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魁
摘要:油畫在中國的土地上跟隨中國社會經歷了風風雨雨百年的發展后,已經成為中國美術的一個主要畫種。由于歷史積淀與文化選擇的影響,中國的受眾之于油畫欣賞也已形成了群體心理趨向,那么油畫作為外來畫種,如同其它大多數舶來文明一樣,如何從傳統文化資源中吸取營養,對西方繪畫加以創造性的吸收和改進,從而創造出具有鮮明民族精神和民族特色的“中國油畫”作品呢。本文就以中國畫元素中的形式和筆墨技法及意境在油畫中的運用做以分析。
關鍵詞:民族化;形式;融合;審美特點
中國是一個得天獨厚的國家,悠久的歷史以及自然環境,孕育了極其豐富的人文環境,也造就了特定的文化藝術,同時具有鮮明的民族特性。油畫作為外來畫種,它在中國土地上跟隨中國社會經歷了風風雨雨百年的發展后,已經成為中國美術的一個主要畫種。那么作為外來畫種的油畫,如同其他大多數舶來文明一樣,如何從傳統文化資源中吸取營養,對西方繪畫加以創造性的吸收和改造,從而創造出具有鮮明民族精神和民族特色的“中國味油畫”作品呢。正如邵大箴先生所言;“受民族傳統美學觀念和趣味熏陶的中國藝術家,對來自歐洲的油畫做適當的‘改造,賦予它以寫意的特色,是從不自覺到自覺,是很自然的過程,這是對外來油畫創造性的吸收和改造”。董希文、呂斯百等眾多藝術家早在1956年文化部在中央美術學院召開的全國油畫教育座談會上,就提出了油畫的民族風格的觀點,之后眾多藝術家更是屢見不鮮的作出了豐碩的成果,他們將中國畫元素與油畫創作相合,不僅能傳達出現代中國油畫家對國畫的理解與闡釋,而且可使中國油畫語言出現新的表現形式。可見,探索油畫的意象表現,是我們需要去學習和研究的,也是值得去注意和做的——將中國畫元素應用到油畫中來,以新的面貌呈現出來,從而進一步推動油畫的民族化發展。
一、嘗試把中國畫元素運用到油畫
(一)借鑒中國畫形式分格
中國畫藝術形式的主要表現(1)“意象”是中國畫的一種獨特的審美屬性,即不求“形”似而求“神”似,以“神”寫“形” 的寫意性,講究“應物象形”的畫面形式,即我們常說的界乎于“似與不似之間”。(2)畫面結構的多樣性,講究“經營位置”的變化,通過對稱均衡、單純齊一、調和對比、比例、節奏韻律和多樣統一等,注重意境的表達。(3)空間的平面性,中國畫空間既非西方古典繪畫那種逼真的三維幻覺感,又不像現代蒙德里安作品的那種純二維感,它的空間樣式介于二維、三維之間,注重虛白的運用和其精神象征作用。(4)古人云:“無線者——非畫也。”中國畫利用線條的疏密、濃淡、動靜、方圓、曲直、勾連、搭接、軟挫等表現形質和精神。
廣大受民族傳統美學觀念和審美趣味熏陶的中國油畫家,在不改變油畫特質的前提下結合中國畫藝術形式對油畫作適當的創新,畫家通過利用油畫材料的性能,來表達自己本土的的審美特點。將宣紙換成畫布,水墨換為油彩,來表現東方神韻,使之滲透出中國傳統文化精神和美學趣味,達到中西融合的境界,同時賦予它以新的特色和民族風格,創造出一種全新的飽含“中國味”的油畫作品。我想借鑒中國畫形式分格去畫油畫,還有很大的空間值得我們去探索。
(二)巧用中國畫筆墨情趣
油畫通過借助各種媒介劑和不同的工具將中國畫元素中的筆墨表現的靈動、瀟灑和飄逸,同時畫家又以中國傳統繪畫意識為指導作畫,注重抒發主觀情緒,強調“意”和“神”的表達,不拘泥形似,追求造型的寫意性和運筆的書寫性,增強筆觸的作用,使其畫面產生強烈的筆墨情趣。除此以外,作為當代油畫創作,除借用國畫黑白單色外,在色彩方面還有可供開拓的廣闊空間。如吳冠中的《江南人家》就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畫面的江南水鄉由黑白灰和線構成,從這幅作品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藝術家是在執意抒寫,在中國繪畫最基本元素——黑、白、灰和線之間探尋語言的純粹性。放棄了“五彩繽紛”的色彩而充分利用黑白灰之間的關系,傳達出一種“雅”的感覺,這一點恰恰是中國傳統文人畫中的趣味所在。
(三)化用中國畫意境美感
油畫化用中國畫意境美感;其一,受道家虛靜、恬淡和樸素的哲學觀的影響,中國畫常大膽運用空白,追求“以少勝多”,使畫面呈現一種空靈、簡約之美。油畫吸收水墨畫這種“以白當黑”的觀念,留有大塊空白空間,體現一種“真空妙有、有生于無”的宇宙觀,使其作品里包含有空靈神秘之氣和疏淡超凡之氣。其二,,油畫創作把國畫的意蘊注入油畫的筆觸中,把意境融進畫面的構成中,從而加深了油畫的表現力,形成了具有濃厚文人意境的抒情繪畫風格,使之讓油畫傳達出中國傳統意境與精神來。其三,求“氣韻”,“氣韻生動”為南朝齊梁謝赫提出,并成為中國繪畫美學的重要準則,藝術家以哲學和文學的創作思維方式作畫,將骨法用筆運用到油畫中,“墨線”隨意勾寫空間景物,使遠近景物在似不經意的起筆落筆中交錯,產生虛實變化,加之油彩的特殊光感而使畫面氣韻凸顯。總之,大膽將中國傳統的哲學觀念與審美意識摻入油畫創作中來,通過融合和借鑒不同的藝術表現手法,使之讓油畫作品包含高貴富麗之氣、煙霞縹緲之氣、忠文節烈之氣、新穎奇特之氣、古樸典雅之氣,從而傳遞出中國文化的意境美感。開創出寫意油畫的嶄新境界。
二、 結語
隨著本民族文化在全球的弘揚和發展,“中國油畫”的發展離不開我們去探索中西文化的交融,更離不開本民族傳統文化的肥沃土壤。如果說對西方繪畫結合名族文化加以創造性的吸收和改進來拓展油畫語言是以表象來體現民族特質和東方神韻的話,那么對中國畫元素的直接應用和表現,則是追尋在本質上的一種符合名族審美的油畫藝術形式,它是由審美特質來呈現畫作中的一種民族傾向和意蘊,前者外露,后者隱含。同時中國當代油畫語言也出現了新的表現形式,這也是立足民族文化傳統與現實情境去探索東西文化融合的體現,從而創造出具有時代精神和民族特色的中國油畫。
【參考文獻】
[1]郭玫宗,中國畫藝術欣賞[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1998
[2]王以時,當代中國油畫研究[M],成都:四川美術出版社,2010
[3]王令沖,視覺藝術心理[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5
【作者單位:西北民族大學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