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玲
摘要: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時期,社會分層是當代中國社會發展的客觀現象,在社會分層的背景下,高校大學生群體發生了新的變化,給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影響。一方面,社會分層使大學生在主流意識形態、學習觀念、生活狀況及心理上發生變化,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挑戰;另一方面,社會分層的流動機制帶來的競爭意識、創新意識、自主意識的增強,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內在動力。
關鍵詞:社會分層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影響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11(c)-0248-01
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時期,在社會分層的背景下,大學生群體發生了新的變化,不同學生由于生活環境、家庭背景等方面的不同,其正在形成的世界觀、價值觀也大為不同,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方法已不能完全適用于他們。面對新情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對新的形勢做正確認識和分析,把握社會分層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響,并做積極的探討,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適應社會變化,與時俱進。
1 社會分層的現狀與趨勢
所謂社會分層是將社會中的人們按一定標準劃分成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級、層次的過程與現象。社會分層的核心內容是社會資源和社會機會在不同社會群體中的分配方式或配置方式的差異。[1]中國在改革開放前,是以政治身份、戶口身份和行政身份為依據劃分社會階層,原先的社會結構是“兩個階級,一個階層”即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和知識分子階層,社會結構的分化程度很低。不管是在政治上或經濟上,人與人的狀況基本上是被定位的,差距不大,變化也不大。改革開放后,“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號召使沿海城市的一部分地區先富裕起來,出現了個體戶、私營企業主等不同于以往的職業。特別是經濟體制改革和政治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中國的社會結構發生了迅速的變化,引起了社會階層的變遷,形成了以職業為基礎的新的社會階層的分化模式。傳統的“兩個階級,一個階層”的模式被打破,形成了包括民營科技企業的創業人員和技術人員、受聘于外資企業的管理技術人員、個體戶、私營企業主、中介組織的從業人員、自由職業人員等新的社會階層。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地球村的形成,各種不同的文化及思想的交流在互聯網的普及下顯得簡單方便,社會上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如SOHO族、BOBO族等新的階層的雛形。貧富差距拉大,貧富分化趨顯嚴重。一系列因素將導致社會分層的狀況更加復雜。
2 社會分層對當前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響
在傳統的各方面較為平衡的社會,大家向著共同的目標努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較為簡單。
2.1 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面臨淡化挑戰
社會分層導致思想意識多元化,大學生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對象呈現復雜多樣性。大學生是青年中思想最敏感的群體,他們學習能力強,很快接受新鮮事物,充滿激情和理想,對社會發展充滿熱情與希望。隨著市場經濟大力發展、全球化進程的步步推進、現代傳媒技術的迅猛發展以及社會文化多元化發展,社會不同階層或群體的不同思潮在大學生中得到無壁壘的接受,沖擊著大學生的世界觀和價值觀,他們根據自身的需要接受不同的思想觀念,呈現出多元化狀態。
部分學生以簡單拒絕的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主流意識形態,忽視自身政治判斷和政治認知的培養。以至部分學生對龐雜的網絡信息沒有正確的判別能力,當出現有與主流意識形態相矛盾甚至背道而馳的現象時,容易受到影響而開始對主流意識形態持動搖態度,表現在部分學生缺乏社會責任心,一些學生缺乏對國家前途命運的關心。
總體上大學生的主流意識現狀是好的,但也存在消極、淡化的現象,大學生群體中的主流意識形態的穩定在社會分層背景下受到挑戰。
2.2 大學生的學習觀念呈現差異
不同的學生在學習觀念上有很大的差異,一些家庭貧困的學生希望通過學習能改變自己的將來,他們“一心只讀圣賢書”以獲得繼續讀研的機會,通過獲取高學歷,希望在畢業后能找到一份高薪職業而使自己在社會分層中向上層流動。一些家庭貧困的學生感受到生活的壓力以及受校園里興起的新消費觀念的影響,以“混文憑”為目的,把“60分萬歲”定為自己的奮斗目標,把大部分時間花在打工賺生活費上。少數家庭富裕的學生,學習目標不明確,也沒有就業的壓力,在選課過程中,專門挑那些高年級學長們認為考試容易通過的課程,而不考慮其他。一些學生認為能力的鍛煉比知識的學習更重要,他們也抱著及格就好的想法,大部分時間花在校園文化活動的組織參與中。不同學生的不同學習觀念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新的挑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根據新情況,分析新問題,在合適的場合,要讓學生懂得學習不僅是只學習知識、技能,還應包括方法的學習、情感的學習、態度及習慣的學習等,培養全面的發展的人。
3 社會分層給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新的啟示
3.1 重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地位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強調指出,大學生是十分寶貴的人才資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國的未來。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把他們培養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對于全面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確保我國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始終立于不敗之地,確保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目標,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興旺發達、后繼有人,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戰略意義。高校大學生目前的思想狀況如何,直接關系到國家未來的發展方向。所以需要我們密切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針對出現的問題及時進行科學分析和研究。
3.2 社會分層的流動機制帶來的競爭意識、創新意識、自主意識的增強,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內在動力
在有效的競爭機制的推動下,大學生的自主意識提高了。在知識改變命運的引導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習的自主性增強了,人的主觀能動性得到充分發揮,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發揮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社會分層是社會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是社會發展的催化劑和推動力。社會分層對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消極的影響,也有積極的啟示。我們無法消除社會分層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的影響,我們應該對其做科學分析和研究,采取有效措施,發揮其積極作用,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務,充分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
參考文獻
[1] 鄭杭生.中國社會結構變化趨勢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2] 李志英,劉木春,顏曉華,等.當代中國社會階層分化與大學生思想動向調查(下)[J].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06(4):47-52.
[3] 李強.當前中國社會分層結構變化的新趨勢[J].中國社會科學:英文版,2005(4):123-126.
[4] 張平.和諧社會圖書館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