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憲文1莊娣2高蕊3李國棟2
(1.山東省濟寧市野生動植物保護站,山東濟寧272019;2.山東省濟寧市經濟林管理站,山東濟寧272019;3.山東省濟寧市任城區林業局,山東濟寧272019)
設施葡萄不同經營模式效益分析
蔡憲文1莊娣2高蕊3李國棟2
(1.山東省濟寧市野生動植物保護站,山東濟寧272019;2.山東省濟寧市經濟林管理站,山東濟寧272019;3.山東省濟寧市任城區林業局,山東濟寧272019)
在本文中,筆者對近4年濟寧地區的設施葡萄種植效益進行了調查,分析了不同經營模式下設施葡萄的效益及發展前景。結果表明,專業合作社組織有利于設施葡萄種植業的發展,“公司+合作社+基地”發展模式較為合理;經濟林種植業將吸引更多年輕的專業人才從業。
設施葡萄;經營模式;效益;發展分析
葡萄設施栽培是指在不適宜葡萄生長發育的季節或地區,利用溫室、塑料大棚等保護設施,改善或控制設施內的環境因子,為葡萄的生長發育提供適宜的環境條件,進而達到葡萄生產目標的人工調節栽培模式,具有調節市場供應期、預防自然災害、提高葡萄品質及獲得較高收益等功能,是我國鮮食葡萄生產的發展趨勢[1]。
濟寧位于山東省西南部,設施葡萄栽培面積1400hm2,是魯西南重要的葡萄生產基地。至2014年初,濟寧全市葡萄產量14萬t,產值5億多元。目前,在濟寧地區設施葡萄的主產區生產經營呈現多元化發展態勢,主要經營管理模式有四種,A模式(家庭個體果園模式):果農個體種植經營,自產自銷;B模式(松散種植專業合作社模式):果農加入種植專業合作社,享受共同的產品品牌,但各自進行生產管理與銷售;C模式(緊湊種植專業合作社模式):以土地形式入股,依托種植專業合作社進行統一管理,統一銷售;D模式(公司+基地模式):與果品公司簽訂承包合同,由公司統一指導、統一收購、統一營銷。這幾種經營模式各有利弊,為了探討不同經營管理模式下設施葡萄的種植效益,為產業布局和政策制定提供參考,2011~2014年,筆者進行了調查和分析。
在濟寧市任城區、金鄉縣、嘉祥縣、曲阜市等設施葡萄主產區各選取15個藤稔葡萄溫室大棚作為調查樣本,其中A、D模式為春暖式大棚,B、C模式為冬暖式大棚。調查采用入戶問卷及市場調研的方式,對收集到的資料進行統計分析。
2.1 不同經營模式下設施葡萄的生產成本構成分析
本次調查于2012~2013年完成,根據不同經營模式,選擇建棚3~4年,棚室面積400~600m2,樹齡6~8年,管理水平中等的溫室大棚進行調查。設施葡萄的生產成本由水電費、肥料費(基肥、無機肥和葉面肥)、修剪費(冬夏修剪)、病蟲害防治費(農藥費和藥械費)、采摘包裝費、設施成本折舊費、承包費等7部分構成(見表1)。

表1 不同經營模式下設施葡萄每667m2生產成本構成Table 1 The cost of the production of facilities grapes per 667m2under different operating modes
在每667m2生產成本投入中,肥料費、設施成本折舊費2項合計為2653.9元,占總投入成本的80.5%。不同經營模式下,除肥料費與設施成本折舊費兩項外,其余5項投入成本在總投入中所占比例差異較大。水電費方面,B、C模式因為是冬暖式大棚,人工升溫的投入抬高了成本;肥料費的投入是4種經營模式中差異最小的成本構成要素,也體現了果農對施肥作用的認識。修剪費方面,A模式未參加專業合作社的,果樹修剪完全由果農自己操作,C模式在緊湊型專業合作社的統一管理下,較B模式修剪費用低,而D模式的果樹修剪與病蟲害防治由果品公司負責,進行統一管理;采摘包裝費方面,A、B兩種模式均有果農自行承擔,不計入成本,而C、D兩種模式在統一采摘、統一包裝管理下,發生成本投入。設施成本折舊費方面,冬暖式大棚的B、C兩種模式較春暖式大棚的A、D兩種模式設施成本投入高出一倍左右;承包費方面,A、B、C、D三種模式土地均為果農自有,不發生成本投入,D模式的半承包經營使得該項收益600元。
由表1可以看出,受調查果園平均每667m2生產成本投入為3297.5元。其中B模式生產成本投入最高,平均為4627.1元;D模式因為有果品公司補貼的承包費600元,半承包的經營模式使得其生產成本投入最低,平均為2100.6元。
2.2 不同經營模式設施葡萄經濟效益分析
筆者于2012~2013年根據上述果園的調查數據和當年市場銷售價格對不同經營模式下設施葡萄的種植效益進行了分析,結果見表2。

表2 不同經營模式設施葡萄每667m2經濟效益分析Table 2 Economic benefit analysis of different business models and facilities of grape per 667m2
由表2可以看出,單產方面,采用春暖式的A模式與D模式較高,超過了2000kg/667m2,基本達到了露地生產的最高產量;采用冬暖式的C模式產量最低,控制在1500kg/667m2以下。春暖式與冬暖式大棚的果品因成熟與上市期不同,單價差異較大。不同經營模式的設施葡萄每667m2均收益排名依次為:冬暖式大棚的C模式高于B模式,春暖式大棚的A模式高于D模式。投入產出比A模式最高,D模式最低,分別為1∶6.63和1∶5.14,松散種植專業合作社模式推高了生產成本,但沒有獲得最高收益,即種植專業合作社的專業和緊湊程度對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收益具有積極作用,這與王浩對濟寧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狀況的研究結果相一致[2]。
2.3 不同經營模式果園技術人員背景分析
果園技術人員是果業生產的直接參與者,其素質的高低直接關乎果品產量的提高和質量的提升[3]。筆者于2013年對不同經營模式果園的技術人員進行了調查分析,A模式果園技術員平均年齡56.7歲,大部分為子女外出務工的農村留守老人,其受教育年限也較低,處于小學、初中文化水平,在果園內工作的年平均工時最高為69.4d;B、C模式果園技術人員平均年齡及受教育年限相差不大,C模式在緊湊型專業合作社的統一安排下,在果園內工作的年平均工時比B模式少7.7d;D模式果園技術員大都為高校畢業后在外地工作,在果園管理的關鍵時期返鄉勞作,其平均年齡最小,為36.8歲,在果園內工作的年平均工時最低,平均為21.6d。

表3 不同經營模式果園技術人員背景分析Table 3 Analysis on the background of the technical personnel in different operation modes
如前所述,設施葡萄栽培以其低投入、高收益的高效經營模式,在濟寧地區經濟林產業結構中占有重要位置。對其經營模式、效益進行科學分析,有利于為相關政策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據。
果農參加農民專業合作社是為了追求經濟效益。采用B、C模式獲得較高的經濟收益,充分說明果農參加種植專業合作社的積極作用。王浩對濟寧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狀況調查發現,濟寧市專業合作社在增加農民收入,調整產業結構,發展農業組織化運營發揮著積極有效的作用[2]。而C模式較B模式投入產出比高,也說明科學合理的合作社運作方式更能夠使社員受益。孫玉存等[4]研究表明,科學管理模式是合作社成功的重要保障,采用統一品種、統一技術標準、統一品牌意識、統一銷售、統一物資供應、統一質量檢測使合作社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產品質量,打響了品牌,為合作社的發展提供了保障。
家庭果園的生產管理與規模化、集約化果品基地的建設存在著較大的區別[5]。A模式的家庭個體果園經營模式雖然投入產出比最高,但是其發展卻存在諸多問題,2014年濟寧市果品質量安全抽樣檢測中,2個不合格樣品均來自采用A模式的家庭個體經營果園。
采用D模式的技術人員在果園內工作的年平均工時最低,果園的果樹修剪、病蟲害防治由果品公司負責,經營較為省力,但是因其未參加農民專業合作社,加之產品定價權并不在自己手里,喪失了集體爭取利益的主動權。張素勤等對商水縣發達高產種植專業合作社研究發現,合作社采用統一管理措施,即大大降低投資成本,也能解除了合作社社員外出務工的后顧之憂[6]。對于尚未參加合作社采用A、D經營模式的果農來說,這應該成為其今后的發展方向。
“公司+基地”模式能否有效運轉的關鍵,取決于公司作為龍頭企業與農戶的利益契合程度[7]。D模式中產品收益大部分被果品公司獲得,可見公司作為以營利為目的的組織,能夠更專業地創造最大價值。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B、C經營模式必定會走同樣的道路,即自己成立公司或尋求與公司的合作,這與張曉山對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趨勢的研究結論相一致[8]。
1)受勞動力人員結構、產品質量與市場需求影響,家庭個體果園模式會趨向整合。種植專業合作社對于農業專業化、市場化、產業化、品牌化的促進作用將成為各經營模式不可或缺的發展經歷,其專業和緊湊程度也將進一步提升。
2)“公司+基地模式”將繼續向“公司+合作社+基地模式”優化,四類經營模式都會進一步完善并向產業鏈兩頭延伸,最終發展到各方收益最大化。
3)經濟林種植業作為越來越重要的經濟收入來源正吸引越來越多的新型農民參與,從業人員將更趨向年輕化、專業化。
[1]王海波,王孝娣.中國設施葡萄產業現狀及發展對策[J].中外葡萄與葡萄酒,2009,(9)∶61-65.
[2]王浩.山東省濟寧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狀況調查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4.
[3]陜西咸陽彬縣林業局果業中心.關于全縣果農素質的調研報告[EB/OL].http∶//zwgk.snbinxian.gov.cn/ShowPublic-11960.htm.
[4]孫玉存,王潔.能人領辦型合作社典型案例研究-順齋瓜菜種植專業合作社[J].廣西農學報∶2013,(4)∶70-72.
[5]宋祖能,黃宏業.家庭果園的確立和生產管理策略[J].果農之友,2009,(6)∶4.
[6]張素勤,吳雙.對商水縣發達高產專業合作社發展的思考[J].現代農業科技,2014,(6)∶302.
[7]牟大鵬,姚毓春."公司+基地+農戶"的農業生產經營模式探析[J].經濟縱橫,2005,(9)∶15-17.
[8]張曉山.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趨勢探析 [J].管理世界, 2009,(5)∶89-96.
The Benefit Analysis on Facilities Grape Planting in Different Business Models
CAI Xian-wen1ZHUANG Di2GAO Rui3LI Guo-dong2
(1.Jining Wildlife Protection Station,Jining 272019,China;2.Jining Economic Forest Management Station,Jining 272019, China;3.Jining Rencheng District Forestry Bureau,Jining 272019,China)
In the paper,facilities grape planting benefit was surveied in Jining area in recent 4 years,and benefit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s under different operating modes of grape in Greenhouse was analysis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 organization was conducive to the development of grape planting industry,the professional and the compact degree would also further enhance the development mode of"company+cooperative+base"was more reasonable; planting forests would attract more young professionals working.
Facility grape;business model;benefits;development analysis
[S-9];S628
A
1008-1038(2015)10-0044-04
2014-12-13
蔡憲文(1977—),工程師,主要從事林業工程及農業經濟方面的調查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