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平
江蘇省連云港市灌云縣人民醫院手術室,江蘇連云港 222200
創傷性休克病人在手術室的臨床急救護理措施
張平
江蘇省連云港市灌云縣人民醫院手術室,江蘇連云港 222200
目的探究對創傷性休克病人在手術室的臨床急救護理的有效措施。方法該實驗隨機選取2011年8月—2013年8月該院手術室收治的創傷性休克病患60例為研究對象,根據計算機隨機法則將其平均分成2組,對照組30例患者采取常規護理;觀察組30例患者采取急救護理。結果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約為93.33%(28/3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6.67%(23/ 3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良好的護理方式,是保證創傷性休克病患得意救治的前提條件,病患在入院之后,醫生護士對其實施有效救治,能夠令病患得到滿意的治療效果。
創傷性休克;手術室;臨床護理;急診搶救
手術室是醫院中最為重要的部門,該部門除了接受日常擇期手術的同時,還承擔著對急診病患的手術工作,對于創傷性休克的搶救,更是后續治療的關鍵步驟。該實驗隨機選取2011年8月—2013年8月該院收治的創傷性休克病患60例為研究對象,對其進行了有效搶救取得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該實驗隨機選取2011年8月—2013年8月該院收治的創傷性休克病患60例為研究對象,根據計算機隨機法則將其平均分成2組。觀察組30例患者中,男病患數量為17例,女病患為13例。病患年齡最大者52.6歲,最小者17.3歲,平均年齡為(31.8± 4.9)歲。對照組30例患者中,男病患數量為16例,女病患為14例。病患年齡最大者53.8歲,最小者18.5歲,平均年齡為(34.7± 4.2)歲。全部病患因創傷所導致休克類型主要有以下幾種:腹部創傷(肝臟受損,脾臟受損,結腸受損)顱外創傷,胸腔創傷,四肢創傷。病患的創傷原因主要有:車禍,高空墜落,與人發生糾紛導致的砍傷,擊傷等等,病患從受傷到醫院就診的平均時間在0.6~2.0 h之間,平均時間為(0.96±0.12)h,所有病患在該院接受診療的同時,無轉院情況發生。兩組患者的一般信息經統計學處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臨床存在突出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30例患者采取常規護理干預。病患在送入到我科進行系統性救治之前,其高壓值均在90mm汞柱以下,病患每分鐘脈搏跳動次數均未達到正常標準,在臨床中符合休克條件,在院前急救措施包括:抗休克措施,呼吸機支持,并對所有病患均進行了基本止血,心臟起搏等基本急救措施。所有病患在入院接受治療之后,我們相關醫護人員均對其進行了手術急救措施。
觀察組:30例患者采取急救護理干預。①手術室護理措施:病患在手術室接受手術之前,院內護士均在第一時間內為病患準備好了手術前相關醫療設施,在病患入手術室之后,進行了必要的臨床急救措施,如:使用呼吸機,為病患建立起靜脈通道,止血,輸血等有效措施,具體如下:術前準備工作,所有病患急診手術,在接到通知之后,院方醫護人人員在第一時間內將急救所需器械準備完畢,所有器械均已經檢測完畢,確保能夠正常使用,在根本上為病患爭取到了搶救時間。②環境準備工作:當病患入院治療之后,相關工作人員要為其選擇一個較為寬敞的手術空間,并將室溫調節到理想溫度。③病情觀測:病患在能入院治療之后,相關工作人員要做好明確的分工,在搶救過程中做好相關配合工作,當核對病患的一般情況準確無誤之后,護士要利用多功能檢測設備為病患進行血氧飽和度檢查工作,并在此過程中,對其生命特征進行實時監控,在根本上杜絕低氧癥的發生。④保證呼吸暢通:當病患進手術室之后,護理人員要在第一時間內,將病患口中分泌物,嘔吐物及時清理干凈,在做完該項工作的同時,要將病患的頭部轉向一側,并為病患補充足夠的氧氣,在一般情況下,氧氣的供給量應該在4~6 L/min[1],對于頭部受創的病患,會要將其頭部適當做抬高處理,通過這種方式,能夠保證其自身靜脈血的回流,減緩其腦部靜脈出血的現象。對于腹部創傷者,相關醫護人員要對其采用頭低休克位。創傷性休克病患之所以出現休克現象,其根本原因在于,受到創傷后,大量失血導致缺氧,要想將這種現象加以改變,就必須為病患補充足夠的氧氣,保證病患的腦細胞恢復到正常水平,在對病患進行輸血補充氧的同時,護士要根據實際情況,對病患進行必要的導氣管插入工作,如發現病患的心跳停止,則要立刻使用心臟起搏器,人工呼吸等措施。并對其進行胸外按壓工作。⑤止血措施:對于開放性傷害的病患,出血量超過正常水平時,要利用有效方式對病患進行緊急止血。從目前情況來看,最為有效的止血方式是指壓法。護士在對病患進行緊急止血的時候,要適度用力壓住病患的出血部位,當無法辨認出血部位的時候。要在病患肢體近端血管進行按壓。并及時輔助加以包扎,必要的時候為病患使用止血帶。⑥為病患快速創建靜脈通道:在對創傷性休克病患進行手術急救的過程中,要對其建立起靜脈通道[2]。這樣做的根本目的在于,保證為病患補充足夠的血量。創傷性休克病患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體內有效循環血液瞬間減少,令自身多個重要器官出現衰竭的現象,如果搶救不及時,會對病患的身體器官造成不可逆損傷,最終衰竭,導致死亡[3]。
因此,當創傷性休克病患入手術室后,護士要對其及時建立起靜脈通道,補充血容量,使病患自身的有效血液循環加以維持,一般情況下,病患在入手術室之后,另一名護士要對其馬上建立起2~3條靜脈通道,以保證擴容治療和各類藥物的及時使用。在根本上對病患的血容量加以擴充,有條件的醫院,還要對病患建立起關于中心靜脈壓的檢測工作,利用這種方式,能夠在最短時間內,將病患的血容量補充到正常水平[4],與此同時,還能夠清楚的了解到病患補充血容量的具體數量。進而在根本上將病患心功能情況進行全面掌握,當護士在對病患進行靜脈穿刺的時候,如果遇到了困難,就要在第一時間內切開其靜脈,為病患爭取時間,避免出現延誤病情的現象。值得注意的是,醫護人員在對病患選擇輸液部位的是時候,應該依照病患的實際情況來進行該項工作,創傷性休克病患在進行治療的過程中[5],必須通過手術的方式進行具體治療。所以說,護士在選擇穿刺部位的時候,應該選擇血管粗,易進針,好固定的地方,另外,選取原則還應該要在根本上考慮到進行手術操作過程中的靜脈回流問題。
比如說:對顱內,胸腔受到創傷性休克的病患,應該選取病患的大隱靜脈來進行穿刺工作。病患如果創傷部位在盆腔,下肢等,應該選取其上肢的貴要,頭部,正中,以及頸部靜脈進行穿刺工作,當病患側臥的時候,盡量不要移動病患,要在病患未受到壓迫一側來進行穿刺工作,對于輸液速度,護士要嚴格控制,在通常情況下,對于創傷性休克病患,原則上是要利用等滲晶體對病患進行治療,如果供應血液方面無虞,要在為病患進行輸液治療的同時,為其進行輸血治療。這樣做的根本目的在于將病患的血漿滲透壓維持在正常水平內。當病患送到醫院之后,護士在今早的為病患進行輸液工作,當病患各項生命指標達到正常標準之后,護理人員調節輸液速度,避免病患出現體內血容量激增的現象。依照相關調查表明,如果病患的輸液速度過快,會增加其禍患急性肺水腫的概率,對于老年,婦女,兒童來講,更要注意。①麻醉配合:病患經過搶救后,生命特征穩定(高壓>90mm汞柱)的時候,護士要配合麻醉師,做好誘導用藥工作,在麻醉方式選擇上,通常使用全麻插管麻醉,這種麻醉方式能夠令病患無痛楚接受手術治療。②清查制度的實施:在對病患進行手術過程中,巡回護士要積極配合器械護士的工作,對手術物品進行一一查對,該項工作完畢之后,做好相關記錄。在根本上杜絕手術器械在病患腹中殘留的情況發生。在進行手術過程中,護理人員應該在第一時間內為醫生們準備好醫療器械,避免術中區手術器械的情況發生。③強化術中配合工作:醫護人員在進行手術過程中,應該仔細觀察手術步驟,并在第一時間內向醫生遞交手術用品,幫助醫生對病患進行有效止血,同時要在手術過程中,注意無菌操作。④評估失血量:當創傷性病患入院之后,相關工作人員應該在第一時間內為病患輸入大量液體,及時將其血壓水平提升至理想范圍內,對于大出血病患,及時為其補充足夠的血液是治療的關鍵。⑤核對工作:護士要做好手術室的急救工作,病患在院內輸血的過程中,麻醉師要和巡回護士核對病患的身份,并將病患待輸入血袋上及時貼上標簽,檢查血液質量,該項步驟完成之后,醫生和護士要進行簽名,經過家屬同意之后,可以為其輸血。在對其進行輸血過程中,護士要觀察病患有無輸血不適之癥狀和尿液變化情況,在進行完該步驟之后,要將完整的記錄貼在病患的病歷上。⑥尿量的觀測:為了在根本上杜絕病患出現腎衰竭的癥狀,護士要在搶救過程中觀測病患的尿量,通過這種方式,還能夠在最大程度上獲知病患身體內其它臟器受否出現了氣質型病變。⑦重視心理護理工作:當病患被送入到手術室之后,其心理狀況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病患對創傷存在很大的恐懼感再加上發生意外的時候,心情非常緊張。面對上述狀況,護理人員除了要做好對病患的術前準備工作之外,還要將自身的儀表加以全面端正。從根本上取得病患及其家屬的信任。與病患家屬進行溝通的時候。要盡量使用和藹的語言。以此為基礎樹立起良好的護患關系,從根本上將病患對創傷的恐懼心理全面消除。要積極鼓勵病患,為病患樹立起戰勝疾病的信心,讓病患在真正意義上主動配合手術。
1.3 療效標準
痊愈:病患在經過系統性的搶救之后,休克癥狀完全消失,一般醫學參數恢復到正常標準。
有效:病患在經過系統性的相救之后,其生命指標均有好轉的跡象,一般醫學參數接近正常標準。
無效:病患經過系統性搶救之后死亡視為無效。
1.4 統計方法
本實驗利用SPSS16.0專業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數據中的計數資料,利用χ2檢驗的方式進行計算。
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約為93.33%(28/3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6.67%(23/30),P=0.0377,χ2=4.3200,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效果對比分析表[n(%)]
創傷性休克是一種常見癥狀,在戰爭年代創傷性休克非常常見,該癥狀的發生受創部位,傷害程度,持續時間,失血狀況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病患自身情況和受傷后的處理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創傷性病患的傷勢恢復。據相關調查表明,創傷性休克如果不進行及時處理,其死亡率高達45%以上。一般情況下,創傷性休克一般表現為血容量變低,對于該癥狀的診斷,是比較容易的。為此,該院總結了手術室急救護理模式,以此更好的應對突發的創傷性休克搶救和治療。該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約為93.33%,而對照組僅為76.67%,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可見采用急救護理的觀察組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常規護理,證實了急救護理在創傷性休克搶救中的有效性。
創傷性休克主要是指,病患自身受到了外界暴力襲擊,導致其身體內重要器官受損,出現體內出血的現象,由于病患失血過多,令其自身血容量循迅速變少,影響了原血液循環情況,病患自身的微循環不夠充分。病患在受到外界暴力襲擊之后,會產生十分強烈的疼痛感,再加上恐懼等不良心理因素的影響,會增加病患形成機體代償綜合征的機率,由此可以看出,和單純的失血性休克相比,創傷性休克的病理更為復雜。因而為了在根本上減少病患死亡率,當病患入院治療的時候,護士必須在第一時間內為病患做好搶救措施,在手術室中應該本著配合默契,分工明確,有條不紊的原則來進行搶救工作,身為手術室護士,必須要具有強大的責任感。
目前,我國醫院已經總結出手術室臨床急救護理的模式,并應用于臨床治療中,劉愛珍所作相關研究顯示,手術室臨床急救護理的治療效果顯著優于常規護理,與該研究結果基本相符,由此可知,在手術室實施臨床急救護理可以提高治療效果,應推廣使用。
早期診斷對于該病的后續治療非常重要,如果醫生在對其進行臨床診斷的時候,待其血壓持續性下降的時候才下定論,會增加病患死亡的機率。當病患送入到醫院的時候,醫生如果發現病患精神較為振奮,且煩躁不安,盜汗,心率過速,尿量減少,可以判定病患為已有休克,當其出現面色蒼白,四肢冰冷,呼吸短促,脈搏微細,神志不清等可以判定為其進入了休克抑制期。通過總結該研究護理經驗,認為病患在入手術室之后,護士要注意觀測其各項生命指標,具體如下所示。
①血壓情況。當病患處于休克代償期時,其血管會產生強烈的收縮,此時病患的血壓接近正常水平,在此期間,護士要對病患的血液情況進行實時檢測,當病患的血壓持續性下降,收縮壓降到90 mm汞柱以下,脈壓變弱時,說明病情惡化,需要立即實施相關措施挽救病患的生命。經過救治后病患收縮壓上升到90 mm汞柱以上的時候,說明病患病情有所好轉。
②體溫情況。當病患發生創傷性休克時,會出現面色蒼白,盜汗,皮膚濕冷,經過松壓后恢復紅潤較為緩慢。經過救治之后,病患體溫有上升之跡象,說明病情好轉。
③精神情況。病患血容量不足的時候,主要表現為神志淡漠,面色蒼白,臥位改為坐位時,發生暈厥。經過救治之后,病患精神意識明顯改善。
④脈率情況。病患的脈率指數在1.0~1.5的時候,說明已經進入休克狀態,當脈率指數在2.0以上的時候,說明病患嚴重休克。當經過救治之后,病患的,脈率指數下降到1.0以下的時候,說明病情好轉。
⑤建立靜脈通道。當病患入院之后,相關醫護人員要為其做好必要的急救錯措施,為病患建立起靜脈通道,止血,輸血等,值得注意的是,對于老年兒童病患,相關醫護人員在對其進行輸液治療的時候,要適當調整輸液速度,避免出現血容量激增的現象。
此外,該研究建議,要在平時為護士們組織相關訓練,在根本上將護士的業務能力提升一個檔次。在進行搶救工作的同時,相關醫護人員還要對病患最好心理護理工作,在根本上消除病患的緊張情緒,令其更加主動的配合治療,提高臨床治愈率。通過對創傷性病患的有效搶救,能夠為創傷性病患的后續治療打下堅實的基礎,為患者的健康提供保障。
[1]鄧碧霞.創傷性休克病人在手術室的臨床急救護理[J].當代醫學,2011,17(22):117-118.
[2]尹冬玲,吳曉華.創傷性休克的手術室搶救護理配合[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09,5(2):14-15.
[3]張小蓉.嚴重創傷性休克的院前救護[J].當代醫學,2011,17(18):105-106.
[4]孫冬梅.嚴重創傷性休克63例手術室護理體會[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08,7(5):194-195.
[5]葉麗紅,莊繼紅,陳靜,等.創傷性休克126例急診手術室護理體會[J].福建醫藥雜志,2007,29(4):141-143.
[6]羅江勤,蒲敏.創傷性休克手術搶救護理配合[C].醫學發展中護理新理論、新技術研討會—全國急危重病護理(杭州)學術交流會論文集,2009:48-49.
[7]劉愛珍.創傷性休克病人在手術室的急救護理[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3,22(12):472-473.
[8]董國勤.手術室中創傷性休克病人的臨床急救護理[J].中外醫療,2012,31 (34):146-147.
Clinical Emergency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Traumatic Shock Patients in Operating Room
ZHANG Ping
Operating Room,Jiangsu Lianyungang Guanyun County People's Hospital,Lianyungang,Jiangsu Province,222200 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ive clinical emergency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traumatic shock patients in operating room.Methods60 traumatic shock patients admitted in the Operating RooMof our hospital froMAugust 2011 to August 2013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 and equal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mputer randoMrule.30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by the conventional nursing,while 30 cas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by the emergency nursing.Results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about 93.33%(28/30),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76.67% (23/30)]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Good nursingmethod is a precondition for guaranteeing the satisfied treatment for traumatic shock patients.Doctors and nurses should give the patients effective treatmentafter admission,which can achieve satisfactory therapeutic effect.
Traumatic shock;Operating room;Clinical nursing;Emergency rescue
R 473.6
A
1674-0742(2015)07(a)-0155-03
2015-04-06)
張平(1973-),女,江蘇灌云人,本科,專業:臨床護理,職稱:中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