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1世紀是一個知識經濟,無形資產在企業資產的價值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然而,如何較為準確的評估無形資產的價值一直是一個難點。本文從無形資產評估的現實意義談起,然后具體分析收益法在無形資產評估中具體使用時的風險及其控制。
關鍵詞:無形資產評估;收益法;風險;控制
一、無形資產評估的現實意義
1.企業發展過程中無形資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企業以無形資產的形式對外進行投資越來越常見,這些無形資產主要有專利技術、知識產權及商標權等,所以大多數企業也開始紛紛重視自身無形資產的建設。與此同時,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尤其是最近相當活躍的企業融資、收購以及聯營等經濟活動中,無形資產也體現了較大的價值。隨著無形資產價值比重的增加,做好無形資產評估工作是經濟穩定發展的需要。
2.有利于保護無形資產,防止其流失
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不斷地累積和創新它的無形資產。而如果企業未能意識到它自身無形資產的價值,也不對其實施有效保護措施,那么企業的無形資產將會輕易流失,甚至被其他企業利用起來,這對企業將會造成非常大的損失。所以,企業只有對無形資產進行合理的評估,其價值才能更好地體現出來,有利于企業清楚地認識到自身無形資產的價值,并對現有無形資產進行挖掘和整合。
3.有利于提升我國的品牌意識,推進品牌建設
品牌是當前市場競爭中為人所熟知的也是最具市場潛力的無形資產。為了讓品牌建設者始終滿懷信心,企業應當做好對無形資產的評估工作。與此同時,也能讓那些尚沒有品牌意識的經營者意識到品牌、商標等無形資產建設和保護工作的重要性,增強品牌意識,推進品牌建設。
4.完善現代化市場的需要
隨著無形資產重要性的增強,市場經濟中也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無形資產,由此造成的糾紛問題也越來越多。那么這就要求一個公正公平的無形資產價值評估體系,從而使得糾紛雙方結果達成一致。
二、無形資產評估方法的選擇
無形資產的評估,使用不同的評估方法,其評估結果也有天壤之別,因而所采用的評估方法對評估結果具有決定性作用。在方法選擇過程中,主要的影響因素是評估對象和評估目的。已有文獻中所使用的方法主要有市場法、收益法、和成本法。本文主要討論收益法。
收益法是指在明確評估對象以后,按照評估對象在其剩余使用壽命內每年可以獲得的預期收益,按照一定的折現率折現,累加得出評估基準日的現值。采用收益現值法無疑是科學的,因為這種方法注重的是評估對象的預期收益,而這也是無形資產最重要的價值所在。所以本文采用收益法。
根據無形資產轉讓計價方式不同,收益法在應用上可以表示為:
式中:V為無形資產評估值;K為無形資產分成率;Rt為第t 年分成基數(超額收益);t為收益期限;r為折現率;Y為最低收費額。
式(1)和式(2)的不同之處是式(2)中多了一項最低收費額, 這是指在無形資產的轉讓中, 根據購買方實際生產和銷售的具體情況收取轉讓費的場合所確定的“旱澇保收”收入,有時稱之為“入門費”。不過在后項計算無形資產的分成率時,是按扣除最低收費額后測算的,本質上與式(1)是一致的。通常稱式(1)為收益模式, 式(2)為成本—收益模式。
三、收益法在無形資產評估中存在的風險
由上文所述,可見收益法是目前最適合于評估無形資產的方法,但是由于方法本身的要求,評估過程仍存在著以下風險:
1.無形資產的評估范圍難以準確界定
無形資產評估的出發點就是找準無形資產的具體對象,但是無形資產的無實體性特點使其評估范圍和對象的確定成為無形資產評估一個難點。
在進行評估的過程中,評估師以及被評估企業對無形資產的認識往往不夠充分。比如,一些難以評估的無形資產,比如特許經營權、商譽等容易被忽略不計;隨著科學技術不斷進步而出現的一些非傳統的新型無形資產(如期權價值、客戶關系等)也容易由于認識不足而被忽視。
另一種對無形資產認識不足的表現在于只注重無形資產的外在形式,不關注無形資產的實質內容,造成無形資產的虛評。對于一些無形資產忽略了其未來的獲利能力,造成無形資產的虛評。
2.無形資產超額收益的界定與測算有一定難度
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
一是無形資產通常是與企業中其它有形資產相互協同才能產生收益。無形資產通常不會單獨產生收益,這就要求我們在評估中,應當采用恰當的手段把無形資產的收益和其它有形資產有效的區分開來,進一步計算出無形資產為企業帶來的收益。而這一要求對于目前的技術而言是一大難點,只要界定過程中有偏差,就會造成無形資產價值評估的不準確,從而影響最終評估結果的準確性。
二是影響無形資產的超額收益的因素有許多。內在的因素有無形資產自身的、經濟壽命、性能以及壟斷程度等因素,外在的因素則是指國家政策、市場、法律、宏觀經濟環境等因素。其中對無形資產超額收益起著決定作用的是內在因素,而外在因素也對其有重要影響。正是因為有這眾多的不確定因素,造成了無形資產超額收益的界定與測算具有一定難度。
3.無形資產收益期限具有不確定性
確定無形資產收益的期限需要關注以下兩個條件:一個是受法律保護的期限,另一個是剩余經濟使用年限。在一般情況下,我們通常采用受法律保護的期限作為收益期限,盡管如此,但無形資產產生價值主要還是來源于它的超額收益,而它的剩余經濟使用年限會影響到其壽命的長短以及產生價值的大小,所以我們不能僅僅關注它受法律保護的期限,也要同時考慮其剩余經濟試用年限。
4.折現率的選取有一定難度
由于收益法對無形資產進行評估時需要使用折現率對未來的現金流量進行折現,那么采用不同的折現率將會使得同一個評估方案呈現出不一樣的評估結果,折現率的細微差異都會在評估結果中體現出來,因此采用收益法進行無形資產評估時,選取選取合適的折現率極為重要。
折現率是未來的收益轉化為現值的比率,也可以看成是投資報酬率。而投資報酬率一般由兩部分組成:一是無風險報酬率;二是風險報酬率。通常來說,無風險報酬率不需要人為進行選取,它取決于資金的機會成本,即無風險報酬率不能低于該投資的機會成本。這個機會成本通常以同期銀行存款利率或同期國庫券利率確定,而對于要確定承擔風險所必需的報酬率的問題,只能采用現代財務理論中已經確定的那些關于投資報酬率的定性結論,從而協助確定資產評估中所需要的折現率,僅是一個理論值,這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折現率的準確性,并且增加了評估的難度。
四、采用收益法的風險控制途徑
1.明確無形資產評估的目的和對象,擴展無形資產的范圍
在對無形資產進行評估時,應當確定無形資產的評估對象和它的范圍,這就要求評估目的的準確性,因為無形資產只有在特定評估目的下才能成立。在明確評估目的之后,與評估目的有關的符合無形資產定義的都應該作為評估對象。
在知識經濟背景下,無形資產的內容越來越豐富,在確定無形資產評估范圍時,我們不應該僅僅局限于傳統的無形資產的內涵,而應該努力與國際通用標準接軌,適當擴大和豐富無形資產的外延,從而避免由于無形資產外延窄小而造成無形資產的漏評。
2.加強評估人員的風險意識,詳細了解被評估無形資產的基本情況
無形資產的評估,尤其是在使用收益法時,評估風險的高低和評估人員的人為操作具有很大關系。所以,評估人員隊伍的建設就顯得非常重要,在具體實施評估的過程中,評估人員應當嚴格遵守評估規范意見進行操作。此外,評估人員還應當對無形資產的取得過程及產權情況有詳細的認識,關于此無形資產是否有相關的法律、法規以及會計處理的特殊規定;公司的概況、歷史沿革、公司經營的內部環境以及外部的市場環境;市場中相類似的無形資產的最新狀況等。針對委托方可能提供虛假的資料,評估人員應當具有風險意識,嚴格審查委托方提供的相關資料,并采取有效合法的方法識別出委托方所提供資料的真實性。
3.做好對無形資產相關數據資料的收集和分析工作
在評估過程中,評估人員應當按照嚴格的順序做好對數據資料的采集和整理工作,并且認真核查全部數據資料的來源,從而保證所有數據的真實可靠性,避免差錯。由于無形資產在很多方面都存在著不穩定性,包括收益分成率、折現率以及未來收益,再加上無法完全獲取十分完整的市場資料,所以,需要從多方面、多角度地考慮發生誤差的可能性,采取適當的措施予以規避,盡量減少評估中可能出現的差錯。
4.正確預測無形資產的超額收益
在采用收益法進行無形資產評估過程中,最關鍵的步驟就是無形資產收益額的預測。對超額收益造成影響的因素很多,這就要求在預測超額收益的過程中全面考慮眾多因素。具體而言,應當關注以下五個方面的問題:第一,超額收益必須是無形資產帶來的。由于無形資產單獨一般不一定會產生收益,它是與有形資產相協同而帶來收益的。所以,在評估過程中應當把無形資產創造的收益單獨分離出來。第二,應注重無形資產的未來獲利能力。由于超額收益本身就是指無形資產的未來收益,因此,在進行評估中,對其收益的判斷更應關注的是其未來的獲利能力。第三,對于初次交易未使用過的無形資產的收益預測應當首要關注它的成本。預測無形資產時主要依據過去的收益情況,因此,對于初次交易的未使用過的無形資產,其成本就成為了主要因素。第四,在預測收益時,要理解國家宏觀政策。無形資產收益的預測往往受到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的影響,要考慮到國家的產業政策對該種無形資產持控制還是扶持的態度。第五,對無形資產的收益進行預測時,還應關注在整個預測年限中,該企業的成本變動趨勢和生產銷售計劃,此外還應考慮無形資產自身的技術先進性和相似無形資產的替代性和競爭性。
5.合理確定折現率
由于折現率會直接影響到最終的評估結果,所以確定準確無誤的折現率就顯得極為重要。在確定折現率時,應當遵守以下幾點:第一,應當以一樣的視角去計算收益額和折現率,比如收益額是不考慮通貨膨脹因素的,那么折現率也應當不包含通貨膨脹率。此外,不能直接把行業的基準收益率用來當作折現率,而是在此基礎上進行適當的修正。第二,必須要根據具體的評估目的和收益分成的情況及其假設條件,來確定無形資產的折現率。這就要求在評估過程中要關注折現率和收益成分是否是互相匹配的,以及無形資產的收益率和企業整體的平均收益率、企業其它相關資產的收益率之間存在怎樣的關系。第三,基本的折現率應該高于無風險報酬率,因為風險是和報酬相對應的,這也符合市場經濟發展的基本規律的。總之,我國在折現率確定方面還存在諸多問題,所以,在實際選擇收益率時,我們應當適當借鑒國外的經驗和成熟的操作標準,再結合本企業無形資產的具體情況來合理確定折現率。
參考文獻:
[1]周媛媛,陳建成.收益法對無形資產價值評估的應用探析[J].科技與管理,2007(2).
[2]朱勤豐.收益法在無形資產評估中的風險與防范[J].合作經濟與科技,2007(3).
[3]高建來,張浩.無形資產評估中收益法應用問題探討[J].當代經濟,2009(5).
[4]唐艷.我國無形資產評估面臨的困境及對策[J].財會研究,2011(13).
[5]歐陽文晉.收益法在無形資產評估中的應用[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2(3).
[6]賀璐.無形資產評估的收益法研究[J].中國商貿,2013(15).
[7]郭子雪,張露.無形資產價值評估的影響因素分析[J].保定學院學報,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