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雅典
摘要:衍紙藝術是將繪畫藝術和雕塑藝術的表現方式轉換在紙上,以紙為元素表達思想和觀念,用豐富的藝術語言展現衍紙的無窮魅力。但它的藝術表現形式并不落后于其他藝術形式,由于其獨特的制作和表現方式,衍紙藝術形式一直被視為是藝術中的邊緣藝術。衍紙藝術注重視覺語言的表達,并挖掘觸覺的質感美。紙材的種類多樣,可塑性強,其特殊的質感和視覺魅力具有其它視覺形式所不能替代的優勢,視覺與觸覺二者完美結合,雖是小小的紙卷但散發出的魅力是無窮的。
關鍵詞:衍紙;視覺;藝術
一、 衍紙藝術的文化價值
衍紙藝術又叫卷紙裝飾工藝,是一種古老簡單而又實用的生活藝術。據說這種風格奇麗的紙藝術形式起源于15到16世紀歐洲的修道院,當時的修女們為了美化宗教性質的用具,使用羽翮做為卷紙的道具。由于過去是用于宗教圣物的裝飾,一直以來都被認為這是一種優雅、高貴的藝術形式。衍紙藝術自流入民間后,不僅表現形式變得多樣化,而且設計本身也更加巧妙。衍紙藝術發展至今不僅融合了雕塑和繪畫的表現形式,還融合了多種材料的使用,展示形式的創新,使其表現方式更加豐富。衍紙藝術伴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公眾生活水平的提高,不斷由簡到復雜,品種由少變多,使藝術家和設計師的藝術靈感和藝術表現得到提升。
二、 衍紙藝術的表現魅力
(一)材料之美
紙藝術的主要表現形式是根據紙帶有規律律的卷曲、彎曲、折、掐、捏等加工手段,將紙帶塑造成各種形狀,然后按需要的風格相結合,創造出姿態萬千、形象美麗的畫面效果。衍紙藝術的創作載體主要為紙帶,紙帶的材料、寬度、厚度也是營造不同畫面效果的重要因素。紙的品種很多,不同質感的紙材所呈現的效果也是不同的,例如光滑表面的白紙所表現的精致、輕薄、流暢感,和有紋理的紙張給人的粗狂、古樸、大氣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創作者要根據畫面需要選擇最能表達畫面效果的材料來用,才能使材料、圖案、藝術形式完美結合,創作出形象綺麗的藝術作品。
(二)造型之美
衍紙藝術用線作為基本元素進行設計,用線填形,以線為骨,以色扶形,線在衍紙創作中起重要的作用。衍紙藝術造型的優勢主要得益于紙帶的可塑性,其個體構成單位主要為各種不同形狀的卷,這些單個的紙卷通過一定的組織排列和設計,組成畫面。 紙帶的可塑性和線性美造就了優雅的衍紙藝術,這種線性美在紙帶卷曲和掐捏的過程中得以不斷衍生,形成不同種類的曲線形式和多變的炫目效果。衍紙藝術轉換了原始畫面中線的表達方法,從二維平面轉換成三維立體,借用紙帶的韌性、可塑性使線條更優美,更具表現力,這正是衍紙藝術的構成形式所表達的造型之美。
(三)肌理之美
不同材料在人為加工的處理下,會產生出種種千變萬化的肌理美感,比如稀疏與密集的肌理、凹凸與起伏的的肌理、條理與節奏的肌理、細膩與粗獷的肌理等等。不同的肌理美感對人的視覺產生較強的吸引力,并影響著人的心理。衍紙藝術的肌理效果就是衍紙藝術的單體構成單位的圖案形式,也就是各種構成形式的紙卷。衍紙藝術是在二維和三維之間的半立體藝術,它的肌理之美主要體現在它的三維立體上,它將雕塑和繪畫藝術的載體轉化為紙帶,并憑借紙帶獨特的造型優勢吸引了觀賞者的眼球,由于這些卷的構成形式各不相同,所呈現的肌理效果是豐富多樣的。例如,卷曲的紙卷融合了點的靜止、擴張、運動感,線條的流暢感、擴張感、動感等,使畫面動、靜結合,具有節奏感和韻律感,賦予畫面生命力。這正是衍紙藝術的構成形式所營造出的肌理之美。
(四)色彩之美
衍紙藝術的色彩相對比較艷麗,在用衍紙表現畫面時艷麗的色彩可以豐富畫面,漸變的色彩更是得以恰到好處的體現。在創作時根據畫面需要調整畫面的顏色變化,掌握好整體色調。例如畫面中出現的大面積的紅色或黃色的圖案,就需要給這個單色的圖案加上一些漸變色,使得畫面更有層次感和空間感,這樣畫面就不會顯得單調和呆板,而是更加絢麗多彩。在豐富畫面顏色的過程中,還須考慮衍紙紙帶的寬度,紙帶寬窄不一,更容易增加畫面的縱深感,使平面化的圖形變得更具空間感,結合色彩漸變效果,加深了畫面的層次感和立體感。
(五)空間之美
紙藝術的存在有二維的壁面形態和三維的空間形態,而衍紙藝術正是處于二維和三維之間的半立體藝術,同時兼備兩者的優勢,既有二維藝術的靜謐感,又有三維藝術的空間感。畫面因形態起伏、色彩冷暖及肌理等因素就會產生不同空間的視覺效果,其優美的形態輪廓與起伏的色彩韻律在周圍環境的襯托下構成了獨特的空間美感。
三、 結語
衍紙藝術的無限魅力吸引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從紙這一普遍而又多樣的材料入手進行創作,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公眾生活水平的提高,不斷由簡到復雜,品種由少變多,使藝術家和設計師的藝術靈感和藝術表現得到提升。衍紙藝術注重視覺語言的表達,和挖掘觸覺的質感美。在當代提倡保護環境、綠色生態、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時代,紙作為衍紙藝術的主材料由于其在低碳環保中獨特的地位,為我們的生活在藝術領域的可持續發展中注入新的靈感源泉,發揮著其獨有的魅力。
【參考文獻】
[1] 林樂成、王凱,纖維藝術[M],上海:上海畫報出版社,2006
[2] 陳琳琳,現代紙藝[M],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2001
【作者單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