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雪慧江蘇省徐州強華醫院,江蘇徐州221000
綜合性護理干預對老年全膝關節置換術患者的影響
吳雪慧
江蘇省徐州強華醫院,江蘇徐州221000
目的探討綜合性護理干預對老年全膝關節置換術患者的影響。方法選擇我院2012年6月~2014年 12月間收治的行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患者40例作為研究對象,對照組行常規護理,研究組行綜合性護理,比較兩組患者術后首次下地時間、術后膝關節屈曲角度≥90°所需時間、兩組患者疼痛程度。結果研究組術后首次下地時間、術后膝關節屈曲角度≥90°所需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的疼痛程度顯著輕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無痛率20.0%,輕度疼痛率達50.0%,中度疼痛率20.0%,而對照組無痛率10.0%,輕度疼痛率45.0%,中度疼痛率15.0%。結論采取有效的綜合護理干預可促進老年全膝關節置換術患者膝關節功能的恢復,減輕術后疼痛,增強患膝關節的穩定性,從而進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老年全膝關節置換術;綜合性護理干預;膝關節功能;疼痛程度
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適用于治療各種骨關節炎、關節疼痛、關節強直及屈曲攣縮等疾病,可以有效地消除膝關節疼痛,糾正畸形,最大限度地恢復和保留關節功能[1]。老年人合并的基礎疾病較多,常會出現不良心理狀態,給臨床治療帶來困難,影響手術和治療效果。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后的恢復效果與護理密切相關。對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患者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有利于促使患者關節功能的康復,提高手術成功率及護理效果[2]。2012年6月~2014年12月,我院對行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的20例患者實施綜合性護理措施,取得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2年6月~2014年12月間收治的行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患者40例作為研究對象,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同意參加本研究,且均意識清晰,并排除嚴重肝腎功能障礙、心腦血管疾病和造血系統等疾病。其中男21例,女19例,年齡60~80歲,平均(67.4±3.9)歲。原發疾病:骨性關節炎25例,類風濕性關節炎8例,強直性脊柱炎5例,膝關節腫瘤2例。全部入選的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20例,兩組入選患者的性別、年齡、病史等一般資料經統計學處理差異不顯著(P>0.05)。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護理,研究組行綜合性護理,具體內容如下。
1.2.1 心理護理護理人員針對不同的患者做好細致、耐心的解釋工作,耐心向患者介紹手術的目的、方法、功能鍛煉和自我防護等,消除患者的焦慮、恐懼等負性心理,增強其戰勝疾病的信心。
1.2.2 進行充分的術前準備術前常規檢查、化驗、皮試、交叉配血。術前進行床上排便訓練,防止術后不習慣床上排便而引起尿潴留和便秘。術前教會患者股四頭肌的等長收縮、直腿抬高及踝關節的主動活動方法。術前1 d沐浴更衣,剃去手術野汗毛。手術前晚及術晨用碘伏紗布消毒后用無菌巾包扎,至手術時再徹底消毒。術前囑患者進食高蛋白、高熱量、易消化食物,以增強機體抵抗力[3]。
1.2.3 術后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術后密切觀察患者的意識、血壓、脈搏、體溫、呼吸、尿量的變化。
1.2.4 引流管護理保持引流管通暢,觀察引流液的性質、量及顏色,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滑脫或扭曲。
1.2.5 術后患肢的護理術后早期加壓包扎、制動,抬高患肢,屈膝30°,避免患肢向外側偏斜。注意觀察患肢的末梢血運及感覺狀況,如有疼痛、麻木及時通知醫生。協助患者翻身時盡量翻向健側,注意支撐患部[4]。
1.2.6 早期功能鍛煉術后1~2 d指導患者進行床上肌肉活動、患肢踝關節背伸跖屈運動、收腹抬臀動作等;術后3~10 d如疼痛程度緩解,指導患者進行膝關節活動,并加強肌力訓練,根據患者的耐受力進行膝關節屈曲活動;術后10~21 d下床活動,逐漸恢復患肢負重。開始時利用拐杖等助行器輔助平地行走,之后進行上下樓梯訓練,單膝置換者訓練時健側先上,患側先下,逐漸脫離拐杖獨立行走。指導患者獨立完成穿褲、穿襪、穿鞋等日常生活動作,增強日常生活自理能力[5,6]。
1.2.7 并發癥的預防及護理老年人術后并發癥主要集中在呼吸系統炎癥、泌尿系統感染以及下肢動脈或靜脈血栓。因此,鼓勵患者進行深呼吸,加強翻身、拍背等以促進痰液的排出。及時拔除尿管,鼓勵患者多飲水,保持會陰部清潔。多進行踝關節以及腳踝處的主動屈伸活動,并對下肢進行向心性按摩,以便觀察下肢的腫脹、血運等情況。
1.3 術后疼痛程度[7]
患者術后疼痛程度采用數字等級評價量表(nu merical rating scale,NRS)評估疼痛強度,0分為無痛,1~3分為輕度疼痛(疼痛尚不影響睡眠),4~6分為中度疼痛(疼痛影響睡眠),7~10分為重度疼痛(不能入睡或睡眠中痛醒)。
1.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術后首次下地時間、術后膝關節屈曲角度≥90°所需時間及術后疼痛程度。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其中計數資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術后首次下地時間、術后膝關節屈曲角度≥90°所需時間比較
研究組患者術后首次下地時間、術后膝關節屈曲角度≥90°所需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首次下地時間、術后膝關節屈曲角度≥90°所需時間比較

表1 兩組患者術后首次下地時間、術后膝關節屈曲角度≥90°所需時間比較
組別n術后首次下地時間(h)術后膝關節屈曲角度≥90°所需時間(d)研究組對照組20 20 t值P 23.91±6.37 26.72±5.61 16.342<0.05 7.89±1.13 12.13±2.98 11.237<0.05
2.2 兩組患者疼痛程度比較
研究組患者的疼痛程度顯著輕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無痛率達20.0%,輕度疼痛率達50.0%,中度疼痛率達20.0%,而對照組無痛率達10.0%,輕度疼痛率達45.0%,中度疼痛率達15.0%。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疼痛程度比較[n(%)]
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是用置換的人工膝關節代替病變組織,可緩解膝關節疼痛、矯正關節畸形、改善患者膝關節功能狀態、提高生活質量[8-10]。但如果沒有良好的護理干預措施,很難保證優良的手術效果。因此對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實施綜合性護理干預措施具有重要意義。術前做好充分準備,全面評估患者情況,積極控制合并癥;術后早期進行功能鍛煉,可促進患者恢復肢體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提高其生存質量。其中心理護理方面要突出個體差異。護理人員要結合患者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給予患者心理疏導,耐心與患者進行交流,用和藹可親的態度對待患者,尊重和理解患者,發現并盡量滿足其心理需求,使其以最佳心態接受手術。術前準備的目的是讓患者了解手術對膝關節功能的影響,從而使患者更好地適應術后。術前準備包括指導患者進行床上大小便功能訓練,訓練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有助于避免術后墜積性肺炎。同時給予術前、術中及術后飲食指導。此外,術前1 d行常規檢查,如心電圖、血常規等,并常規備皮、備血,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同時,還需要重視術后進行循序漸進、持之以恒的功能鍛煉,才能使患者達到減輕關節疼痛、改善關節功能、提高生活質量的最終目標。功能鍛煉是治療和護理的重要部分,要告知患者及家屬功能鍛煉的目的和意義。術后要盡早進行康復鍛煉可減輕患肢腫脹,預防肌肉萎縮、關節僵硬、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縮短術后康復時間,促進患肢功能恢復[11-13]。本研究將2012年6月~2014年12月間收治的行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對照組行常規護理,研究組行心理護理、引流管護理、功能鍛煉等綜合性護理,結果證實:研究組患者術后首次下地時間、術后膝關節屈曲角度≥90°所需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表2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的疼痛程度顯著輕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采取有效的綜合護理干預可促進老年全膝關節置換術患者膝關節功能的恢復,減輕術后疼痛,增強患膝關節的穩定性,從而進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對于行全膝關節置換術的老年患者只要術前進行充分地評估、積極治療基礎疾病、實施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干預、術中密切配合、嚴格執行各項護理技術操作規程,術后實施綜合護理措施,多能順利完成手術,取得理想的護理效果。
[1]桂冬梅,卞玲.全膝關節置換術圍手術期護理體會[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0,14(22):95-96.
[2]陳英瑛.32例老年患者全膝關節置換術圍手術期的護理[J].內蒙古醫學雜志,2011,43(11):1399-1340.
[3]袁麗娜.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圍手術期護理進展[J].河北聯合大學學報(醫學版),2012,14(5):713-714.
[4]呂建芬.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14例圍術期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35):86-87.
[5]郭愛英,姚劍英,郭麗君.全膝關節置換術圍術期疼痛的綜合控制護理體會[J].實用臨床醫學,2011,12(11):100-101.
[6]王小藕,姜穩妮.人工全膝關節置換的護理[J].實用醫藥雜志,2009,6(2):84-87.
[7]韓秀慧,安麗媛,劉艷.人工全膝置換術58例臨床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1,16(26):53-54.
[8]吳幼香.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與護理[J].中國醫學創新,2010,7(23):141-142.
[9]任夢梅.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預防及護理[J].中國醫學創新,2010,7(23):115.
[10]馬軍梅,賈麗.人工膝關節置換術94例圍術期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09,115(2):45-47.
[11]姜麗,鄒英,王理瑛.循證護理在全膝關節置換圍術期患者應用效果比較[J].新疆醫學,2012,14(42):147-148.
[12]林鳳暉,林曉毅.優質護理對全膝關節置換術后效果的影響[J].中國實用醫藥,2013,8(2):168-169.
[13]趙艷梅,楊智涵,蘇海燕.人工膝關節置換48例術后關節功能的護理[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2,12(4):975.
Influence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elderly patients with total knee replacement.
WU Xuehui
Jiangsu Province Xuzhou Qianghua Hospital,Xuzhou221000,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elderly patients with total knee replacement.Methods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2 to December 2014,selected 40 patients with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s,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care,the study group received comprehensive care,after operation the first down time,the time required for postoperative knee flexion angle greater than 90 degrees,patients with pain degre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After operation the first down time and postoperative knee flexion angle greater than 90 degrees required time of study group patients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The degree of pain in patients of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Study group of painless rate reached 20.0%,mild pain rate was 50.0%,moderate pain rate was 20.0%,while the control group’painless rate reached 10.0%,mild pain rate was 45.0%,moderate pain rate 15.0%.Conclusion By taking effec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promote the synthesis of knee joint function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total knee replacement of the restoration,reduce postoperative pain,enhance the stability of knee joint,so as to further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Elderly patients with total knee arthroplasty;Nursing intervention;Function of knee joint;Pain degree
R473.6
B
1673-9701(2015)18-0142-03
2015-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