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文軍
摘要:素描人物基礎訓練須確立整體意識,強調對形體結構與明暗應理解把握,在作品分析中提出訓練設想,以期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
關鍵詞:整體意識;造型探究;作品分析
素描不僅僅是磨練技術的訓練,更主要的是對客觀事物的敏銳觀察、感受和深刻理解。事物本身繁雜多樣,其整體由許多局部組成,細節很繁瑣。要把種種細節及局部統一成為一個整體形象,必須通過正確地觀察和綜合分析以及藝術的提煉才能達到。特別是描繪具體的人,其結構、解剖、姿態等,如果不能耐心細致的研究分析是不可能使造型達到某種自然生長的藝術狀態的。
一、整體意識
在素描人物基礎訓練時,整體地觀察和表現的意識應貫穿造型過程之始終。應以敏銳的感覺和冷靜的思維,形成對造型本身的第一印象,再對各種造型因素進行分析和概括處理,最終綜合成整體的造型。此過程中,必然是經過整體到局部,又從局部回到整體的反復,以避免造型的支離破碎。
首先,對造型之始的構圖要考究。構圖總之要使形象完整,看起來舒適自然。要將對象看得單純和概括,以基本幾何形去理解分析對象;初畫輪廓,—定要反復矯正對象的比例和透視,再恰當表現其基本形和各部分的內外輪廓,直到較為準確;不僅是對所描繪對象本身的整體分析,對其背景與本身之間形成的形狀的關注也有利于對形體準確性的把握。如頭部、頸部、肩膀之間的背景,觀察并把握背景在頭頸肩之間形成的形狀,可更好的畫準頭頸肩的關系。
其次,作畫過程中要注重造型的整體感。有畫法是整個形體框廓均排上線,制作成灰色紙的樣子,橡皮在亮部提亮,鉛筆暗部加深;或將使用過的紙筆,滿篇涂抹,最容易制造光影和虛實變化,是最可能制造畫面藝術效果的時機,也是畫面獲得并保持黑白灰整體感的階段;畫面深入中,刻畫明暗交界線、五官細節和手等重點時,常審視畫面不忘比較以使畫面不失整體,完全投入方可取得較為出色的效果。
二、造型探究
造型是形體存在與塑造的過程。此過程,既要做到科學地整體觀察,還要對人的解剖關系和形體結構進行分析把握,再通過線條和明暗的方法來表達形體。
(一)認識人物形體結構
造型是素描的核心問題,而結構又是造型的核心問題。結構是物象內在的構成組合,形體則是物象的外部形象特征,沒有結構就沒有形體,內部結構決定外部形象特征。
在素描人物基礎訓練中,觀察對象應同時注重對外部形態和內部結構的研究,應把二者結合考慮,表現出相互間的關聯。初學時只關心物象的外部形態,追逐其表面的浮光掠影,而忽略內在與外在的聯系,必然導致素描學習的誤入歧路。因此,學習素描人物必須對解剖結構即人體的骨骼和肌肉進行研究,并且至少能大致地把握主要骨骼和肌肉,認清它們的位置和相互的聯系及作用。
解剖關系是形體結構表現的依據,研究解剖結構是研究其生長的規律,所以造型之初即考慮形體結構的準確性,感受其韻律感,研究和表現對象結構的生長動勢,生命的韻律和形體的完美組合。
(二)樹立體積與空間的觀念
輪廓表示平面的形,要使物象產生立體感,最重要的是找出形體轉折的點和線。比如對頭部顳骨線及其經過的眉弓尾部隆起的骨點、顴骨點、頰肌下側、和下骸骨點的連接并予以強調就會較好區分臉部的正面和側面,交代好下頜點則有利于周圍各個面的呈現等。點是幾個面的交會處,通常是骨點,線是轉折線,是一個面的結束和另一面的開始,定準關鍵的點和線再以基本的面構成體塊,即可形成較好的立體感,而后的深入表現都是在這樣的體塊結構中進行的。
人物形象總是處于相應的背景環境中,處理好人物和背景的關系有助于使畫面空間達到一定的縱深,這一般有賴于虛與實的描繪。基礎訓練中,虛實是通過明確或輕微的線條和調子來實現,應關注頭頸肩以及肢體等所處的實際位置,在描繪中處理好重點、次重點等的對比關系,注重人物的關節、手和身體的前后位置,取得既協調又有對比的層次,就可把握強烈或微妙的空間感。
(三)認識光源和色調
無論單光源,散光,自然光下的形體都有豐富的色調,以光影明暗進行進一步的造型能使形體的表現獲得更為深入細致的效果,可趨近于真實。但此過程并非是因調子豐富而去研究調子,如果把對光影明暗的研究放在第一位則是本末倒置。有時單光源的設置也只是為了更清晰地研究和表達對象的體積凸顯,感受并形成較為跌宕起伏有節奏的調子,從而使空間節奏獲得加強。
由于人物形體是由多個不同的體塊構成,受光情況下產生許多明暗深淺不同的面,要避免陷入表面的描摹,須把握形體結構,確切地表現其明度層次。同時,可關注對固有色并置的比較,因為固有色也是畫面色調和畫面結構的組成部分。
三、作品分析
好的素描是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在所處理的主題上,著意于表達自己的感受,而不是為了刻意于線條和風格。但如果素描缺少功夫,處理不當,在結構和顏色上都暴露出系列缺陷,則再強烈的感受也無法恰當表達。
首先,要注重畫理和畫論的研究,現代徐悲鴻關于人物畫的新七法依然切合當今人物素描的實際需要,具體卻高深,分別是:一、位置得宜,二、比例正確,三、黑白分明,四、動作和姿態天然,五、輕重和諧,六、性格畢現,七、傳神阿睹。在訓練中應對新七法的涵義有所理解、體會感悟并予以對照。
其次,在加強寫生和默寫訓練的同時,還應遍覽并臨摹大師優秀作品,吸納可吸收之營養,以增添畫面之意蘊。
再次,學生描繪對象時的真情實感和藝術個性的恰當發揮在作業完成后的效果給人的感覺是不一樣的。敏銳地觀察,用筆用線的準確和干凈利落,造型的張力和生命力,對畫面節奏的把握,無不體現一種激情和大氣。因此訓練中應該激勵并引導學生的優良品性在畫面的流露和綻放。
在素描人物基礎階段中,培養學生整體地觀察方法和優良的作畫習慣,訓練其牢固扎實的造型能力,引導學生對事物的真切感受而投入以情感使造型具有真正地生命力。只有這樣,由素描人物基礎階段向高級階段才會自然的過渡和銜接,從而不湮滅和辜負可能擁有的才情。
【作者單位:江蘇省淮陰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