度,有心思不找戰友找網友,有空閑不愛聽“大道理”愛刷“朋友圈”。反躬自省,有多少政工干部是因不懂網言網語而加不進戰士的“朋友圈”?有多少是因不擅鍵對鍵而影響了面對面?還有多少政工網站的建設比起互聯網總是慢幾拍?涉淺水者得魚蝦,涉深水者縛蛟龍。在這個知識快速更新的網絡時代,廣大政治工作者必須緊跟信息化步伐,以“在線升級”的創新素養,積極做知網用網領航員、數字教育輔導員、輿情信息采集員、網上網下接線員,用網絡拉近與基層官兵的距離,填補“數字鴻溝”,打破“話語壁壘”,真正為政治工作注入時代元素,為生命線加載“數據鏈”。
要有靈活應變的管控能力。網絡是把雙刃劍,既有陽光燦爛的思想圖景,又有電閃雷鳴的輿論生態。如何讓它成為發揮政治工作傳統優勢的助手,而不是攪亂部隊建設發展的推手,關鍵是看能否積極介入、有效管控。面對“最好”與“最壞”的“狄更斯之嘆”,習主席在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上指出,網絡安全和信息化是一體之兩翼、驅動之雙輪。網絡信息隱匿、自由、分散;網絡傳播多元、共生、交互;網絡內容海量、散亂、復雜。這些特點對我們加強網絡的有效利用和引導,提出了比傳統媒體更高的要求,對傳統的管理模式提出了嚴峻挑戰,對政工干部的管控能力提出了更加艱巨的考驗。一方面,我們要主動研究把握網絡特點規律,靈活開展網上輿論斗爭,緊貼官兵思想動態開展網絡教育,熟練掌握網絡工作技法,科學安排信息傳播內容,主動回應網上關切,唱響網絡主旋律;另一方面,我們要以多樣的手段加強網絡新技術、新應用的推廣與管理,積極打造不良信息“過濾網”、全時全域“監督哨”、網絡安全“防火墻”,確保網絡可管可控。
【作者系91860部隊政治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