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中國醫藥導報》記者 劉志學
王國強:慢病防控關系到千家萬戶的健康和幸福

王國強副主任發表重要講話
2004 年, 原衛生部曾公布了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的有關狀況,如今十多年過去了,國家衛生計生委又組織編寫了《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15 年)》。
2015 年 6 月 30 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邀請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深入解讀了這一報告, 并回答了記者的提問。此后的 7 月 24 日下午,王國強副主任又出席了中華預防醫學會舉辦的 2015 年中國病毒性肝炎防控研討會,在這次會議上,王國強副主任在講話中介紹了我國實施的以預防接種為主的綜合防控慢性病之一的病毒性肝炎策略,闡述了所取得的顯著效果,并對病毒性肝炎的防控工作做了重要指示,強調要堅持自主創新, 大力發展病毒性肝炎防治技術; 重視發揮中醫藥優勢,推動病毒性肝炎防治工作。
6 月 30 日上午的新聞發布會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新聞局副局長胡凱紅主持,出席發布會的還有國家衛生計生委宣傳司司長、新聞發言人毛群安和國家衛生計生委疾病預防控制局國家衛生計生監察專員常繼樂。
新聞發布會一開始,王國強副主任首先闡述說:”大家都知道,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是反映國家經濟社會發展、衛生保健水平和人口健康素質的重要指標。 2004 年,原衛生部發布了 2002 年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結果。 十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衛生服務水平的不斷提高,居民人均預期壽命的逐年增長,健康狀況和營養水平不斷改善,疾病控制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與此同時,人口老齡化、城鎮化、工業化的進程加快,以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因素也影響著人們的健康狀況。 ”
王國強接著介紹說:”為了進一步了解十年間我國居民營養和慢性病狀況的變化,根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國家心血管病中心、 國家癌癥中心近年來監測、調查的最新數據,結合國家統計局等部門人口基礎數據,國家衛生計生委組織專家綜合采用多中心、多來源數據系統評估、復雜加權和薈萃分析等研究辦法,編寫了《中國居民營養與 慢 性病 狀況 報 告 (2015年)》。經國內外權威機構多方的論證,保證了報告的科學性。 ”
在介紹《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15 年)》的主要內容時,王國強副主任首先談到了我國居民膳食營養與體格發育狀況。一是過去 10 年間, 我國居民膳食能量供給充足,體格發育與營養狀況得到總體改善。二是膳食結構有所變化,超重肥胖問題凸顯。 過去10 年間, 我國城鄉居民糧谷類食物攝入量保持穩定。總蛋白質攝入量基本持平,優質蛋白質攝入量有所增加,豆類和奶類消費量依然偏低。 脂肪攝入量過多,平均膳食脂肪供能比超過 30%。 蔬菜、水果攝入量略有下降,鈣、鐵、維生素 A、D 等部分營養素缺乏依然存在。
在介紹我國居民慢性病狀況時,王國強副主任表示,《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 (2015年)》 從二個方面對這一問題作了總結。
一是關于重點慢性病患病情況。 2012 年全國 18 歲及以上成人高血壓患病率為 25.2%,糖尿病患病率為 9.7%, 與 2002 年相比,患病率呈上升趨勢。40 歲及以上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病患病率為 9.9%。根據 2013 年全國腫瘤登記結果分析,我國癌癥發病率為 235/10 萬,肺癌和乳腺癌分別位居男、女性發病首位。 10 年來,我國癌癥發病率呈上升趨勢。
二是關于重點慢性病死亡情況。 2012 年全國居民慢性病死亡率為 533/10 萬, 占總死亡人數的86.6%。 心腦血管病、癌癥和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為主要死因,占總死亡的 79.4%,其中心腦血管病死亡率為 271.8/10 萬, 癌癥死亡率為144.3/10 萬(前五位分別是肺癌、肝癌、胃癌、食道癌、結直腸癌),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死亡率為 68/10 萬。經過標化處理后,除冠心病、肺癌等少數疾病死亡率有所上升外,多數慢性病死亡率呈下降趨勢。
二是關于慢性病危險因素情況。 我國現有吸煙人數超過 3 億,15 歲以上人群吸煙率 為 28.1%,其中男性吸煙率高達 52.9%,非吸煙者中暴露于二手煙的比例為72.4%。 2012 年全國 18 歲及以上成人的人均年酒精攝入量為 3 升,飲酒者中有害飲酒率為 9.3%,其中男性為 11.1%。 成人經常鍛煉率為 18.7%。 吸煙、過量飲酒、身體活動不足和高鹽、高脂等不健康飲食是慢性病發生、 發展的主要行為危險因素。 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社會轉型給人們帶來的工作、生活壓力,對健康造成的影響也不容忽視。
王國強副主任在發布會上表示:”慢性病的患病、 死亡與經濟、社會、人口、行為、環境等因素密切相關。 一方面,隨著人們生活質量和保健水平不斷提高,人均預期壽命不斷增長,老年人口數量不斷增加,我國慢性病患者的基數也在不斷擴大;另一方面,隨著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不斷推進,城鄉居民對醫療衛生服務需求不斷增長,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水平不斷提升,慢性病患者的生存期也在不斷延長。慢性病患病率的上升和死亡率的下降,反映了國家社會經濟條件和醫療衛生水平的發展,是國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壽命延長的必然結果。 當然,我們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個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對慢性病發病所帶來的影響,綜合考慮人口老齡化等社會因素和吸煙等危險因素現狀及變化趨勢,我國慢性病的總體防控形勢依然嚴峻,防控工作仍面臨著巨大挑戰。 ”
王國強副主任說:”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居民營養改善與慢性病防治工作,國家衛生計生委和有關部門采取有力的措施,積極遏制慢性病高發態勢,不斷改善居民營養健康狀況。 ”
他進一步指出,國家衛生計生委將從四個方面推進這項工作——
一是始終堅持政府主導、部門協作,將營養改善和慢性病防治融入各項公共政策。多部門在環境整治、煙草控制、體育健身、營養改善等方面相繼出臺了一系列公共政策。2011 年國家衛生計生委啟動了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建設,目前已在 30 個省份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建成 265 個國家級示范區,在落實政府部門職責,提供健康性支持環境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是著力構建上下聯動、防治結合、中西醫并重的慢性病防治體系和工作機制。國家層面相繼成立了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營養與健康所和國家心血管病中心、國家癌癥中心,協同指導全國營養改善與慢性病防治工作。地方層面強化了疾控機構、醫院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分工合作,建立防治結合、中西醫結合、雙向轉診等協作機制,積極地探索慢性病全程防治管理服務模式,推進分級診療制度,整體提升慢性病的診療能力,夯實慢性病的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和有效的診療服務。
二是積極推進慢性病綜合防治策略。 廣泛開展健康宣傳教育,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覆蓋全國近 80%的縣區, 積極實施貧困地區兒童和農村學生營養改善、癌癥早診早治、腦卒中、心血管病、口腔疾病篩查干預等重大項目,以及中醫”治未病”健康工程。
四是不斷提高慢性病防治決策的科學性。國家衛生計生委不斷完善營養與慢性病監測網絡,擴展監測內容和覆蓋范圍,相繼開展居民死因監測、腫瘤隨訪登記、營養與慢性病監測等工作,為掌握我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及其變化趨勢,評價防治效果、制定防治政策提供科學依據。
”營養與慢性病防控工作關系到千家萬戶的健康和幸福”, 王國強副主任最后說,”在這里,我呼吁社會各界和民眾積極參與到健康行動中來,自覺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理念素養。 相信在政府主導下, 在全社會廣大民眾共同參與下,我國將不斷開創營養和慢性病防控工作新局面,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
在發布會的記者提問階段,王國強副主任談到了中醫藥將在慢性病防治工作中怎樣更好地發揮作用的問題。 他指出,慢性病防控要堅持中西醫并重。 中醫藥強調”上工治未病, 未病先防、已病防變、愈后防復發”,這些都有利于促進慢性病的防控和防治工作。 另外, 中醫藥強調的是養生保健,提倡把養生融入到群眾的日常生活中去。 ”我的健康我做主”,就是要掌握養生保健的科學方法,要針對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個體采取不同的養生指導, 以便于提高健康素養,使得中醫藥在防治慢性病方面,包括慢性病康復方面發揮更好的作用。
王國強副主任還表示,要有效防控慢性病,還要大力開展中醫養生保健服務,推廣中醫傳統運動,比如說太極拳、五禽戲、易筋經等等這些活動,開展膳食、藥膳的食療,發揮傳統中醫養生的特色。 他同時呼吁,”對中醫養生大家要理性地、科學地認識和運用。 現在媒體上宣傳了很多養生方法, 大家關心養生、參與養生很好,但有時候有點誤導, 比如前不久出現的‘張悟本事件’, 本來綠豆藥食兩用都很好, 但是說過了就成為了謬誤,影響大家對健康的維護。 這方面也需要提醒社會給予高度重視……”
7 月24 日下午, 由中華預防醫學會舉辦的 2015 年中國病毒性肝炎防控研討會在京召開,王國強副主任在這次會議上做了重要講話。
他在講話中表示,中華預防醫學會圍繞世界肝炎日的宣傳主題”抗擊肝炎,預防先行”,召開 2015年中國病毒性肝炎的防控研討會,以展示病毒性肝炎的研究和防治的成就,交流病毒性肝炎防治面臨的挑戰和難題,這對于推動病毒性肝炎的防治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作為慢性病之一的病毒性肝炎的廣泛流行,已經成為全球性重要的社會和公共衛生問題之一,是危害我國人民健康常見的傳染病,也是我國疾病負擔最重的疾病之一。 對此,王國強副主任在講話中介紹說:”據估計,我國有乙肝病毒的攜帶者 9000 萬人,其中 2800 萬人為慢性乙肝患者。我國政府高度重視病毒性肝炎的防治工作,不斷地加大工作的力度,制定并實施了以預防接種為主的綜合防控策略,取得了顯著的效果。1992 年原衛生部將乙肝疫苗納入了兒童計劃免疫的管理,2002 年將乙肝疫苗納入兒童計劃免疫,2007 年將甲肝疫苗納入了計劃免疫,2009 年將丙肝防治工作與艾滋病的防治工作有機整合起來,建立完善的丙肝監測系統。 ”
王國強副主任接著介紹說:”2009 年至 2011 年,我們將 15 歲以下人群補種乙肝疫苗項目作為國家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重大公共衛生項目加以實施,全國共補種了6800 余萬人;2012 年我國率先研發出戊型肝炎的疫苗,進一步推動了肝炎的預防工作。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國 5 歲以下人群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陽性率已經降到了 1%以下,提前實現了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區乙肝控制目標。2014 年 2 月 24日,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區向中國政府頒獎,表彰我國在防控兒童乙肝方面所取得的突出成就。 近年來,我國在疾病防控、病毒性肝炎發病機理研究、藥物研發和規范化治療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是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我國對病毒性肝炎防治的知識宣傳、普及做的還不夠, 公眾認知水平還不高,經濟高效的藥物還備受期待,規范化的治療比例還不高,這一切都表明我國病毒性肝炎任務依然十分艱巨, 抗擊肝炎的斗爭還任重道遠,需要各方力量廣泛參與, 積極行動。中華預防醫學會要充分發揮科技社團的組織優勢、人才優勢和科技優勢,加強科學研究、技術的普及和推廣,促進專業人才的成長和提高,協助政府做好我國病毒性肝炎的防治工作。 ”
隨后,王國強副主任針對我國病毒性肝炎的防控工作作出了四點指示——
第一是堅持預防為主,要把病毒性肝炎的預防放在工作的首要位置。 實踐證明,接種疫苗是最經濟、 最有效的預防肝炎的手段,各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要抓好抓實預防接種工作,鞏固常規的免疫,筑牢人群免疫的屏障, 這是預防肝炎的基石。 要加大宣傳力度,使公 眾全面 了 解 病 毒 性 肝 炎 的 危害,科學認識疫苗的保護作用,主動接種疫苗, 努力做到抗擊肝炎,預防先行。
第二是堅持防治結合,推進病毒性肝炎的規范性治療和科學性預防。強化對醫務人員,特別是基層醫務人員乙肝和丙肝的專業技術培訓, 進一步提高診療水平,堅持以新生兒乙肝疫苗接種為主的乙肝綜合預防措施,做好乙肝、丙肝檢測和乙肝母嬰阻斷工作,提高工作質量,減少傳染源,進一步規范乙肝、 丙肝的臨床治療路徑,選用高效低耐藥的藥物,以減少耐藥性的產生,同時做好監測和評價,為全國控制乙肝和丙肝提供堅實的基礎。
第二是堅持自主創新,大力發展病毒性肝炎的防治技術。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要把科技進步與創新跟提高人民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緊密結合起來,大力發展健康科學技術,著力解決關系民生的重大科技問題,”十二·五”期間重點實施的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傳染病防治專項,通過檢測診斷、監測預警、疫苗研發和臨床救治等關鍵技術,有效地降低了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的新發感染率和病死率,為病毒性肝炎防治科技攻關奠定了扎實的基礎。希望各有關單位密切合作,協同創新,聯合攻關,解決好病毒性肝炎防治的技術難題。
第四是發揮中醫藥的優勢,推動病毒性肝炎的防治工作。中醫藥的整體觀、系統論、辨證論治以及防重于治的理念等越來越受到健康科學領域的關注,顯示出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巨大的需求,要高度重視發揮中醫藥在病毒性肝炎預防中的優勢和作用,中醫藥科技工作者也要大力推進科技創新,不斷研發有效的中醫藥及民族醫藥,總結臨床醫療經驗,促進中西醫結合及優勢互補,為病毒性肝炎防治工作做出更大的貢獻。
在講話的最后,王國強副主任充滿激情地說:”讓我們攜手同行,共同努力,抗擊肝炎,預防先行,為實現病毒性肝炎防控的各項目標而不懈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