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丹
[摘 要]公共圖書館文化作為一種亞文化,與人類社會的其他文化形式一樣,都具有選擇性、創造性、繼承性和交流性等基本的特性。本文主要公共圖書館文化構建的意義及影響進行分析。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文化構建;意義;影響
一、公共圖書館文化構建的意義
(一)樹立完整的、獨立的公共圖書館形象
從物質文化到制度文化再到精神文化,公共圖書館文化通過公共圖書館形象既具體也抽象地展現在世人面前。從當前來看,公共圖書館形象至少要體現出幾大特征,即:“讀者第一,服務至上”的特征、公益性特征及法制化和規范化的特征。
(二)為讀者提供優質的服務
公共圖書館確立了自己的宗旨和理念,就必須通過對讀者的服務體現出來。而要為讀者提供為其所需恰到好處的服務,實際上對公共圖書館在各個方面的要求是非常之高的。豐富的文獻收藏、方便檢索和存取的文獻組織、快捷的服務方式、高素質館員的文獻研究和咨詢能力,乃至優美的環境設計、良好的服務態度、滿足讀者不時之需的開放時間等等,都是提供優質服務的必備條件。而所有這些條件,都是公共圖書館文化構建應有的題中之義。
(三)規范公共圖書館的基礎業務工作
公共圖書館的基礎業務工作是為讀者提供服務的基礎。從文獻的采選、書目數據的制作到文獻的布局、文獻的保護、文獻的研究直到文獻資源的共享,其目的無非是為讀者利用公共圖書館提供最為科學、方便、快捷和正確的方式。隨著自動化水平的提高和與此相應的人們對資源共享認識的接近,公共圖書館各項內部業務工作的標準化、規范化要求也就越來越高。以文獻編目為例,標準化始于19世紀50年代,從那時起美國開始實行統一編目。到20世紀20年代后,區域性或以語種劃分的統一編目條例出現,以歐洲大陸的《普魯士規則》和英語國家采用的《英美編目條例》為代表。直到20世紀70年代,才出現編目委員會先后發布了全球通用《國際標準書目著錄格式》系列共5個標準。而其中標淮化在全球的普及,也不過是近三十年來的事而已。
(四)促進公共圖書館館員素質的提高
從公共圖書館文化的角度所說的館員素質是一種綜合素質,而絕不僅是學歷的高低。公共圖書館不僅明確管理理念和宗旨之后,館員必須認同并遵循,只有在此基礎上,這些理念和宗旨才能在公共圖書館的各個方面和各項工作中體現出來。將理念和宗旨變成現實的主體就是公共圖書館館員。而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求館員要有必備的專業素質和良好的EQ(情商)——與人溝通的能力、為讀者提供優質服務的良好心態。專業素質是一種硬要求,比較容易為館員所理解和接受,而后者則不然。對EQ的要求,還易被誤解為是對直接為讀者服務的館員的要求。其實不然。公共圖書館作為一個社會服務機構,為社會提供服務是其最基本的職能,與政府部門和各種社會團體、個人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因此,公共圖書館的每一個員工,都必須具備為讀者提供優質服務的良好心態,都必須具備與不同對象進行良好的雙向交流和溝通的能力。公共圖書館文化的構建,必然促進館員素質的提高。
二、公共圖書館文化構建的影響
(一)有助于提高公共圖書館的整體形象
公共圖書館文化構建的結果是以公共圖書館形象的方式在社會上展現出來。在公共圖書館文化構建過程中,公共圖書館所形成的精神和理念,以及為實現這種精神和理念所實施的行為和表現這種精神和理念所形成的物理形式集合為一個整體的形象,通過館員的儀表、言談舉止、行為模式,通過公共圖書館的服務方式和活動,也通過公共圖書館優美、舒適、幽雅的環境和氛圍,以讀者為中介,全方位地展現在世人面前。整體而言,公共圖書館文化的構建作為一個持續的過程,提高了公共圖書館的形象,并對人類文明的發展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助于增強讀者對公共圖書館的了解。
公共圖書館作為社會的一個組成部分,必然受到社會發展的影響。在不同的時期,公共圖書館所發揮的作用是不盡相同的。在社會發展處于變動、轉型或停滯時期的情況下,公共圖書館的功能發揮勢必要受到不利的影響。即使是在社會發展處于上升或穩定的情況下,世人對公共圖書館的了解也是有限的。如果公共圖書館只是屈從于這種現實,采取消極的態度,公共圖書館的社會地位就只會下降。公共圖書館文化的構建,在提高公共圖書館整體形象的同時,還有助于增強社會對公共圖書館的了解,讓政府部門聽到公共圖書館的聲音,讓更多的市民享受到公共圖書館的服務,讓更廣泛的團體感受到公共圖書館的作用,從而增強公共圖書館的社會地位,為公共圖書館事業的發展營造一個更寬松的環境,并進而使公共圖書館對社會的發展和人類文明的進步發揮更大的作用。
(二)對讀者的影響
讀者是一個特定的人群,是利用公共圖書館各種服務的人。公共圖書館形象在社會上的傳播,主要是以讀者為中介的。對公共圖書館服務而言、讀者是群體。現代公共圖書館的存在、是以能夠為讀者提供服務為前提的。無論如何,公共圖書館的任何變化,受影響最大的就是讀者。公共圖書館文化的構建,對讀者而言,無疑是一種福音。因為,公共圖書館文化的構建,其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提高服務的質量,更充分地發揮公共圖書館的功能。不管圖書館理念和辦館宗旨的具體內容是什么,其要旨應該都是強調對讀者的服務。而圍繞提高服務質量而開展的行為識別則是實現公共圖書館理念的手段,公共圖書館建筑、環境、藏書和設備等是對公共圖書館理念和辦館宗旨的反映。無論是服務質量的提高、服務方式的改進還是服務手段的增加乃至服務環境的優化,直接的受益者就是讀者。公共圖書館文化的構建,使讀者在得以更好、更有效地利用公共圖書館的同時,產生對公共圖書館的依賴感和認同感,并將美好的公共圖書館形象傳播到整個社會,從而最終達到公共圖書館文化構建的目的。
(三)員工是公共圖書館工作的主體
1.培養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增強圖書館員工的凝聚力
對公共圖書館而言,科學精神就是要崇向科學、尊重科學,研究并運用科學及先進的技術條件來提高工作效率,改進服務質量。人文精神則是要在圖書館理念、工作和環境中體現出以人為本的思想,以滿足人的需求、實現人的價值、追求人的發展來體現人文關懷。
公共圖書館文化的構建確立了公共圖書館的理念與宗旨,也就是共同的價值觀。而共同價值觀的確立和實現,離不開員工的參與。員工都遵循共同的價值觀,就必然產生一種獨特的信念。在這種信念的支配下,員工便會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為了共同的目標,朝著同一個方向邁進。員工對公共圖書館理念和宗旨認同所產生的凝聚力,是公共圖書館文化的一種表現,而這種文化表現對整個公共圖書館文化的構建有著決定性的作用。
2.提升員工的工作熱情增強員工的責任心
共同的價值觀可以化為具體的目標。員工認同公共圖書館的目標,就必然會以一種主人翁的精神來為實現這一目標而努力,表現在工作中就是責任心的增強。共同的價值觀還會催生相應的道德規范利行為規故,這種被大家認同的潛規則,有很大的約束力,對員工責任心的增強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同時,公共圖書館文化構建過程中,必定要在公共圖書館理念和宗旨的指導下,為實現公共圖書館目標而制訂相應的制度、以保證公共圖書館的各項工作都圍繞著公共圖書館的整體目標來開展。而制度就是行為或工作的規范,是對公共圖書館員工工作行為的一種調控。對公共圖書館員工而言,這些規范具有強制性。員工要在這些規范的要求乃至制約下來開展工作,這從制度下保證了員工必須要有足夠的責任心。制度除了規范功能外,還具有激勵功能。而激勵功能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是精神激勵;其二是物質激勵。煎者是對公共圖書館員工的情感、態度、心理等方面的激勵,是對正確的行為予以肯定,同時以此來鞭策他人的一種方式。如在圖書館經常樹立先進典型、宣傳其突出事跡,使人們在精神上受到鼓舞,使人們的情感得到激發,從而進發出更高的工作熱情。物質激勵與精神激勵相配合,除了以公開的方式認可并表彰先進事跡外,還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從而鼓勵向先進學習,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中去。
3.有助于公共圖書館選擇正確的決策
人們只有形成共同的世界觀,才能樹立共同的價值觀,只有利用科學的理論論,才能對事物做出正確的分析與判斷。公共圖書館文化的構建,首先是公共圖書館理念與宗旨的確立。而這也就是共同價值觀形成的基礎。公共圖書館的方針、政策、目標均在此基礎上確定。而每一項決策是否正確,都可以此來判斷和檢驗。公共圖書館管理者作為員工中的一員,雖然對公共圖書館文化的構建有者更為顯著的影響,但一旦公共圖書館文化形成之后,其代表公共圖書館所做的決策都必須符合公共圖書館的共同價值觀,符合公共圖書館的利益和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劉曉丹.大學圖書館文化建設的意義和策略[J].常州工學院學報,2007(04).
[2]滕雪.我國公共圖書館新館建筑設計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