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波
今年7月,國際足聯宣布,巴西世界杯中烏拉圭隊前鋒蘇亞雷斯因“咬人事件”被處以禁賽9場,并禁止在4個月內參加一切與足球相關活動的懲罰。縱觀其足球生涯,蘇亞雷斯多次上演“咬人”鬧劇。一個成年人為何會做出這種行為,其實背后有其深層次的心理原因。
體育賽事是一項競技意味濃厚并有明確嚴格規則的項目。運動員在比賽中容易陷入焦慮恐懼之中,當這種情緒占據了大腦,理智就會被本性抑制,從而使球員出現偏差的攻擊性行為。蘇亞雷斯幾次在比賽中咬人時,都處在危機之中,并且他手腳的全部動作都被規則嚴重束縛。在這種情況之下,選擇“咬”這一動作也帶有逃避規則、釋放壓力、攻擊與反攻擊的心理色彩。
咬人是一種十分常見的行為,這種行為在心理學上被稱為一種“退行行為”,是人們在受到壓力和刺激之下的一種行為退化的舉動。在人類的成長過程中,口腔的撕咬動作是一種層級最低的行為動作,是一種心理和行為幼稚化、簡單化的象征。
人類每一種行為背后都會有誘發行為產生的心理機制。蘇亞雷斯有7個兄弟姐妹,這樣的成長環境相當艱苦,他必須為生存而不懈努力。因為齙牙的關系,他幼時可能受到過嘲笑,所以用牙反擊成為他的第一選擇。回顧他的幾次咬人事件,都和沖突有關。每當發生沖突時,他的第一反應選擇就是通過自己的牙齒去咬人,以尋求反擊和攻擊。
“齙牙蘇”為他的“牙癢癢”付出了代價,但愿他以后好自為之。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他并沒有患嚴重的心理疾病,充其量只能算作一種心理障礙罷了。生活中,存在這種心理障礙的人很多,例如,一些女性會經常咬自己的丈夫,她們借助這種攻擊行為來宣泄壓力,或喜或悲,高興了會咬,痛苦的時候會咬,感覺自己處于危機的時刻也會咬。當然,如果咬人成為習慣動作,動不動就亂咬人,就有必要求助于心理醫生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