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大巧 袁純奎

[摘 要]傳統檔案文獻編纂考訂針對的對象主要是紙質檔案,考訂方法也多適用于紙質檔案,隨網絡化和信息化的發展,電子文件和數碼照片得到廣泛應用,如何對電子檔案、數碼照片檔案進行考訂成為檔案文獻編纂工作面臨的挑戰。在新形勢下,檔案文獻編纂之考訂被賦予新時代的意義。將傳統考訂方法與現代考訂要求相結合,成為當今檔案文獻編纂工作者必須考慮的問題之一。
[關鍵詞]檔案編纂;考訂;電子文檔
檔案文獻編纂活動從古至今都具有重要意義。從文化角度來看,檔案文獻編纂活動對主流文化有影響和塑造之功能;從傳播學的角度來看,檔案文獻的選擇傳播對社會文化傳承具有重大影響;從社會記憶角度來看,檔案文獻編纂既是社會記憶建構的過程,也是社會記憶建構的結果,它對保護人類共同記憶、認識個人及民族身份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失真、失實、失時、訛誤等偽誤檔案文獻對文化傳承和建構社會記憶帶來的負面影響不容小覷。對檔案文獻進行考訂,不僅在古代具有重要意義,在當今社會檔案文獻編纂的重要意義不但沒有減弱,反而更顯重要。在新時代下,檔案文獻編纂的考訂這一環節還被賦予了新的時代意義。
1.檔案文獻編纂之考訂的歷史回顧
檔案文獻的考訂,指的是鑒定檔案本身的真偽,辨別檔案內容的正誤,判定檔案的準確形成時間,校勘檔案中的文字。(1)檔案文獻的真偽應從兩方面來理解:一是指檔案文獻在形成過程中的真偽,即檔案本身的真偽;一是指檔案文獻內容的真實性,即檔案內容的正誤。應當說明的是,檔案文獻的真實性,不是指符合歷史事實的絕對真實,而是指其相對其他信息的真實性。
檔案文獻的考訂傳統研究主要包括鑒別檔案文獻的真偽、判定檔案文獻的形成時間、辨明檔案文獻的版本源流及異同優劣、厘正注疏檔案文獻中的文字章句和詮釋檔案文獻中的名物典章制度(2)。考訂方法有:從檔案文獻的來源、著錄和征引情況、制成材料和制作技術、文件體式與書寫慣例、筆跡與字體、特殊用語、避諱、文書稱謂、問題風格和印章等方面來考訂檔案文獻的真偽;通過分析檔案文獻的內容,據其記述的矛盾與客觀矛盾進行比較分析來鑒別檔案文獻的真偽和內容的可靠性。傳統檔案文獻編纂的考訂多是針對紙質的檔案文獻,對照片和其他新型檔案文獻無涉及。
2.檔案文獻編纂之考訂研究概況
檔案文獻編纂之考訂的傳統研究已取得很多成績,對辨別檔案文獻的真偽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也有許多著名的考據學家提出許多考據觀點。但是,對新時代出現的新檔案文獻的考訂卻未有涉及,例如:電子文書檔案、數碼照片檔案以及目前熱議的微博檔案,這可從歷年的考訂研究中得知。而新型檔案文獻作為一種新生事物,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對其進行考訂也迫在眉睫。
筆者在中國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中以“關鍵詞”為檢索字段,以“考訂”或“考據學”作為檢索項進行精確檢索,共檢索出97條結果,剔除一稿多投文章2篇,符合條件的結果有95條(見表1年度分析表)。
從表1年度分析表我們可得知各年度均有關于考據學的研究,但每年對考據學的研究都不是很多。這也說明對考據學相對發展較成熟,且有關考據學的研究在平穩中發展,但并未形成研究的熱點或重點。
筆者根據上述檢索結果,對檔案文獻考訂的研究主題進行分析,以此來剖析截至目前為止關于“考訂”的研究成果及其局限性(見圖1主題分析圖)。
從圖1主題分析圖我們可得知:首先,關于檔案文獻的考訂研究幾乎沒有,多從史學的角度來談考訂;其次,考訂的研究多集中于對某一著作的考訂和評析考據學著名人物及其考據觀點,這占研究總量的37.89%,無對考據學系統的闡述;再次,關于考訂的具體實踐活動較少,僅占本次統計的3.16%;最后,對考據學的研究多集中在明清兩代,現代對考據學或考訂的研究幾乎未涉及。對現代意義的檔案文獻考訂在當今的研究幾乎無所涉及,即使有關于新型檔案文獻的“考訂”,但并未納入檔案文獻編纂的范疇。
3.現代案例對考訂提出的新挑戰
從上述統計及分析來看,對檔案文獻編纂之考訂這一環節的理論研究幾乎無人涉及,但是從實踐來看,現實案例對新型檔案文獻的考訂提出了新的挑戰和要求。
案例1:華南虎事件
2007年,10月12日,陜西省林業廳宣布陜南發現華南虎,并公布在陜西安康市鎮坪縣城關鎮文采村,村民周正龍拍攝到了一張野生華南虎的照片。
10月3日上午,周正龍在馬遭于林區發現了一個地勢相對平坦,地面雜灌木叢生,覆蓋大量落葉雜草的地方,便將其作為拍虎地點。周將折疊后的老虎畫放置于一棵小樹前,用樹葉遮蓋住了老虎畫的邊緣,并于下午4時30分左右,從近遠不同的位置,用膠片相機和數碼相機交替拍攝了假虎照。
從動機上分析,周正龍是為謀取錢財而偽造了“華南虎”照片。從學科角度來看,這卻折射出照片檔案的考訂,以及發布信息部門到底應該具備怎樣的考訂精神等。
華南虎事件因照片而起,而照片檔案也是一種重要的檔案,其相對文字檔案來說,更能形象、生動地還原當時當地的場景,這是文字檔案所不能企及的。但是,若照片檔案乃偽造,那么檔案的原始記錄性便不復存在,其真實性、可靠性、憑證性便蕩然無存。檔案文獻編纂工作無可避免地會用到照片,編地方志時會引用當地的照片,編會議匯編時會引用當時會議的照片,編某地地震史料時,會引用當地的地區照片等等。如若不對照片檔案進行考訂,在不確定其真實性的前提下,盲目引用,其后果比華南虎事件可能有過之而無不及。而對照片檔案,尤其是數碼照片進行專門考訂的,在目前的檔案文獻編纂中還未提出。
案例2:偽造虛假招生信息
小喬高考成績慘淡,為了讓孩子進大學,小喬的父母“病急亂投醫”,層層托人找到了所謂的“南京某大學招生辦”負責人張某。張某信誓旦旦保證能讓小喬入學。一個月后,張某通知小喬父母,稱其女兒被錄取了,在學校的網站上能夠查到錄取信息。根據張某提供的網址,小喬父母在新生錄取名單中果然找到了女兒的名字,他們將網頁截圖后,向張某支付了20萬元現金作為酬勞。
小喬的名字雖然在網上,卻沒收到學校的錄取通知書。開學前夕,小喬一家來到學校報到時才發現上當了:新生錄取名單里根本沒有小喬!原來,張某為了騙取錢財,雇用“黑客”入侵學校的招生信息網,篡改了錄取名單。
由于電子文檔具有傳輸快、易檢索、易保存、占用實體空間小等特點,尤其在轉錄珍貴歷史檔案時,數字檔案發揮出巨大的優勢,因而電子文檔得到普遍應用。但是,在享受電子文檔帶來的便利時,其凸顯出的問題卻不容小覷。電子文檔為了實現對其最大化的利用,常在網上提供資源共享,但也正因如此,容易遭到不法分子的篡改。此外,在電子文檔的制作過程中,若工作人員職業道德素質覺悟不高,也會出現偽造或篡改電子文檔事件。當前,對電子文檔進行考訂也成了現代考訂必不可少的環節。
數碼照片、電子檔案、數字化檔案作為新時代的新生事物,其發展勢頭猛,且已廣泛運用。隨著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發展,檔案的檢索利用要實現網絡化,檔案文獻的匯編也不可避免地運用到新的技術,如利用打印機、文字處理軟件進行轉錄、文字校對、注釋等。在該種環境中,考訂的主要工作——判定檔案本身的真偽和內容的真偽,該如何迎接新的挑戰?熟悉數碼照片、電子檔案的鑒定方法也成為檔案文獻編纂人員的一項技能。例如了解基本的判定元數據、文件標準格式、文件生成與傳遞過程記錄等背景信息。
利用新技術來判定舊檔案的真偽也應成為檔案文獻編纂之考訂的新研究領域。例如對甲骨檔案的判定,除了傳統的根據字體、刻辭格式等進行判斷外,還可利用應用檢測“碳14”放射性衰變來確定甲骨的年代。對于偽造的甲骨檔案,只要一經“碳14”的檢測,立馬原形畢露。這也是運用新技術來判定舊檔案的典型案例,筆者認為,運用新技術來判定“舊”檔案的真偽也是目前檔案文獻編纂之考訂工作的重要內容。《江青日記》公布在《華盛頓明星報》上引起一陣轟動,最后得知《江青日記》也屬偽造,乃某人為了騙取錢財,在了解江青心理狀態和思想脈絡的基礎上,模仿江青筆跡,并利用化學手段偽造仿舊紙張。因此,運用現代的新技術來判定新技術偽造的舊檔案,也是檔案文獻編纂人員應注意的重要點。
4.現代考訂方法略談
考訂作為一種治學方法,從古延續至今,為人們證實了許多事實,對傳承“真”文化,記載“真”記憶,功不可沒。今后的檔案文獻編纂中不可避免地仍要秉承謹慎、求真的態度考訂,面對新的挑戰,檔案文獻編纂中的考訂工作也將順勢作出變化。
4.1傳統手段與現代技術相結合
傳統的考訂方法多樣,考據學家們也都有提出自己的考訂方法,既然這些方法能流傳至今,沒有銷聲匿跡,這就證明這些方法有存在的價值,事實也證明,這些方法必須存在。《江青日記》一開始之所以讓人誤以為真,也是因為其偽造手段高明,其字跡、書寫習慣、心里狀態、思想脈絡均與事實相符。相反地,判定檔案文獻的真偽也需要從字跡、書寫慣例、印章、問題風格等判斷,同時也要從內容方面來判斷是否與事實矛盾等。此外,還要充分利用現代技術,對檔案文獻的載體、書寫材料等進行鑒定,例如用“碳14”檢測甲骨的形成時間。傳統手段與現代技術相結合,對檔案文獻的內部、外部進行充分考訂,保證檔案文獻的真實可靠性。
4.2具有考訂精神
作為檔案文獻編纂的工作人員,考訂精神,即求真務實的精神是必備的基本素質。在利用檔案文獻前,無論其多珍貴,具有多大的價值,都不可濫加利用,盲目公布,須經過認真的考證,確認無誤后方可利用。華南虎事件之所以引起如此大的轟動,照片上出現的簡單錯誤如:老虎邊緣不清晰,虎的毛色過于鮮艷,虎前的樹枝未被虎壓倒等,這些簡單的錯誤未被相關部門發現就公之于眾,這是一種不負責的表現,是不具備考訂精神所導致的后果。因此,除了檔案文獻編纂工作人員外,還應積極倡導大眾具備考訂精神,了解基本的考訂知識。
4.3檔案工作人員要虛心請教
檔案文獻編纂是一項繁雜、辛苦的工作,考訂作為其中一個重要環節,要想做好該環節的工作,要具備史學、文學、邏輯學等多方面的知識。如今,在信息化和網絡化的社會,也需要考訂人員具備基本計算機和網絡知識,除此之外,可能還要掌握化學、物理、生物等方面的知識。人無完人,知識是無窮無盡的,作為考訂的工作人員,不能也不可能具備所有考訂的知識,因此,在做考訂工作時,一定不能自恃清高、固步自封,要多向其他學科的專家請教,多向有經驗人士學習。
注釋:
(1)胡鴻杰.21世紀檔案學系列教材:檔案文獻編纂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5
(2)曹喜琛.檔案文獻編纂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0
參考文獻:
[1]程土.網絡時代檔案文獻編纂理論與實踐[D].南昌大學,2010.
[2]宮瑞春.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檔案文獻編纂的思考[J].中共鄭州市委黨校學報,2003,02:47-48.
[3]何莉.新時期檔案文獻編纂工作的新變化[J].黑龍江檔案,2012,05:32.
[4]丁華東.社會記憶建構:檔案文獻編纂社會功能的新闡釋[J].檔案與建設,2008,04:1+4-5.
[5]張會超.檔案文獻辨偽延展說論析[J].山西檔案,2011,03:14-19.
作者簡介:劉大巧(1989-),女,壯族,云南硯山人,云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情報與檔案學系在讀研究生,發表論文3篇;袁純奎(1988-),男,土家族,湖北建始人,云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情報與檔案學系在讀研究生,發表論文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