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理
清朝時,北京有一個唱單弦兒的曲藝家,名叫黃甫臣,他表演的單弦兒曲藝小段,不僅聲音洪亮,韻味十足,而且動作精湛得體,風趣幽默,深受慈禧太后喜愛。因此,慈禧太后經常召他進宮去表演。
一次,慈禧太后又想聽黃甫臣的單弦兒演唱,于是傳下懿旨,召他進宮表演。不巧的是,黃甫臣因感冒咳嗽,嗓音沙啞,幾乎發不出聲來。他想臨時打退堂鼓,但又怕太后怪罪;去唱吧,自己聲音沙啞,一定會被太后責罰。黃甫臣的兒子也會唱單弦兒,而且唱功不錯,于是他對父親說:“我藏在您的后面唱,您在前面做動作表演,這樣行不?”黃甫臣想了想,覺得只好用此法應付了。
演出過程中,慈禧太后十分開心。不過,演到最后,他們還是被人發現了。父子倆跪地請罪,慈禧太后卻因看得分外高興而免了他們的罪。她說:“你們這是雙黃呀!反而更精彩呢!”“雙黃”本是兩個人都姓黃的意思。后來,人們為了區分“雙黃”和京劇的“二黃”,便將“雙黃”的黃字寫成簧,從此便有了“雙簧”之名。
[思維互聯網]
同學們,雙簧是曲藝的一種,由兩個人合作表演,一個人在前面做無聲的動作,另一個人藏在后面配合前面的人的動作說唱,造成動作和說唱均出自前面的人的效果。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還造出“演雙簧”的詞語,比喻一人出面,一人在背后操縱,互相串通一氣,合伙騙人。
(小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