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爽
20世紀60年代韓國小說的“傷痕”與“抗爭”
——以李清俊《白癡和傻瓜》中心
劉爽
李清俊被稱為韓國文學史上“小說的匠人”。他的作品傾向著重追求人們生活的真實本質,反映社會的真實面貌,對現實世界的殘酷犀利的描述。[1]小說《白癡和傻瓜》正是這樣一部深刻反映作家作品世界的短篇小說。主人公所經歷戰爭給他帶來的身體上的傷痛和心理上的傷痕,無法磨滅。人們如何去面對它戰勝它成為我們每個人深思的問題。
李清俊(1939.8.9-2008.7.31),1939年8月9日出生于韓國全羅南道長興郡,日本強制時期,1966年畢業于首爾大學文理學院德語德文系。1965年小說《退院》出道并獲得《思想界》雜志新人文學獎,1967年以《白癡和傻瓜》獲得第12屆東仁文學獎。1978年《殘忍的都市》,1986年《秘話密教》,1990年《自由之門》,1998年《翼之家》等等作品都獲得韓國不同部門的文學獎。他的作品被譯為英、法、德、日等語種,在世界各地出版。[2]李清俊的創作,一直關注政治、社會的體制與人文精神的對立矛盾關系,特別是執著地追求話語的自由和語言的真實,深入語言社會學的研究。80年代以后,李清俊的小說更多地探尋人類生存的本質現實意義,追求人類的存在與現實世界多樣性的完美結合。他的小說被譽為“西方小說形式韓國化的過程”。小說《西便制》寫的是一個朝鮮傳統說唱樂“盤索里”(???)大師帶著養女到處流浪賣藝的故事,深刻展現出韓國人精神上傳統的“恨”。1993年由導演林權澤搬上大銀幕,在韓國獲得了巨大的成功。[2]
1950年6月25日韓半島“六二五事變”(朝鮮戰爭)爆發,同民族之間的戰爭給他們帶來了無法想像的慘痛。戰時的殘忍,戰后國家嚴重被破壞和社會混亂不安,韓國人不僅經歷戰爭給他們帶來的身體上的傷害,物質上的巨大損失,而且精神上基準價值觀的混亂,給韓國人心理上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傷痕。經過戰后的恢復與發展,進入1960年代的韓國,國家開始加快近代化進程,改變原有傳統產業化的發展模式。而在這期間爆發了4.19革命,是以學生及民眾的反抗韓國政府,最后取得勝利的一場革命,推翻了韓國總統李承晚獨裁的韓國第一共和國。隔年隨之而來的是5.16樸正熙“軍事政變”,開始了樸正熙總統的軍事獨裁統治。這個年代的韓國人看著自己同族之間的互相廝殺,目睹自己國家南北分裂親人離散,內心的創傷可想而知。有戰爭總會有傷痛,改革也會讓民族面臨著新一輪的考驗。十年的歷史巨浪中,無辜的韓國人從一場戰爭中被帶進另一場戰爭,韓國人無法憑借自己的力量去改變接連的“戰爭”,無法憑借自己的意愿換來國家長久地和平。無力痛苦的是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的普通民眾,戰爭給他們留下來的又是新一輪的適應與挑戰,迷茫與頹廢。在這殘酷的時代背景下,李清俊的《白癡和傻瓜》描寫戰爭給平凡人留下的“傷痕”,也帶給人們思考。當面對人生考驗時我們如何擺脫這沉痛的代價,如何適應這殘酷的現實。
《白癡和傻瓜》中的主人公“哥哥”作為衛生員參與了1950年的朝鮮戰爭,在戰爭中因為受傷不得不回到故鄉,身體上的殘疾給“哥哥”生活上帶來了很多不便。在韓國大家長制的傳統下,生活不能自理的哥哥在內心上也受到了極大的傷害甚至是一種侮辱。“哥哥”身體上心理上所留下的傷痕揮之不去,殘酷的現實把哥哥變成了“白癡”一樣的存在。即使命運帶給他許多的不公,但他選擇以堅強的方式抗爭來回贈命運。
“弟弟”雖沒有經歷過朝鮮戰爭的殘忍和可怕,但是生活在戰后的他遭遇的是1960年的4.19革命,隔年的5.16樸正熙軍事政變,“弟弟”生活在另一個時代的巨變中。[3]國家政權的接連交替隨之帶來的是社會制度的改變,使韓國人面對的是還沒完全適應而另一場挑戰又即將到來的現實。弟弟對自己所忠誠的國家政權被交替的絕望,說不出的“背叛”使他惶恐不安。歷史的巨變讓他迷茫無助,找不到自己生活的價值,生活的不安和虛無讓“弟弟”深感自己是一個生活在這個國家的“傻瓜”。他和哥哥遭受著國家變動帶給他們的不一樣的痛苦與凄涼。他們所遭受的傷痛交織在一起正是當時所有韓國人所遭受的種種不同程度上的傷痛。留給他們的是如何治愈內心的傷,如何與它抗爭,重新振作適應這冷酷無情的世界。
李清俊的《白癡和傻瓜》屬于韓國戰后小說。[4]從不幸的普通人的視角出發,消極的展現在殘酷冰冷的社會里他們的真實生活的不幸,告發這壓迫的現實世界的殘忍冷酷。生活在不幸中的韓國人面對身上和心理上難以抹去的傷痕,他們不屈服于命運而進行努力抗爭,給人們帶來希望。用現實的“傷痕”點燃希望,正是作家給不幸中的人們的一絲安慰。
[1] 黃賢山.匠人的希望,page1
[2] 權英民.韓國現代文學大詞典[M].民音出版社,2002.
[3] 韓國現代小說研究會.《現代小說論》—〈白癡和傻瓜〉中出現的主題形成化[M].平民出版社,2006.
[4] 金圣滿.李清俊小說敘事論研究[D].韓國全南大學碩士論文.2005.
(作者單位:吉林大學前衛校區外國語學院130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