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菊仙 鄭丹 朱讓騰 管敏昌
1.浙江省臺州市黃巖區中醫院骨科,浙江臺州318020;2.浙江省臺州恩澤醫療中心集團路橋醫院骨科,浙江臺州318050
早期護理干預在預防骨科術后發生切口感染中的應用
林菊仙1鄭丹1朱讓騰2管敏昌2
1.浙江省臺州市黃巖區中醫院骨科,浙江臺州318020;2.浙江省臺州恩澤醫療中心集團路橋醫院骨科,浙江臺州318050
目的探討早期護理干預在預防骨科術后切口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回顧性分析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浙江省黃巖區中醫院骨科病房骨折患者82例,將早期護理干預前42例作為對照組,早期護理干預后40例作為干預組,對照組給予骨科常規護理,干預組針對骨科術后切口實施早期護理干預,比較兩組術后切口感染、切口愈合情況、住院時間和滿意度。結果對照組術后切口感染4例,未發生切口感染38例,干預組術后切口感染0例,未發生切口感染40例,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02,P<0.05);兩組切口愈合情況比較,對照組甲級愈合22例,乙級愈合15例,丙級愈合5例,干預組甲級愈合30例,乙級愈合9例,丙級愈合1例,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00,P<0.05);對照組住院時間為(11.48±2.58)d,干預組住院時間為(8.57±2.16)d,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5.55,P<0.05);對照組患者滿意35例,不滿意7例,干預組患者滿意39例,不滿意1例,兩組比較差異有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67,P<0.05)。結論早期護理干預能有效降低骨科術后切口感染發生率,改善切口愈合,縮短住院時間,提高患者滿意度。
早期護理干預;切口感染;骨科;切口愈合
手術切口感染是術后的嚴重并發癥,不僅給患者帶來痛苦,造成經濟負擔,而且可能導致手術失敗,嚴重者可引起全身性感染、器官功能障礙,甚至死亡。由于骨科患者主要分布于年老體弱人群中或受到外傷的患者,大部分需急診手術,其所導致的開放性傷口較多,手術所需時間長等原因,容易引起切口感染。近年來,骨科手術切口感染越來越受到醫務人員的關注,醫院也將手術切口感染列為醫院感染管理的重中之重。為減少術后切口感染發生,早期護理干預對預防骨科術后切口感染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1]。筆者就浙江省黃巖區中醫院(以下簡稱“我院”)收治的82例骨折患者進行分析,探討早期護理干預在預防骨折術后醫院感染中的作用。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我院骨科病房骨折患者82例,其中男47例,女35例;年齡21~55歲,平均(38.15±16.22)歲,手術與受傷時間的間隔為0.5~2 h;開放性骨折52例,非開放性骨折30例;按實施早期護理干預前42例作為對照組,早期護理干預后40例作為干預組,對照組給予骨科常規護理,干預組針對骨科術后切口實施早期護理干預,手術切口感染的判定依據原衛生部2001年頒布的《醫院感染診斷標準》(試行)[2]。兩組年齡、性別、手術時間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性別構成、年齡、手術時間比較
1.2 方法
1.2.1 對照組①保持病室環境清潔、舒適、安靜,保持室內空氣新鮮。②術后護理:嚴密觀察切口有無滲血、滲液及感染情況;保持切口的干燥、清潔;常規清潔消毒,切口暴露后,予5%聚維酮溶液外涂,每8小時擦1次,共3~5次,密切觀察患部術后功能、血供等情況。③飲食護理:鼓勵患者多飲水,進食富有營養又易消化含高維生素,粗纖維食物,多食新鮮疏菜和水果,保持大便通暢。
1.2.2 干預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早期護理干預,包括:①改善手術室環境[3]:室內溫度22~25℃,相對濕度45%~60%,術前30 min開空調進行層流凈化,保證空氣潔凈度達標,使其菌落數控制在≤200 cfu/m3;以2000 mg/L消毒氯或5000 mg/L含碘消毒劑擦拭地面污染,不同等級的潔凈手術室適用的手術范圍,污染手術與無菌手術分開,手術室工作人員必須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技術規程和消毒常規,術中嚴格控制進入手術間的人員和室內人員走動的次數;每月由感染小組對空氣、物體表面、外科手消毒后進行細菌培養。②局部護理[4]:每日觀察切口的情況,注意有無滲出,并觀察滲出液的顏色、性質、量以及切口敷料滲出情況,如滲出較多應及時更換切口敷料,加強血運觀察,發現問題及時處理。③病房環境護理[5]:患者絕對臥床休息7~10 d,病房減少探視人員,室溫保持在23~25℃,注意患肢保暖,必要時周林頻普儀照射15 min,每日2次。
1.3 切口愈合評定標準[6]
甲級愈合:愈合優良,沒有不良反應的愈合;乙級愈合:愈合處有炎性反應,如紅腫、硬結、血腫、積液等,但未化膿;丙級愈合:切口化膿后經換藥方愈合。
1.4 評估指標
比較兩組出院時對滿意度(分為滿意和不滿意)進行問卷調查。包括10個項目(每項10分):手術室環境、病房環境、鼓勵患者情感的表達、滿足患者基本需求、健康教育、醫護人員技術水平、醫護人員服務態度、術中舒適度、術后舒適度、得到尊重情況,總分100分。滿意度分為2個級別,<90分為不滿意;≥90分為滿意。
1.5 統計學方法
用SPSS 16.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各組數據檢驗前均進行方差齊性和正態分布檢驗,計量資料數據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住院時間、切口感染率和骨折類型比較
兩組骨折類型比較,干預組與對照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16,P>0.05);兩組住院時間比較,干預組顯著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5.55,P<0.05);兩組切口感染例數比較,干預組顯著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02,P<0.05)。見表2。

表2 兩組住院時間、切口感染率和骨折類型比較(例)
2.2 兩組護理效果比較
兩組切口愈合情況比較,干預組甲級愈合顯著多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00,P<0.05);兩組滿意率比較,干預組顯著多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67,P<0.05)。見表3。

表3 兩組護理效果比較[n(%)]
3.1 骨科術后發生切口感染原因分析
骨科術后發生切口感染的原因很多,吳紅巧等[7]對骨科手術術后切口感染的相關因素進行分析,主要包括年齡、骨折類型、手術時間、侵襲性操作、濫用抗生素、醫院感染及手術時間等。其中,年齡、骨折類型、手術時間是影響切口感染的主要因素之一[8]。年齡越大,組織器官功能和機體防御能力減弱,切口感染發生率較高;開放性骨折污染比較嚴重,雖然經過清創,切口受到污染的概率明顯增加,術后切口感染的機會也明顯增加;另一方面,開放性骨折手術時間越長、切口暴露時間越長,微生物感染的機會顯著增加,切口感染率增加[9]。本研究中,對照組和干預組年齡、手術時間、骨折類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手術室環境、病房環境和局部因素是影響術后切口感染的主要因素[10]:皮膚表面寄生著大量的條件致病菌,局部外傷和術后導致組織創傷、滲血和滲液,這些組織液有利于細菌生成,導致手術切口感染發生概率增多;手術室和病房環境不潔或醫務人員的手清洗消毒不當均可將病原菌帶入傷口引起感染。因此,改善手術室和病房環境,加強局部護理在減少切口感染中顯得尤為重要。住院時間也是影響術后切口感染的主要因素,住院時間越長,越容易引起切口感染,同時切口感染又導致住院時間延長。方歡等[10]研究顯示,術前住院時間≥7 d的患者骨科手術部位感染明顯高于<7 d的患者。本研究也顯示,對照組住院時間顯著大于干預組(t=5.55,P<0.05),與文獻基本相符。分析其原因,主要包括:①骨科病區探視人員多,人群繁雜,容易引起交叉感染;②術后患者機能不能立即恢復到最佳狀態,骨科術后患者多為強迫體位,換藥必須在病房,內因和外因雙重作用,導致容易引起切口感染。因此,為有效控制切口感染,應盡可能縮短住院時間。
3.2 早期護理干預的重要性
骨科患者通常創口呈開放性,傷口較大且暴露在空氣中受到較大污染,如果骨折會在短時間內大量失血,自身免疫力會在一定時期內較低,比較容易受到病原菌的感染,同時骨科手術往往需在患者體內植入固定物,手術實施過程中通常需其他輔助設備配合檢查,術后需花費很長時間來臥床休息,使骨組織無法得到充足的血液供給等原因,使骨科患者容易引起手術切口感染[11]。朱萍兒等[12]研究顯示,普通外科手術患者切口感染發生率為1.77%,而梁遠峰[13]調查顯示,骨科手術切口發生率為6.0%,顯著高于普通外科手術切口感染發生率,而骨科開放性骨折患者手術切口感染率高達17.56%,顯著高于非開放性骨折患者。因此,應加強對開放性骨折患者護理。汪祝敏等[14]認為,手術室是外科治療的重要場地,雖然停留的時間短暫,卻是整個治療最關鍵的環節,手術室環境是醫源性切口感染不可忽視的因素,主要包括:①手術過程中醫護人員無菌操作是否到位;②手術中使用器械及用物消毒滅菌是否合格;③手術室環境是否達標;④手術開始后隔離措施是否嚴格執行。魯鳳英[15]應用早期護理干預顯著減少了骨科手術切口感染發生,提示早期護理干預對減少骨科術后切口感染顯得尤為重要。本研究通過對環境(手術室和病房環境)和局部進行早期護理干預,對照組切口感染有4例,發生率為9.52%(4/42),干預組未出現切口感染,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02,P<0.05),同時還發現,兩組切口愈合情況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00,P<0.05),說明早期護理干預可改善切口愈合情況。因此,減少骨科手術切口感染,應加強對手術室和病房的綜合環境管理,加強局部護理,可顯著減少手術切口感染發生。
綜上所述,骨科由于其人群特殊性、創口污染、手術時間長、切口暴露時間長、住院時間長等原因,使手術切口感染風險大大增加。早期護理干預可有效地降低骨科手術后切口感染發生率,縮短住院時間,提高切口甲級愈合率,提高患者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管其新.二種護理方法用于預防人工關節置換術后早期感染的效果比較[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0,4(10):192-193.
[2]張紅偉.手術室感染的相關因素分析及控制對策[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12):86-87.
[3]周秀娟,高建萍.預防手術室相關感染因素的護理干預措施[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4,24(2):426-427.
[4]趙愛琴,郭艷幸,張淑卿.交腿皮瓣移植治療小腿感染性骨皮缺損的護理[J].中醫正骨,2012,24(7):77-78.
[5]張福新.斷指再植術后的臨床觀察及護理125例[J].中國社區醫師,2012,14(20):305-306.
[6]施康康.手術室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對預防腹部手術切口感染效果分析[J].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14,34(3):328-330.
[7]吳紅巧,陳興燦.骨科手術術后切口感染的相關因素及護理干預對策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2014,11(4):97-99.
[8]游新茂,潘昊,葉秀益,等.創傷骨折患者術后切口感染因素及預防對策[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4,24(6):1474-1478.
[9]王惠.骨科無菌手術切口感染相關因素研究及手術室護理對策[J].中國校醫,2013,27(9):688-690.
[10]方歡,張楠楠,劉文英.骨科清潔手術切口感染的相關因素研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3,23(4):828-830.
[11]宗貝,陳連心,鄧健.骨折患者鋼板取出術后切口感染的預防[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4,24(8):1970-1972.
[12]朱萍兒,余慧,盛惠娥,等.外科手術患者切口感染目標性監測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4,24(2):421-423.
[13]梁遠峰.163例開放性骨折患者手術切口感染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14,52(5):11-13.
[14]汪祝敏,劉紅梅,王音.關節置換術后手術室感染相關因素分析[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4,11(2):92-93.
[15]魯鳳英.護理干預對骨科手術切口感染的應用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4,12(10):97-99.
Effect of early nursing interventions in the prevention of incision infection occurred in the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after operation
LIN Juxian1ZHENG Dan1ZHU Rangteng2GUAN Minchang2
1.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f Huangyan District in Taizhou City,Zhejiang Province, Taizhou318020,China;2.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Luqiao Hospital of Taizhou Enze Medical Center,Zhejiang Province,Taizhou318050,China
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 of early nursing interventions in the prevention of incision infection occurred in the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after operation.Methods82 cases of fractures were from the ward of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f Huangyan District in Taizhou City from December 2011 to December 2013,42 patients before early nursing were selected as control group and 40 patients after early nursing were selected as intervention group.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routine postoperative nursing in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and the intervention group adopted early nursing interventions besides routine postoperative nursing.ResultsIn control group,4 patients happened incision infection,38 patients happened without incision infection,and in intervention group,no patients happened incision infection,40 patients happened without incision infection,there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χ2=4.02,P<0.05).In control group,grade A healed in 22 cases,grade B healed in 15 cases, grade C healed in 5 cases,while in intervention group,grade A healed in 30 cases,grade B healed in 9 cases,grade C healed in 1 case,there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χ2=5.00,P<0.05).The hospitalized time in control group was(11.48±2.58)d,while the hospitalized time in intervention group was(8.57±2.16)d,there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t=5.55,P<0.05).In control group,35 cases were regarded as satisfied and 7 cases as unsatisfied,while in intervention group,39 cases were regarded as satisfied and 1 case as unsatisfied,there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χ2=4.67,P<0.05).ConclusionEarly nursing interventions can decrease the rate of incision infection and improve the healing of incision in the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after operation, it can also decrease the in-hospital duration and enhance the satisfaction of patient.
Early nursing interventions;Incision infection;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Incision healing
R473.6
A
1673-7210(2015)02(a)-0140-04
2014-10-08本文編輯:衛軻)
浙江省醫藥衛生科技計劃項目(編號2009A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