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賡
(北京創世奇科技有限公司,北京 100085)
能源危機的加劇和環保問題日益嚴峻,對汽車節能技術和清潔車輛的開發提出了更迫切的需求。就目前的技術水平,混合動力是在新能源時代來臨之前提高車輛燃油經濟性的最佳選擇[1]。液混動力環衛車項目屬于新產品開發項目,對類似新產品項目研發具有一定借鑒作用。新產品開發是企業持續發展必須要進行的工作,企業要想在未來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2],單純依靠老產品去支撐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開發新產品,利用原有產品的技術及配套資源的優勢,給新產品開發提供支持,使新產品的研發成為一個企業持續發展的先決條件。
液混動力環衛車項目屬于新產品的開發,有助于提高產品研發在新產品研發方面的競爭力,液混動力環衛車項目是一項前人一直在探索的技術應用,它不同于其他工程類的項目技術已經是成熟的,只是將其應用在不同的工程上而已,液混動力環衛車項目采用的是液壓技術與傳統機械技術相融合的方式應用于環衛車上。液壓技術有其自身的特點,同樣機械技術也有它自身的特點,液壓混合技術是由兩項技術共同支撐的。相對而言,液混動力環衛車項目風險性更大,該項目技術上需要完善,研發資金需要合理支配、加之其是新能源汽車之前的一個過渡產品,所以時間周期上也要求較緊。
因此,該項目的風險管理控制的好,對A公司其他新產品研發會起到推動作用,從而整體上提升A公司在新產品研發方面的競爭力。本項目的研發對與其類似的通過多項技術融合而形成一項新的全新技術的項目有很好的示范作用,因此,通過液混動力環衛車項目的推廣,對與其類似的汽車新技術產品具有借鑒作用。
通過對10位特聘專家的開放式問卷調查,發現液混動力環衛車項目的風險主要集中在3個方面:政策風險、技術風險、企業管理風險。專家給出了11項政策風險、16項技術風險、9項企業管理風險。為了更強地針對風險進行研究,我們通過問卷方式對風險因素進行進一步的壓縮,列舉出14項主要風險因素,目的是為將風險較小、影響不大的因素在風險評價前進行排查,使得進行風險評價的方法的針對性更強。14項主要風險因素中政策風險有政策支持程度的風險、法律和規章制度變化的風險、國家經濟影響的風險,技術風險有項目參與人員技術水平的風險、液壓混合技術應用于環衛車時實施可行性的風險、缺乏相關技術經驗的風險、液壓混合動力技術實施時難度高的風險、項目采用的關鍵技術成熟度的風險、項目零部件配套供應商短缺的風險、產品質量性能穩定性的風險,企業管理風險有企業對項目研發資金能否滿足項目開發需求的風險、企業對項目不能按計劃完成的風險、創新人才對企業忠誠度的風險、企業對行業的把控能力的風險。
在進行風險估計時,結合本項目的特點,發現本項目風險出現的各種狀態、發生的概率未知,而且還具有究竟會出現哪些狀態也不能完全確定的風險。根據這些特點,本文選取風險矩陣法作為液混動力環衛車項目風險估計的方法,它通過細化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并對其進行賦值,同時對風險可能引起的后果也進行賦值,經過運算得出風險的等級大小,給以后風險的應對提供理論上的支持。
對于個別的風險因素,它發生的概率如果非常大,同時它造成的影響也非常大,要對這些風險因素進行重點關注。與此相反,對于發生的概率如果不大且它造成的影響也不大,我們就可以把其作為非重點關注因素。
風險因素的估計方法可分為兩大類:主觀估計以及客觀估計。對于客觀的項目風險因素估計,采用相關資料和歷史數據為依據進行概率統計,用數據表示風險因素的重要程度高低。對于主觀的項目風險因素估計,往往依據評估業內人士的專業知識、歷史經驗和臨場的判斷來進行評估。由于液混動力環衛車項目是一個新技術的應用項目,可參考的資料很少,故在對其風險因素進行評估時主要采用主觀的方法。
使用風險事件狀態(R)來衡量風險因素的大小,把風險因素發生的概率(p)與風險因素發生的后果(r)的乘積定義為風險事件狀態[3]。 見公式(1):
R(B)=p*r(1)如圖1所示,列出了風險事件狀態的4種情況。

圖1 風險事件狀態圖
通過對風險因素進行風險事件狀態調查,并進行如下定義:
風險發生的概率在50%≤p≤100%范圍內時,定義風險概率為大;
風險發生的概率在0%≤p<50%范圍內時,定義風險概率為小;
風險影響程度在50%≤p≤100%范圍內時,定義風險影響程度為大;
風險影響程度在0%≤p<50%范圍內時,定義風險影響程度為小。
根據風險管理理論,綜合考慮了風險損失的大小和發生可能性兩個方面,對風險程度進行劃分,將風險程度等級分為一般風險(風險小)、較大風險(中等風險)、嚴重風險(風險大)。
經過統計,我們將得到的14項主要風險因素進行估計,并根據風險矩陣法原則,將風險因素發生的概率(p)與風險因素發生的后果(r)的乘積定義為風險事件狀態R(B)=p*r,通過計算可以得到如表1所示的風險估計結果。
完成液混動力環衛車項目的風險識別后,確定了風險因素清單,之后就可以進入風險評價流程,風險評價主要是根據風險因素的清單,對風險因素進行合理的排序,如果個別的風險排序有非常大的分歧可專門對此風險重新進行估計。最后對風險進行綜合的評價。

表1 風險等級調查數據及風險估計結果
本文選用模糊綜合評價法進行分析,對照模糊綜合評價法的介紹,風險評價的流程將包括如下所示的主要內容:
第一步:對液混動力環衛車項目的風險因素清單進行風險估計,計算出風險發生的概率,以及風險若發生可能給整個項目帶來的不良后果;
第二步:對液混動力環衛車項目的風險因素進行量化,在取得量化數據后對其進行風險評價,最后得出風險因素的評價結果。
第三步:對液混動力環衛車項目的風險因素進行合理的排序,來真實反映風險因素的影響。
第四步:對完成了排序的關于液混動力環衛車項目的風險因素,存在爭議的,應進行重新分析和評價。
第五步:對液混動力環衛車項目的風險因素進行綜合評價,形成液混動力環衛車項目的最終風險。
本步驟是為進一步量化出風險因素發生的概率和后果,同時減少不確定性因素,并用于衡量整個項目的風險。
應用模糊綜合評價法對液混動力環衛車項目風險進行評價,其具體的操作步驟如下:
第一步,通過前面風險識別時的問卷調查方式可以建立起風險的因素集。
根據對專家問卷調查的情況來確定液壓混合動力環衛車的風險因素集 U=(U1,U2,U3)。 政策風險按表 1 分別細化定義為U11~U13, 將技術風險及企業管理風險分別定義為 U21~U27、U31~U34。
第二步,建立液混動力環衛車項目風險的權重集。
本項目的風險分析研究是由專家來確定風險因素的權重。但每位專家可能會因為自己的關注點不同對項目風險因素的認知有所區別,因此他們對各個風險因素指標的重視程度也可能不同,經綜合的考慮,確定的最終權重集如下:

第三步,確定風險的評價集,本步要對U1~U3中各個風險指標進行評價,最終確定風險評價等級標準為大、較大、一般、較小、小5個級別。
即 V=(V1,V2,…,V5)=(大,較大,一般,較小,小),對其分別的給予分值為 V1∈[80,100],V2∈[60,80),V3∈[40,60),V4∈[20,40),V5∈[0,20)。 我們此時需要前面所述的 10 位專家按上述評價集對U1~U3中各風險發生的可能性進行背靠背的評價,以國家政策對液壓混合動力技術支持的連續性與穩定性的風險U11為例,有 10%的專家認為“大”,20%的專家認為“較大”,50%的專家認為“一般”,20%的專家認為“較小”[5],由此得出政策支持程度的風險單因素評價結果為:V11=(0.10,0.20,0.50,0.20,0)采用一樣的方式,同樣對其他風險因素進行評價,得到U1、U2、U3的模糊關系矩陣為:

第四步,進行液混動力環衛車項目的單級模糊綜合評價。
根據公式B~K=A~K×R~K,對B~1、B~2、B~3進行綜合評價,
結果如下:

第五步,液混動力環衛車項目的總目標模糊綜合評價。
依據計算公式B~=A~×R~,對液混動力環衛車項目的風險U進行綜合評價,可得:

因此可得:

(0.431,0.163,0.202,0.113,0.104)
通過以上的計算得到上述結果,并對計算結果進行歸一化處理,得B~=(0.430.160.200.110.10)。
從計算結果可知,該項目總的風險隸屬于大、較大、一般、較小、小的比重分別為 43%、16%、20%、11%、10%。
通過以上分析計算結果,我們不難看出液混動力環衛車項目的綜合風險隸屬于大的比重為43%,因此可得液混動力環衛車項目綜合風險等級為大。所以對于液混動力環衛車項目應該從立項開始就重視各種風險發生的可能性,雖然項目的綜合風險等級為大,但這并不意味著該項目應該終止,而是要求項目管理者和決策者對識別出的嚴重風險、較大風險采用積極的、穩妥的方式轉移或消除風險,為項目的順利進行保駕護航,這也是項目管理的意義所在。
本文在現有項目管理理論的基礎上,結合筆者多年從事汽車新產品項目管理的經驗,結合項目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及管理的特點,制定了運用風險管理理論方法對液混動力環衛車項目研發階段的風險評估,通過實際的液混動力環衛車項目案例的運用,所探究出的方法具有實際的指導意義和可操作性。
通過本文對風險的分析研究,對識別出的14項主要風險,采用風險矩陣法確定出14項風險的風險大小,本文對其進行了詳細的劃分,采用模糊綜合評價法將定性、定量結合起來,對工程項目風險進行科學的劃分和分析,得出該項目總風險級別為大,需要對風險因素進行詳細的研究和分析。
風險管理在我國還處于發展階段,還是一個比較新的領域,本項目又是一個全新的新技術應用的項目,常會因為某些數據缺乏,難以量化描述事件,本文經實踐證明是行之有效的,但它同時也存在著評價過程較粗獷、受所調查的專家打分影響較大等客觀不利條件,在此懇請得到各位專家的批評指導。
[1]杜玖玉,苑士華,等.車輛液壓混合動力傳動技術發展及應用前景[J].機床與液壓,2009(20):181.
[2]楊建峰.對企業工商管理的未來發展方向的思考[J].經濟視野,2013(19):111.
[3]劉明友,帥建鋒.基于CMMI的軟件項目風險管理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3(1):63-66.
[4]張立民,孫永威.模糊可靠性基礎理論研究[J].電子產品可靠性與環境試驗,2010(3):6-10.
[5]王莉.模糊綜合評價法在工程項目風險分析中的應用[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1(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