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玉潔,嚴小芳,張群花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神經外科,重慶 400010
優質護理在腦腫瘤患者圍術期中的應用分析
鄒玉潔,嚴小芳,張群花?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神經外科,重慶 400010
目的探討優質護理在腦腫瘤患者圍術期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我院收治的120例腦腫瘤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入院先后順序分為干預組和對照者,各60例,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干預組實施優質護理,觀察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干預后,兩組患者的ADL評分均較干預前顯著提高,且干預組干預后的ADL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干預后,干預組的獨立、輕度依賴者所占比例均顯著高于對照組,中度依賴、重度依賴者所占比例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干預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5.00%,顯著低于對照組的31.67%,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腦腫瘤手術患者實施優質護理,能有效提高圍術期護理質量,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提高患者的身心舒適度及生活質量,值得推廣。
圍術期;腦腫瘤;優質護理;生活質量
顱內腫瘤是臨床常見的神經系統疾病,具有病情變化快、病情兇險、預后差、并發癥多、死亡率高的特點,會對患者的生命健康產生嚴重威脅[1]。目前,手術仍是治療腦腫瘤的主要手段,在圍術期給予患者適當的護理,對于加快患者術后身心康復具有重大意義。該院對行手術治療的腦腫瘤患者實施了優質護理,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該院在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120例腦腫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經手術和CT檢查證實為腦腫瘤。所有患者的文化程度均為初中及以上。根據入院先后順序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各60例,干預組男33例,女 27例,年齡20~77歲,平均(35.9±15.6)歲。其中聽神經瘤10例、腦膜瘤15例、垂體腺瘤24例、神經膠質瘤7例、轉移瘤4例;對照組男 35例,女25例,年齡23~78歲,平均(36.4±10.2)歲。其中聽神經瘤9例、腦膜瘤 14例、垂體腺瘤 23例、神經膠質瘤 6例、轉移瘤 8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行開顱腫瘤切除術。對照組患者圍術期實施常規護理,包括:完善術前檢查,做好術前準備,術后給予氧氣吸入,常規監測血氧飽和度和生命體征等。干預組實施優質護理。優質護理內容。
1.2.1 實行責任負責制度 對科室護理人員進行分層,同時明確各崗職責。全科護理人員共分為3個責任組,每個小組設5名護士,1名責任組長,人員分配注意新老搭配,以老帶新。在護士長統一領導下,實行分層負責管理制。所有護士都要參與干預組患者的交接班,交班組長由責任組長擔任,負責收集交班信息,帶領護士交班,檢查護理及治療工作完成情況,匯報病情,書寫交班報告,交代注意事項等。作為護士長,必須全面掌握患者病情,負責指導下級護士工作,重點負責病情較重者,統一安排護理工作,進行護理質量監控等。護理人員則負責高質量完成基礎護理工作。夜班、晚班均安排雙人上班,白班設1名辦公班,其他都為責任護士。
1.2.2 實行床邊工作制 實施專人專管工作制,每個人負責自己床位的所有治療護理工作。①術前,護理人員要對患者的心理狀態進行評估,了解患者存在的心理問題,并靈活運用情緒轉移、解釋、鼓勵、疏導等方法對患者予以心理支持。教會患者有效咳嗽、深呼吸,指導患者家屬如何正確地叩背,在床上使用便器。②術后,護理人員要勤加巡視,監測患者的瞳孔、神志、生命體征變化等。將患者床頭適度抬高,以利于靜脈回流,預防腦水腫。③術后昏迷期,護理人員可利用各種自然界聲音、樂器聲音、動物聲音來刺激患者,以加快患者清醒。④護理人員要及時清理患者鼻腔、口腔內的分泌物,勤翻身、拍背,以保證患者呼吸道暢通。此外,還要加強外陰部及皮膚護理,以免發生感染。⑤針對術后可能發生的各種并發癥,予以預見性護理,以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及時喂食、喂水,待患者病情穩定后,協助患者進行功能鍛煉,并教會家屬如何協助患者進行功能鍛煉,患者進行功能鍛煉時必須有家屬在場。
1.3 觀察指標
干預前后,使用日常生活能力評定量表(ADL量表)評估兩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共包含進食、洗澡、修飾、穿衣、控制大便、控制小便、入廁、床椅轉移、平地行走、上下樓梯10項。①進食:能吃下任何正常飲食為獨立,計10分,別人夾好菜后能自己吃為部分獨立,計5分;需要極大幫助或完全依賴均計0分。②洗澡、修飾:能獨立完成,計5分;部分獨立、需要極大幫助、完全依賴均計0分;③穿衣、控制大小便、入廁、上下樓梯:能獨立完成計10分;部分獨立計5分;需要極大幫助或完全依賴均計0分;④床椅轉移、平地行走:能獨立完成計15分;部分獨立計10分;需要極大幫助才能完成計5分,完全依賴計0分。10項參數評分總和即為ADL總評分,總評分100分為獨立,61~99分為輕度依賴,41~60分為中度依賴,≤40分為重度依賴。
1.4 統計方法
本次研究數據均應用SPSS19.0軟件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表示,計量資料以表示,數據比較分別采用χ2檢驗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ADL評分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ADL評分比較。從表1可知,兩組患者干預前的ADL評分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的ADL評分均較干預前顯著提高,且干預組干預后的ADL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ADL評分比較[(x±s),分]
2.2 生活自理程度
兩組患者干預后的自理程度比較,從表2可知,干預后,干預組的獨立、輕度依賴者所占比例均顯著高于對照組 (χ2=7.048、14.289),中度依賴、重度依賴者所占比例均顯著低于對照組,χ2=22.846、3.854,P<0.05,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后的自理程度比較[n(%)]
2.3 并發癥
兩組患者的并發癥情況比較,從表3可知,干預組術后共有3例發生并發癥,并發癥發生率為5.00%,對照組有19例發生并發癥,并發癥發生率為31.67%,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23.752,P<0.05)。
表3 兩組患者的并發癥情況比較[n(%)]
腦腫瘤是臨床常見的神經系統疾病,臨床以膠質瘤、腦膜瘤、神經瘤最為常見,其會對患者的神經系統功能產生嚴重危害。若患者不盡早行手術治療,就可能影響其運動功能、聽力,甚至還會造成生命威脅[2]。在圍術期對腦腫瘤患者加強護理,對于減少術后并發癥,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具有重大意義。傳統的護理模式下,僅設置了總責任護士崗位,其他的護理人員則按分工僅負責部分護理工作,常常存在“護士沒有病人,病人找不到護士”的現象,護理質量往往難以得到保證[3]。
優質護理模式是在現代護理理念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護理模式,該模式下實行的責任負責制度,根據患者的病情、特點等,由責任護士負責對患者進行全程、連續的治療及護理服務,將傳統的分散的護理工作變得集中,夯實基礎護理,對于提高護理服務質量具有重要作用[4]。在腦腫瘤圍術期實施優質護理,實施層級管理和責任負責制,通過責任護士自控、組長督導、護士長監控的三級管理體系,由責任護士負責完成分管患者的護理、治療工作,加強基礎護理,最終通過有序、穩定、連續的護理來提升護理質量。在優質護理模式中,所采用的自查、自糾方式有助于及時發現、及時處理問題,防止各類護理缺陷的發生[5]。組長對責任護士的工作進行檢查、督促,并修正其中的不足之處,以確保護理質量。護士長主要負責指導、安排護理人員工作,提出工作建議和意見,對護理方案進行優化、改進[6]。在這種分工明確的工作制度下,能夠有效提高護理質量,讓患者的醫療安全得到有效保證,讓患者享受到滿意、安全的護理服務。優質護理模式實行的床邊工作制能有效調動起護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讓護理人員更多地與患者接觸,深入病房,與患者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更加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從而才能在工作中真正做到“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7]。在本次研究中,在圍術期對干預組患者實施了優質護理,結果顯示:干預組患者干預后的ADL評分為(79.84±10.52)分,顯著高于對照組的(63.54±9.74),并發癥發生率為5.00%,顯著低于對照組的31.67%,(P<0.05)。這一結果與國內侯一翎等[8]報道的結果基本相符。由此可見,對腦腫瘤圍術期患者實施優質護理,能有效提高護理人員的主動服務意識,讓護理人員更加全面地掌握患者病情,有助于實現連續、動態的護理,減輕患者的焦慮、抑郁程度,提升護理質量,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風險,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值得推廣應用[8]。
[1]鄧燕宏,牟林,王國碧,等.腦腫瘤術后并發癥風險分析及護理對策[J].河北醫學,2013,19(2):298-299.
[2]青燕,杜蕓,蘭艷,等.老年腦腫瘤開顱術后顱內血腫的早期觀察及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0,25(2):133-134.
[3]趙慧,劉秋紅,才會敏,等.惡性腦腫瘤術后化療患者焦慮情緒的特點分析及護理[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4(15):168-169.
[4]李巖,張旭,輝徐彤,等.腦腫瘤術后常見并發癥的護理[J].中國醫藥指南,2013(9):351.
[5]夏小紅,張艷秋,李冰,等.老年腦腫瘤術后并發癥原因分析及護理[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4(15):169-170.
[6]王姝麗,李丹,楊曉麗,等.腦腫瘤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原因及護理[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3,6(6):114.
[7]尹莉.中腦腫瘤患者營養護理實踐體會[J].醫學美學美容,2014(9中旬刊):547.
[8]侯一翎,巴冬梅,李玉梅,等.腦腫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圍手術期護理對策[J].護士進修雜志,2002,17(1):38-39.
App lication of High-quality Perioperative Care in Patients with Brain TuMor
ZOU Yu-jie,YAN Xiao-fang,ZHANG Qun-hua
Departmentof Neurosurgery,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Chongqing,400010 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high-quality care on patients with brain tumor during the perioperative period.Methods120 patients underwent brain tumor surgery in our hospital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 and divided into the interven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ith 60 cases in each in accordance with the order of admission.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the usual care,while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given the high-quality care.And the nursing efficacy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After intervention,the ADL scores of both group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intervention, and those of the intervention group increased more obviously(P<0.05).After intervention,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the proportion of patients could take care themselves and that of those withmild dependence wasmuch higher while the proportion of patientswith moderate and severe dependence wasmuch lower,respectively,P<0.05;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was 5.00%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obviously lower than 31.67%in the control group,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ConclusionFor patients with brain tumor surgery,high-quality car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erioperative nursing,ameliorate the psychological status,physical and mental coMfort and quality of life of the patients, so it isworthy of promotion.
Perioperative period;Brain tumor;High-quality care;Quality of life
R82
A
1674-0742(2015)06(b)-0137-03
2015-03-10)
鄒玉潔(1983.01-),女,浙江嘉興人,本科,護師,研究方向:神經外科護理。
張群花(1964-),女,重慶人,本科,主管護師,主要從事外科護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