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凱歌
摘要:通過將現代建筑與抽象派藝術的對比,揭示了抽象派藝術對現代建筑設計的影響,介紹了抽象派藝術的開始與發展,分析了蒙德里安的繪畫法則對新建筑的影響,研究了馬列維奇“至上主義”對新建筑的影響,得出了現代建筑的形態受到了抽象派藝術深刻的影響的結論。
關鍵詞:現代藝術;抽象派;繪畫;構成
一、 現代藝術又被稱為“現代主義”或“現代派”的藝術,可以說現代藝平術是開創了20世紀以后藝術的發展方向,引領了藝術的思潮以及爭議,他把人們從傳統的古典主義時期帶到一個嶄新的藝術世界中來。現代藝術打破了古典主義對藝術的傳統創作形式,以及對神的崇拜。現在藝術更加的注重于對人的精神世界的了解與認識,現代藝術的特點在于打破藝術家、作品和觀眾之間的區別,主張藝術干預人類生活。
現代藝術主要包括了印象主義、象征主義、野獸主義、立體主義、未來主義、表現主義、俄國的至上主義與構成主義、荷蘭的風格派、達達主義、超現實主義、抽象主義、波普藝術、極少主義等。現代藝術的每一個主義都對世界的各種藝術形式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對公共藝術,架上雕塑,對音樂,建筑,裝飾,等等依附于藝術上行業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
二、現代藝術打破了固有的藝術形式,一個完全不同的藝術形式,像是印象主義,它把我們帶到一個只有光與色彩的世界,讓我們了解到美得不同形式,不在拘泥于對物體以及人體的固有表現形式;又像是極少主義對無與有的反思與對比,讓我們思考對于與藝術的表現到底是多好還是少好產生了很多不同的看法,學習到它敢于打破傳統敢于創新的精神。
現代藝術對很多藝術形式產生的影響是不可磨滅的,它對公共藝術的影響和發展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公共藝術這個剛剛興起沒多久的名詞并沒有一個準確的解釋和準確的感念。公共藝術的范圍很廣泛它可以是城市雕塑,可以使園林景觀,也可以是城市規劃,更可以是建筑設計等等,就是由于它的涵蓋范圍太廣,藝術形式的不確定性,所以會產生各種不同的理解和看法,眾說云云。
公共藝術中的偏向于城市雕塑的方向,雕塑的形式有太多種,雕塑的形式更是復雜多變,大多數都是由于現代藝術的影響,像是抽象的雕塑,裝置的雕塑,極少主義的雕塑,立體主義的雕塑等等,它們都是現代主義的一種。現代藝術的流派也一直深深的影響著公共藝術的發展,現代公共藝術也繼承了這些流派。其中也產生了抽象主義的大師,極少主義的大師,波普主義的大師等等,像很習慣運用極少主義表現形式的雕塑家阿尼什·卡普爾,他的許多作品都是極少主義的代表之作,他的公共藝術表現形式及其特殊,他習慣用白鋼的材料來創作作品,像是美國的芝加哥的云之門,所采用的就是極少主義的表現形式,他運用白鋼的材料完美的塑造出一個豆子形狀的作品,他運用白鋼材料的特殊特質把周圍的一切物體都映襯在這件作品上,用作品本身的無,映襯世界的有,使世界萬物都可能成為作品的一種表現形式,當真使用到了極少主義的精髓。
還有把波普主義運用到公共藝術上的羅伊`利希滕斯坦,他習慣用波普的藝術形式來創作雕塑,像是他的作品《筆觸》就是把繪畫的筆觸來當做雕塑的表先形式,他用這種新穎的藝術表現形式來創作公共藝術也是波普藝術的核心思想。還有運用抽象主義來創作的李恰特,塞拉他的作品《傾斜的弧》也是抽象主義的代表之作,他的作品也像是極少主義的作品,我認為這些公共藝術的大師對現代藝術的理解更加的融合化。
通過了解公共藝術的大師以及他們的作品,可以看到現代主義在公共藝術上的影響其實公共藝術中的城市雕塑也是現代主義的一種藝術表現形式,他們可能是相互依附的相互交融的。
公共藝術可以成為一個城市的標志和精神財富,他可以運用不同的表現形式來做到其的公共性。我所理解的公共藝術最重要觀點應該是“公共”兩個字,它以公共為依據、為基礎,是公共藝術的發展宗旨。它要做到藝術的公共參與性,公共觀賞性以及公共對藝術的理解。在有現代主義影響很深遠的現在,那些現代主義流派所宣揚的思想已經深入人心,人們普遍的審美,對藝術的理解也開始多元化。包伊斯曾說過:“人人都是藝術家”,這句話他說的很好,不僅符合現代主義的思想也符合公共藝術的思想。在我看來藝術是相通的,就像是我們一直主張要踩著大師的腳步前進一樣,不管我們所學的是什么藝術專業,繪畫也好雕塑也好,設計以及建筑也好,他們對藝術的重新定義,讓現在的我們對整個藝術的形式產生了很多不同的看法。在我看來更是要繼承現代主義的觀念和藝術形式,在專業的創作過程中,要試著超越自己對事物的了解,開拓其本身藝術形式,讓公共藝術更加的公共化,使人們對公共藝術的了解不在淺顯,希望公共藝術的形式能想現代主義流派的精神一樣為人們所熟知,所接受。
在物質日趨豐富的今天,人們對想藝術的了解越加渴望,人們對精神世界的追求也更加強烈。現代主義流派不斷推動其它藝術形式的不斷改革創新,公共藝術在不斷的發展中也一直與現代主義相互交融,變成不可分割的一種藝術形式。現代主義對公共藝術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對公共藝術的影響,使公共藝術發展的形式越來越多元化,在藝術上的追求也越來越趨于成熟。
【參考文獻】
[1]黑格爾.美學[M].第二卷.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
[2]康德.歷史理性批判文集[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0.
[3]格林伯格.現代派繪畫[A].現代藝術與現代主義[C].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88.
[4]阿瑟·丹托.藝術的終結[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1.
【作者單位:河南城建學院藝術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