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紅茹,謝春梅,曹芳玲
(寧夏葡萄酒與防沙治沙職業技術學院,銀川 750199)
課程體系是指同一專業不同課程門類按照順序排列,是教學內容和進程的總和。課程體系的構建是高等職業教育的核心問題,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與規格最終要通過課程體系構建課程的實施來實現[1]。工作過程是指“在企業里為完成一件工作任務并獲得工作成果而進行的一個完整的工作程序”[2]。工作過程導向課程體系是以崗位工作任務分析為出發點,從工作結構中獲得課程結構,根據工作任務特點組織課程教學實施的一種新的高職教育課程體系。它以“能力”為基礎來設計課程,避免了學科式課程體系的一些不足,有利于縮小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效果與市場需求之間的距離,有利于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我國高職教育對以能力為中心的課程價值取向模式的課程開發還停留初級層面,課程體系的構建沒有以職業能力需求為出發點來設計課程結構和選擇內容[3]。課程體系的理論深度與廣度沒有以解決實際問題為標準,課程開發主體是學校,在其開發過程中許多環節還沒有行業企業的深度介入,課程內容與企業生產實際的需求有較大距離。
高職教育是培養具有行業、專業或工種等職業能力的人才,有鮮明的職業定向性和現實性。因此高職教育課程體系的構建應以行業、職業崗位知識需求為主線,圍繞工作任務選擇課程內容知識[4]。在課程實施過程中要體現出“工作”與“學習”一體化的綜合發展過程。雖然我國的高職教育課程體系的建設在不斷向前推進,但是目前課程內容與實際工作任務之間還存在很大的距離,課程實用性特點還沒有明顯的體現出來[5]。
受傳統高等教育培養目標定勢的影響,高職教育課程建設的培養目標在定位上只注重其“高等性”忽視了其“職業性”,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還多強調在口頭上。因此構建高職教育課程體系時,首先要對課程改革進行細致分析、明確定位專業所面向的職業崗位[5]。以達到高職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目標,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和人才市場變化的需求。
高職教育理念,是人們對職業教育的理性認識及所持的教育思想,是辦學指導思想的基礎。高職教育應樹立新的職業理念和素質教育觀。
隨著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職業的種類、結構及內涵變得更加豐富,對人才的需求也更加綜合化[6]。面對職業的新變化,高職教育要增強人才培養工作的適應性,要給學生樹立一種整體的職業觀,使學生獲得一技之長的同時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和人格的完善。將“以人為本、全面發展”的思想融入教學的全過程,注重培養人的綜合素質,以應對信息社會對人才能力的挑戰。
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教育要突出培養學生能力和全面發展,應將課程內容與實際工作聯系起來,構建工作過程導向的課程體系,讓學生參與完成工作任務,建構自己的知識。因此,應遵循以下原則:
現代企業和社會需要的是具有綜合能力的實用型復合人才。這使職業教育的課程改革必須與整體化的實際工作過程相聯系,以整體的職業分析為基礎,以典型工作任務為素材,將職業工作作為一個整體化的行為來設計課程,構建 “工作過程完整"的高職教育課程。讓學生在實際工作中了解工作過程的整體性,以培養學生多方面的工作能力。
高等職業教育不僅要培養學生就業具備的知識技能,還要為職業生涯的變遷儲備一定的職業遷移能力。工作過程導向模式下,對典型工作任務進行分析時,要對現有科學技術條件下完成該項任務所需要的知識技能進行分析,對未來如何完成該項工作任務的方法、途徑進行預測;開發職業基礎的公共平臺,在教學設計時有重點地突出這種職業基礎與情境本身的聯系以及潛在的職業遷移可能性[7]。
傳統的職業教育,注重書本知識的教授與講解,忽視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及與相關工作的聯系,使學生不能很快的適應工作崗位的要求。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高職教育課程體系,以培養學生全面發展,提高綜合能力為原則,讓學生在實踐情境中親身體驗工作要求和工作過程,以培養學生獨立制訂計劃、獨立實施并評估計劃的能力。
以市場需求為依據構建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高職課程體系,必須充分對區域重點企業展開調研,分析企業的崗位需求,對職業崗位的發展趨勢和未來進行預測,并對其崗位職業能力的關鍵問題、重點難點問題進行分析;確定職業行動中的典型工作任務和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
學習領域是指一個由學習目標描述的主題學習單元。一個學習領域由能力描述的學習目標、任務陳述的學習內容和總量給定的學習時間三部分構成[8]。通過社會調查確定典型工作任務,可采用由行業企業專家組成的訪談專題會議對所需完成的典型工作任務進行職業能力分析,將所需具備的職業能力轉化為學習領域,根據職業成長規律,把教學內容歸為不同的階段[9],教學內容的難度隨著職業能力的成長而遞增。
把科學理論知識轉化為職業能力、設計能力甚至創造力,只有通過工作才能實現。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高職教育課程是以典型工作任務為載體,按照完成典型工作任務的順序和所需要的職業能力來編排課程內容。強調教學內容實際、實用、實踐,基礎理論知識以應用為目的,以“必需、夠用”為度。
(1)能充分體現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辦學方向,專業定位準確。以工作過程為導向開發的課程體系,是通過充分調研,明確專業崗位種類,分解專業崗位工作過程,確定工作過程要求的職業能力群及能力要素,以實際職業崗位需求的能力要素為依據來確定專業培養目標及專業發展方向,符合高職以就業導向的辦學方向。
(2)能夠克服傳統學校本位學習的僵化、無趣、與現實相脫離等弊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整合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促進工作訣竅。
(3)適應教育發展的需要,是近年來國際職業教育課程發展的重要方向,受到我國教育界的重視。
[1]胡弼成.高等學校課程體系現代化研究[D].福建:廈門大學,2004.28.
[2]趙志群.職業教育與培訓新概念[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97.
[3]劉洪一,李建求,徐平利.中國高等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研究——以深圳職業技術學院為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06.
[4]徐國慶.當前高職課程改革中的困境與對策[J].江蘇高教,2008(4):126.
[5]徐國慶.當前高職課程改革中的困境與對策[J].江蘇高教,2008(4):125.
[6]別敦榮,黃愛華.從邊緣走向中心:高等職業教育的新理念[EB/OK].http//www.docin.com /p·11267621.Html.
[7]高慶,沈發治,秦建華.工作過程導向模式下對高職課程體系改革的思考[J].高等職業教育一天津職業大學學報,2008(8):19.
[8]姜大源.“學習領域”——工作過程導向的課程模式——德國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的探索與突破[J].職教論壇,2004(8):61.
[9]趙志群.職業教育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與課程開發[EB/OL].http://USOTS.cn/blog/lraxjs/MyEssayDetail.asp? id=54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