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詹同玲
新銳影迷顧卓婷一冊在手 選片不愁
文/詹同玲

身為白領的顧卓婷是上海國際電影節的忠實粉絲,每年電影節期間她都會積極“備戰”,早早地做好功課,并在第一時間著手搶票。她覺得:“上海國際電影節就像是一年一度的影迷盛宴,琳瑯滿目的影片總是讓人不知從何下手。”

在今年上海國際電影節的展映影片中,不僅有柏林、戛納、威尼斯等電影節上的熱門影片,組委會還精心策劃了美國、日本、韓國等不同主題的影展單元。在影院大廳內,手拿十幾張電影票、著急趕場子的熱情影迷隨處可見,一下班就往影院跑的顧卓婷便是其中之一。
在當初購買電影票的時候,面對各式各樣的影片,顧卓婷特意提前做了看片攻略。她也透露了自己做攻略的小秘訣:先在網上下載一本電子版《市民手冊》,當然如果足夠幸運,拿到了免費發放的紙質手冊,那就更好了。或許很多人會以為電影節的《市民手冊》是宣傳冊,其實不然,那可是影迷的“葵花寶典”。《市民手冊》涵蓋了大多數的展映影片,影迷可以根據喜好挑選出自己中意的影片,然后有針對性地尋找影院和場次,這樣會比盲目兜轉便捷得多。
在本屆電影節期間,給顧卓婷留下深刻印象的影片是《美國往事》4K修復版以及《少年時代》。《美國往事》對于顧卓婷而言有著特別的意義,因為在上大學時老師曾把這部大師之作當作教學案例來分析,如今回味起來,總會在不經意間想起當時課堂上的情景。更重要的是,“這畢竟是30年前的作品了,連影碟都成了珍藏版,如今能在國內大銀幕上看到,的確是個大驚喜。”而《少年時代》則是顧卓婷的“心頭好”,“早就聽說這部影片了,我一直都非常想看。不過它畢竟比較文藝,所以我也想過它可能不太適合走國內院線。沒想到才過了不久,就在上海國際電影節的展映片單中看到了它。”
雖然稱不上鐵桿粉,但是年年都會以影迷的身份積極參與上海國際電影節的顧卓婷一直都非常喜歡這一年一度的電影盛宴,“比起平時的院線電影,總感覺上海國際電影節的電影質量會高很多,題材上也更廣泛,而且文藝片比較多,能滿足各種影迷的需求。另外,影片在上映時間上也比較能跟國際接軌,我記得《預告犯》就跟日本公映的時間差不多。當然還可以看到一些‘失蹤’已久的經典老電影,這實在是影迷的福利。”在親歷了幾屆電影節后,顧卓婷對上海國際電影節也有一些小小的期待,比如,她希望下一屆電影節中,組委會能夠早一些公布官方排片表,這樣對于有“選擇障礙”的她來說,就可以多一些時間,做更完善的功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