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天清
吉林省長春市雙陽區醫院外一科,吉林長春130600
半髖關節置換術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的臨床效果探討
朱天清
吉林省長春市雙陽區醫院外一科,吉林長春130600
目的探討針對60歲以上老年人發生的股骨頸骨折行以半髖關節置換術的臨床療效。方法在該院自2012年1月-2014年8月收治的股骨頸骨折患者中隨機抽取80例老年病患,分為人數相等的兩組,分別行以半髖關節置換術與全髖關節置換術,并對比手術療效與術后恢復情況。結果半髖關節治療組擁有更好的臨床效果,髖臼的外展角與前傾角情況都要優于全髖關節參照組,術后并發癥較少發生,總有效率100%,而全髖的總有效率為77.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與全髖關節治療術相比,半髖關節置換術具有更為顯著的治療效果,推薦臨床廣泛應用。
半髖關節置換術;老年;關節功能恢復;股骨頸骨折;全髖關節置換術
老年人的骨折部位通常位于股骨頸部位,傳統療法副作用大,術后愈合狀況不佳,并發癥多。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髖關節人工置換術應運而生。該研究以2012年1月-2014年8月收治的采用半髖置換術為主要研究對象,通過與全髖置換術行以對比,探究兩種治療法術針對60歲以上老年患者的實際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援1一般資料
在該院自2012年1月-2014年8月收治的股骨頸骨折患者中隨機抽取80例老年病患,將患者分為人數相等的兩組:行以HA置換術的治療組中有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9例,年齡為71~90歲,平均年齡(80.5±10.5)歲;行以THA置換術的參照組中有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齡為73~86歲,平均年齡為(79.5±6.4)歲。兩組患者的骨折損傷程度均為Ⅲ、Ⅳ型[1],且均有一定程度的并發癥,如心律失常、糖尿病、肝腎功能障礙等。在性別、年齡、骨折損傷程度與并發癥方面,兩組患者P>0.05,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術前檢查臟器功能,并控制并發癥,盡可能使病患的血壓、血糖等處于平穩狀態,即血壓(155±5.0)/(85±5.0)mmHg,血糖(6.0± 2.0)mmol/L。為了預防感染,術前于靜脈中滴注抗生素。
1.2.1 治療組治療組的40例患者采用半髖關節置換治療。全部病患行以全身麻醉,并取側臥體位,對向上的患側進行消毒,在髖關節的后外側處取切口,剖開關節囊,使用專門的醫療器械將斷裂的股骨頭取出。股骨矩保留10~15 mm,并清理髓腔。注入骨水泥后置入股骨頭雙極假體,保持穩定壓力,直到骨水泥干涸。
1.2.2 參照組參照組的40例患者采用全髖關節置換治療。麻醉方式、體位、消毒操作、切口方式參照半髖治療組。將髖臼、關節囊剩余部分、骨贅等部分進行打磨與切削,外展角45°,前傾角15°[2],磨削后清除碎屑并注入骨水泥,置入髖臼假體,與半髖組一樣行以骨水泥加壓固化,股骨端假體置換同樣參照半髖組。置換完成后將髖關節復位,測試下肢長度與髖關節的靈活度以及關節假體的穩定性,確認沒有問題后將人工關節退位并卸下,將組合式股骨頭與假體聯接固定好,再次復位髖關節。
術后對兩組患者注射抗生素以防感染,2 d后卸下引流管,并口服阿司匹林疏通經脈以防血栓形成,3 d后患者根據醫囑開始關節部位復健,1月后可以負重鍛煉。
1.3 觀察指標
術后進行12個月的隨訪,選取Harris髖關節評分標準對患者術后恢復情況進行評分[3]。按療效(滿分為100)分為:顯效(>90分)、有效(70~89分)、無效(<70分)。
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 統計方法

2.1 臨床治療效果
觀察臨床治療過程,可以發現半髖治療組的手術時間與病患出血量明顯少于全髖參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臨床治療情況

表1 臨床治療情況
注:手術時間與出血量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住院時間比較,P>0.05,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
組別手術時間(min)出血量(mL)住院時間(d)治療組(n=40)參照組(n=40)t P 87.91±15.71 163.42±16.67 20.85<0.05 311.85±33.98 424.49±36.27 14.33<0.05 20.88±3.10 21.79±3.13 1.31>0.05
2.2 假體角度
半髖組的髖臼外展角與前傾角優于全髖關節參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假體角度對比

表2 假體角度對比
注: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組別髖臼外展角髖臼前傾角治療組(n=40)參照組(n=40)t p 45.31±2.10 47.31±2.12 4.24<0.05 9.85±0.98 7.37±1.01 11.15<0.05
2.3 療效跟蹤
跟蹤隨訪患者的恢復情況,治療組的總有效率高達100%,遠遠高于參照組的77.5%,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3。

表3 臨床療效跟蹤對比[n(%)]
股骨頸骨折多發于骨質疏松的老年人,在臨床上經常出現需要行以手術治療的Ⅲ、Ⅳ級移位損傷。由于老年人的肌力減退,使得外界暴力造成的股骨頸骨折很難治療。傳統治療股骨頸骨折,一般通過牽引復位與內固定方式進行治療[4]。然而,受其技術限制,骨頭難以有效愈合,術后很容易引發股骨頭壞死,嚴重地威脅了患者的日常生活。為了有效改善患者的日常行為能力,髖關節置換術應運而生。
該文對兩種髖關節置換術行以臨床療效與術后恢復情況的追蹤對比,同胡洪波,李玉民,張龍龍,等所著的《全髖和半髖關節置換術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療效分析》[5]一文中結果相同。觀察臨床治療過程,可以發現半髖治療組的手術時間與病患出血量分別為(87.91±15.71)min和(311.85±33.98)mL,比參照組少了80 min,出血量也少了100 mL有余,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另外,半髖組的髖臼外展角與前傾角為(45.31±2.10)°和(9.85±0.98)°,優于全髖關節參照組的(47.31±2.12)°和(7.37±1.01)°。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常見的髖關節置換術分為半髖與全髖兩種,髖關節置換術的假體與股骨之間具有比傳統療法更高的適配度,可以減少術后的互相摩擦,降低患者的疼痛度。髖關節置換術究其本質是用人造關節來代替人體原髖關節功能的修復性手術。手術在不傷及股骨頸部位的血運的情況下,使用人造材料代替原生骨關節,在解決骨折問題的同時,也降低了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6]。尤其是半髖置換術,傷口所取位置不在身體背面,不會影響到患者的日常休息。
無論是半髖置換術,還是全髖置換術,術前、術中和術后都要做好一切準備。醫護人員要備全X射線、CT等設備,對病情的輕重行以準確的預估,針對患者的多種并發癥,如電解質紊亂、生命體征不穩等進行控制,制定出符合患者個體差異性的治療方案。術前注意靜脈滴注抗生素,以防病人患處感染[7]。術中注意手術流程與具體操作標準,切口長度不可過大,以160 mm為佳,關節囊處行以倒T形切口,增生處予以切除。清理髓腔、置入假體時,要先進行試模,置入假體后需要不斷調節髖關節的松緊度,以避免后續日常生活中的運動靈活性受到限制,加大假體與股骨頭之間的摩擦。受各種因素影響,髖關節置換術在術后可能并發感染、脫位、下肢長度不同、假體異位或松動等多種后遺癥[8]。因此,術后要注意進行病情追蹤,及時對患者行以抗生素或人造關節調試等多種方式治療,以避免對老年人脆弱的身體機能造成進一步的傷害。
老年人是股骨頸骨折病癥的高發人群,脆弱的身體機能使得其無法適用于傳統的保守療法與內固定療法,因此,目前主要推行的方法是髖關節置換術。半髖置換術的難度比全髖低,風險較小,操作流程也要更簡單,患者的手術創口也較小。手術時間短、出血量少、治療效果更加明顯。綜合看來,半髖置換術,在臨床上更適合推廣應用。
[1]馬興明.老年股骨頸骨折全髖置換術與半髖關節置換術療效比較[J].中國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2013(11):45-47.
[2]韋文燦,郭景理.全髖與半髖關節置換術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的療效對比[J].當代醫學,2013(20):68-69.
[3]劉冰.半髖關節置換術改善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髖關節功能的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科學,2014(15):140-142,160.
[4]趙小泉,夏賢生,蒙劍德,等.老年股骨頸骨折髖關節置換的方式選擇及療效分析[J].醫學綜述,2014(14):2652-2654.
[5]胡洪波,李玉民,張龍龍,等.全髖和半髖關節置換術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療效分析[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12(12):1105-1106.
[6]李龍.全髖置換術與半髖關節置換術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療效對比[J].河北醫學,2013,23(4):498-500.
[7]王雷,劉慶寬,張元民,等.全髖與半髖置換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的比較[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3,21(22):4013-4017.
[8]王振軍,王顯良.全髖置換與半髖置換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的療效對比分析[J].中國醫學工程,2013,18(6):152-153.
The Clinical Effect of Hemiarthroplasty for Treatment of Femoral Neck Fractures
ZHU Tianqing
The No.1 surgical department of Shuangyang District Hospital,Changchun City,Jilin 130600,China
ObjectiveDiscussion over 60 years old for femoral neck fractures occurred in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a semi-hip arthroplasty.MethodsIn the femoral neck fracture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2 until August 2014 were treated in 80 cases of elderly patients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of equal number were performed in a semi-hip arthroplasty and total hip replacement surgery,and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surgery and postoperative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reference group recovery.ResultsThe operation time,the extent of surgery in patients with bleeding and other information can be found in half of the hip treated with better clinical results,abduction angle of the acetabular anteversion situation is better than total hip reference group, postoperative fewer symptoms occur.Differences P<0.05,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ConclusionCompared with total hip therapy, half hip arthroplasty with a more significant therapeutic effect,it is recommended clinical widely used.
Half hip arthroplasty;Elderly;Joint function;Femoral neck fractures;Total hip arthroplasty
R59
A
1674-0742(2015)03(b)-0066-02
2014-12-17)
朱天清(1970.5-),男,吉林農安人,本科,副主任醫師,研究方向:骨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