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9日稱,中國國家統計局當日公布,2014年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比上年同期上漲2%,2014年12月CPI同比上漲1.5%;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同比下降3.3%。報道稱,這是中國CPI同比漲幅連續第四個月在2%下方運行,PPI則連續34個月持續為負,創27個月來最大單月降幅。
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王健教授9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CPI連續多月保持低位與“翹尾”等因素有關。而PPI連續多月弱勢,是經濟增長短期放緩的表現,也是通貨緊縮的信號。然而,在中央政府靈活、有針對性的宏觀調控政策引導下,能阻遏經濟下行壓力。
王健說,國家投資1.3萬億元人民幣于基礎設施建設,會產生投資乘數效應;結構調整中的固定資產更新,需要增加投資;最近政府和事業單位正在增加薪酬,社會消費會隨投資和收入增加而遞增;中國股市從熊市轉向牛市,股市信心效應和財富效應會增加社會投資和消費。另外,國際石油和大宗商品價格下降,社會投資、生產、物流成本降低,有利于經濟復蘇。▲
(徐珍珍)
環球時報201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