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歡歡
(洛陽師范學院,河南 洛陽 471000)
機床工具行業作為我國制造業發展的基礎性行業,被列為重要戰略性產業,它是我們把脈機床行業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我國機床工具產品的出口主要集中到美國、印度、香港等國家和地區,近年來,我國對東南亞國家的出口呈迅速發展態勢。
隨著世界經濟的復蘇和新興經濟體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對印度、巴西的出口額均有著快速的增長。同時由于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和發達經濟體的產業轉移,我國在今年對東盟國家的出口額保持著快速的增長。

表1
(1)由上表縱向分析可知,在所列國家中,美國是我國出口金屬加工機床的主要地區,俄羅斯是我國出口機床最少的地區。印度和巴西后來居上,呈現爆發式增長,其市場份額均超過日本和德國。
(2)由上表橫向分析可知,我國金屬加工機床的出口國在各年度的出口金額都有著不同的變化。
①日本和德國一直是我國的主要出口國,印度和巴西的增長保持著強勁的增長勢頭,特別是印度,在10年成為我國的第二大出口國。
②由于產業轉移,美國是我國金屬加工機床的第一大出口國,2007-2010年間,我國對美國的出口均保持第一,平均值為1.48億美元,也位列第一。[1]
③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以及周邊國家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到東盟,我國對東盟地區的出口保持著良好的態勢。
2009年我國金屬加工機床出口持續嚴重下滑,出現了多年未有的負增長,全年出口數量略有增加,而出口金額快速下降,機床出口平均價格降低。但是,在機床整體出口不利的情況下,數控銑鏜床、數控龍門銑床和數控磨床在年末收官時出口金額同比已實現增長,且平均價格均增長45%以上。除上述產品外,如立式加工中心、龍門加工中心、數控鍛造或沖壓機床、數控矯直機等數控機床出口單價也明顯提升。以加工中心為代表的部分數控機床出口結構趨好,正是我們調整出口產品結構、提高出口產品水平的方向。
2007年7月1日起,機床工具產品降低了出口退稅率。出口退稅率的調低,減少了企業的利潤空間,行業內相關企業積極采取相應的整改措施,加大對環保和節能降耗的投入,努力降低生產成本。因此,行業企業應繼續把出口重點放在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和優化產品結構上,同時要抓住機遇繼續開拓新興市場,保證機床工具出口的穩定增長。
受世界金融危機的影響,2009年我國對印度、巴西、俄羅斯出口金屬加工機床也出現大幅下滑。進入2010年后,“金磚四國”市場率先大幅回升。我國對印度,巴西、俄羅斯機床出口額列第二、三、八位。“金磚四國”中的其他三個國家全部進入前十位。東盟地區市場繼續看好,緬甸、越南、印尼、泰國和馬來西亞,出口額全部超過2008年水平。新興市場和亞洲地區恢復較快是2010年出口高速增長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國出口退稅率政策的效力已經顯現。在機床工具出口整體大幅下滑的形勢下,切削工具出口額同比降幅最少,2009年為-12.4%小于全行業產品出口額同比21個百分點。同時切削工具出口額所占比重提高到22.4%,已位居機床工具10大類產品之首。
2010年我國機床工具產品出口高速增長,但主流產品金屬加工機床出口額增速低于行業整體水平17個百分點。繼2009年切削刀具出口額由于降幅較小,2010年磨料磨具上升到第二位,金屬切削機床列在出口第三位。2010年數控機床出口占金屬加工機床的比重明顯提高,比上年提升5個百分點;同時氐值機床占比下降1.7個百分點。金屬加工機床出口結構總體趨好。
近年雖然我國金屬加工機床主要出口市場大幅下滑,但是我國對亞洲國家和地區出口機床下降較少或略有增長,份額有所上升,當年亞洲國家和地區在我國出口前10名中首次占有7個席位。數據顯示,我國對韓國、東盟一些國家和地區出口數控機床呈現增長趨勢,且檔次也在提高。隨著我國與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對印度、巴西等機床出口取得了較好的效果。[2]
在我國出口的機床中,目前仍以中低檔機床產品為主,產品性價比具有一定的優勢,對這類產品應不斷提高產品質量,鞏固和擴大國際市場份額。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國出口產品中,低檔磨料、低值工具,以及低值機床仍占一定的比例,盡管現在有低成本優勢,但一些因素的影響,這些產品的生存空間必將愈來愈小。因此不斷優化出口產品結構,高附加值產品的開發研制力度,發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努力向國際標準或國際先進技術標準靠攏和轉化,提高國際競爭力,實現中國創造。[3]
“保增長”是2009年我國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行業企業應把加快發展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作為保增長的主攻方向,密切關注國家重點投資項目,深入調研用戶企業,潛心研究用戶工藝,開發并生產出更多的進口替代產品,為各行業用戶提供更多的國產設備。
為緩解因發達國家經濟不振帶來的出口損失,行業企業應努力開拓多元化新市場,從而降低自身的風險,多多關注北非、中東、東歐、南美等地區,挖掘潛力市場,同時大力發展與我國已簽訂自由貿易協定國家的貿易國合作。因此,企業要提高規避風險的能力,采取多種方式擴大出口。進一步開展國際化經營,看準時機收購并購國外知名企業,獲得先進制造技術,拓寬銷售渠道。
目前,我國正與多個國家和地區商談簽署自由貿易區協定,對擴大雙邊、多邊經貿合作將起到促進作用。2010年1月1日,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協議生效。由于東盟已經與日本、韓國、印度等國家簽訂自貿區協定,中國企業在東盟投資生產的產品還可享受東盟與這些國家的自貿區優惠關稅待遇,從而銷往更廣闊的國際市場。當前國際市場回升跡象仍不明顯,機床工具行業要密切關注歐、美、日等世界發達經濟體的發展趨勢,同時著重瞄準東盟及亞洲其他地區、金磚四國、VISTA五國等具有發展潛力的新興出口市場,擴大行業出口。[4]
目前,各國為搶占后金融危機時代發展的制高點,紛紛出臺新的發展戰略,調整經濟增長方式。其共同點就是發展裝備制造業,加強知識創新,發展低碳經濟,探索可持續發展道路。
綠色產品是未來的發展趨勢,隨著經濟的發展,環保問題已經成為世界各國關注的熱點。世界一些發達國家以環保構筑的綠色壁壘,無疑增加了國際市場的準入難度。污染環境和高耗能的產品或被拒之門外,或被課以重稅制裁。因此,低碳經濟、綠色制造技術的研究和應用,是未來經濟發展的方向,也是產品進入國際市場的基礎。
[1]中國經貿導刊[J],2007(14):19-42.
[2]魯方霞,鄧朝暉.數控機床的發展趨勢與國內外發展現狀[J].工具技術,2006(3):35-72.
[3]李衛青.機床工具行業應密切關注進出口政策的變化[J].世界制造技術與裝備市場,2008(5):9-41.
[4]鄭國偉.機床工具進出口情況與需要關注的問題[J].制造技術與機床,2011(7):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