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靜
摘要:唐代時期政統與道統的矛盾斗爭促進隱逸思想的改變,并融入了園林中,促使了園林中郊野別業發展。隱逸思想豐富了唐代園林文化的內容,使郊野別業“隱逸”構建空間開始定型,并對后世園林產生了深遠影響。
關鍵詞:隱逸;唐代園林;郊野別業
一、別業的涵義
王維《終南別業》中寫道:“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今一般將別業解釋為郊野園,和“草堂”、“山居”相同,是指除正園外,建于它處的宅第園林。文人士大夫李白、杜甫詩句中都有“別業”一詞,別業與當今大家耳熟能詳的“別墅”有很大的差別的。
二、唐代隱逸思想的發展
仕與隱是相對立,但仕和隱都是尋求相對地生活價值觀念。孔子在春秋末就提出“無道則隱”這體現隱逸的“正義”。東晉仕人陶淵明為中國隱逸詩人之祖,選擇“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為后世開辟出了一片心靈的道路。唐代白居易有“大夫貴兼濟,豈獨善一身”的偉大志向,在集權的壓迫和自身追求開始妥協,懷著陶潛式的“歸隱”和“兼并天下”的矛盾心理,“大隱住朝市,小隱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器喧。不如作中隱,隱在留司官”, 其中沒有人生的春風得意, 也沒有對建功立業的憧憬, 反而彌漫著世道悲涼而生的傷感,則選擇了一條半官半隱與現實政治保持著若即若離的關系。中唐以后出現了濃厚“中隱”思想的郊野別業,在士人、大夫為官之余,文人士大夫走進山野中,回歸自然成為心靈休憩的場所。
三、隱逸思想促進唐代郊野別業的發展
“園林”最早出現在魏晉時期詩文中,由于社會的動蕩與隱逸之風逐漸興起,私家園林作為異形軍突起,奠定了社會發展基礎。唐代文人的社會地位得到了大幅提高,深受隱逸傳統的影響,從私家園林分出園林中郊野別業,奠定了文化藝術基礎。人文士大夫構建郊野別業位置各不相同,開始親自參與營造園林, 使自己的崇尚自然質樸的風格,追求淡泊寧靜的園林意境的想法,通過工匠的具體操作直接得以實現。建于邑郊野外,臨溪澗川流,掩于深林險峰中等。使得唐代郊野別業擺脫了單一的景象,而成為一個布局合理、功能豐富的生態景觀空間;多層次景色根據人居思想聯絡組織,構成視線通透的游賞空間。“身并于云,耳屬于泉,目光于林,手緇于碑,足涉于坪,鼻慧于空音,而思慮沖于高深”,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次,結合大自然生機勃勃地趣味,郊野別業的審美得到揮發。
白居易建造的廬山草堂是中唐時期郊野別業最具有代表之一,草堂小筑巧置,宛如一幅淡墨暈染的郊野小景,卻體現出郊野別業藝術風格的轉變,更加自然野趣。廬山草堂,最顯著的特點是以草堂主體建筑為視點空間散點透視,以水取靜,以幽為貴,巧用借景,植物為主,由癖嗜竹。追求的是人對自然遠景的宏觀把握,人對自然近景的自由馳騁和恬靜無慮。從白居易《廬山草堂記》中可看出“樂天既來為主,仰觀山,俯聽泉,旁睨竹樹云石,自辰及酉,應接不暇。俄而物誘氣隨,外適內和,一宿體寧,在宿心恬,三宿后頹然、嗒然,不知其然而然。”在大自然賦予的靜的園林中,注入了園主高雅飄逸的草堂生活。它的個性情趣的張揚,文化價值的取向,此后深深地影響著中國山水園林的營構。
四、隱逸思想對園林中郊野別業的影響
文人士大夫的追求滲透到別業中,不斷強化著園林的格局,隱逸思想對唐代園林中郊野別業的影響:
(一)自然素樸的崇尚
明代造園理論家計成《園冶》中“雖由人作,宛自天開”八字,視為造園崇自然的形式,《老子》講“既雕既琢,復歸于樸”,《莊子·天道》說:“素樸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從先秦開始對自然素樸的追求,深深影響著后世文人士大夫。唐代郊野別業的發展也追尋前人的自然簡樸。盧鴻一《草堂詩序》中說:“草堂者,蓋因自然之溪阜,前當墉洫,資人力之締構。后加茅茨,將以避燥濕,成棟宇之用;昭簡易,葉乾坤之德。道可容膝休閑,谷神同道,此其所貴也。及糜者居之,則妄為剪飾,失天理矣。”建造別業應遵循“因自然”、“昭簡易”、“勿糜者”的自然規律,追求與周圍環境和諧。
(二)個性精神的張揚
杜甫《發同谷縣》中寫道:“平生懶拙意,偶值棲遁跡。去住與愿違,仰慚林間翮。”厭倦了禮儀縟節和功名羈絆,意欲回歸自適本性的生活,過一種心靈自由的生活。《梅雨》提到:“竟日蛟龍喜,盤渦與岸回”,展現出“檐影微微落,津流脈脈斜。”的一派溫和而適意的情景。人格精神的坦蕩是無法摹仿,這種人格精神體現在園林中,凝固為亭閣池臺等建筑中,使每一個園林都獨樹一幟。時期的不同造就的人文士大夫精神狀態不同,建造的形勢也不同,如白居易的洛陽履道里別業與廬山草堂。
(三)多層境界的呈現
從唐朝官員建造別業制度來講,占地面積上都較窄小,建筑規模上也較簡單。意境在創造園林中郊野別業中不可缺少的因素,為文人士大夫直接提供了靈感和方法。創園者將自己的將思想意境傾注到小小空間中,他們還注意用門、窗、洞、階、簾等建筑部分,將空間多層劃分引伸出去。白居易《裴侍中晉公以集賢林亭即事詩二十六韻見贈》中“因下張沼沚,依高筑階基。崇峰見數片,伊水分一枝。”展示出了壺中天地的景象,使別業深遠的意境得以呈現。
五、對后世園林產生重大影響
唐代園林中郊野別業在人文士大夫參與后,注重人與環境的關系及環境之中表達人生哲理。往往從崇尚文化視野來審視營造,環境營造理念貫穿于中國園林的始終。在隱逸思想影響下發展起來的郊野別業,不僅成為唐代時期的獨特的風格,而且對后世郊野別業園林景觀的構建以及中國山水園林文化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參考文獻】
[1] 李浩,唐代園林別業考論[M],西安:西北大學出版社,1998
[2] 徐順民,熊煒,廬山學[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3] 鄒秀火,張奕,花徑·白居易廬山草堂[M],北京:美術出版社,2009
【作者單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