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宏娟
(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石家莊 050000)
2015年4月2日國家衛計委制定《公立醫院預決算報告制度暫行規定》(國衛辦財務發[2015]17號),規范了醫院年度預算相關財務分析指標計算辦法,其中“出院者平均醫藥費”計算辦法與衛生統計年鑒不同,對比分析兩種算法的實際內涵及差異,判定結果的準確性。
方法一:《公立醫院預決算報告制度暫行規定》指標解釋中的統計方法
每床日平均收費水平=住院收入÷在院患者實際占用總床日數
(1)
出院者平均醫藥費=每床日平均收費水平×出院者平均住院天數 (2)
方法二:《2013年中國衛生統計年鑒》指標解釋中的計算方法
出院患者人均醫藥費用=(醫療住院收入+藥品住院收入)/出院人數 (3)
方法一“出院者平均醫藥費”與方法二“出院患者人均醫藥費用”是同一內容的兩種叫法,下文均按“出院者平均醫藥費”表達。
兩種方法計算結果對比依據兩種不同的方法計算結果如表1,出院者平均醫藥費各月均有差異,差異方向不一,波動幅度不同,較大的是2月達14.6%,最小的是3月差異趨于0。按照年來說,兩種計算辦法誤差率為1.3%。
2.1.1 方法一指標內涵
從公式(1)中顯示,“住院收入”按照新醫院會計制度規定,是指某時期內全部住院患者提供醫療服務所得的收入,即期內的住院患者(包括在院患者和出院患者)實際發生費用,“在院患者實際占用總床日數”是統計部門依據在院患者每日占用床數累加計算而得,因此,該公式前后反映一致,“每床日平均收費水平”反映的是期內全部住院患者的每張床每天平均醫藥費用,可以表述為“在院患者每床日平均收費水平”。

表1 出院者平均醫藥費兩種方法計算結果對比表
公式(2)中,直接把公式(1)中的“每床日平均收費水平”作為計算“出院者平均醫藥費”的依據不太合理。從理論上講,“出院者平均醫藥費”應反映患者從入院到出院的整個住院過程實際發生的全部醫藥費用的情況,“每床日平均收費水平”反映的某一期間所有住院患者發生醫藥費用的情況,由于患者病情輕重、病種各異、治療方案等因素的影響,當期“在院患者的每床日平均費用”并不能代表“出院者的每床日平均費用”,兩者可能存在較大差距。具體來說,“出院者的每床日平均費用”與“在院患者的每床日平均收費水平”首先,反映的時間跨度不同,前者反映的是患者自入院到出院的住院全過程,時間可以是在一個自然月內,也可以跨月,后者以一個自然月為界限;其次,反映的人群不同,前者反映的是出院者,后者反映的是住院者;再次,反映的平均費用內容不同,前者反映的是某個期間出院的所有出院者的每床日平均醫藥費用,后者反映的是住院者的每床日平均醫藥費用。因此,公式(2)反映的內容確切地說是:在院患者在醫院住院與當期“出院者”相當天數的平均醫藥費。
2.1.2 方法二指標內涵
公式(3)中,“醫療住院收入+藥品住院收入”按照舊醫院會計制度規定的“住院收入”,反映在院患者發生的全部費用,從患者的角度考慮包括3部分內容:“當期入院當期出院”患者的全部醫藥費,“前期入院當期出院”患者發生在當期的醫藥費用,“當期入院或前期入院尚未出院”患者已發生在當期的醫藥費;“出院人數”反映的是當期出院的患者人數,因此,公式(3)分子與分母存在統計口徑的差異。
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有效緩解“看病貴”問題是醫院改革的重點,“出院者平均醫藥費用”是衡量患者醫療費用水平的關鍵指標,對于行政部門統計同一指標應采用統一的計算辦法,在這兩種方法中,筆者傾向于方法一,因為每床日平均收費水平數據采集準確,能夠體現不同地區收費標準的差異性,針對同一地區不同的醫療機構數據又具有可比性。
從加強醫院內部醫保管理來說,出院者平均醫藥費用是醫療保險部門審核付費的主要考核指標,隨著醫院信息化建設的逐步完善,醫院應以病案首頁為依據,直接采用當期出院患者醫藥費用合計與出院人數計算出院者平均醫藥費用,其結果能夠準確反映出院患者的平均費用,并且可以按照不同病種分別統計,計算公式如下:
出院者平均醫藥費用=當期出院患者醫藥費用合計/出院人數或出院者每床日平均醫藥費用=當期出院患者醫藥費用合計/出院者占用總床日數
出院者平均醫藥費用=出院者每床日平均醫藥費用×出院者平均住院日
[1]楊春花.“出院者人均醫療費用”指標計算之我見[J].中國醫院統計,2009,16(2):172.
[2]楊紅梅.加強醫院醫保管理有效控制費用增長[J].江蘇衛生事業管理,2014,25(4):9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