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丹,汲軍
(長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長春 130061)
信息化視域下高校精品課程資源平臺建設的探索
王丹丹,汲軍
(長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長春 130061)
高校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是進行教學信息化建設,課程是高校教學的核心,優質課程教學資源的數字化建設是教學信息化的重要基礎,其建設主要依托資源平臺來實現,因此,建設高技術含量的“精品課程資源平臺”成為高校改革發展的重要內容。文章從精品課程資源平臺的內涵、建設的意義及建設方法等方面進行了介紹,旨在為相關院校的建設提供參考。
教學資源;平臺;信息化;建設;管理
隨著人類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信息的開發、利用、管理已經成為促進社會發展的必要工作。《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把教育信息化納入國家信息化發展整體戰略”[1]。要實現高校教育信息化,就要有豐富的教學資源作支撐,課程是教學資源的基礎展現形式,因此,在先進教育理論、教育思想指導下,建設技術含量較高的“精品課程資源平臺”成為了高校教學改革的重點,也是高校信息化建設的核心任務。
精品課程資源平臺是一個以互聯網絡為基礎依托,綜合課程教學資源上傳、管理、交流和共享等功能的場所,用戶可以快捷地進行搜索訪問其中豐富的資源信息、并下載、利用資源進行備課、教學、互動等各種應用,實現優秀課程教學資源的共享[2]。
2.1 是適應高校信息化建設快速發展的需要
目前我國高校信息化建設正處于高速發展期,在國家精品課程建設的帶動下,優質課程資源的數字化建設已經開展得如火如荼,對高校而言,沒有數字化的精品課程平臺就無法實現課程資源的共享,無法緊跟信息化建設的快速步伐。
2.2 是深化高校教學改革的關鍵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是整個教學過程的主宰,學生則處于聆聽和被動接受的地位,這種教學模式忽視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嚴重抑制了創新型人才的成長。目前高校教學改革的主要目標是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創建既能充分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又能兼顧體現學生主體作用的新型教學模式。精品課程資源平臺可以將教師大量的教學資源有序地整合,將教師授課、學生自學、輔導答疑、師生交流等融為一體,實現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的資源共享。學生在課堂之外就可以根據自身學識水平和需求自選課程內容、自選章節進行自主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需要對獲取的知識信息進行分析、加工、利用和評價,提高了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便于開展協作式、探究式、討論式教學,營造出獨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創新的良好環境。另外,資源平臺上提供了豐富多樣的網絡交互方式,師生之間或學生之間可以利用網絡平臺探討問題,增強了互動及交流,學生不再是信息的被動接收者和知識的被動灌輸者,教師也由教學的主宰成為了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和促進者,師生共享教學資源成為了新趨勢,這是深化高校教學改革的關鍵。
2.3 是增強高校服務于社會能力的體現
高等學校的三大基本職能之一是社會服務。《國家中長期教育發展和改革規劃綱要》中提出,高校要牢固樹立主動為社會服務的意識,全方位開展服務。開展科學普及工作,提高公眾科學素質和人文素質,為社會成員提供繼續教育服務。構建精品課程資源平臺是增強高校服務于社會能力的體現,將平臺上的精品課程網站、相關教學資源等對外開放,可為畢業生、相關行業企業從業人員、交叉學科人員乃至社會大眾提供教育機會,使得那些沒有機會接受系統專業知識培訓或者想要了解某一方面知識和技能的人員能夠通過平臺來達到的學習需求,以體現高校社會服務的價值。
3.1 組建資源平臺建設與管理的機構
精品課程資源的建設和管理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多個學科,多個部門的分工合作,因此應首先加強人力資源的組建暨進行機構建設,應該組建由校內外專家組成的資源平臺建設與管理領導小組,并下設多個管理分組,如資源建設組、資源管理組、網絡維護組、硬件軟件維護組等,以機構來進行指導、協調、建設、管理。同時應制訂精品課程資源平臺建設與管理規范,明確各類資源平臺管理人員崗位職責。
3.2 構建精品課程資源平臺的運行環境與模塊
精品課程資源平臺的運行環境包括流媒體服務器、Web服務器、FTP服務器以及地址服務器。平臺采用模塊化設計,功能模塊包括系統管理模塊、目錄索引模塊、課程資源庫模塊。課程資源庫模塊又下設媒體素材模塊、案例庫模塊、試題庫模塊。媒體素材模塊中,從媒體類型上分為文本、圖像、動畫、音頻、視頻、教學錄像等;案例庫模塊,主要為師生提供來自一線的經驗豐富的工作者撰寫編輯的真實案例,以實用、規范、系統、合理為標準,案例要包括案例描述、涵蓋知識點、案例解析等內容,要結合一線工作實際又要與教學有機融合;試題庫模塊中,包含了多門課程題目的集合,從題型上應包含單選、多選、填空、名詞解釋、判斷、簡答、問答等多種形式,從技術上應支持單個錄入、批量錄入、自動計分、統計分析等功能。合理的模塊設計和豐富的教學資源的支撐是平臺的關鍵,從而實現對資源的建設、管理、共享和利用,平臺資源要通過專業人員的審核后才可以發布,以保證質量。
3.3 制訂精品課程資源建設與管理的制度
收集到平臺的課程資源數量龐大,如果各種教學資源的建設都自己制訂標準,勢必會形成各個信息孤島,難以實現教學資源建設的標準化和共享化,給資源平臺的管理帶來很大難度。從資源的共建共享的需求出發,需建立和完善教學資源建設的標準體系,制定資源平臺的使用規范、資源平臺的管理制度、優質資源獎勵制度等,以促進教學資源平臺的規范化建設和可持續性發展。
3.4 加強精品課程資源平臺建設及管理人員的培訓
提高資源平臺建設及管理人員的信息化能力是實現資源平臺信息化建設及管理的關鍵[3],應大力開展相關人員的培訓會、經驗交流會、階段總結會等,提高大家對資源的建設、獲取、分析、處理、管理、使用和維護的能力,提高平臺的使用效能和管理效率。
3.5 加強精品課程資源平臺的校際交流
為保證平臺資源的建設、管理和利用,還應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優化校園網絡建設,使師生能夠做到隨時隨地無障礙地共享網絡資源。要充分利用平臺加強院校與院校、教師與教師、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4]。
總之,信息化視域下高校建設精品課程資源平臺是一項系統的工程,需要建立科學、合理的建設與管理模式,充分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手段,合理配置人員及資源,這是實現高校信息化教學改革和高效管理的必然趨勢和有效途徑。
[1]中共中央國務院.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王慶,趙顏.基于知識管理的網絡教學資源共享平臺的設計與實現[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0(21):39-42.
[3]李映松,李志平,孟偉,等.高校教學管理信息化建設思路探討[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4,17(24):110.
[4]尹導.職業教育數字化教育教學資源平臺淺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2(17):70-75.
10.3969/j.issn.1673-0194.2015.19.145
G64
A
1673-0194(2015)19-0252-02
2015-07-22
年教育部職業院校信息化教學研究重點課題(2015LX 019)》;2014年吉林省教育廳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重點課題(2014ZCZ030)》;2014年吉林省教育科學一般規劃課題(GH1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