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東塵,蘇新國,黃學文,章衛俊,吳林松
(1.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北京 100029;2.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88)
基于人口統計學特征的公路橋隧工程施工班組安全管理模式研究
郭東塵1,蘇新國2,黃學文2,章衛俊2,吳林松2
(1.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北京 100029;2.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88)
為了解決公路施工安全管理的源頭問題,從一線施工班組安全管理入手,選擇專業化程度高的橋隧工程施工班組為研究對象,運用人口統計學特征分析方法,結合公路工程施工班組管理特點,得出影響施工班組安全管理的重要因素;通過對各影響因素與班組安全管理的關聯性分析,建立了公路施工班組安全管理建設模式。對55個施工班組、530名橋梁施工人員、375名隧道施工人員開展信息調研及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橋隧工程施工班組人員以男性為主,受教育程度不高,流動性大,施工經驗豐富,基本具備安全意識但缺乏安全技能。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當前環境下以班組組織建設、班組制度建設、班組保障建設和班組現場管控為核心的施工班組安全管理模式,以及相關措施和建議。
公路橋隧工程;施工班組;施工安全;人口統計學特征;班組管理模式
隨著社會經濟持續高速的發展,交通運輸行業基礎設施建設持續高位需求。截至2014年末,全國公路總里程達到446.39萬km,比2013年末總里程數增加了10.77萬km[1]。整體來看,我國公路建設項目的特點是建設規模大、機械化程度較低、項目建設工期較短(一般主體工程工期為0.5~1.5年)、施工工作量繁重,因而需要投入大量的技術工人和勞動力。然而,我國現已逐步步入老齡化社會,從事公路建設的勞動力缺口較大,技術工人和專業人員數量很難滿足項目建設的需要。隨著勞動用工缺口持續增大,大量未經過專業技術培訓的農民工進入公路建設行業,成為施工的主力軍。農民工有關施工安全的知識大多來自自身經驗,缺乏系統的安全技術和完善的安全管理體系。施工企業負責對農民工進行入場教育培訓工作,但在對其進行安全管理時,由于企業自有技術人員比例低,加之農民工流動性較大,造成施工企業對其培訓的動力不足[2],一線施工人員安全技能不高的問題始終得不到解決。
公路橋隧工程一般位于崇山峻嶺之中,跨越河流峽谷,穿越高山丘陵,自然環境惡劣,生產條件有限,作業空間狹窄。橋隧工程施工涉及高空作業、吊裝作業、爆破作業、掘進作業等高危作業,施工作業要求配備專業性強的施工班組?,F階段,我國橋隧工程施工事故處于高發狀態,施工班組人員首當其沖。據《全國交通建設領域安全形勢年度報告》[3]統計,2013年,全國公路橋隧工程施工共發生安全事故38起,占交通建設事故總量的67.8%;死亡65人,占事故死亡總人數的73.0%。從發生事故的原因來看,施工人員違章指揮與違規操作是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反映出一線作業人員和管理人員安全意識薄弱、安全技能不足。可見,對一線作業人員進行有效的安全管理尤為重要,這已成為杜絕安全生產事故發生的根本手段。
在國際上,許多國家都很重視施工班組安全管理,并采取不同的措施。美國在班組建設與管理方面,各企業普遍采用一套課程——TWI(Training within Industry,工業現場培訓)[4],這套課程的目的在于提高生產主管的管理技能,包括工作指導(Job Instruction)、工作方法(Job Method)、工作關系(Job Relations)和工作安全(Job Safety)4部分,統稱4J管理技能,它既是對班組長管理能力的要求,也是美國企業班組管理的重要內容。在日本,班組長必須接受“班組長培訓”,并在達標后方可被授予班組長資格。由于班組長在準備作業階段、正式作業階段和事后作業階段都要負起監督的職責[5],故日本要求班組長必須具備6種基本能力:提高知識技能的能力;把握情況,綜合判斷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指示和指導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的能力;培養代理者或者繼任者的能力;對違規者嚴厲懲處的執行能力。
在國內,研究人員亦在探索新形勢下的施工班組安全管理模式。張焱等[6]研究提出基于團隊的安全生產班組管理,建立以聯保、互保制度為核心的土木建筑施工班組模式。吳振南[7]對施工班組之間的安全氛圍及相互影響進行了分析,表明施工班組之間的安全氛圍影響班組成員的安全行為。王盼盼等[8]認為施工人員所表現出來的安全能力是安全工作任務與其內在特質相互匹配的結果,安全能力的匱乏必然導致施工人員做出不安全行為進而導致事故的發生,并建立了相應的施工人員安全能力模型。
鑒于選擇專業化程度較高、技術性強的施工班組進行研究,可形成班組建設管理標桿,便于行業內的推廣,本文將以橋隧施工班組為研究對象,基于施工人員人口統計學特征調研,以班組建設、安全管理為研究核心,建立適應當前環境的施工班組安全管理模式,實現對班組成員的有效安全管理。
1.1 施工班組組織模式
改革開放以來,施工企業逐步轉型為管理型企業,大多以勞務分包的方式組織施工,其用工機制也發生變革,施工現場一線職工已經由原先企業職工變成面向社會的勞務用工。原有的固化勞動用工被多元化的管理及用工模式所代替,催生出諸多“包工頭”組建的施工勞務隊伍和“散兵游勇”,隨意用工、管理不到位,克扣、拖欠農民工工資,轉包、掛靠、違法分包等現象層出不窮。這些問題可能會給工程質量和安全帶來嚴重隱患,阻礙行業的可持續發展[9]。
本文通過對安徽省、廣東省、江西省數個在建項目橋隧工程施工現場的走訪和調研,發現除個別未進行分包外,施工企業普遍采用專業分包和勞務分包的模式組織施工生產。由于采用不同的施工組織模式,導致施工班組管理存在多種形態。具體來說,橋隧工程施工班組組建存在以下幾種情況:
(1)施工班組由本單位職工組成;
(2)施工班組長由本單位職工擔任,班組成員由勞務分包隊伍組成;
(3)施工班組長和班組成員全部由勞務分包隊伍擔任;
(4)其他組成方式。
其中第(1)種情況在目前的公路橋隧工程施工班組中已很少見;第(2)種情況存在于中鐵系統中的架子隊,是重難點工程主要采用的班組管理形式;第(3)種情況為現階段主要的班組組織形式。
1.2 施工班組管理水平
施工企業對班組的管理,要么采取單一形式,要么同時采取多種形式。施工班組組成形式的不同,勢必造成班組建設和管理的不對稱和不完善。施工企業對班組的管理存在不規范的情況,如未簽訂合法勞動合同、未提供相應的勞動保護和職業健康保障、對班組臨建和生活設施管理不到位等。另外,管理方法簡單、方式粗放、缺乏系統性都是施工班組建設管理亟待解決的問題。
1.3 施工班組成員特點
施工班組成員大多數來自農村,存在以下基本特點:
(1)受教育程度低、文化程度低;
(2)綜合素質低、安全意識淡薄、自我防范意識差;
(3)專業技術水平低、業務能力差;
(4)缺乏紀律性和執行力;
(5)班組成員年齡結構偏大,人員不固定,流動性大;
(6)班組成員安全培訓不足。
我國在安全教育培訓方面相當落后。農村勞動力中,接受過短期培訓的人數占勞動力總數的20%,接受過初級職業技術培訓或教育的占3.4%,接受過中等職業技術教育的僅占0.13%,而沒有接受過技術培訓的高達76.4%。相比而言,美國、加拿大、荷蘭、德國、日本等國的農村勞動力中受過職業培訓的比例則在70%以上[10]。
1.4 施工班組安全職責
我國施工行業安全監管體系現已基本完善:政府相關部門負責對企業安全生產的監督,企業負責自身的安全生產管理。
在當前形勢下,施工組織基本為勞務分包模式,班組安全管理由分包隊伍的負責人負責。但現實中由于安全管理需要相應的投入,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班組安全管理職責不明確,以包代管問題嚴重,班組內未設專人負責安全檢查,各自為政。生產活動中,大多只重視進度和效益,而不重視安全管理。
2.1 研究對象及其特征變量的選取
由于缺乏人口統計學特征變量選取的相關標準,本文將借鑒其他同類研究成果,結合公路橋隧工程施工班組特點,選取施工班組人口統計學特征變量開展研究。梁振東[11]研究了煤礦工人的年齡、工齡與經驗、工作崗位、婚姻狀況、吸煙、飲酒、家庭經濟壓力等變量與不安全行為意向及不安全行為的關系;趙君等[12]研究了武漢市員工的性別、年齡、教育程度、工作年限、單位類型和組織規模對組織導向和人際導向工作場所偏差行為的影響;張貴群和方衛華[13]研究了北京市科技工作者的性別、年齡、收入、受教育程度及職稱與工作滿意度之間的關系。
本文將主要以公路橋隧工程施工班組為研究對象,選擇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從事本工種時間、人員流動性等變量進行研究,分析各變量對施工班組安全管理的影響程度。
2.2 現場調研與調查問卷
本文收集了在建項目的55個施工班組、530名橋梁施工人員、375名隧道施工人員的基本信息,得到橋隧工程施工班組人口統計學特征變量的相關數據。同時,通過問卷調查,收集到施工人員對班組建設的合理化建議。調研現場如圖1所示。

圖1 現場調研圖
2.3 人口特征學變量
如前所述,本文主要以施工班組成員為研究對象,選擇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及從事本工種的時間、人員流動性等變量展開研究。
2.3.1 性別
對收集的資料進行統計,結果顯示:530名橋梁施工人員中,519人有性別信息,其中男性498人、女性21人;375名隧道施工人員均有性別信息,其中男性361人,女性14人。
通過數據分析,可以得知:在所有橋梁施工人員中,男性人數約占96%,女性人數約占4%,男女性別比例約為24∶1;在所有隧道施工人員中,男性人數約占96.3%,女性人數約占3.7%,男女性別比例約為26∶1。
另外,從調查收集的資料來看,橋梁施工班組中,女性施工人員的主要崗位為搬運工或后勤人員;隧道施工班組全部為男性,女性施工人員負責班組后勤工作,不從事隧道施工作業。
由此可見,在橋隧工程施工班組中,以男性為主,男女性別比例相差很大。男性施工人員從事主要工作,是施工班組的主力;女性施工人員從事后勤或輔助工作,是施工班組的輔助力量。
2.3.2 年齡
通過對班組人員(其中橋梁施工人員458人,隧道施工人員375人)身份信息進行核實,得到施工人員的年齡分布信息,如表1所示。

表1 橋隧施工人員年齡分布情況
由表1可知,橋梁施工人員中,40~49歲的從業人員最多,共164人,占總數的35.8%;其次為50~59歲的從業人員,共113人,占24.7%;30歲以下人員共60人,占13.1%;60歲以上人員共37人,占8.1%。隧道施工人員中,40~49歲的從業人員同樣最多,共137人,占總數的36.5%;30歲以下人員共計78人,占20.8%;60歲以上共5人,占1.3%。
根據橋隧施工人員年齡調研情況,繪制施工人員年齡分布及趨勢圖,如圖2和圖3所示。

圖2 橋梁施工人員年齡分布、趨勢圖

圖3 隧道施工人員年齡分布、趨勢圖
由圖2可知,橋梁施工人員中,60歲以上人數占比較大,達到8.1%,表明從事橋梁施工的作業人員年齡偏老齡化。由圖3可知,隧道施工人員的年齡基本呈正態分布,表明該類施工人員年齡結構基本合理。
2.3.3 受教育程度
如前文所述,施工人員整體受教育程度低、文化水平不高,這是影響班組安全管理的重要因素。本文通過調查問卷的形式,收集了294名橋隧施工人員的學歷信息,如表2所示。

表2 橋隧施工人員學歷情況
表2的調查結果表明,在橋隧工程施工班組中,高中及以上學歷的施工人員占全部施工人員的11.5%;初中及以下學歷的施工人員占全部施工人員的88.5%。高中及以上學歷與初中及以下學歷人數之比為1∶7.7。
顯然,受教育程度影響著施工人員對安全教育培訓的接受程度和對安全教育內容的接受能力。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受教育程度為初中及以下學歷的施工人員是橋隧工程施工的主力軍,因而是安全教育的重點對象。
2.3.4 從事本工種的時間
施工人員從業時間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其技術水平與施工經驗。本次調查問卷,共收集到294名橋隧施工人員的從業時間信息,如表3所示。

表3 橋隧施工人員從業時間情況
表3的統計結果顯示,從業5年以上的人數占總從業人數的72.4%。其中從業5~10年及10年以上的人數占比分別為45.9%和26.5%,說明現階段橋隧施工人員的從業時間較長,施工經驗豐富。從業1年及以下的施工人員占比較小,僅為4.1%,反映出現階段橋隧施工人員相對穩定,流入人員較少。
2.3.5 人員流動性
工程建設行業施工人員流動性大,是施工安全管理的重點和難點。本次針對橋隧施工人員的調研中,通過項目人員進場、離場登記信息的方式,確定橋隧施工人員的項目流動性。
對主體結構已完成的公路建設項目進行調研,共收集到336名橋梁施工人員和264名隧道施工人員進出場的信息記錄,得到橋隧施工人員項目工作時間情況,如表4所示。

表4 橋隧施工人員項目工作時間情況
由表4可以看出,橋隧施工人員的項目工作時間不超過1個月的人數為124,占總調研人數的20.7%;工作時間為1~3個月的人數為119,占比為19.8%;工作時間為3~6個月的人數為121,占比為20.2%;工作時間超過6個月的人數為236,占比為39.3%。
按照工程經驗推算,一般橋梁工程主體結構(按簡支梁橋算)施工建設周期為6個月左右。從調研情況可以看出,橋隧施工人員流動人數占比約為60.7%,可見人員流動性很大。
基于施工班組人口統計學特征的調研,結合班組組織建設、制度建設和保障建設3方面需求,構建橋隧工程施工班組安全管理模式。
3.1 管理模式框架
(1)班組組織建設
研究中,基于橋隧工程施工人員年齡(隧道施工人員年齡分布基本合理;橋梁施工人員年齡偏老齡化)、性別(以男性為主)、從事本工種的時間(施工經驗豐富)進行班組組織建設,同時針對班組長及關鍵崗位提出重點要求,并考慮班組成員的合理搭配。
(2)班組制度建設
基于橋隧工程施工人員受教育程度(文化程度低)、從事本工種的時間(施工安全多為經驗積累)、流動性(施工人員流動性大)開展班組制度建設,建立相對實用且有效的制度,并對以往適用于企業自有班組的管理制度進行精簡,同時通過安全責任制、安全教育、安全獎懲和安全紀律等制度對班組進行安全管理。
(3)班組保障建設
在班組組織建設和制度建設完善的基礎上,基于橋隧工程施工人員流動性(由于施工作業環境差、待遇偏低等因素造成人員流動性過大),提出相應的配套投入,如采取規范工作環境、改善住宿條件、提高收入及增強勞動保護等措施。
(4)班組現場管控
基于橋隧工程施工人員受教育程度(文化水平不高、接受新知識能力較差)、從事本工種時間(缺乏系統的安全技術,多以個人經驗為主)、流動性(流動性大,缺乏系統的安全技能和知識培訓),通過對班組進行風險源控制(告知)、安全檢查和隱患排查等方式保障施工班組的施工安全。
基于以上思路,結合施工人員安全能力的差異及施工班組管理的難點,從班組組織、內部管理、配套投入及現場控制等方面考慮,建立橋隧工程施工班組安全管理模式,如圖4所示。

圖4 橋隧工程施工班組安全管理模式
3.2 班組組織建設
施工班組組織是班組管理的前提,也是班組安全管理的根本。由于公路工程建設規模龐大,施工人員來自不同地域,存在生活習慣不同、文化差異大、語言溝通不暢等問題,在班組組織時應予以考慮。
3.2.1 班組長選擇
公路橋隧工程施工具有難度較大、專業技術要求高、交叉作業多及安全管理難度大等特點,這使得施工作業班組長的選擇尤為重要。班組長較強的領導力可以對員工安全行為產生積極的影響[14]。因此,班組長應具備過硬的專業技術能力、優秀的組織執行能力、較好的學習能力、溝通協調能力和總結表達能力。
通過收集55個橋隧施工班組長的資料信息,了解到班組長年齡、性別(均為男性)、從業時間和受教育程度的情況,如表5~表7所示。

表5 橋隧施工班組長年齡分布情況

表6 橋隧施工班組長從業時間情況

表7 橋隧施工班組長學歷情況
通過現場與10位班組長進行交談,并結合班組長調查情況,初步選擇以下幾條作為班組長選拔的基本能力,如表8所示。

表8 班組長選拔能力要求
基于橋隧工程施工人員年齡、性別、受教育程度、工作時間等特征,橋隧施工班組長應選擇年富力強的男性成員擔任,年齡不宜超過55歲。橋隧施工人員受教育程度情況的統計分析表明,班組長宜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以滿足安全教育和班組安全管理的需求。橋隧施工屬于技術性較強的工作,班組長應具有豐富的施工經驗,以應對施工過程中的突發情況。
3.2.2 班組成員配備
施工班組成員是施工作業的最前線人員,保障班組成員的安全就是保障工程的安全。橋梁、隧道施工因其自身的特點,對施工班組成員的要求較高,具體如下。
(1)基本原則
施工班組成員應按照“新老結合、以老帶新”的原則進行配備,即實行“師傅帶徒弟”的方式組建班組。另外,對專業性特別強、需要持證上崗的崗位,應嚴格執行持證上崗,不得無證作業。
班組人員配備還應堅持“熟悉”原則。來自同一地域的施工人員擁有共同的生活習慣,便于交流,故可安排在同一班組,以利于施工安全管理。
(2)人員配置
由于橋隧施工人員受教育程度低,結合班組安全管理及教育培訓需求,建議實行“8人班組模式”:施工班組由班組長、副組長和班組成員組成;橋梁工程每個作業班組均應設置班組長;成員較多的班組可根據要求配備副組長;每名班組長或副組長管理6~7名班組成員;對于班組人數小于等于8人的,可僅設1名班組長;對于班組人數大于8人的,可設1名班組長、1名副組長;原則上,班組人數不宜超過16人,否則班組應按每名班組長管理6~7名班組成員的要求,增設副組長。
(3)其他要求
根據橋隧施工人員性別和年齡分布特征調研情況,施工班組成員應以男性為主,女性為輔;針對橋隧工程施工特點,橋隧施工人員年齡原則上不得超過60歲,橋梁工程中需要登高作業的施工人員不得超過55歲。
另外,根據橋隧施工人員的性別比例,女性施工人員宜擔任施工班組的后勤工作和輔助工作,同時可擔任施工班組的安全協管員和安全宣傳員,促進班組安全文化的建設。
3.3 班組制度建設
根據施工人員受教育程度分析,進行現場走訪調研,發現橋隧工程施工班組內部管理普遍存在無管理制度、無崗位職責、無配套獎懲措施等問題,安全管理基本處于真空狀態。施工企業僅與勞務分包商簽訂勞務分包合同,而對勞務分包商的內部管理基本不加干涉。
施工班組內部管理是班組安全管理的內在要求。因此,施工班組內部管理應明確崗位職責、推行崗位(工種)責任制、制定相關安全制度(如安全教育培訓制度、安全考核獎懲制度等),并嚴格落實相關制度,也即從制度建設、責任落實和兌現獎懲三方面加強班組內部管理。
3.3.1 安全責任制
基于現階段班組安全管理現狀,應完善班組安全管理體系。首先明確崗位職責,建立健全生產責任制,落實班組崗位安全職責,保證安全生產。
施工單位應要求勞務分包單位制定班組崗位責任制,若勞務分包商無相關制度,則應嚴格執行施工企業制定的班組崗位責任制(施工班組長及班組成員),將施工現場班組管理真正納入施工企業自身安全管理體系。
3.3.2 安全管理制度
施工班組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包含班組安全教育培訓制度和班組安全獎懲制度。
施工班組人口統計學特征變量統計結果表明,橋隧工程施工班組成員從業時間較長、年齡存在老齡化趨勢(橋梁施工人員)且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施工人員的安全意識主要源自以往的施工經驗,缺乏系統性和科學性,甚至有些經驗并不符合安全作業要求,這勢必造成施工人員對安全行為和安全教育培訓的抵觸。因此,應建立適應性安全教育制度,編制適用于施工人員的安全教育培訓教材。
同時,應建立安全獎懲制度。通過安全獎懲,對符合施工安全的行為進行激勵,對違反安全要求的行為進行懲戒,使施工人員的安全行為規范化和持續化,從而形成一種安全習慣。
3.4 班組保障建設
施工班組安全管理應包含相關配套及投入,包括施工作業環境、生活環境、施工人員收入及相應的勞動保護等方面。
通過現場走訪、問卷調查和座談會的形式,得知施工人員對工資收入的關注最高。但當收入相差不大或收入水平下調5%而其他配套(如生活環境、作業環境等)得到改善時,90%以上的施工人員會選擇到工作環境相對較好的施工項目工作。由此可見,施工人員個人安全意識在逐步增強,對安全配套設施的關注度有很大提高。
因此,為提高班組安全管理,有必要保障相關配套投入,為施工班組成員提供較好的生活環境,營造安全的作業氛圍,同時加強其勞動保護,尤其是在高粉塵、高噪音的隧道施工中,應配備有效的防噪音裝置、防塵口罩等。
3.5 班組現場控制
施工現場是施工班組安全管理的重點。現場控制是施工班組安全管理中最重要的環節。現場控制包括安全防護、風險告知和安全檢查。
(1)安全防護。對重大風險區域進行安全防護,確保安全防護設施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2)風險告知。施工現場應嚴格落實風險源管控制度,實行風險預警和風險告知制度,使施工人員明白作業場所存在的重大風險,并引起重視。
(3)安全檢查。嚴格落實班組“三工”(工前、工中、工后)檢查,以便及時發現隱患,確保安全防護設施有效、可靠,同時對施工班組成員的不安全行為進行糾正。
總之,橋隧工程施工班組安全管理模式是基于施工班組人口統計學特征建立的,并將班組安全管理中現存主要問題作為該模式建立的重要方面。目前,該班組建設管理模式已在安徽在建項目橋隧工程施工班組進行試點應用。
為進一步加強橋隧工程施工班組安全管理,本文針對班組安全管理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與建議。
4.1 建立班組安全管理制度
施工單位應制定班組安全管理制度,并嚴格執行。將班組安全管理納入施工企業安全管理體系,作為企業安全生產的重要方面,同時加強對分包單位班組的安全管理。
4.2 開展班組適應性教育培訓
開展針對性、適應性安全教育。編制班組安全教育培訓教材,采取現場教學、班前三分鐘安全教育、漫畫或動漫宣傳、觀看安全警示片、安全實操等培訓方式,豐富班組安全教育形式,防止培訓教育走過場,達到安全教育培訓的目的。
4.3 形成相對穩定的作業隊伍
將施工技術骨干納入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對其進行重點培養。通過提高其社會福利、收入水平等,吸引技術力量加入企業。組建專業化作業班組,承擔專業施工任務:當企業有施工任務的時候,首先完成本單位施工任務;當企業無施工任務時,可對外從事相應專業化施工,保證施工隊伍相對穩定。
4.4 開展班組級安全活動
針對橋隧工程施工工作內容單一、施工人員與外界溝通少的現象,可不定期地組織班組級安全活動,豐富施工人員業余生活,增強施工人員的企業歸屬感,比如:開展心靈關懷活動,對優秀施工人員進行表彰;開展家庭關懷活動,為施工人員子女寄送賀卡等。
本文通過對55個施工班組的530名橋梁施工人員與375名隧道施工人員進行信息調研和問卷調查,并通過相關分析得出橋隧工程施工班組的人口統計學特征,建立了橋隧施工班組安全管理模式。
(1)根據橋隧工程施工班組人口統計學特征分析可知:在橋隧工程施工班組中,以男性為主,女性主要從事后勤工作;隧道工程施工人員年齡結構基本合理,橋梁工程施工人員年齡偏老齡化;橋隧工程施工人員中初中及以下學歷的人數占比為88.5%,是安全教育的重點和難點;橋隧施工人員的從業時間長(從業時間在5年以上的人員占比達72.4%),施工經驗豐富;橋隧施工人員流動人數占比約為60.7%,流動性很大。
(2)根據人口統計學特征分析結論,結合班組安全管理基本要素,研究建立了以班組組織建設、制度建設、保障建設為主體框架,并通過現場控制進行安全管理措施落實的公路橋隧施工班組安全管理模式。
(3)針對橋隧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班組核心安全制度、班組適應性教育、班組安全保障和班組安全活動等對策和建議。
總體來說,本文僅對橋隧工程施工班組安全管理模式進行了探討,對其他工程施工班組是否適用還需要進一步研究和探討。另外,該模式適用于當前建設項目多、勞動力缺口大的情況,隨著公路建設項目的減少以及項目安全管理精細化要求的提出,后續仍需對施工班組安全管理進行補充研究。
[1]交通運輸部綜合規劃司.2014年交通運輸行業發展統計公報[EB/OL].(2015-04-30)[2015-05-06].http://www.moc. gov.cn/zfxxgk/bnssj/zhghs/201504/t20150430_1810598.html.
[2]顧勇新,胡建東,徐鐳.建筑業可持續發展思考——2010~2013年中國建筑企業標桿解析[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2.
[3]交通運輸部工程質量監督局.全國交通建設領域安全形勢年度報告[R].北京:交通運輸部工程質量監督局,2014.
[4]祖林.4J管理技能輝煌68年——從TWI課程看美國企業的班組管理[J].現代班組,2009(7):24-25.
[5]劉寶龍,周書林,張忠彬.日本的班組安全管理與培訓[J].勞動保護,2011(4):21-23.
[6]張焱,周睿,趙挺生,等.土木建筑施工班組安全生產管理模式創新[J].工業安全與環保,2014(12):83-85.
[7]吳振南.施工班組之間安全氛圍相互影響的中介過程研究[J].中外企業家,2015(4):175-177.
[8]王盼盼,李啟明,鄧小鵬.施工人員安全能力模型研究[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9,19(8):40-45.
[9]賀志軍.建筑施工勞務分包企業管理機制及發展戰略研究[D].長沙:湖南大學,2007.
[10]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研究室.中國農民工調研報告[R].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2006.
[11]梁振東.人口統計學特征與不安全行為及其意向的關系研究[J].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2014,10(1):46-52.
[12]趙君,蔡翔.人口統計學特征對工作場所偏差行為的差異性影響研究[J].軟科學,2014,28(8):112-116.
[13]張貴群,方衛華.北京市科技工作者工作滿意度現狀及差異分析——基于人口統計特征變量的實證[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26(6):1-6.
[14]秦臻.企業班組長安全領導力與員工安全行為關系研究[D].北京: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4.
Safety Management Mode of Bridge&Tunnel Construction Team Based on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GUO Dong-chen1,SU Xin-guo2,HUANG Xue-wen2,ZHANG Wei-jun2,WU Lin-song2
(1.China Academy of Transportation Sciences,Beijing 100029,China; 2.Anhui Transportation Holding Group Co.,Ltd.,Hefei 230088,China)
In order to solve the source problem of highway construction safety management,the safety manage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team was commenced.The highway bridge and tunnel construction teams that have high degree specialization were selected.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method was used to find the important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team safety management,combining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nstruction team management.Based on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and the team safety management,a safety management mode of highway construction team was set up.According to the infor?mation collection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s on 55 construction teams,530 bridge construction personnel and 375 tunnel construction personnel,some factors of construction personnel were analyzed,including their sex,age,education background and working experience.The result of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pre?dominant are male in the construction team,and construction personnel have low education,large per?sonal mobility,rich experience with poor security technology.In order to solve these problems,a safety management mode was put forward,which takes organization construction,system construction,security construction,field management and control as the core of the safety management of highway construction team in current environment.At last,some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bout the safety management of highway construction team were proposed.
highway bridge and tunnel engineering;construction team;construction safety;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team management mode
U415.2
:A
:2095-9931(2015)04-0066-09
10.16503/j.cnki.2095-9931.2015.04.010
2015-05-15
廣東省交通運輸廳科技計劃項目(科技-2014-03-004);安徽省高速公路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科技項目(AHGS2014-1)
郭東塵(1984—),男,山西洪洞人,工程師,碩士,研究方向為交通運輸工程建設安全。E-mail:dongchen20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