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華,崔紅茶
(云南師范大學 經濟與管理學院,昆明 650500)
城鎮上山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要完成這一歷史任務離不開經濟和社會資源的投入,因此經濟與社會成本的核算是云南省城鎮上山政策中重要的一環。
城鎮上山運營成本是指山地城鎮建設后,維持山地城鎮發展所需支出的各項成本,其不考慮土地成本、基礎設施建設等固定投入,重點考察城鎮上山后,維持山地城鎮運行、發展的“動態成本”。城鎮建設和產業發展,不論在老城區還是新區的運營都存在成本,這里考察的是一個橫向比較的相對指標,是城鎮上山增加的運營成本。城鎮上山運營成本的考察對象包括政府、企業、居民三大主體。
2.1.1 政府行政成本的定義
行政成本指“國家行政機關為完成各項行政任務,維持其正常工作所必需的經費開支。”政府的行政成本具有其獨特的特征,一是政府行政成本具有非盈利性;二是行政成本所產生的效益難以準確衡量。
2.1.2 政府行政成本的差異性指標與核算方法
本部分考察行政固定成本、行政可變成本。在行政可變成本中重點考察的是新舊城區差異性較大的因素及其指標。
政府行政成本主要考察顯性成本,即可以計算并在政府財政預算中列支的成本。根據國家財政部“2014年度政府收支分類科目”的支出明細科目,獲得年度的相關指標數據。
(1)每百人居民在編人員工資支出增加額。新區與舊城區相比較,將它們之間的行政效率的差異用在編人員工資支出的差別體現出來。一方面,通過轄區每百人居民對應的財政供養在編人員(官民比),體現新區與舊城區行政效率的差別;另一方面,用工資支出將這種差別進行量化。
(2)每百人政府工作人員行政事務支出增加額。包括的指標有每百人政府工作人員公務用車支出增加額、每百人政府工作人員通訊費支出的增加額、每百人政府工作人員差旅費支出的增加額、每百人政府工作人員辦公設備支出增加額、每百人政府工作人員招待費支出的增加額。
(3)人均政府社會公共事務支出的增加額。涉及指標有人均環境保護管理事務支出增加額、人均環境監測與監察支出的增加額、人均規劃及計劃制定支出的增加額。
(4)人均城鎮基礎設施運營成本的增加額。政府對城鎮基礎設施運營投入成本的增加額,包括的指標有人均公路運營和管理成本的增加額、人均給排水工程管理成本的增加額、人均城鎮公共綠化管理成本增加額、人均郵電通訊工程管理成本增加額、人均防災減災工程管理成本增加額、人均植被恢復工程管理成本增加額、人均污染防治工程項目支出增加額。
2.2.1 企業運營成本的定義
企業生產過程中的運營成本是指企業所銷售商品或者提供勞務的成本。分析的主要對象為工業、服務業企業在企業建成后,生產或經營過程中的各種運營成本。影響新舊城區企業生產成本差異的因子主要包括:①租房的成本;②原材料和成品的運輸成本;③三廢處理的成本。
2.2.2 企業運營成本的核算方法
企業運營成本考察的主要內容是企業單位產值成本的增加額,即新區與舊城區相比較,相同或相似的企業單位產值的生產成本增加額。重點考察租房的成本、原材料和成品的運輸成本、三廢處理的成本,此三大方面的成本的年度增加額。
(1)企業單位產值污水處理成本增加額。
污水處理企業運行成本分為人員費、動力費、維修費、藥劑費和其他費用。
污水處理運行成本的計算公式為:
C=W+P+M+R+Q (1)
式中,C為污水處理每月的運行成本,W為人員費,P為動力費,M為維修費,R為藥劑費用,Q為其他費用(一般占前4項費用的5%)。
在上述基礎上,結合企業年生產總值,計算企業單位產值污水處理運行成本。將新城區、舊城區企業單位產值污水處理運行成本相比較,就可以得到新區企業單位產值污水處理成本的增加額。
(2)企業單位產值廢棄物處理成本增加額。
(3)企業單位產值原材料運費的增加額。
(4)企業單位產值成品運費的增加額。
(6)企業單位產值租房成本的增加額。
2.3.1 居民生活成本的定義
居民生活成本是指居民為購買產品與服務以達到特定的生活水平的貨幣支出。一方面,城鎮上山可能引起新區一部分生活成本的增加,例如新區與舊城區相比較:①出行成本增加;②蔬菜、水果等食品支出增加;③美容理發、健身醫療、家政服務、娛休閑等服務支出增加。另一方面,城鎮上山可能引起新區一部分生活成本的減少,例如與舊城區相比較,居住或租房支出減少。因此,可以用一個綜合性指標來全面反映新區與舊城區相比較的生活成本變化。也要考慮利用具體的、主要的指標來反映引起新區居民生活成本增加的原因。
2.3.2 基于 CPI指標的考察
(1)消費者物價指數(CPI)。
CPI是度量一組代表性消費商品及服務項目的價格水平隨時間而變動的相對數,是用來反映居民家庭購買消費商品及服

CPI采用的是固定權數,按加權算術平均指數公式計算,即K=ΣKW/ΣW。其中,W為固定權數,K為各種產品與服務的務的價格水平的變動情況。我國現行CPI的調查內容涉及8個大類,共263個基本分類,約700種商品和服務項目。
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的計算公式為:個體指數。
(2)CPI增加額的核算。
消費者物價指數的增加額,即新區與舊城區相比較,年度CPI的增加額。
新區CPI增加額的計算公式為:

式中,CPIr為新區 CPI增加額,CPIn、CPIc分別為新區、 舊城區CPI值。
其中,新區、舊城區的基期選取、調查的產品與服務及其權數等口徑一致。
2.3.3 差異性指標與核算方法
由于消費者物價指數不利于分析影響新區居民生活成本增加額的主要因素,因此還要進一步考察引起新區居民生活成本增加的差異性細分指標,這里我們重點考察引起新區居民生活成本增加額的主要指標。
(1)國家統計局“居民消費支出分類(2013)”的標準,將居民消費支出8個大類、24個中類和80個小類。此處將新舊城區價格差距明顯的商品列舉如下:
①食品煙酒
一般情況下,鮮肉、水產品以及新鮮的蔬菜、薯類、豆類、瓜果等,由于運輸、倉儲、保鮮以及批發市場一般在舊城區等因素的影響,新區的價格往往相對舊城區較高,而且這些食品屬于經常性、日常性的消費,消費量較大,所以成為新舊城區居民生活成本差異的重要影響因素。
②飲食服務
在短期之內(例如3~5年),新城區與老城區相比較,飲食服務相對落后,由此引起新城區居民飲食服務成本的增加。但從長期來看,新舊城區的飲食服務價格差異會逐漸縮小,日趨不明顯。
③居住
租賃房房租。由于新城區地價相對較低,導致新城區房價低于舊城區,因此房租在新舊城區價格差距會十分明顯,是引起新舊城區生活成本差異的主要因素。
自有住房折算租金。這一方面,新舊城區差異明顯,總體來看,新區價格應該低于舊城區。居住這一類中,新舊城區“租賃房房租、自有住房折算租金”的差異明顯,是引起新舊城區生活成本差異的主要因素。
④交通和通信
由于新區距離舊城區具有一定距離,而在較長時間內,新城區居民的部分服務、消費還在老城區,因此將會增加新區居民的出行成本。另一方面,在一定時期內,新區由于交通基礎設施、公共汽車等服務以及計程車運營成本較高(例如,客源沒有舊城區多、單位乘客運輸成本上升、計程車運營商提價并將其轉移給消費者)等原因,也會導致新區居民交通成本上升。總體來看,交通支出是引起新舊城區生活成本差異的主要因素。
結合云南的實際,“交通費”主要考察公共汽車、計程車等短途交通工具,不考慮飛機、火車、長途客車等長途交通工具;“交通支出”主要考察“公共汽車、計程車等短途交通工具交通費”、“交通工具用燃料等支出”。
⑤教育、文化和娛樂
“文化和娛樂服務”在新舊城區的價格一般比較明顯,是引起新舊城區生活成本差異的主要因素。
⑥其他用品和服務
主要考察“美容、美發和洗浴”價格在新舊城區的差異,以及由此引起新舊城區生活成本的差異。
(2)考察指標及其核算方法。
假設新舊城區考察項目的人均消費量基本相當,結合上述主表分析,設計具體的差異性指標及其核算方法如下:
①新區人均食品消費支出的增加額
重點考察新區與舊城區相比較,新鮮蔬菜、薯類、豆類、瓜果以及畜肉、禽肉、水產品價格的增加額,即食品的年平均價格差異,以及由此引起的人均食品消費支出的增加額。
計算公式為:

式中:S為新區人均食品消費支出的增加額,S1、S2分別為新舊城區的人均食品消費支出,λi、Pi分別為新舊城區某一種食品的權重、人均消費量,Fi1、Fi2分別為新舊城區同種食品的單位市場價格。
②新區人均飲食服務支出的增加額
重點考察在短期之內(例如3~5年),新城區與老城區相比較,新城區居民飲食服務支出的增加額。
計算公式為:

式中,E為新區人均食品消費支出的增加額,E1、E2分別為新舊城區的人均飲食服務消費支出,λi、Pi分別為新舊城區某一飲食服務的權重、人均消費量,Di1、Di2分別為新舊城區同種飲食服務的單位市場價格。
③新區人均住房租金支出的增加額
重點考察新城區與老城區相比較,人均租賃房房租、自有住房折算租金的增加額。一般情況下,這一增加額應該是“負值”,表明與舊城區相比較,新區租房成本低,帶來生活成本的下降。
計算公式為:

式中,R為新區人均食品消費支出的增加額,R1、R2分別為新舊城區的人均住房租金的支出,λi、Pi分別為新舊城區某一住房租金的權重、人均消費量,Hi1、Hi2分別為新舊城區同種住房的單位市場價格。
④新區人均交通出行支出的增加額
重點考察新城區與老城區相比較,人均“公共汽車、計程車等短途交通工具交通費”“交通工具用燃料等”支出的增加額。
計算公式為:

式中,T為新區人均食品消費支出的增加額,λj、Pci分別為新舊城區某一交通工具使用的權重、人均消費量,Ci1、Ci2分別為新舊城區同種交通工具交通費的單位市場價格;λj、×Pgi分別為新舊城區某一燃料使用的權重、人均消費量,Gi1、Gi2分別為新舊城區同種燃料的單位市場價格。
⑤新區人均文娛服務支出的增加額
重點考察新區與老城區相比較,人均“文化和娛樂服務”支出的增加額。
計算公式為:

式中,C為新區人均文化和娛樂服務支出的增加額,C1、C2為新舊城區的人均文化和娛樂服務的支出,λi、Pi分別為新舊城區某一文化和娛樂服務的權重、人均消費量,Ri1、Ri2分別為新舊城區同種文化和娛樂服務的單位市場價格。
⑥新區人均美容、美發和洗浴支出的增加額
重點考察新區與老城區相比較,人均“美容、美發和洗浴”支出的增加額。
計算公式為:

式中,M為新區人均美容、美發和洗浴支出的增加額,M1、M2為新舊城區的人均美容、美發和洗浴的支出,λi、Pi分別為新舊城區某一美容、美發和洗浴項目的權重、人均消費量,Ki1、Ki2分別為新舊城區同種美容、美發和洗浴項目的單位市場價格。
[1]黃光宇.山地城市學[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
[2]梁進社,王昊.城市用地與人口的異速增長和相關經驗研究[J].地理科學,2002,22(6):649-654.
[3]周倩.控制城鎮規模建設用地研究[J].中國土地科學,1997,11(2):5-8.
[4]曹春華.西部山地城市土地開發利用思考[J].規劃師,2003,19(7):72-74.
[5]郭上沂.降低城鎮化成本[J].改革與發展,2006(3).
[6]甄延臨.城鎮化經濟成本核算——以甘肅天水為例[J],現代城市研究,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