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義剛
摘 要 水稻抗倒伏研究是提高水稻產量的突破點之一,本研究采用試驗法驗證調環酸鈣對水稻抗倒伏能力的影響,試驗結果表明噴施一定濃度的調環酸鈣能有效提高水稻的抗倒伏能力,提高水稻產量。
關鍵詞 調環酸鈣;水稻;抗倒伏
中圖分類號:S482.8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3-890X(2014)11-00-2
水稻是我國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對保障我國糧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水稻生長后期因為稻穗重量增加,特別是現在大面積種植的超級稻品種,在多雨、大風天氣容易產生倒伏,導致水稻嚴重減產甚至顆粒無收,給水稻產量帶來嚴重影響。目前,水稻抗倒伏常采取選用抗倒伏品種、加強水肥及病蟲管理、噴施多效唑等手段;雖然使用多效唑能夠控制株高,提高水稻的抗倒伏能力,但長期使用會在土地上留下殘留,影響到以后農業生產。調環酸鈣是一種新型植物調控劑,具有控制植株生長、促進分蘗、縮短結間、控制株高、促進莖桿粗壯、提高抗倒伏的能力,為了更有效的預防水稻倒伏的發生,提高水稻產量,筆者于2014年中稻進行了調環酸鈣對水稻抗倒伏試驗。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品種
水稻品種:Y兩優5806(生產表明其抗倒伏能力一般)。藥劑:調環酸鈣(鄭州鄭氏化工產品有限公司生產)
1.2 試驗地點
試驗設在靈川縣九屋鎮九屋村石旺榮農戶田塊,土壤為沙壤土,肥力中等,田塊肥力條件比較均勻一致,排灌良好,面積958 m?。
1.3 試驗設計
試驗設4個處理,分別為:使用清水(CK),分蘗期使用調環酸鈣(B),拔節期使用調環酸鈣(C),秧苗一葉一心、分蘗期各使用一次調環酸鈣(D),3次重復,共12個小區,小區面積45 m?。小區間筑有田埂,并用尼籠包裹,小區間設有進排水溝,四周設有保護行,各處理隨機排列,藥劑用40 g/667 m?,采用噴霧方式,使用時排干田水,噴藥后保持干旱3 d。
1.4 秧苗及大田管理
秧苗采用半水育秧,于6月20日播種。D處理在秧苗于一葉一心時噴一次調環酸鈣,排干田水按40 g/667 m?用調環酸鈣噴霧,并保持田干3 d,再回水。大田于播種后20 d移栽,移栽規格23 cm×20 cm,栽1.45萬蔸/667 m?,插雙株。B、D兩處理均于插后10 d(分蘗期)噴施調環酸鈣,C處理于插后35 d(拔節期)噴施調環酸鈣,藥劑用量均為40 g/667 m?,噴施時排干田水,保持干旱3 d,再回水。各處理的秧田及大田水肥、病蟲害防治一樣,均按水稻高產栽培技術進行。移栽時調查秧苗分蘗數,移栽后定點觀察,做好記錄,成熟時取樣考種,每小區按五點取樣,各小區實割測產,曬干稱重。
2 結果與分析
2.1 調環酸鈣對水稻分蘗的影響
移栽時D處理秧苗分蘗最多,其它三個處理幾乎一樣;秧苗移栽后20 d,分蘗已達最高峰,分蘗苗以D處理最多,B處理次之,C、CK兩處理相差不大,說明調環酸鈣具有促進分蘗的作用,且使用次數越多,分蘗越多。從表中數據還可以看出B、C、D三個處理的每蔸有效穗均比CK高,每蔸有效穗多少依為處理D﹥B>C>CK,說明調環酸鈣具有提高有效穗的作用。
2.2 調環酸鈣對水稻伸長節間和株高的影響
水稻拔節期(C處理)使用調環酸鈣控制株高效果最好,其株高為130.1 cm,其次為D處理,再次為B處理,但D、B兩個處理的株高無明顯差異,對照最高,為135.2 cm。由表2數據也可看出,水稻倒四個伸長節間的總長度,處理B、C、D與對照都有較大差異,B、C、D三個處理間也有差異,但不很大,處理C總長最短,說明調環酸鈣在水稻不同時期施用,其控制水稻莖部伸長節間伸長效果不同,處理C控制效果最好。
2.3 調環酸鈣對水稻各產量因素的影響
使用調環酸鈣的各個處理畝有效穗均比對照多,說明水稻使用調環酸鈣后可提高有效穗;各處理的千粒重幾乎無差異,說明調環酸鈣對水稻千粒重影響不大;每穗實粒數以D處理最多,C處理其次,(CK)處理再次,B處理最少,說明調環酸鈣對水稻實粒數增加不一定起作用;產量分別為處理D﹥B﹥C﹥CK,說明調環酸鈣有平衡水稻有效穗、實粒數、千粒重三者關系的作用,使畝有效穗、實粒數、千粒重三者乘積最大,從而增加水稻產量。
2.4 調環酸鈣對水稻節間干物質的影響
對各處理水稻莖桿倒四、五兩伸長節間干物質測定,使用調環酸鈣的各處理其單位長度干重均比對照重20%~35%,說明使用條換酸鈣處理的水稻基部節間比對照處理水稻基部節間粗壯。生產實踐表明,水稻倒伏均發生在倒四、五伸長節間處,此二節間越粗壯越有助于抗倒伏,因此水稻使用調環酸鈣有利于提高抗倒伏。
2.5 倒伏情況調查結果
雖然試驗在水稻生長后期,天氣較好,風小少雨,病蟲防治得當,各處理均無倒伏,但對照仍有一小塊面積發生輕微倒伏,沒平鋪于地。說明調環酸鈣對水稻提高抗倒伏能力有一定的作用。
3 小結
(1)水稻使用調環酸鈣后,確實可控制株高,它主要通過控制水稻基部伸長節間生長,從而有利于提高植株抗倒伏能力。
(2)調環酸鈣在水稻不同時期施用,其作用大小不同,拔節期施用最有利于控制株高。
(3)通過對試驗觀察,水稻使用調環酸鈣后,葉片相對變得短小、直立;這些特性的變化也有利于植株抗倒伏。
(4)水稻使用調環酸鈣后,對水稻有一定的增產作用。
(5)由于試驗水稻生長后期天氣晴好,無不好天氣,各處理均無發生倒伏,因而調環酸鈣對提高水稻抗倒伏能力程度還有待進一步試驗研究。
(6)本試驗沒對調環酸鈣用量進行研究,其最佳用量有待進一步試驗研究。
(責任編輯:趙中正)
摘 要 水稻抗倒伏研究是提高水稻產量的突破點之一,本研究采用試驗法驗證調環酸鈣對水稻抗倒伏能力的影響,試驗結果表明噴施一定濃度的調環酸鈣能有效提高水稻的抗倒伏能力,提高水稻產量。
關鍵詞 調環酸鈣;水稻;抗倒伏
中圖分類號:S482.8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3-890X(2014)11-00-2
水稻是我國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對保障我國糧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水稻生長后期因為稻穗重量增加,特別是現在大面積種植的超級稻品種,在多雨、大風天氣容易產生倒伏,導致水稻嚴重減產甚至顆粒無收,給水稻產量帶來嚴重影響。目前,水稻抗倒伏常采取選用抗倒伏品種、加強水肥及病蟲管理、噴施多效唑等手段;雖然使用多效唑能夠控制株高,提高水稻的抗倒伏能力,但長期使用會在土地上留下殘留,影響到以后農業生產。調環酸鈣是一種新型植物調控劑,具有控制植株生長、促進分蘗、縮短結間、控制株高、促進莖桿粗壯、提高抗倒伏的能力,為了更有效的預防水稻倒伏的發生,提高水稻產量,筆者于2014年中稻進行了調環酸鈣對水稻抗倒伏試驗。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品種
水稻品種:Y兩優5806(生產表明其抗倒伏能力一般)。藥劑:調環酸鈣(鄭州鄭氏化工產品有限公司生產)
1.2 試驗地點
試驗設在靈川縣九屋鎮九屋村石旺榮農戶田塊,土壤為沙壤土,肥力中等,田塊肥力條件比較均勻一致,排灌良好,面積958 m?。
1.3 試驗設計
試驗設4個處理,分別為:使用清水(CK),分蘗期使用調環酸鈣(B),拔節期使用調環酸鈣(C),秧苗一葉一心、分蘗期各使用一次調環酸鈣(D),3次重復,共12個小區,小區面積45 m?。小區間筑有田埂,并用尼籠包裹,小區間設有進排水溝,四周設有保護行,各處理隨機排列,藥劑用40 g/667 m?,采用噴霧方式,使用時排干田水,噴藥后保持干旱3 d。
1.4 秧苗及大田管理
秧苗采用半水育秧,于6月20日播種。D處理在秧苗于一葉一心時噴一次調環酸鈣,排干田水按40 g/667 m?用調環酸鈣噴霧,并保持田干3 d,再回水。大田于播種后20 d移栽,移栽規格23 cm×20 cm,栽1.45萬蔸/667 m?,插雙株。B、D兩處理均于插后10 d(分蘗期)噴施調環酸鈣,C處理于插后35 d(拔節期)噴施調環酸鈣,藥劑用量均為40 g/667 m?,噴施時排干田水,保持干旱3 d,再回水。各處理的秧田及大田水肥、病蟲害防治一樣,均按水稻高產栽培技術進行。移栽時調查秧苗分蘗數,移栽后定點觀察,做好記錄,成熟時取樣考種,每小區按五點取樣,各小區實割測產,曬干稱重。
2 結果與分析
2.1 調環酸鈣對水稻分蘗的影響
移栽時D處理秧苗分蘗最多,其它三個處理幾乎一樣;秧苗移栽后20 d,分蘗已達最高峰,分蘗苗以D處理最多,B處理次之,C、CK兩處理相差不大,說明調環酸鈣具有促進分蘗的作用,且使用次數越多,分蘗越多。從表中數據還可以看出B、C、D三個處理的每蔸有效穗均比CK高,每蔸有效穗多少依為處理D﹥B>C>CK,說明調環酸鈣具有提高有效穗的作用。
2.2 調環酸鈣對水稻伸長節間和株高的影響
水稻拔節期(C處理)使用調環酸鈣控制株高效果最好,其株高為130.1 cm,其次為D處理,再次為B處理,但D、B兩個處理的株高無明顯差異,對照最高,為135.2 cm。由表2數據也可看出,水稻倒四個伸長節間的總長度,處理B、C、D與對照都有較大差異,B、C、D三個處理間也有差異,但不很大,處理C總長最短,說明調環酸鈣在水稻不同時期施用,其控制水稻莖部伸長節間伸長效果不同,處理C控制效果最好。
2.3 調環酸鈣對水稻各產量因素的影響
使用調環酸鈣的各個處理畝有效穗均比對照多,說明水稻使用調環酸鈣后可提高有效穗;各處理的千粒重幾乎無差異,說明調環酸鈣對水稻千粒重影響不大;每穗實粒數以D處理最多,C處理其次,(CK)處理再次,B處理最少,說明調環酸鈣對水稻實粒數增加不一定起作用;產量分別為處理D﹥B﹥C﹥CK,說明調環酸鈣有平衡水稻有效穗、實粒數、千粒重三者關系的作用,使畝有效穗、實粒數、千粒重三者乘積最大,從而增加水稻產量。
2.4 調環酸鈣對水稻節間干物質的影響
對各處理水稻莖桿倒四、五兩伸長節間干物質測定,使用調環酸鈣的各處理其單位長度干重均比對照重20%~35%,說明使用條換酸鈣處理的水稻基部節間比對照處理水稻基部節間粗壯。生產實踐表明,水稻倒伏均發生在倒四、五伸長節間處,此二節間越粗壯越有助于抗倒伏,因此水稻使用調環酸鈣有利于提高抗倒伏。
2.5 倒伏情況調查結果
雖然試驗在水稻生長后期,天氣較好,風小少雨,病蟲防治得當,各處理均無倒伏,但對照仍有一小塊面積發生輕微倒伏,沒平鋪于地。說明調環酸鈣對水稻提高抗倒伏能力有一定的作用。
3 小結
(1)水稻使用調環酸鈣后,確實可控制株高,它主要通過控制水稻基部伸長節間生長,從而有利于提高植株抗倒伏能力。
(2)調環酸鈣在水稻不同時期施用,其作用大小不同,拔節期施用最有利于控制株高。
(3)通過對試驗觀察,水稻使用調環酸鈣后,葉片相對變得短小、直立;這些特性的變化也有利于植株抗倒伏。
(4)水稻使用調環酸鈣后,對水稻有一定的增產作用。
(5)由于試驗水稻生長后期天氣晴好,無不好天氣,各處理均無發生倒伏,因而調環酸鈣對提高水稻抗倒伏能力程度還有待進一步試驗研究。
(6)本試驗沒對調環酸鈣用量進行研究,其最佳用量有待進一步試驗研究。
(責任編輯:趙中正)
摘 要 水稻抗倒伏研究是提高水稻產量的突破點之一,本研究采用試驗法驗證調環酸鈣對水稻抗倒伏能力的影響,試驗結果表明噴施一定濃度的調環酸鈣能有效提高水稻的抗倒伏能力,提高水稻產量。
關鍵詞 調環酸鈣;水稻;抗倒伏
中圖分類號:S482.8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3-890X(2014)11-00-2
水稻是我國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對保障我國糧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水稻生長后期因為稻穗重量增加,特別是現在大面積種植的超級稻品種,在多雨、大風天氣容易產生倒伏,導致水稻嚴重減產甚至顆粒無收,給水稻產量帶來嚴重影響。目前,水稻抗倒伏常采取選用抗倒伏品種、加強水肥及病蟲管理、噴施多效唑等手段;雖然使用多效唑能夠控制株高,提高水稻的抗倒伏能力,但長期使用會在土地上留下殘留,影響到以后農業生產。調環酸鈣是一種新型植物調控劑,具有控制植株生長、促進分蘗、縮短結間、控制株高、促進莖桿粗壯、提高抗倒伏的能力,為了更有效的預防水稻倒伏的發生,提高水稻產量,筆者于2014年中稻進行了調環酸鈣對水稻抗倒伏試驗。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品種
水稻品種:Y兩優5806(生產表明其抗倒伏能力一般)。藥劑:調環酸鈣(鄭州鄭氏化工產品有限公司生產)
1.2 試驗地點
試驗設在靈川縣九屋鎮九屋村石旺榮農戶田塊,土壤為沙壤土,肥力中等,田塊肥力條件比較均勻一致,排灌良好,面積958 m?。
1.3 試驗設計
試驗設4個處理,分別為:使用清水(CK),分蘗期使用調環酸鈣(B),拔節期使用調環酸鈣(C),秧苗一葉一心、分蘗期各使用一次調環酸鈣(D),3次重復,共12個小區,小區面積45 m?。小區間筑有田埂,并用尼籠包裹,小區間設有進排水溝,四周設有保護行,各處理隨機排列,藥劑用40 g/667 m?,采用噴霧方式,使用時排干田水,噴藥后保持干旱3 d。
1.4 秧苗及大田管理
秧苗采用半水育秧,于6月20日播種。D處理在秧苗于一葉一心時噴一次調環酸鈣,排干田水按40 g/667 m?用調環酸鈣噴霧,并保持田干3 d,再回水。大田于播種后20 d移栽,移栽規格23 cm×20 cm,栽1.45萬蔸/667 m?,插雙株。B、D兩處理均于插后10 d(分蘗期)噴施調環酸鈣,C處理于插后35 d(拔節期)噴施調環酸鈣,藥劑用量均為40 g/667 m?,噴施時排干田水,保持干旱3 d,再回水。各處理的秧田及大田水肥、病蟲害防治一樣,均按水稻高產栽培技術進行。移栽時調查秧苗分蘗數,移栽后定點觀察,做好記錄,成熟時取樣考種,每小區按五點取樣,各小區實割測產,曬干稱重。
2 結果與分析
2.1 調環酸鈣對水稻分蘗的影響
移栽時D處理秧苗分蘗最多,其它三個處理幾乎一樣;秧苗移栽后20 d,分蘗已達最高峰,分蘗苗以D處理最多,B處理次之,C、CK兩處理相差不大,說明調環酸鈣具有促進分蘗的作用,且使用次數越多,分蘗越多。從表中數據還可以看出B、C、D三個處理的每蔸有效穗均比CK高,每蔸有效穗多少依為處理D﹥B>C>CK,說明調環酸鈣具有提高有效穗的作用。
2.2 調環酸鈣對水稻伸長節間和株高的影響
水稻拔節期(C處理)使用調環酸鈣控制株高效果最好,其株高為130.1 cm,其次為D處理,再次為B處理,但D、B兩個處理的株高無明顯差異,對照最高,為135.2 cm。由表2數據也可看出,水稻倒四個伸長節間的總長度,處理B、C、D與對照都有較大差異,B、C、D三個處理間也有差異,但不很大,處理C總長最短,說明調環酸鈣在水稻不同時期施用,其控制水稻莖部伸長節間伸長效果不同,處理C控制效果最好。
2.3 調環酸鈣對水稻各產量因素的影響
使用調環酸鈣的各個處理畝有效穗均比對照多,說明水稻使用調環酸鈣后可提高有效穗;各處理的千粒重幾乎無差異,說明調環酸鈣對水稻千粒重影響不大;每穗實粒數以D處理最多,C處理其次,(CK)處理再次,B處理最少,說明調環酸鈣對水稻實粒數增加不一定起作用;產量分別為處理D﹥B﹥C﹥CK,說明調環酸鈣有平衡水稻有效穗、實粒數、千粒重三者關系的作用,使畝有效穗、實粒數、千粒重三者乘積最大,從而增加水稻產量。
2.4 調環酸鈣對水稻節間干物質的影響
對各處理水稻莖桿倒四、五兩伸長節間干物質測定,使用調環酸鈣的各處理其單位長度干重均比對照重20%~35%,說明使用條換酸鈣處理的水稻基部節間比對照處理水稻基部節間粗壯。生產實踐表明,水稻倒伏均發生在倒四、五伸長節間處,此二節間越粗壯越有助于抗倒伏,因此水稻使用調環酸鈣有利于提高抗倒伏。
2.5 倒伏情況調查結果
雖然試驗在水稻生長后期,天氣較好,風小少雨,病蟲防治得當,各處理均無倒伏,但對照仍有一小塊面積發生輕微倒伏,沒平鋪于地。說明調環酸鈣對水稻提高抗倒伏能力有一定的作用。
3 小結
(1)水稻使用調環酸鈣后,確實可控制株高,它主要通過控制水稻基部伸長節間生長,從而有利于提高植株抗倒伏能力。
(2)調環酸鈣在水稻不同時期施用,其作用大小不同,拔節期施用最有利于控制株高。
(3)通過對試驗觀察,水稻使用調環酸鈣后,葉片相對變得短小、直立;這些特性的變化也有利于植株抗倒伏。
(4)水稻使用調環酸鈣后,對水稻有一定的增產作用。
(5)由于試驗水稻生長后期天氣晴好,無不好天氣,各處理均無發生倒伏,因而調環酸鈣對提高水稻抗倒伏能力程度還有待進一步試驗研究。
(6)本試驗沒對調環酸鈣用量進行研究,其最佳用量有待進一步試驗研究。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