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張瀚元,齊偉
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軟傷科,吉林長春 130017
三步五法治療急性踝關節扭傷32例療效分析
李海,張瀚元,齊偉
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軟傷科,吉林長春 130017
目的觀察三步五法治療急性踝關節扭傷的臨床療效。方法整群選取該院2013年6月—2014年10月推拿門診就診患者共64例隨機分為治療組以及對照組,治療組采用推拿療法(放松、理筋、整復)、繃帶固定、冷敷治療;對照組采用彈力固定、冰敷治療,觀察并比對兩組治療前后VAS和JOA評分及治愈率情況。結果治療組治愈率53.1%、總有效率100%,均顯著高于對照組。結論三步五法治療能夠快速解除痙攣、糾正錯位、消除腫脹、緩解疼痛、恢復關節活動度,具有顯著的臨床療效。
推拿療法;繃帶固定;急性踝關節扭傷
急性踝關節扭傷是指因踝關節過度內、外翻致周圍軟組織如韌帶、關節囊、肌腱等發生撕裂傷,而引起局部腫脹、疼痛及功能障礙的一種病證,其發病率是關節韌帶扭傷第一位[1]。此病發病無年齡差別,如果治療不及時往往可造成踝關節失穩,運動及負重后出現反復的疼痛、功能障礙,對日常生活造成嚴重影響[2]。該研究在2013年6月—2014年10月采用推拿手法、繃帶固定、冷敷相結合的三步五法治療踝關節扭傷32例,取得一定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整群選取的符合納入標準的64例患者均為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2013年6月—2014年10月推拿門診就診患者,隨機平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中男性16例,女性16例,年齡(35.2±3.3)歲,病程(4.11±2.5)d,對照組中,男性13例,女性19例,年齡(36.5±4.3)歲,病程(4.85±2.1)d,經檢驗兩組性別、年齡、病程均不具有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在VAS和JOA評分方面比較無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詳見表1、表2。

表1 治療前VAS評分比較分析(x±s)

表2 治療前JOA評分對比分析(x±s)
1.2方法
經隨機分組,治療組采用“三步五法”進行治療,對照組采用彈力固定和冷敷治療。
1.3 觀察指標
分別觀察兩組治療前后VAS靜止狀態、步行狀態評分對比分析,治療前后JOA評分比較分析及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結果。
1.4 評價標準
①采用VAS疼痛等級指數評定:分別對患者靜止狀態和步行狀態進行疼痛指數評定。
②近期療效觀察:應用足部疾患治療效果評定(JOA)。痊愈:治療后積分較治療前顯著減少,評定指數≥90%。顯效:治療后積分較治療前明顯減少,70%≤評定指數<90%。
有效:治療后積分較治療前有所減少,50%≤評定指數<70%。
無效:治療后積分較治療前無減少甚至有所增加,評定指數<50%。
③觀察時點。治療前和每次治療后均進行VAS疼痛評分,同時在治療前及第三次治療后 (提前治愈的病例以最后一次治療為標準)進行足部JOA評定。
1.5 統計方法
利用SPSS19.0統計軟件包進行數據分析,采用配對t檢驗對計量資料治療前后進行比較,如方差不齊則采用秩和檢驗(Wilcoxon法);計數資料采用R×C表χ2檢驗;等級資料組間比較采用秩和檢驗或Ridit分析。
2.1 治療前后VAS靜止狀態、步行狀態評分對比分析
分析表明,兩組患者在相同時間段治療后,VAS評分比較(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對同組不同時間點的分析顯示每組每次治療后(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從而表明兩組手法治療對改善患者靜止狀態和步行狀態的疼痛都顯效性。但是第二次和第三次治療后VAS評分比較時(P<0.05),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從而表明治療組優于對照組,詳見表3。

表3 治療后VAS靜止狀態、步行狀態評分對比分析(x±s)
2.2 治療前后JOA評分比較分析
經過統計學配對t檢驗,分別在治療前后參數的對比(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表明兩組手法治療都有效。兩組患者在足前后部變形、活動范圍和步行能力(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顯示治療組明顯優于對照組,詳見表4。

表4 治療后JOA評分對比分析(x±s)
2.3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兩組方法有效率均為100%,整體上兩者無明顯差異,但經統計學檢驗對兩組治愈率比較,治療組治愈率53.1%,對照組治愈率25%,結果顯示治療組療效優于對照組,詳見表5。

表5 兩組療效對比分析
“骨錯縫、筋出槽”是中醫傷科學理論中所獨有的稱呼,是對骨關節和肌筋膜損傷的高度概括,踝關節扭傷也是其中之一。清代中醫骨傷醫家吳謙在《醫宗金鑒·正骨心法要旨》中指出:“或因跌仆閃失,至骨縫開錯,氣血郁滯,為腫為痛,宜用按摩法,按其經絡,以通郁閉之氣,摩其塞聚,以散瘀結之腫,其患可愈。”又云:“手法者,正骨之首務。”此處不僅提示了骨錯縫的原因,同時也強調手法是治療骨傷科疾病四大方法之首。現代醫學則認為“骨錯縫、筋出槽”主要是指關節的間隙或者相對位置以及肌肉和筋膜的形態結構、空間位置發生了一定的異常改變,并導致相應關節活動受限的一種病理狀態。臨床特征表現為脊柱、筋、骨、關節等解剖結構位置關系異常或者脊柱生理活動功能異常這兩方面的內容[7]。
三步五法包括推拿療法(放松、理筋、整復)、繃帶固定、冷敷治療。通過手法持續的拔伸牽引可以使踝關節間隙增寬,壓力降低,從而有利于受損的間隙關節囊、滑膜復位[8];搖擺屈伸夾擠手法的使用可以松解病變關節周圍痙攣的肌肉和韌帶,使踝關節中的扭轉、錯縫的筋復位。以改善踝關節局部周圍組織的生物力學效應,減緩因踝關節扭傷致下脛腓關節分離引起的周圍肌群持續張力過高。從而調整諸骨之間的解剖結構,以減少踝關節活動阻力,降低肌肉負荷,改善踝關節功能。普通繃帶“8”字外固定不僅可以限制損傷的踝關節內外翻活動,還能代償損傷組織的功能,增加踝關節穩定性,同時充分背伸位固定可以保持踝關節處于功能位,減輕韌帶的緊張程度,進一步緩解由于韌帶過緊而致骨內壓增高造成的踝關節疼痛癥狀[9]。扭傷后疼痛是由于水腫壓迫或炎性反應物質刺激局部神經末梢而引起,因此傷后及早控制損傷部位出血與滲出,不僅是緩解疼痛及腫脹癥狀的關鍵,也可以為后期盡早恢復踝關節功能打下良好基礎。冷敷能使受損的毛細血管收縮,中斷或減少局部出血,通過阻止傷部腫脹進一步加重來減輕疼痛[10]。
三步五法不但能使受傷的踝關節諸骨恢復正常解剖結構,同時還能減少韌帶撕裂致毛細血管破裂其向關節腔內滲血而形成的關節腔內積血,使關節腔內積血擠壓到周圍的軟組織而清除到最少的程度,以有利于整復后各骨、關節的緊密對合。降低了此后因血腫機化、疤痕及粘連的形成而占據關節腔空間,使距骨活動受限制,進而形成頑固性的創傷性關節炎的幾率。該研究顯示,兩種治療方案對踝關節扭傷的總有效率均為100%,表明兩種方法都可以減輕急性踝關節扭傷的臨床癥狀。在進行VAS靜止疼痛(見表4)和JOA疼痛評分(見表5)分析時發現,兩組對靜止狀態疼痛的緩解無明顯差異;但對步行能力評分時,VAS評分在第二次和第三次開始出現了差異,顯示治療組明顯優于對照組的療效,初步考慮是由于手法整復后關節解剖關系得到了糾正,加上繃帶的固定,可迅速恢復關節的穩定性。這一點在JOA評分的踝關節的變形和活動范圍得到了證實。
[1]許小志,徐志強,方耀忠,等.中藥外洗配合手法治療急性踝關節扭傷的療效觀察[J].中國中醫骨傷科雜志,2011,19(7):42-43.
[2]Watanabe K,Kitaoka HB,Berglund LJ,etal.The role of ankle ligaments and articular geometry in stabilizing the ankle[J].Clin Biomech(Bristol,Avon),2012,27(2):189-195
[3]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行業標準.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
[4]邱貴興.骨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
[5]何衍慈.早期持續冷敷治療72例急性踝關節扭傷的療效分析[J].中外醫療,2013,32(1):84-85.
[6]Seah R,Mani-Babu S.Managing ank le sprains in primary care:what is best practice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ast 10 years of evidence[J].Br Med Bull,2011,97:105-135.
[7]張明才,詹紅生,石印玉,等.“骨錯縫、筋出槽”理論梳理.上海中醫藥雜志[J].2009,43(11):59-62.
[8]李金學,朱立國.中醫正骨推拿手法分類的現狀與分析[J].中醫正骨,2011,23(8):74-77.
[9]姜勁挺,鄭吉元.中醫正骨理筋手法配合消定膏外敷治療踝關節扭傷62例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急癥2014,23(4):687-688.
[10]李濤鎖,杜予.踝關節扭傷早期冷敷的臨床療效觀察[J].人民軍醫2014,57(1):37-38.
Efficacy of Three Steps and Five Methods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Sprain of Ankle Joint:an Analysis of 32 Cases
LIHai,ZHANG Han-yuan,QiWei
Department of Soft Traumatology,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hangchun, Jilin Province,130017 China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acute ankle sprain by three steps and fivemethods.Methods64 outpatient who were treated in the massage department of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roMJune 2013 to October 2014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group and control group.Patien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treated withmassage therapy(relaxation,tendon,reduction),bandage fixation,cold compress,while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underwent elastic fixation and ice compress therapy.The VAS and JOA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and the cure rate of the two groupswere observed.ResultsThe cure rate 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53.1%and 100%,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ConclusionThe clinical effect of three steps and five methods is remarkable because it can quickly relieve spasm,correctmisalignment,reduce swelling,relieve pain,restore range ofmotion.
Massage therapy;Bandage fixation;Acute ankle sprain
R59
A
1674-0742(2015)07(a)-0174-03
2015-04-07)
吉林省教育廳“十二五”科學技術研究項目:“三步五法治療急性踝關節扭傷臨床療效研究”(2013-424)。
李海(1979-),男,吉林長春人,碩士,中級,研究方向:中醫骨傷科學臨床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