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沙俄天山研究第一人

2015-01-12 15:54:15張艷璐
黑龍江史志 2014年24期

[摘 要]彼得·彼德羅維奇·謝苗諾夫,俄國著名地理學家、植物學家、旅行家,是俄國中央亞細亞考察活動的先驅。他于1856-1857年組織開展了俄國首次天山考察,是歐洲進入天山中心地帶的第一人。他是俄國第一個提出廣義地理考察理論的學者,主張對未知地區進行地理考察的同時,對當地居民和以及歷史遺跡進行調查和研究,這不僅創新了俄國地理考察的思路,更為俄國獨具特色的內亞研究體系奠定了理論基礎。此外,作為帝俄時期領導地理學會時間最長的副主席,謝苗諾夫將人文地理考察理念傳輸給普爾熱瓦爾斯基、波塔寧、佩夫佐夫、科茲洛夫等俄國著名考察探險家,促進俄國史地緊密結合的內亞研究風格的形成,對俄國躋身世界重要中國邊疆史地研究中心的行列做出了貢獻。同時,盡管謝苗諾夫的天山考察填補了當時俄國,乃至歐洲天山研究的多項空白,但是不能否認,其考察與研究活動的根本目的是為沙俄政府的侵略政策提供各種珍貴信息。

[關鍵詞]謝苗諾夫;天山考察;人文地理;廣義地理考察

謝苗諾夫1827年1月生于梁贊省烏魯索夫村的一個軍官家庭,曾就讀于俄國圣彼得堡大學和德國柏林大學,是俄國著名的地理學家、植物學家和旅行家。在俄羅斯國內,因其研究領域廣泛、成果豐碩,謝苗諾夫受到學界的高度認可。蘇聯地理學會主席貝爾格(Л.С.Берг)就曾高度贊揚謝苗諾夫及其成就,認為他“不僅是著名的地理學家、第一位天山研究者以及我們學會(1)多年的領導;在科學、藝術和社會等其它領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其才能之廣、精力之旺盛都令人嘆為觀止。”(2)而在謝苗諾夫所取得的眾多研究成果中,1856-1857天山考察無疑是其中最璀璨的一顆明珠,因為正是這次考察不僅確立了謝氏個人的研究特點,更為整個俄國19世紀中葉至20世紀初的內亞考察風格定下了基調。而謝苗諾夫本人也因為在天山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杰出成就,在1906年11月23日獲準在其姓氏之后冠以“天山斯基”的稱號。除了是一位優秀學者外,謝苗諾夫同時還是身居高位的政府要員,并曾參與亞歷山大二世的改革。也因此其所進行的科學考察與學術研究背后都隱含著是為沙俄政府的侵略擴張政策服務的真實目的,是致力于為沙俄“從汗騰格里峰到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劃一條直線做邊界”(3)的侵略計劃提供準確的信息和資料。盡管謝苗諾夫在俄羅斯的中國邊疆史地研究體系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國內對其卻甚少關注,僅發表了其代表作《天山游記》一書的節譯稿,尚缺乏對謝苗諾夫天山考察的系統研究和論述。因此,本文將嘗試對謝苗諾夫的天山考察情況及其對俄國天山研究,乃至整個中國邊疆史地考察研究的影響進行評述。

一、謝苗諾夫天山考察的緣起

1850年,俄國地理學會獲得格魯博科夫23500盧布的專項翻譯捐款,組織翻譯和補充李特爾的《亞洲地學》,謝苗諾夫負責其中有關南西伯利亞及包括天山地區在內的整個中央亞細亞地區的部分。正是在補譯《亞洲地學》的過程中,謝苗諾夫萌生了前往天山進行深入考察的想法,并于1856-1857年將夢想變為了現實,完成了俄國首次天山考察,并逐步成為沙俄天山研究第一人,同時拉開了俄羅斯自19世紀下半期到20世紀初的中央亞細亞考察黃金時期的大幕。那么為什么謝苗諾夫會在廣袤的內亞地區中選定天山作為考察的首站,并使天山研究成為俄國對中國邊疆地區研究的開端呢?這其實是多方面因素綜合影響的結果。

首先,這是因為19世紀中期歐洲有關天山的信息匱乏,急需開展科學考察,補充研究資料。

在19世紀中期歐洲有關天山的訊息和資料還十分匱乏,除了李特爾的《亞洲》和一些地圖外,幾乎很難找到更多的資料。對于歐洲當時的天山研究狀況,俄國著名地理學家、旅行家格魯姆-格爾日麥洛就曾這樣形容道,歐洲有關天山的資料“不等同于零,也是微乎其微”(4)。而謝苗諾夫在自己有關天山文章中介紹當時天山的研究狀況時也說道,“我們這一時期最好的學者所使用的研究材料十分匱乏。僅僅有中國的旅行者,其中大部分是4-7世紀僧侶和新時期的官員以及俄國韃靼商人,出于非科學目的,偶然和斷續記錄下來的內容作為研究資料(5)”。確實,在當時有關天山地區最有參考價值的中國史料是由玄奘在公元七世紀所撰寫的《大唐西域記》。但是玄奘在書中也僅對天山地區的自然、地理情況進行客觀簡要的介紹。在這種狀況下,為了獲得更詳細準確的信息和資料來對《亞洲地學》進行補充,謝苗諾夫萌生了深入天山進行科學考察的想法。

其次,這是由于天山地處沙俄東進戰略的要道,為了順利達到其侵略目的必須對天山開展深入的研究。

盡管包括中國的新疆、甘肅、內蒙古西部,以及蒙古國和中亞五國在內的內陸亞洲(以下簡稱內亞)是地球上距離海洋最遠的地方,但是由于其溝通東西文明的特殊地理位置,內亞地區自17世紀起便成為清廷和沙俄以及英國爭奪的重點地域(6)。而沙俄自1856年在克里米亞戰爭中戰敗后,其在歐洲和近東地區的擴張受到扼制,被迫轉向東方尋求殖民擴張的機會以緩解國內日益嚴峻的社會矛盾,因此加快了向中亞、中國的新疆、蒙古、黑龍江、烏蘇里江等地區的擴張步伐。伴隨著大規模領土擴張的則是地理考察的繁榮。歷史上,俄國幾乎每次軍事侵略都是以所謂科學考察為開端的。因為考察可以為軍事行動提供大量有用的信息,加快擴張的進度。而天山位于內亞的中心地帶,橫貫中國新疆的中部,其西端伸入哈薩克斯坦,地處東西方陸路交往通道上的重要樞紐,是俄國經中亞進入中國西北地區的隘口,對于沙俄侵華計劃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謝苗諾夫本人在評價天山及其周邊地區對沙俄亞洲戰略的重要性時就曾這樣寫道,“毋庸置疑,所占領的外伊犁地區,很好地保證了俄國的和平殖民侵略活動,是俄國在亞洲統治的一項杰作。(7)”所以,選擇天山地區作為考察的首選對象是配合沙俄軍事侵略活動的必然結果。

再次,這是因為天山研究能夠為謝苗諾夫本人迅速賺得榮譽和地位,從而撈取更多的政治資本。

謝苗諾夫曾在自傳中這樣寫道,“亞洲山脈的最中心——天山尤其吸引我,而歐洲人腳步尚未到達那里,……”(8)從中不難看出,謝氏對于天山考察對歐洲中央亞細亞考察史而言的開創性早有預期。此外,當看到德國天山學家洪堡根據很少的中國史料所編寫出的天山文章獲得極大的關注時,謝苗諾夫就更堅定了從西伯利亞北面深入天山進行考察的想法,則更說明謝苗諾夫致力于開展天山考察并非僅僅出于科學的目的,更多地還是為了求得學界的關注,撈取更多的個人資本。而這一點也間接反映出俄國19世紀海外科考研究的共同特點,即以謀取私利為根本目的。

1855年謝苗諾夫結束兩年的留學生活,從柏林回到彼得堡。在完成《亞洲地學》第一卷譯本的出版工作后,謝苗諾夫以收集所譯李特爾《亞洲地學》后兩卷中所涉及國家的信息(9)為由,向俄國地理學會理事會提出考察申請。但是,因為擔心俄國外交部為了禁止他考察與中國接壤的幾個地方而叫停天山考察活動,謝苗諾夫在申請書中并沒有提及天山,而僅提及阿勒泰、吉爾吉斯草原等幾個地區。最終,學會的理事會同意了謝苗諾夫的申請,并且沒有對其考察活動加以任何的限制。而此次天山考察也拉開了俄國十九世紀中葉至二十世紀初中央亞細亞考察熱潮的帷幕。

二、天山考察的過程及成果

1856年春,謝苗諾夫從彼得堡出發開始自己天山考察的旅程。他首先乘火車到達莫斯科,而后走陸路到下諾夫哥羅德,在那里做了必要的補給后,經喀山向廣茂的西伯利亞大草原進發。謝苗諾夫首先到達奧姆斯克,在得到總督喀斯弗爾特(Г.И.Гасфорт)的幫助后,對整個西阿爾泰地區開展全面的考察。然后,謝苗諾夫前往維爾內(阿拉木圖),并在入秋后帶領30人組成考察隊向神往已久的天山地區進發。1856年9月9日謝苗諾夫經外伊犁阿拉陶(10)的山道到達伊塞克湖東端,成為繼伊萬·翁科夫斯基11之后首位到達伊塞克湖的俄國人。9月27日,謝苗諾夫又沿另一條路線對伊塞克湖西端進行考察。在這次考察中謝苗諾夫成功越過楚河到達伊塞克湖,否定了歐洲學者關于楚河起源于伊塞克湖的論斷,證實楚河繞過湖而過,而伊塞克湖也沒有支流。1856年10月謝苗諾夫到達了中國邊境城市——伊寧。在伊寧他得到剛成立不久的伊寧領事館領事、著名漢學家扎哈羅夫熱情的接待,并對伊寧周邊地區進行了科學考察。當年11月初,謝苗諾夫考察隊經賽米巴拉金斯克返回巴爾瑙爾越冬,為來年的考察活動作必要的準備。1857年,謝苗諾夫再次深入天山腹地進行考察。在這次考察中,他帶領考察隊經扎烏卡山口登上泰爾斯凱山,并從那里深入納倫河,然后穿過薩雷-賈斯河,到達汗騰格里峰。他也因此成為第一位到達天山中心地區的歐洲旅行家(12)。1857年11月謝苗諾夫結束考察,返回了彼得堡。

在1856-1857年天山之旅中,謝苗諾夫基本完成了預定的考察目標。他首先對天山的雪線進行了對比測量和計算,確定其高度為3350-3500米。并且在1857年二次深入天山考察時,謝苗諾夫在騰格里山北坡發現冰川,證實了李特爾和洪堡根據中國典籍所得出的天山有高山冰川的推論。此外,由于在考察過程中沒有發現火山遺跡,所以謝苗諾夫據此否定了洪堡有關天山的存在火山的論斷。在1856-1857年的科學旅行過程中,謝苗諾夫除了對伊塞克湖東西兩端和天山中心地帶進行考察外,還對外伊犁阿拉陶、準噶爾阿拉陶和塔爾巴哈臺等地區進行了研究。在考察過程中謝苗諾夫不僅繪制地形圖,采集了當地各類植物的標本,對天山地區的植物系進行了研究,同時還關注當地各時期歷史文化遺存,并在當地開展了民俗學、民族學等方面的研究。謝苗諾夫曾在自己的游記中寫道,“我所感興趣的是驗證喀喇吉爾吉斯人所說的,淹沒在水里的建筑物遺址。……可以推斷,我1857年6月14日在伊塞克湖上考察時所見到的建筑的殘墻碎瓦,不屬于中國烏孫時期(二世紀),而是屬于中國的元朝時期(十四世紀和十五世紀)”(13)。可見,謝苗諾夫對天山的研究已經不止局限在地質、水文測量,而是從自然到人文全面地考察天山地區的情況,提供更豐富、完整的資料信息,幫助俄國政府更深入了解該地區的情況,以制定相應的政策。

1858年回到圣彼得堡后,謝苗諾夫向地理學會建議,希望完整出版他兩卷本帶有插畫和地圖的旅行報告,并同時提交了更大規模的1860-1861年天山考察計劃。但是由于俄國地理學會當時沒有足夠的資金,并且“利特克(時任俄國地理學會主席)沒有發現在1859-1860年,乃至近期開展其所建議的宏大考察活動的可行性。”(14)最終,出版報告的建議和新的考察計劃均未獲得批準。盡管天山考察的旅行報告沒有能夠在第一時間完整出版,但是還是在一些地理刊物中得以部分發表。首先,謝苗諾夫于1858年在《俄國地理學會通報》和《Petermans Mitteilumgen》上分別發表了兩篇天山考察的報告。其中發表在《地理學會通報》上的報告描述了1857年從桑塔什高原到扎烏金山口和納倫河的考察情況。而發表在《Petermans Mitteilumgen》上的報告則更為詳細,不僅包括總述,還介紹了準噶爾阿拉陶、外伊犁阿拉陶、天山以及伊塞克湖等地。此外,謝苗諾夫還于1867年在《俄國地理學會學報》上發表了一篇關于其1856年所進行的針對伊塞克湖西端地區考察的文章;并于1885年在《鮮活俄羅斯》上發表了一篇名為《天山和外伊犁地區》的文章。直至81歲高齡的時候,謝苗諾夫才根據自己的旅行日志,并結合日后對天山地區進行的研究,編寫成了《天山游記》,并最終出版面世。1856-1857年天山考察的成功不僅讓世界知道了謝苗諾夫,也同時開啟了俄國中央亞細亞考察活動的大門。

三、謝苗諾夫及其天山考察的貢獻

謝苗諾夫在天山考察中在地理學理論和考察方法等方面進行了一些創新。而這些新的思路和方法被其后在中國西部地區開展考察活動的普爾熱瓦爾斯、羅伯羅夫斯基、波塔寧、科茲洛夫、格魯姆-戈爾日脈絡兄弟等一批俄國旅行家、地理學家精英所繼承并廣泛使用,并因此取得了一系列豐碩的成果,幫助俄國成為了世界最重要中央亞細亞研究的中心之一。

(一)理論創新

在天山考察過程中采用新的地理考察理念,并形成了獨具特點的廣義地理學理論,對俄國地理學研究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通過翻譯《亞洲地學》以及在德國期間跟隨李特爾學習,謝苗諾夫逐步接受了李特爾的人文地理學理論。李特爾是德國現代地理學之父,強調人與地的關系,認為地理學是一門具有綜合性、統一性的學科,主張地理學研究應與歷史研究相結合。而謝苗諾夫接受了這些觀點,并融匯自己的想法,提出“地理學是關于地球的科學,可以賦予其各種各樣的外延和定義”(15)。他將地理學分為了廣義的地理學(16)和狹義的地理學。其中,廣義地理學不是一門學科,而是一個完整的自然及人文科學綜合體系,其中包括了數學地質學、自然地理學、民族和統計學等各個領域的內容(17)。而狹義的地理學則主要指的是通常意義上的地理學,也就是所謂的國別地理學(18)。謝苗諾夫強調,地理學所研究的是地球表面的情況。而這其中不僅包括地球表面自身的自然特征,同時也包括因人類活動而出現的變化。謝苗諾夫指出,考察“不應僅僅局限在地質測繪和山脈確定上,這些只是對一個國家進行科學研究的基礎。……應該對其自然、植物王國、在該地繁衍生息的動物世界以及該地自然的主宰——人加以研究。”(19)而謝苗諾夫的這一觀點也直接體現在其自己的考察活動中。謝苗諾夫在天山考察中就是按照自己對地理學的定義,不僅對天山地區,特別是那些從未有學者涉足的地點,進行了雪線確定、海拔測量等地質勘探方面的考察研究,同時還樂于并投入不少精神去廣泛地收集各種當地的動植物標本,對當地各時期文化遺存進行了考古研究,以及對當地各民族居民進行了人文調查。謝苗諾夫不僅在考察過程中對古建筑進行觀察和記錄,并結合相關典籍記載對當地歷史進行研究。他在自己所撰寫的《天山游記》的第四章中就詳細描述了曾經長期統治伊塞克湖地區的烏孫人的歷史。作為俄國皇家地理學會的最主要領導者之一,謝苗諾夫組織開展了大量的中國西部考察活動。而他所提出的廣義地理考察理論也在制定考察計劃的過程中傳遞給了其他考察家。謝苗諾夫在為普爾熱瓦爾斯基制定考察任務書中曾這樣寫道,“作為一個未知國度的研究者,應該在與險阻和犧牲激烈斗爭的同時測定寬度和時間長度;繪制所走路線的目測地圖,或者采用三角測量和氣壓測定法確定所到地區的高度;觀測空氣和水的溫度;觀測所到地區巖層的走向和沉陷情況,并抽取巖石樣本;收集所到地區的動植物樣品,觀察有機生命體對自然環境和氣候的影響;詳細詢問土著居民,觀察他們的生活習慣、性格、風俗以及當地條件對他們的影響;在簡短的日志中記錄所有看到和聽到的東西。”(20)在謝苗諾夫的推動下,對一個地區進行自然與人文相結合的廣義地理考察成為了俄國中央亞細亞地理考察活動的普遍特點。而地理測繪與歷史考察并舉的考察方式促使俄國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中國邊疆地區地理考察活動中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考古發現。

(二)方法創新

謝苗諾夫在考察方法上也做出了一些創新。眾所周知,在對一個從未被研究過的國家或地區進行考察時,其成敗以及所獲成果的大小往往就取決于路線的選擇。一條好的考察路線,往往能夠帶給研究者更多、更珍貴的信息,幫助其更全面、深入地了解一個地區的情況。而謝苗諾夫在開展天山考察時,就放棄了旅行家們慣常采用的與山脈走向相同的考察路線,轉而選擇了橫跨山脈的路線。雖然這樣的路線增加了考察的難度,但是,他卻因此獲得了更多有關山脈整體輪廓的珍貴信息。此外,在選擇路線時,謝苗諾夫也從全面性的角度考慮,對同一個地點進行多次考察時采用不同的路線。在天山考察時,謝苗諾夫沿不同的路線從東西兩側對伊塞克湖進行了兩次考察。并且在1857年第二次深入天山時,他還選擇了全新的偏東路線,帶領考察隊沿卡爾拉河、伊犁河而上,隨后沿科克扎爾,登上將其和薩拉札斯分開的海拔達3600米的山口,并經過卡斯捷克山口和布阿姆峽谷,并進入了歐洲學者從未到達過的天山中心地帶——汗騰格里山脈。盡管新線路給謝苗諾夫的考察帶來很多困難,甚至造成物資損失,延誤行程。謝苗諾夫就曾在游記中回憶道,“我聽了科沙羅夫和哥薩克們的講述,才知道了我們部隊延誤的原因。原來他們所繞的那條小路,馱載牲口很難通行。小道窄而陡,使他們不止一次把馱包從駱駝背上卸下來再裝上去。在一個地方,一匹馱載的馬連同馱包一起翻了下去,馬摔死了。”(21)但是新路線也帶給謝苗諾夫的驚喜,在他給俄國地理學會的信中這樣寫道,“第二次大規模楚河之旅的成果超乎我的預期;不僅成功地穿越了楚河,更沿這條路線到達了伊塞克湖,也就是它的西端,而那里還從未有歐洲人踏足,當然也未做過任何的科學研究。”(22)謝苗諾夫突破常規、追求全面的路線選擇方式不僅使他獲得珍貴的地理、歷史信息,更為以后的考察者樹立了典范,對俄國地理學會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所開展各項考察活動中的路線選擇產生了影響。

除了路線選擇不拘一格,謝苗諾夫還在天山考察時,首次邀請畫師加入考察隊,用更形象的手法對所考察的地區進行描述,特別是對那些無法用語言進行描述的地方,從而打破了語言的束縛,讓呈現出來的內容更加立體。1857年春,畫家科沙羅夫(П.М.Кошоров)加入了謝苗諾夫的考察隊,而科沙羅夫的加入確實使謝苗諾夫得以超越語言的局限。對于畫家在其考察活動中所發揮的積極作用,謝苗諾夫給予了高度的評價和贊許。在謝苗諾夫給俄國地理學會的信中,他這樣寫道,“科沙羅夫為我的考察帶來了無法估量的成就……很多我無法用言語表達之處,只能用繪畫來描述,對于我而言,沒有科沙羅夫的同行,很多東西都將喪失掉”(23)。自此以后,俄國考察隊中都會安排畫師、攝影師或者擅長繪畫的成員,進行影像記錄,以補充單純語言描述的不足。普爾熱瓦爾斯基在為第一次大規模中國西北考察挑選助手時,除了意志品質和專業素養外,繪畫技能就曾是他決定人選的重要考慮因素。而安排畫師或攝影人員隨隊考察也成為了俄國田野考察的共同特點。

(三)術語創新

謝苗諾夫在規范地理術語方面也做出了貢獻。他對天山地區進行劃分,使用相較以前的學者更為準確的“準噶爾阿拉陶”和“外伊犁阿拉陶”為相應的山脈命名,同時強調正確的中國地理名稱的重要性。而準確的地理名稱不僅便于開展以后的考察活動,同時也有利于俄國對中國史地的進一步研究。

綜上所述,通過1856-1857年天山考察,謝苗諾夫不僅豐富了有關天山的資料和信息,打破了當時無歐洲學者踏足天山中心地區的境況,推動了天山研究的發展,更開啟了俄國中央亞細亞考察的序幕。謝苗諾夫的天山考察,作為俄國早期比較成功的科考活動,為隨后開展的考察活動提供了參考和模仿的對象。并且謝苗諾夫在天山之行中所貫徹的廣義地理考察理念被廣泛接受和采用,也因此俄國所組織的中央亞細亞考察都帶有人文地理學研究的特點。雖然謝苗諾夫及其后來者所開展的中央亞細亞考察都是服務于俄國政府,為其統治及擴張政策的制定提供參考,但是他們還是在考察的過程中收集、保存了大量有價值的實物資料和信息,為進一步的中國邊疆史地研究提供了資料并奠定了基礎。

參考文獻:

[1]Л.С.Берг.Всесоюзное географическое общество за сто лет.

М.: РИСО АН СССР,1946

[2]П.П.Семенов.История полувековой деятельности Импер

аторского русского географического общества 1845-1895. Ч.1, СПб.: 1896.

[3]П.П.Семенов Тян-Шанский. Мемуары, СПб.: 1915

[4]Карл Риттер. Землеведение Азии с дополнением (, П.П.Семенов), т. 2, СПб.: 1859

[5]Г.Е.Грумм-Гржимайло. П.П.Семенов-Тян-Шанский как географ,П.П.Семенов-Тян-Шанский,его жизнь и деятель

ность, под А.А. Достоевский. Л.: 1928

[6]Письмо П.А.Кропоткина от 8 сентября 1920г. из Дмитр

ова, Московской обл. к П.П.Семенову-Тян-Шанскому.

[7]Письмо от 20 октября 1857г. Вестник Русского географи

ческого общества, ч.21, СПб.: 1858

[8]П.П.Семенов. Землеведение Азии. Т.1, СПб.:1856

[9]Вестник Русского географического общества.,Ч.18, СПб.:

1856

[10]П.П.Семенов.Путешествие в Тянь-Шань в 1856-1857гг.

М.: ОГИЗ, 1947

[11]彼·彼·謝苗諾夫,李步月譯.天山游記. 西部, 2010年, 第16期: 第10-19頁

[12]楊鐮. 內陸亞洲的變局與均勢. 讀書, 2007年, 第3期: 第37-42頁

注釋:

(1)指的是俄國地理學會

(2)Л.С.Берг. Всесоюзное географическое общество за сто лет. М.: РИСО АН СССР,1946, стр.72-73

(3)曹文學. 沙俄領土擴張政策的走卒——評普爾熱瓦爾斯基的“考察”.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1979年,第3期: 第81頁

(4)Г.Е.Грумм-Гржимайло. П.П.Семенов-Тян-Шанский как географ, П.П.Семенов-Тян-Шанский, его жизнь и деятел

ьность, под А.А. Достоевский. Л.: 1928. стр.12

(5)П.П.Семенов. Путешествие в Тянь-Шань в 1856-1857гг.

М.: ОГИЗ, 1947,стр.12-13

(6)楊鐮.內陸亞洲的變局與均勢. 讀書, 2007年, 第3期: 第37頁

(7)П.П.Семенов. Путешествие в Тянь-Шань в 1856-1857гг.

М.: ОГИЗ, 1947,стр.194.

(8)П.П.Семенов Тян-Шанский. Мемуары, т.1, СПб.: 1915б,

стр.239.

(9)П.П.Семенов. История полувековой деятельности Импе

раторского русского географического общества 1845-1895. Ч.1, СПб.: 1896. стр.93.

(10)突厥語,意思是山脈

(11)伊萬·翁科夫斯基曾于1722年奉彼得一世之命拜訪卡爾梅克人時到達過伊塞克湖

(12)Л.С.Берг. Всесоюзное географическое общество за сто лет. М.: РИСО АН СССР,1946, стр.68

(13)[俄] 彼·彼·謝苗諾夫,李步月譯.天山游記. 西部, 2010, 第16期: 第17頁

(14)П.П.Семенов Тян-Шанский.Мемуары,т.3,СПб.:1915. стр.19

(15)Л.С.Берг. Всесоюзное географическое общество за сто лет. М.: РИСО АН СССР,1946, стр.64

(16)廣義地理學在謝苗諾夫所生活的時代也常被成為經濟政治地理學

(17)Л.С.Берг. Всесоюзное географическое общество за сто лет. М.: РИСО АН СССР,1946, стр.64

(18)俄語為страноведение,該地理學術語是謝苗諾夫首先提出并使用的。

(19)П.П.Семенов.История полувековой деятельности Импе

раторского русского географического общества 1845-1895. Ч.1, СПб.: 1896. стр.25

(20)Известие Русского географического общества. Т. XXI. вып.1, СПб.: 1886. стр. 80

(21)[俄] 彼·彼·謝苗諾夫,李步月譯.天山游記. 西部, 2010, 第16期: 第14頁

(22)Вестник Русского географического общества.,Ч.18, СПб.:

1856. стр. 27

(23)Письмо от 20 октября 1857г. Вестник Русского географ

ического общества, ч.21, СПб.: 1858. стр.12

作者簡介:張艷璐(12010219821107124X),1982年11月生,女,漢族,籍貫:天津,歷史學博士,現為復旦大學博士后,研究方向是中俄關系,中俄文化交流史。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成人第一区| 青青青国产视频手机| 久久99国产精品成人欧美| 国产福利免费视频| 成人午夜视频网站| 最新日韩AV网址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人大臿蕉香蕉| 一级毛片中文字幕| 美女无遮挡免费视频网站| 色亚洲成人| 99久久成人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人成影视在线观看| 国产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尤物| 国产成人久久777777| 国产性生大片免费观看性欧美| 亚瑟天堂久久一区二区影院| 亚洲成人一区在线| 亚洲区欧美区| 国产精品所毛片视频| 无码丝袜人妻| 色天天综合| 日韩中文精品亚洲第三区| 国产91蝌蚪窝|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三区| 综1合AV在线播放| 91精品亚洲| 亚洲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欧美午夜| 中国一级特黄大片在线观看| 99精品国产电影| 久久精品亚洲专区|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午夜啪啪网| 亚洲中文字幕手机在线第一页| 色网站在线免费观看| 欧美在线国产| 狠狠色丁婷婷综合久久| 九九九精品成人免费视频7| 91精品国产91久无码网站|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影院| av无码久久精品| 亚洲一区二区日韩欧美gif| 日韩精品高清自在线| 国产人成乱码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中文精品人人永久免费| 1024你懂的国产精品| 99re在线视频观看| 欧美精品成人| 精品少妇人妻一区二区|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费不卡| 香蕉久久国产精品免| 激情影院内射美女| 97人人模人人爽人人喊小说|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鸭| 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91热爆在线|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亚洲成综合人影院在院播放| 青青青国产视频| 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播放| 全部毛片免费看| h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bt欧美bt精品| 91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AV老司机AV天堂| 99精品在线看| 内射人妻无码色AV天堂| 五月天婷婷网亚洲综合在线| 国产成a人片在线播放| 日韩成人免费网站| 国产成人h在线观看网站站| 亚洲AⅤ波多系列中文字幕| 国产网站免费观看| 色婷婷电影网| 91网红精品在线观看|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2023| 91亚洲免费视频| 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女同| 亚洲精品第1页| 中文字幕在线观| 免费jizz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