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鵬陶嵐
(中國航空綜合技術研究所,中國 北京 100028)
隨著移動互聯網、便攜智能終端和云計算的發展,社會已經邁入了高度信息化時代。截至2014年底,微博用戶已經超過了5億,每天更新量達到億條,微信用戶量也已突破6億。借助即時交互的網絡平臺,公眾可以對社會當前各種現象和問題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立場。網絡輿情成為社會輿情最快速、最真實的反映,而且,因為廣大公眾的參與,其對社會產生的影響越來越大,受到了各管理者的高度重視[1]。
但網絡所具有的特質使得網絡輿論高度自由化,帶來了一些負面的影響,如謠言、偏激言論、惡意語言攻擊等,因此,政府對網絡輿情進行了有效的監測和管理,很多學者也做了大量的管理理論和方法的研究,然而,針對各行業的網絡輿論研究相對缺少。隨著中國民航產業的快速發展,建立一套針對民航事件的網絡輿情管理方法,是具有很大意義的。
根據其他學者的研究,一般將網絡輿情分為萌發期、發酵期、發展期、高漲期、衰退期和反饋期。但是,由于民航事件的特殊性,很多民航事件都沒有萌發期、發酵期,事件一旦發生,立刻聚焦媒體和公眾的視線,形成強大的網絡輿論,并伴隨著各種觀點與立場,如MH370事件、新舟60起落架事件等。
因為民航行業的特殊性,一旦發生事故,都可能造成嚴重的后果,因此公眾都會及其關注,從而引發巨大的網絡輿情。又加之公眾對民航產業并不了解,所以輿論多以負面導向為主,并涉及深層次問題。如新舟60起落架事件,不僅影響到民航產業,還使“中國制造”的形象一落千丈。
民航事件的涉及方是多元化的。不但涉及航空公司,還包括了民航局、機場、制造商及其他民航實體,有時可能還涉及政府部門。事件一旦發生,各涉及方除了處理好自己的問題,同時需要形成聯合機制,對網絡輿情進行有效管理。
針對網絡輿情環境及傳播特點,結合MH370事件,對目前民航產業網絡輿情危機管理進行簡要分析。
MH370失聯后,馬拉西亞航空公司5個小時后才發布了消息,13個小時后,才召開了簡單的新聞發布會。發布會上,核心內容也只是“我也不知道”,發布會現場一場混亂。
從這件事件分析,馬來西亞航空航空公司網絡輿情危機意識薄弱,違反了網絡輿情管理“及時發聲”“事實就是”的原則,企圖封鎖失聯相關消息。而公眾對信息的急切需求和航空公司的緩慢反應與閃爍其詞,為謠言的傳開提供了溫床。各種謠言借助微博、微信大肆傳播,這也是此次事件危機公關應對混亂的根本原因。
輿論傳開后,馬來西亞航空公司并沒有對各種輿情進行有效的引導和正確的管理,也沒有進行搜救信息公開、安撫家屬等一系列措施。加之各路媒體搶發、亂發,導致網絡輿情加重,公眾對媒體的公信力失去了信心。
在信息化時代,信息傳播空間更大、參與主體更多、自由度更高,對事件的聲音是多元化的。雖然馬航的新聞發布一場又一出場,卻沒有披露任何關鍵性消息,只是對失聯的定性。各方政府機構、媒體及相關人員并沒有形成有效的聯動機制,統一口徑。尤其是一些重要人物發出錯誤的言論,加重了負面輿情的擴散。
MA370事件后,缺少對此次事件網絡輿情造成影響的正面引導恢復。雖然隨著時間的推移,事件輿情已經平息,但是隨著MH17事件、亞航事件的爆發,關于“MH370陰謀論”的負面消息又被推向了輿論頂峰。
該系統可根據事先定義的信息檢索要求,對全網 (包括網站、論壇、微博、BBS、網絡社區等)相關信息進行主動搜索和抓取,實現新聞信息統計、熱點發現、信息源動態變化監測、輿情發展趨勢演化等功能。
通過計算機語義分析功能和事先定義的語義判斷標準,對抓取的數據進行分類,并對負面新聞進行及時預警。預警分為兩種:一種是當負面新聞快速增加時預警;另一種是當某些預警關鍵詞出現時預警。
3.2.1 建立網絡危機預案
危機預案是危機預警建立的關鍵,是組織實施危機管理的必要。危機預案應遵循全面、細致、預見、明確、可行的原則。
危機預案應包括兩方面的內容:(1)導致危機發生的原因、發生概率,持續時間、影響范圍;(2)危機的涉及組織、處理方法及可用資源。
3.2.2 成立網絡危機管理機構
危機管理機構是正確、及時處理危機的組織保障。在民航事件中,常常出現宣傳發言人對事件的事實并不了解或信息不全面,導致整個輿情失控。因此,針對不同等級的網絡輿情等級,成立危機管理機構,做到統領機構規格到位、人員配置齊全、程序規范、責任明確,并建立相應的工作運轉機制、應對決策機制、引導發言機制等,保證管理活動的有序化、規范化。
3.2.3 正確引導網絡輿論導向
網絡輿論引導的關鍵在于告訴公眾“事實是什么”和“應該怎么看”,從事實和價值兩個層面正確引導。根據傳播學家和學者的研究,網絡輿論危機的引導手段分為三部分:一是控制信息流,控制和刪除;二是引導影響流,發布正面信息;三是弱化噪聲流,通過參與互動,發表正確意見。
具體做法包括及時查清事實真相,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事件的進展情況;根據所知情況,如實回答媒體及網民提出的問題及質疑;在線與公眾積極互動交流,發布正面信息,引導公眾對事件正確認識;及時準確公布事件進展,澄清網絡謠言,對一些極端有害的信息要查清來源,通過合法的正式或非正式渠道刪除控制,并運用法律手段懲治造謠者。
3.2.4 關注網絡輿論持續發展
一個網絡輿論事件的結束并不是以輿論的平息為結點,要持續跟蹤事件。對在事件中未能解釋的問題給予正面引導,對新的問題及時反饋,防止危機事件的復發。
網絡輿情評估體系包括兩個部分:事件評估以及能力評估。通過自我評估或第三方評估,分析網絡輿情管理的不足與缺失,從而對相應機制進行優化。
3.3.1 事件評估
成立危機分析小組,通過對已發生危機的相關數據進行分析,找出其中的特征與規律,并通過網絡輿情監測系統評估處理方法的效果,總結現有網絡輿情危機處理過程中的成功之處、存在問題和改善方案,優化現有機制。
3.3.2 能力評估
通過自評或第三方評估的方法,對組織和個人在面對網絡輿情時的危機意識、協調性、決策力、溝通力、應對反映等要素進行分析,評估組織和個人的應對能力和處理能力,并提出針對性的改進建議。
民航事件網絡輿情管理流程如下圖1所示。

圖1 網絡輿情危機管理流程
網絡輿情管理是近幾年新興的領域,到目前為止,沒有一套通用的方法對輿情進行有效管理。隨著中國民航產業的發展,民航事件更多的問題涉及到中國制造和民生等重大問題,因此,需要借助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結合民航產業的特點,建立一套民航事件網絡輿情管理方法,在第一時間發現民航行業相關網絡輿情,及時做出正確、有效地引導和應對,防止網絡輿情危機的發生,維護民航產業穩定健康的發展。
[1]蒲紅果.說什么 怎么說——網絡輿論引導與輿情應對[M].新華出版社,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