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鈺曼, 李志洪, 張 婷, 趙傳拓
(吉林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吉林長春 130118)
東北地區不同玉米品種光合指標和產量的差異研究
崔鈺曼, 李志洪*, 張 婷, 趙傳拓
(吉林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吉林長春 130118)
[目的]為更好地選擇光合性能好、物質生產能力強的玉米品種,對東北地區常見8個玉米品種的光合指標和產量進行研究,為生產中選擇高光效玉米品種提供依據。[方法]試驗于2013年在吉林省梨樹縣進行,在拔節期和吐絲期測定吉單27、穗禾369、先玉335、迪卡516、利民33、農華101、鄭單958、京科968玉米品種凈光合速率、蒸騰速率、氣孔導度以及葉綠素含量,在成熟期分析玉米品種的光合效率及產量變化。[結果]在8個品種中,除京科968、迪卡516、利民33的平均光合速率在8.04~14.87 μmol /(m2·s)外,其他玉米品種的平均光合速率在16.96~23.53 μmol /(m2·s);鄭單958、利民33、迪卡516、先玉335的籽粒產量較高,大于8 372 kg/hm2,其余品種的產量在7 111~7 973 kg/hm2。[結論]鄭單958、先玉335、利民33、迪卡516適宜在東北地區種植。
光合指標;玉米;產量
玉米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飼料作物以及工業原料。在糧食危機日趨加重的今天,其種植面積卻接近極限。只有進一步提高玉米的單產,才能保障其產出與消費的平衡[1]。光合作用是作物產量形成的物質基礎。已有研究表明,90%~95%的植物干重都來自光合產物[2-3]。東北地區是我國重要的玉米生產和加工基地[4-5]。隨著全球氣候變暖,東北地區春季提前,生長季延長,生長季內總積溫增加,使得東北地區適宜種植的玉米品種發生變化,玉米品種的種植范圍出現北移和東擴[6-8]。所以,通過對東北地區常見玉米品種的光合指標和產量進行測定、分析,篩選出光合性能好、物質生產能力強的品種,以充分實現作物的生產潛力,保證高產穩產,減少盲目跨積溫區種植導致的減產。這是保證東北地區玉米生產穩定、持續的有效途徑。
1.1 田間試驗田間試驗于2013年在吉林省四平市梨樹縣中國農業大學實驗站內進行。梨樹縣位于吉林省西南部,地理位置在E123°45′~124°53′,N42°49′~43°46′,地處松遼平原,屬于北溫帶半濕潤季風大陸性氣候。該縣年平均氣溫5.8 ℃, ≥0 ℃積溫為3 207 ℃,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 700 h,無霜期150余天,年平均降水量為577.2 mm。在全球變暖的氣候背景下,梨樹縣氣溫呈顯著上升的趨勢,日照時數呈顯著下降的趨勢[4]。
試驗田土壤類型為黑土。0~20 cm土壤耕層有機質含量為2.44%,速效磷(P2O5)含量為9.09 mg/kg,速效氮(堿解氮)含量為145.2 mg/kg,速效鉀含量為156.73 mg/kg,pH為5.11。
1.2 試驗設計選擇該地區主推玉米品種8個,即吉單27、穗禾369(早熟組),先玉335、迪卡516、利民33(中熟組),農華101、鄭單958、京科968(中晚熟組)。除利民33種植密度為7.5萬/hm2外,其他品種密度均為6萬/hm2。每個品種設3次重復,小區面積36 m2,常規耕作管理。
播種日期為5月8日,人工播種。土壤基肥為NPK化肥(復合肥),其中N 63.8 kg/hm2,K2O 68.3 kg/hm2,P2O572.8 kg/hm2。在玉米拔節期追施氮肥136.2 kg/hm2,總施氮量為200 kg/hm2。
1.3 測定項目與方法
1.3.1光合指標測定。在玉米拔節期和吐絲期,選擇一晴朗無風天的上午,用Li-6400型便攜式光合測定儀測定植株的凈光合速率、蒸騰速率和氣孔導度。在每個區選取3~4個植株,測定拔節期的向陽最上展開葉,并且做好標記。在吐絲期,測定同一植株的同一葉片中部。
1.3.2葉綠素測定。取測定光合指標的臨近植株相同葉位葉片,帶回室內,用濃度80%丙酮溶液提取,用分光光度計法測定葉綠素含量[9]。
1.3.3產量測定。在玉米成熟期,在每個小區中間地段選取10 m2進行測產。同時,在每個小區取標準穗三穗帶回實驗室,烘干后按照比例估算籽粒單位面積產量。
1.4 數據分析所有數據均在Excel和SPSS17.0軟件中進行分析。
2.1 光合作用差異
2.1.1凈光合速率。光合作用是葉綠素吸收太陽光能,將CO2同化為有機物的過程。其凈光合速率是衡量光合效率的重要指標之一,也是決定干物質生產的主要因素之一。由圖1可知,在玉米拔節期,穗禾369和農華101的凈光合速率較高,在25~30 μmol/(m2·s)之間,鄭單958和先玉335的凈光合速率處于中等水平(20.7~22.7 μmol/(m2·s)),利民33、迪卡516和吉單27的凈光合速率低于20 μmol/(m2·s),京科968的凈光合速率在13 μmol/(m2·s)以下。
在玉米吐絲期,農華101的凈光合速率相對較高,為21.1 μmol/(m2·s),京科968的凈光合速率較低,為5.4 μmol/(m2·s),其他品種的凈光合速率值處于中等水平(12~20 μmol/(m2·s))。
此外,8個玉米品種在吐絲期的凈光合速率值都小于拔節期,其中京科968和穗禾369減少較多,分別減少了49%和40%;吉單27減少值最小,減少了 2.6%;其余品種減少值在14%~32%之間。
2.1.2蒸騰速率。由圖2可知,在玉米拔節期,農華101品種的蒸騰速率最高,為6.1 mmol/(m2·s);京科968玉米品種的蒸騰速率最低,為1.8 mmol/(m2·s);其他玉米品種的蒸騰速率值在3.0~4.4 mmol/(m2·s)之間。
在玉米吐絲期,農華101和穗禾369的蒸騰速率較大,大于3 mmol/(m2·s);京科968的蒸騰速率最小,為0.87 mmol/(m2·s);其他品種的蒸騰速率較穩定,維持在1.5~2.5 mmol/(m2·s)之間。
8個玉米品種的吐絲期蒸騰速率都小于拔節期的蒸騰速率,其中京科968、先玉335、迪卡516及農華101品種的蒸騰速率減少較多,分別減少了53.1%、45.7%、43.3%和44.2%;利民33和吉單27的吐絲期蒸騰速率分別比拔節期減少了32.8%、23.9%;鄭單958和穗禾369品種的吐絲期蒸騰速率較拔節期減少最小,分別為17.3%和14.5%。
2.1.3氣孔導度。 氣孔是植物葉片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主要通道,氣孔狀態對光合作用有重要影響,因此氣孔導度和光合指標有密切的關系。從圖3可以看出,不同玉米品種拔節期與吐絲期的氣孔導度的規律性與同時期測得的蒸騰速率的規律性相一致。其中,京科968、先玉335、迪卡516和農華101品種的氣孔導度減少值較多,分別減少了57.2%、53.6%、60.9%和52.7%;吐絲期利民33和穗禾369的氣孔導度分別比拔節期減少了33.5%、34.2%;鄭單958和吉單27品種的氣孔導度減少較小,分別為2%和14.9%。
2.2 葉綠素含量變化從圖4可以看出,在玉米拔節期,迪卡516、農華101和穗禾369品種的葉綠素含量較高,在2.6~3.0 mg/g之間,其他玉米品種的葉綠素含量在2.2~2.5 mg/g之間。在玉米吐絲期,利民33、迪卡516、吉單27以及穗禾369的葉綠素含量都大于3 mg/g,其他品種的葉綠素含量較低,在2.3~2.9 mg/g之間。
相比較而言,8個玉米品種的葉片葉綠素含量皆為吐絲期大于拔節期,其中利民33和吉單27品種的葉綠素含量增加較多,分別增加了40.8%、30.7%;鄭單958和農華101品種的葉綠素含量增加較少,分別為7.0%、8.0%;其他品種的葉綠素含量增加百分率在10.5%~26.4%之間。
2.3 拔節期光合指標葉綠素含量是光合作用的物質基礎之一,其含量直接影響對光能的吸收和轉換。從圖5可以看出,在拔節期8個玉米品種的葉綠素含量(Y)與凈光合速率(X)存在直線關系,Y= 0.033 3X+1.831(r=0.748 9,n=8),兩者有0.05水平顯著的正相關關系。這說明隨著葉綠素含量的增加,光合速率呈增加趨勢。
從2個時期玉米的光合速率、蒸騰速率和氣孔導度的變化可以看出,8個玉米品種的變化規律基本一致,說明三者之間有明顯的正相關性。從圖6可以看出,在拔節期,光合速率與蒸騰速率的相關系數達到0.646 1。
2.4 籽粒產量從圖7可以看出,鄭單958、利民33、迪卡516的產量較高,分別為9 206、8 954、8 847 kg/hm2;京科968、穗禾369的產量較低,分別為7 347、7 111 kg/hm2;剩余品種的產量都維持在7 651~8 478 kg/hm2。
眾多研究表明,提高光能利用率是進一步提高作物產量的主要途徑[10]。合理、有效地利用光能是獲得高產的基本保證[11]。8個玉米品種的凈光合速率、蒸騰速率和葉綠素含量有明顯的正相關關系。這與武志海等[12-13]研究結果相一致。氣孔導度影響蒸騰速率的變化,而蒸騰速率是影響植株水分利用的重要因素之一[14],因此氣孔導度與蒸騰速率越小,玉米植株的抗旱性越強。
雖然8個玉米品種吐絲期的光合速率都小于拔節期,但玉米葉片的葉綠素含量增加。這是由于測定的葉片葉位偏下,而下部葉片的光合速率要低于上、中部葉片[15-16]。隨著玉米的生長,下部葉片遮光明顯,光照不足,并且葉齡增加,所以盡管8個玉米品種的葉綠素含量增加,但吐絲期的光合速率要小于拔節期。這與童淑媛等[17-20]研究結果基本一致。
試驗中,8個玉米品種的光合速率與產量的相關關系不密切。以利民33和迪卡516為例,2個品種的產量較高,但光合速率較低。這是由于玉米產量受多個因素的影響,并且8個玉米品種的株型、光合面積、呼吸作用等性狀各不相同,單位葉面積的光合速率并不是產量高低的衡量標準,但不代表光合速率與產量無關。這與杜維廣等[21-22]研究結果相一致。在我國玉米品種的更替過程中,新品種具有較高的光能利用率和群體光合速率。光合作用是玉米產量形成的基礎,是進一步提高產量的重要因素,因此提高群體光合性能是獲得高產的基本保證。
綜合8個玉米品種的光合指標,光合能力較強且在吐絲期和拔節期變化差異較小的品種有利民33、鄭單958、農華101;京科968的光合能力較弱且在吐絲期光合速率降低較多;其他品種的光合能力處于中等水平。由于葉綠素含量與凈光合速率呈正相關關系,可以通過提高葉綠素含量或篩選一些葉綠素含量較高的玉米品種,提高玉米的光合速率,進一步確保玉米高產。蒸騰速率和氣孔導度則可作為篩選抗旱玉米品種的指標之一。將8個玉米品種的光合速率平均值與籽粒產量進行比較后,可以得出產量較高、光合速率處于中等以上水平的品種有鄭單958、先玉335,產量較高但光合速率處于中下等水平的品種有利民33、迪卡516,產量在中等水平但光合效率處在中上等水平的品種有農華101、吉單27。京科968的光合效率最低且產量較低,說明該品種在東北地區不能較好的利用光能。穗禾369雖然光合能力較強,但是產量最低。這可能與其抗逆性較弱有關,具體原因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1] 趙久然,王榮煥,史潔慧,等.國內外玉米動態及展望[J].作物雜志,2008(5):5-9.
[2] FAGERIA N K. Maximizing Crop Yields[M]. USA: Marcel Dekker, Inc, 1992:55-63.
[3] 程建峰,沈允鋼.作物高光效之管見[J].作物學報,2010,36(8): 1235-1247.
[4]呂碩,楊曉光,趙錦,等.氣候變化和品種更替對東北地區春玉米產量潛力的影響[J].農業工程學報,2013,29(18): 179-190.
[5] 中國農業年鑒編輯委員會.中國農業年鑒[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9:190.
[6] 云雅如,方修琦,王媛,等.黑龍江省過去20年糧食作物種植格局變化及其氣候背景[J].自然資源學報, 2005, 20(5): 697-705.
[7] 鄭景云,葛全勝,郝志新.氣候增暖對我國近40年植物物候變化的影響[J].科學通報,2004,47(20):1582-1587.
[8] 袁彬,郭建平,冶明珠,等.氣候變化下東北春玉米品種熟型分布格局及其氣候生產潛力[J]. 科學通報,2012,57(14):1252-1262.
[9] 李得孝,郭月霞,員海燕.等.玉米葉綠素含量測定方法研究[J].中國農學通報,2005,21(6):153-155.
[10] FISCHER R A,REES D,SAYRE K D.Wheat yield associated with high stomatal conductance and photosynthetic rate, and cooler canopies[J]. Crop Science, 1998, 38: 1467-1475.
[11] 李立軍,劉景輝,焦立新,等.不同糧飼兼用玉米品種光合性能指標變化研究[J].西北農業學報,2006,15(5):52-56.
[12] 武志海,楊美英,吳春勝,等.玉米群體冠層內蒸騰速率與氣孔導度的變化特征[J].吉林農業大學學報,2001,23(4):18-20.
[13] 李洪勛,吳伯志.不同耕作措施玉米高產光合指標的研究[J].玉米科學,2007,15(2):94-97,101.
[14] 陶漢之,李展,夢彩萍,等.對生玉米葉面積分布、蒸騰速率和水分利用率的研究[J].作物學報,2000,26(1):65-70.
[15] DWYER L M,STEWART D W.Effect of leaf age and position on net photosynthetic rates in maize (ZeamaysL.)[J]. Agric For Meteorol, 1986, 37: 29-46.
[16] 左振朋,孫慶泉,董魯浩,等.爆甜糯玉米生育后期葉片光合特性的比較[J].作物學報,2009,35(10):1930-1935.
[17] 童淑媛,杜震宇,徐洪文,等.不同株型玉米葉片凈光合速率差異研究[J].東北農業大學學報,2011,42(4):42-47.
[18] 劉克禮,盛晉華.春玉米葉片葉綠素含量與光合速率的研究[J].內蒙古農牧學院學報,1998,19(2):48-51.
[19] 胡昌浩,王群英.玉米不同葉位葉片葉綠素與光合強度變化規律的研究[J].山東農大學報, 1989, 20(1):43-47.
[20] 鄭丕堯,蔣鐘懷,王經武.夏播“京早7號”玉米葉片葉綠素含量消長規律的研究[J].華北農學報,1988,3(1):21-27.
[21] 杜維廣,張桂茹,滿為群,等.大豆光合作用與產量關系的研究[J].大豆科學,1999,18(2):154-159.
[22] 丁莉.玉米品種更替過程中光合效率與產量提高的生理生態機制[D].北京:中國科學院,2005.
Study on Differences of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and Yield of Different Maize Variety in Northeast
CUI Yu-man, LI Zhi-hong*, ZHANG Ting et al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118)
[Objective]In order to choose maize varieties which had better photosynthetic performance and production ablity, 8 common maize varieties were selected in Northeast China, and the photosynthetic indices and yield which would offer gist for the selection of the maize with the high photosynthetic efficiency were studied. [Method]Field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in Lishu, Jilin Province to study photosynthetic efficiency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Jidan27, Suihe369, Xianyu335, Dika516, Limin33, Nonghua101, Zhengdan958 and Jingke968. The net photosynthetic rate,transpiration rate, stomatal conductance and chlorophyll content were determined at jointing and silking stages, and the yield was determined at mature period. [Result]The average Pn of Jingke968,Dika 516 and Limin33 were 8.04-14.87 μmol /(m2·s), and the others were 16.96-23.53 μmol /(m2·s). Zhengdan 958, Limin 33, Dika 516 and Xianyu 335 had a higher grain yield, morn than 8 372 kg/hm2, and the grain yield of remaining varieties was 7 111-7 973 kg/hm2. [Conclusion] Zhengdan958, Xianyu335, Limin33 and Dika516 were suitable for planting in Northeast China.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Maize; Yield
“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2013BAC09B01)。
崔鈺曼(1990- ),女,山東臨沂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植物養分高效利用與土壤GIS應用。*通訊作者,教授,博士,博士生導師,從事土壤養分高效利用、精準農業、GIS農業應用研究。
2015-03-24
S 513
A
0517-6611(2015)13-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