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磊 張喜薇 張洋 李晶晶 高杰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潞河醫:腎內科,北京101149
慢性腎臟病患者人格特點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
趙磊 張喜薇 張洋 李晶晶 高杰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潞河醫:腎內科,北京101149
目的調查慢性腎臟病(CKD)患者的人格特點并研究其影響因素。方法選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于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潞河醫:(以下簡稱“我:”)腎內科住:的CKD患者150例為作為CKD組,同時選取我:同期健康體檢者390名作為對照組。以艾森克人格問卷(EPQ成人)為測量工具,采用自評方式對兩組人格情況進行評價。結果CKD組患者E量表值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N量表值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P、L量表值極顯著高于對照組(P<0.01)。在艾森克人格問卷量表的不同性別在N維度的得分結果顯示,男性明顯高于女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各期CKD組在P維度上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1期的患者P維度得分值顯著低于3期和4期的腎功能不全患者,4期患者P維度得分高于5期患者。結論CKD患者在神經質與精神質方面,整體表現出具有典型的傾向,而慢性腎臟疾病患者艾森克人格P量表的影響因素是患者的病情發展、轉歸及其分期。
慢性腎臟病;艾森克人格;影響因素
隨著環境改變、生活方式日漸快速化及人口老齡化,慢性腎臟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發生率明顯增高,其已成為威脅全球人類健康的一類重大疾病。雖然透析技術及腎移植技術的開展和普及使得終末期腎病患者的生存期明顯延長,但由于治療時間長、病情反復、經濟壓力等因素的作用,依然讓患者生活質量受到損害,并且使患者的心理、人格受到一定的影響。隨著現代醫學模式即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逐步發展,CKD患者的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視。大量研究表明,CKD患者存在明顯的焦慮、抑郁情緒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同時患者心理健康與人格有著密切的關系[1-5]。本研究旨在調查CKD患者的人格特點及其影響因素。增加醫護人員對患者的理解,增加心理專業醫師的臨床配比,為改善患者心理健康的醫患溝通,促進患者心理健康和提高其生存質量提供理論依據。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于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潞河醫:(以下簡稱“我:”)腎內科住:治療CKD患者15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美國腎臟病基金會2002K/DOQI慢性腎臟病臨床指南中慢性腎臟病診斷標準[6]。CKD組男89例,女61例。年齡31~85歲,平均(63.4±12.7)歲。病程3~312個月,平均(65.1± 21.4)個月。納入標準:①無精神病史、精神病家族史,未服用可以引發精神病癥狀的藥物。②智力正常。③自愿合作,且能夠理解并配合完成艾森克人格問卷自評。排除標準:①無法準確表達個人意志者;②較近時間內經歷重大生活事件的人;③拒絕配合調查者。選取我:同期健康體檢者390名作為對照組,男101名,女289名,年齡23~62歲,平均(35.9±9.1)歲。所有體檢者均無任何軀體疾病和精神疾病。
1.2 評估工具
艾森克人格問卷(成人)(EPQA)[7]:該問卷包括4個量表:E(內外傾量表),N(神經質量表或情緒穩定量表),P(精神質量表),L(效度量表,也表示掩飾程度),共88個問題。將EPQA里4個量表的原始分換算為標準分T進行統計分析,標準分T為43.3~56.7分為中間型。E、P兩個維度為雙極評分,因此T為38.5~43.3分或56.7~61.5分為傾向型,T<38.5分或>61.5分為典型類型。
1.3 評估方法
培訓專職調查人員嚴格按量表評定方法及標準進行調查及評定。所有問卷均按規定時間作答并現場回收。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7.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兩組樣本均正態分布,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多組比較單因素方差分析,組間兩兩比較采用LSD-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CKD組與對照組艾森克人格問卷各維度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艾森克人格問卷量表中,CKD組患者的E量表得分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CKD組患者N量表得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P、L量表得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1)。見表1。
2.2 兩組P維度各分值分布情況
為了更清晰地看到各階段的分布,本研究將P維度各分值分布情況進行統計,研究發現CKD組在精神質(除外中間型)的人數比例[68%(102/150)]上明顯多于對照組[48.2%(188/39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尤其是在典型精神質水平(T>61.5分),兩組比較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0.01)。而在超我方向,尤其是典型超我方向(T<38.5分),CKD組患者的比例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艾森克人格問卷評分比較(分,x±s)

表2 兩組P維度各分值分布情況[n(%)]
2.3 CKD組不同性別艾森克人格問卷各維度評分比較
將CKD患者按性別分組,分別對其艾森克人格問卷量表各維度進行評分比較,發現,在N維度上男女性別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他維度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不同性別慢性腎病患者艾森克人格問卷各維度評分比較(分,x±s)
2.4 CKD組各期艾森克人格問卷各維度評分比較
各期的患者通過方差分析,發現艾森克人格量表的P維度中顯示出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他三個維度P值均大于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因此對P維度做事后LSD比較。通過事后比較LSD的方法,發現1期的患者P維度得分值顯著低于3期和4期的患者,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或P<0.01),4期患者P維度得分高于5期患者,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4。
本研究發現,CKD患者內外向評分與正常對照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與關欣等[8]的研究結果不符,神經質得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精神質及掩飾性得分存在極顯著差異與既往研究結果相同[8-9]。同時掩飾性強,不易表述真實想法。陳云波等[10]報道個性特征中情緒穩定性明顯影響患者心身癥狀,說明人格特質中情緒不穩定者,心身癥狀嚴重,嚴重降低生活質量。神經質水平上的差異,導致患者更多危險行為出現,使醫患、護患關系常處于緊張狀態。神經質是一種人格特征,神經質癥狀在某種特定的條件下,是任何人都可以發生神經質的癥狀,但是性格健全的人,他的反應是短暫的,一過性的。而當神經質水平過高,成為一種病態的人格表現時,個體就會把健康人都有的不安和不適的身心變化誤認為是病態、異常,并高度注意所謂的這些不適,致使機體癥狀加重。

表4 慢性腎病患者各期艾森克人格問卷各維度評分比較(分,x±s)
3.1 慢性腎功不全患者與正常人的差異
在本研究中,CKD患者N維度得分顯著高于對照組,CKD患者本身機體就已經處于疾病狀態,在多次病情反復,遷延不愈的環境作用下使得患者神經質癥表現突出,其人格特征為焦慮,快樂感不足,情緒反應強烈。同時又有抑郁、睡眠不好的各種表現。這符合關欣等[8]研究發現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的焦慮狀態與神經質有著密切的結果。患者越是想排出這樣的恐懼或焦慮,越是陷入與疾病癥狀苦苦斗爭的精神沖突中,患者因此感到非常痛苦,常與患者原有生活偏離軌道,而陷入惡性循環中。此外,N維度高分的患者會在受到外界環境的不良刺激時,反應要高于正常人。他們應對環境未知結果壓力能力較差,更有可能將正常情況解釋為威脅,將小挫折看成絕望的困難。患者傾向于表現為情緒激動后又很難以平復。患者在這種情緒的影響作用下會出現激進、具有攻擊性的行為,以致于出現不顧危險的不理智行為。在這種人格的作用下,使得醫患、護患之間常處于緊張的環境中。在屢屢發生醫患糾紛的今天,通過這次調查研究發現CKD患者具有這樣人格傾向,是值得我們腎內科工作人員注意和思考的。在與CKD患者的交流,宣教告知中要注意言語的表達。同樣值得我們注意的是,神經質的患者不僅僅表現出攻擊性,也可以表現出抑郁。醫護人員應防止抑郁患者發生自殘等行為。
3.2 性別在神經質癥上的作用
精神質是正常人也會有的一種表現,它并非指精神病。精神質在每個人身上表現的程度不同,其行為不同。程度明顯時,個體會有行為異常的傾向。在本研究中發現男性CKD患者的神經質水平要高于女性CKD患者,對于這樣的結果,研究者認為這是與男性在社會中、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地位有關[9]。從古至今,我們所固有的想法就是男性需要承擔更多一些的社會責任和家庭責任。在家庭中男性往往是起到重要支撐作用。由于疾病導致男性患者不能正常工作,家庭的經濟收入受到影響,生活質量受損。因此,CKD的男性患者在同樣的情況下所承擔的心理壓力往往較女性要重。
3.3 CKD患者精神質兩極端水平與正常人的區別
艾森克的人格理論中將精神質即P維度,作為一種獨立的人格因素,P維度為雙極評分,一端是精神質,即P維度分數在56.7分以上,其中得分在61.5分以上者為典型精神質的表現。另一端是超我,即P維度在43.3分以下,其中38.5分以下者為典型超我者。在本研究中發現,慢性腎功能患者精神質水平與正常人有顯著的差異性。同時為更清晰地看到各階段的分布,本研究將此維度各分值分布情況進行統計發現,CKD組患者在精神質的人數比例(56.7%)上明顯多于正常人(15.1%),尤其是在典型精神質水平(47.3% vs 7.2%)。患者通常會表現出以自我為中心、冷漠、固執、孤獨、不關心他人等表現。而在超我方向,尤其是典型超我方向,CKD患者的比例明顯低于正常人(2%<14.1%),說明在無私,高社會性和關心他人,及順從和適應社會性上的知覺和行為表現要遠高于CKD的患者。究其原因,不能發現CKD患者由于疾病的遷延反復、和家人的關心逐漸淡漠,其所需社會醫療資源分布不均、醫護患比例失調、不能滿足患者的就醫需求等多因素的作用下,使得患者在認知外界環境和認知周圍人際關系上發生改變,促使患者出現孤獨,不管其他人的表現,甚至出現喜歡尋釁攪擾的表現。在臨床中我們發現這種人格特征增加醫患、護患溝通的難度,導致患者對醫療行為理解程度下降,易于引發醫患、護患矛盾甚至沖突。同時可導致患者對醫療措施的依從性下降使治療效果欠佳。
3.4 各期對精神質的影響
本研究發現,隨著疾病程度加重,患者在精神質維度的表現越明顯。這是因為雖然透析技術等治療可明顯延長CKD患者尤其是終末期患者的生命,但難以改變因腎功能逐漸惡化引起的多臟器損害的進展[11]。本研究發現3、4期的患者得分數要高于1期患者,1期正常者則位于中間型,屬于正常。而3期患者的T分在精神質傾向中,4期的患者處于典型精神質的邊緣,因為4期患者知道自己的病情繼續發展就是5期,則有更強的面對死亡的恐懼。在這種不良刺激的作用下其精神質的行為表現較其他各期突出。當患者進入5期時,其P維度的得分位于中間型,回歸正常。這是符合患者對疾病的心理變化的五個階段的理論。很多5期CKD的患者經過長時間的內心掙扎,患者的情緒逐漸慢慢平靜下來,重新接受事實,矯正原有的不良心態。
3.5 建議與對策
既往CKD的研究在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醫療實踐的基本目的在于維持患者的滿意感[12]。隨著對CKD患者心理健康狀況的日益重視,人們開始對CKD各種狀態下的人格特征進行研究[1,8]。由于多數CKD患者因移植腎來源、經濟等原因不能進行腎移植治療,長期血液透析需要有較強的經濟實力,因此,CKD往往意味著走向死亡。基于對疾病本身的恐懼及擔心疾病長期不能痊愈的心理壓力可能是導致上述人格特征的原因之一。腎內科醫護人員應主動了解患者人格特點,耐心細致地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通過各方面的努力,有效地減少其緊張、焦慮情緒,以減輕患者的焦慮、抑郁癥狀,改善其生存質量。
3.5.1 提高醫護人員的溝通能力和業務素質,加強對患者心理疏導針對患者的特殊人格特點,醫護人員在與患者溝通時應注意自己的語言表達方式、語氣語調,增加自我的親和能力,能站到患者角度思考患者的難處,體諒患者及患者家屬的非積極情緒的語言行為表達。同時加強醫護人員自身的專業素質,提高醫療技術水平,增加心理專業醫師的臨床配比,盡最大能力在給予合適且有效的醫療方案和護理方案。避免在醫療診療和護理中加患者的醫源性的傷害。注意醫療護理觀念的轉變,從治病轉為治“人”,注重患者的心理社會問題。醫:在條件允許下開展心理講座或心理咨詢,為患者創造一個更好的心理治療平臺。
3.5.2 幫助患者建立正確的治療期望值,提高患者對醫護行為的依從性針對慢性腎衰竭患者做好相應的健康教育,幫助患者認識疾病,了解相關的診療護理知識,了解在正確有效的治療下,疾病的發展轉歸等情況,樹立積極的心態。能夠正確地對待CKD這個疾病,有正確治療期望值。此外,醫:定期做回訪,檢測患者的疾病情況,強化社區醫:的基礎作用,使患者建立起對醫療部門,醫護人員的信任,在這種基礎上提高患者對醫護行為的依從性。
3.5.3 加大地方財政對醫療的投入,建立更多的優質護理病房隨著社會競爭壓力增大,人口老齡化,社會上占大部分的都是獨生子女家庭,家屬往往不能有充裕的時間、精力去護理CKD患者,CKD患者在長時間得不到更多家庭社會支持的情況下,會促使或加速其負面心理行為,加大地方財政對醫療的投入,使醫:有條件多開設優質護理病房,讓患者有更舒心的治療護理環境,能得到更好的醫療資源分配,也使患者家屬減輕更多的壓力,在有限的時間中有更多的時間去與患者做更多的語言和精神交流,這樣不僅使患者享有良好護理,也使患者能獲得更多家庭社會支持。
[1]易曉穎.30例腎衰竭患者情緒障礙的調查及原因的初步分析[J].華西醫學,2000,15(1):24-25.
[2]馮玉芳,王長虹,陳淅泠,等.腎功能不全患者情緒障礙調查[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0,14(5):328-330.
[3]楊美榮,董科,高志華,等.腎病患者心理健康狀況與人格特征的調查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0,18(5):535-537.
[4]畢素鳳,畢會,張敏,等.腎移植前后行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健康狀況測評[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11,15(53):9909-9912.
[5]侯永梅,胡佩誠,梁燕萍,等.腎移植前后實施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質量的評估及其影響因素[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09,13(44):8721-8725.
[6]AndrewSL,KlineB,RonaldJH,etal.K/QODI Clinical Guidelines-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Chronic Kidney Disease:Evaluation,Classification and Stratification[M].New York:National Kidney Foundation,2002.
[7]龔耀先.艾森克個性問卷手冊(修訂)[M].長沙:湖南醫科大學,1986.
[8]關欣,鄭紅光.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心理健康及人格特征評估[C]//中華醫學會腎臟病學分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2006:395.
[9]吳蓉,陳民,李孜,等.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心理社會因素研究[C]//“中華醫學會腎臟病學分會2004年年會”暨“第二屆全國中青年腎臟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2004:47.
[10]陳云波,姚海燕,張嚴松,等.慢性腎臟疾病患者心理問題及其應對方式[J].護理學雜志,2010,25(15):81-83.
[11]王志剛.血液凈化學[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2:616.
[12]Kimmel PL.Psychosocial factors in adult end-stage renal disease patients treated with hemodialysis:correlates and outcomes[J].Am J Kidney Dis,2000,35(4 Suppl 1):S132-S140.
Study on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kidney disease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ZHAO LeiZHANG XiweiZHANG YangLI JingjingGAO Jie
Department of Urology,Beijing Luhe Hospital,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Beijing101149,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and analyze its influencing factors.Methods150 patients with CKD hospitalized in Department of Urology,Beijing Luhe Hospital,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our hospital”for short)from January 2014 to January 2015 were chosen as the CKD group,and 390 healthy examination in our hospital at the same time were selected as control group.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was as measuring tool,the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evaluated by self-assessment.ResultsE score of CKD group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ith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N score of CKD group was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P and L scores of CKD group were also much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P<0.01).Males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N score than females (P<0.05).The P dimension value of patients in CKD group in different stages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0.05).The P dimension value of CKD patients in stage 1 was significant lower than that of patients in stage 3.The P dimension value of CKD group in stage 1 was significant lower than that of patients in stage 4.The P dimension value of CKD patients in stage 4 was significant lower than that of patients in stage 5.ConclusionCKD patients show a typical tendency in nervosity and psychoticism.However,influence factors of P dimension of EPQ in CKD patients are the progression of the disease,prognosis and staging.
Chronic kidey disease;Eysenck personality;Influence factors
R395.6
A
1673-7210(2015)07(a)-0081-04
2015-03-10本文編輯:任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