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危麗瓊
如何更好地履行社會責任
——2015石化行業大猜想之四
文/危麗瓊

履行社會責任,石化行業義不容辭。其中保護環境是石化行業的重中之重。這是因為,能耗和環保水平已經深刻影響著企業的生存發展,并左右著市場的走勢,這在未來會表現得更加明顯。例如近兩年開展的草甘膦環保核查一度讓部分企業停產,導致草甘膦價格猛漲;騰格里沙漠污染事件后,3家涉事染料中間體還原物生產企業關停,國內還原物70%左右的產能瞬間縮減,中國染料工業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田利明表示,新環保法實施后,采用落后工藝的企業結局一定是被關停查封。
石油和化工規劃院院長顧宗勤在預判石化行業“十三五”發展形勢時表示,面臨資源與環境約束問題是石化行業發展的重大挑戰。經濟發展方式粗放、污染物減排、二氧化碳減排、自然生態環境脆弱等是行業必須直面的問題。因此節能環保生態化將成為石化行業發展路徑。
1月15日,環保部部長周生賢表示,通過嚴格考核,推進減排工程建設,完善政策體系,2014年我國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年度任務順利完成。可以預見,2015年我國節能減排將保持更加高壓的態勢,石化行面臨的能源環境約束將進一步收緊。
2014年5月,國務院印發《2014~2015年節能減排低碳發展行動方案》。2014~2015年,我國將努力實現單位GDP能耗,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逐年下降3.9%、2%、2%、2%、5%以上,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別下降4%、3.5%以上。同時加快發展低能耗低排放產業。到2015年,節能環保產業總產值達到4.5萬億元。
2014年的“APEC藍”給了人們深刻的印象,與長時間籠罩在各地上空的霧霾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也讓百姓對藍天的期盼越來越強烈。就在APEC會議期間,中美雙方共同發表了《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中國計劃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且將努力早日達峰。
今年1月1日起,新《環境保護法》正式上崗。新法因規定了按日計罰、查封扣押、區域限批、公益訴訟、黑名單制度、行政拘留等處罰措施,被稱為史上最嚴的環境保護法。其中的按日連續處罰制度,使“罰無上限”。
這些規劃和法規,將對石化行業的節能減排形成巨大的壓力,也將產生強大的推動力。此外,政府部門、行業協會還在制定大氣、水體、土壤污染排放的相關指標,2015年乃至今后石化行業面臨更嚴格的法律和制度約束。
在這樣的形勢下,石化行業綠色低碳發展必將提速。中國石化聯合會為行業節能環保工作明確了兩大原則:以科技創新為動力,以法規標準為約束,構建節能環保的綠色生產鏈和供應鏈。
中國石化聯合會產業發展部節能與低碳發展處處長李永亮表示,為推進行業節能環保工作,石化聯合會2015年將實施三項舉措。一是繼續做好能效領跑者工作,以先進典型帶動行業整體節能水平提升。二是繼續制定能耗限額標準和取水定額標準,今年還將發布30項此類標準,覆蓋乙二醇、聚丙烯、電石、黃磷等產品。三是大力推進碳減排。鄂爾多斯盆地正在示范“吸氣吐油”,開展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埋存)試驗,用煤化工排放的二氧化碳驅油,為大規模推廣做準備。
石化企業也紛紛將節能環保作為未來工作的重點,而且,在當前經營壓力較大的情況下,節能減排還將成為一些企業新的經濟增長點。延長石油集團在2015年工作思路中明確提出,要通過節能降耗等措施,大力實施挖潛增效;宜化將綠色化工作為責任追求,緊緊圍繞減量化、資源化、再利用的目標,以技術創新變廢為寶,并將其列為企業2015年新的經濟增長點。連云港堿廠通過提高綜合能效,降低了成本,改善了經營狀況,2015年還將通過超額節能為企業帶來效益。
可以肯定,努力完成“十二五”節能減排目標任務,是2015年石油和化工全行業的重點工作。但是,實現“十二五”目標,只是行業節能環保工作的一個階段性任務。從行業永續發展的角度看,節能減排永遠都是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毋庸置疑,在建設美麗中國,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時代背景下,石化產業只能緊跟時代脈搏,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以創新的技術和手段,加強節能環保工作,與社會大環境和諧共生。

然而,盡管政府和企業都在努力,但化工項目建設與公眾的矛盾在2014年持續發酵— —茂名PX 項目僅僅處于“科普”階段, 就引發了群體性事件;列入國家老工業區改造試點的湖南株洲清水塘老工業區搬遷改造工程,遲遲落實不了項目接收地;投資143 億元的山西省重點工程陽煤集團太化(搬遷)清徐化工新材料園區建設,因為村民阻撓而屢遭中斷……民眾頻頻對身邊的化工項目建設說“不”,凸顯了化工行業的形象危機。
但是,要發展國內急需的化工產品,要進行產業升級改造,要實現企業搬遷入園,都離不開項目建設。不取得公眾的理解,化工行業的發展將越來越舉步維艱。2015 年,我們能否破解這一難題,形成產業發展、百姓滿意的局面?
化工項目基本都選址在沿江、沿海地區或是資源產地,很多地區人口比較稠密,對化工項目的建設也非常敏感。隨著公眾環保意識的覺醒與增強,化工項目建設被推上了風口浪尖。不可否認,化工行業多年持續快速發展,確實也積累了很多問題,如環保把關不嚴、事故頻發等,特別是少數無良企業恣意污染環境,引起了公眾的反感,失去了公眾的信任,讓整個行業的聲譽和形象遭受重創。此時,溝通不到位,誤解就出現了;信息不透明,恐慌就產生了。同時,一些地方政府的不作為、瞎作為、怕作為,也是讓矛盾升級的原因之一。
經過了多場風波,建設綠色、安全、透明、親民、富民的現代化工,成為相關各方共同的呼喚和訴求。如果地方政府、化工企業、社區和公眾都能扮演好各自的角色,化工與公眾關系的和諧,將再前進一大步。
我國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正在促進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著力解決政府干預過多和監管不到位的問題。上項目的決策將更多地交給市場和企業,政府則在環保、安全、準入條件等方面嚴格把關、嚴格執法、嚴格監管,并引導督促相關方面做好信息公開以及利益補償,鼓勵公眾參與化工項目的決策。如此政府的公信力將顯著提升,有助于保障化工項目建設的順利開展。也正是政府角色的轉變,才能促使作為項目建設主體的石化企業主動去與公眾溝通交流,取得信任和支持,而不是事前只注重去搞政府公關,一旦出了事又只會躲到政府身后。更有作為、更懂作為的政府,將成為化工項目建設順利推進的有力保障。
2014年底,工信部對PX 項目建設準入條件公開征求意見,從項目選址、工藝、技術、裝備、能源消耗與產品質量、環境保護與清潔生產、安全、消防和職業病防治等方面做了明確界定和規范。準入條件的出臺將使PX 項目建設“有法可依”,陷于停滯的PX 項目有望在2015 年重見曙光。
中國石化聯合會園區委員會秘書長楊挺指出,化工與公眾能否握手言歡,關鍵在于政府引導和調解下,化工企業和化工園區共同做好責任關懷和環保安全工作,消除民眾疑慮,以實際行動和成效取信于民。一方面, 企業和園區要做到自身過硬,經得住看、耐得起查;另一方面,要讓周邊居民能夠充分分享化工產業發展帶來的紅利。在這些方面化工行業已經積累了一些經驗,2015 年要更廣泛地讓這些經驗落地生根。
目前,多數企業已經充分認識到安全環保的重要性,紛紛加入到建設美麗化工的隊伍中來。隨著企業自身素質的提升和思想的轉變,化工項目建設也將越來越“親民”。化工企業和園區將越來越注重與周邊居民溝通交流,比如開展“開放日”活動,把真實的化工推介給社會和公眾;比如聘用周邊居民當環保安全員,擴大加固環保安全防線;比如拆除“與世隔絕”的高墻,打破神秘,拆出自信,讓居民改變對化工企業“煙囪云立”、“傻大黑粗” 的印象。
一些化工企業和園區還將在富民方面不斷探索出新經驗,以實際行動反哺當地社區和公眾。比如,上海化工區公用工程企業全面對接上海金山第二工業區,為其提供優質服務。上海化工區管廊公司讓集體經濟組織入股,通過分紅讓周邊村民分享發展成果。這種創新和探索今后在化工行業可能成為一種常態。
2015 年,化工行業“退城入園”工作將取得新進展。“十二五”以來,化工行業規模以上企業中50%以上都已進入園區。中國石化聯合會園區委員會今年將扎實推進化工企業的入園工作,并將完善化工園區產業布局和評價體系,讓企業在搬遷過程中轉型升級,入園后能與其他企業形成一體化發展。從散亂無序走向科學布局,化工行業將不斷刷新自己的形象。
完善利益補償機制在2015年也有望探索出新經驗。據了解,大亞灣化工園區自建立以來,沒發生過一起群體性事件, 這不僅是因為園區和企業安全環保工作做得好,更重要的是在搬遷中讓周邊居民真正獲益。近幾年間,大亞灣化工園區用在周邊居民拆遷上的費用就達20億~30億元。
有了政府的嚴格監管、搭建橋梁,有了社會持續的科普宣傳、積極引導,有了化工企業和園區的勇擔責任、坦誠相見,相信公眾也會對化工項目建設有越來越客觀科學的認知,逐漸接納、親近這個人們生活須臾離不開的產業。當然,這不可能一蹴而就,化工與公眾真正握手言歡,也許還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