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以會
摘 要 小麥是我國主要的農作物,小麥的高產對于保障我國的生活水平的進步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但是現實中,小麥的病蟲害現象嚴重地影響了小麥產量的提高。基于此,著重分析了小麥病蟲害的防控技術,針對小麥的病蟲害的特征提出了幾點防控病蟲害的建議。
關鍵詞 小麥;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
中圖分類號:S435.12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3-890X(2014)11-0-2
1 常見病蟲害產生的原因及防控技術
1.1 常見病蟲害產生的原因
小麥作為我國糧食的主要作物,在農業生產中自然是占據了大規模的種植生產模式,但近來由于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小麥的種植生產過程中面臨著相當嚴峻的問題,其中最主要的是小麥的病蟲害問題。
小麥病蟲害包括了地下害蟲、蚜蟲、吸漿蟲或者是小麥紅蜘蛛,這類病蟲嚴重的影響了作物的生長,對作物的產量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響。出現這類病蟲的主要原因是目前急劇惡化的環境,其次是小麥種植的環境的溫度、濕度以及小麥自身的抗蟲性都影響著小麥的生長習性,當溫度與濕度利于蟲害的存活時,小麥被蟲害侵蝕的概率就會相應地升高[1]。此外,小麥自身的抗蟲性與小麥的種類有著很大的關系,在發達的生物技術的輔助下,小麥的種類正在不斷優化,但是蟲害的抗藥性也在不斷提高,因此,小麥病蟲害依舊是阻礙小麥高產的一大因素。
在小麥種植生產的過程中,常見的病害包括白粉病、小麥紋枯病等,這些病癥的出現的主要原因是小麥生長環境中出現了菌源基數出現異常或者是氣候條件造成病原體猖獗,影響了小麥的正常生長。
雖然氣候條件和環境因素是影響小麥能夠健康成長的最主要因素,但是環境治理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小麥的病蟲害問題的解決確是迫在眉睫。隨著人們對于環境保護的認知越來越強烈,在對小麥的病蟲害進行防控的過程中也多是采用綠色的防控技術[2]。下文簡單介紹當下小麥病蟲害的綠色防控技術。
1.2 小麥病蟲害防止措施及其防控效果
小麥在種植生產的過程中最易出現的病癥就是赤霉病,在預防這類病癥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的結合農作物的生長環境,因地制宜的選擇小麥的品種,多選用高產優質的小麥,這類小麥品種對于赤霉病的抵抗能力較高。不僅如此,在種植的過程中,對于已經生病的作物做到及時的淘汰;同時,在栽培的過程中平衡施優質的肥料,保持環境適宜,為小麥的生長創作良好的環境,為了能夠進一步提高小麥的抗病能力,也要適當的加入藥物。
小麥紋枯病的防控比較復雜,為了有效的低于紋枯病對麥田的侵害,在播種種子的時候就要注意播種期的選擇,只有在適宜的時間內播種小麥,加上適當的密植程度和恰當的肥料輔助,才能控制小麥的生長速度;同時,在麥田內安排專業的管理人員,采用恰當的藥劑處理小麥的種子,采用適量的藥劑提高小麥的抗病性,按照上述做法,小麥的紋枯病的平均病指能夠大致控制在60%~100% [3]。
最后,是吸漿蟲的防治。吸漿蟲倘若進入到麥田之內,對于小麥植株和產量的影響都是相當嚴重的。因此在防止吸漿蟲的過程中,應當采取適當的藥劑來處理蟲蛹,常見的抑制蟲蛹的方法是在麥田內撒毒土,但即便是處理了吸漿蟲的蟲蛹,在蟲蛹羽化的階段也要采取對小麥成長無害的藥劑除掉吸漿蟲,所使用的藥劑不僅要對小麥植株無害,還要對吸漿蟲的殺傷力有所保障,只有這樣才能在小麥成長的周期內將吸漿蟲的數量降低到最低,對小麥產量的危害也降到最低。在防止吸漿蟲的過程中,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在核心示范區、輻射區以及農民自防區都進行藥劑噴灑,并定期的在田地里設網捕捉吸漿蟲的成蟲來做抽樣調查,估算出麥田里的吸漿蟲的數量以此來衡量病蟲防控措施的效果。
2 小麥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的幾項建議
2.1 在麥田內采用生物防控技術
生物控制技術在病蟲害的防治過程中是最綠色的防控措施。生物防控措施主張人工的防控手段,改善生態環境內的小麥和病蟲的管理,在科學的調節手段之下提高病蟲防治效益。麥田是一個較為全面的生態系統,也有著自然運轉的規律,在這樣的生態系統中,威脅小麥生長的病蟲也有著自己的天敵,管理者可以通過保護病蟲的天敵來有效的約束病蟲的數量,這樣不僅能夠減少農藥的使用量,還可以改善生態環境 [4]。
誘控技術也能夠在較大的層面上取代農藥。例如,理化誘控技術就是利用了生物的趨光和趨化等行為習慣,在麥田內設置色板或者是燈光氣味等因素,在不影響小麥生長的狀態下誘殺病蟲。
在使用生物防控技術的時候,不僅可以人為的保護麥田內的病蟲的天敵,還可以有意識在麥田內引入蚜蟲、吸漿蟲和麥圓紅蜘蛛的天敵瓢蟲、食蚜蠅、草蛉等。這些天敵的存在不僅可以豐富麥田這一生態系統的物種種類,還可以完善生態系統的功能,使得小麥能夠受到益蟲的保護,減少病蟲引發的病癥的發病率,提高產量,獲取更加優質的小麥種類。
2.2 在不同的時間節氣內的小麥病蟲害的防治措施
小麥在不同的生長周期會受到不同因素的威脅,如在小麥的抽穗期到灌漿期,麥田內存在的病蟲對于小麥的成長產生的威脅是最大的,在這一階段,對于病蟲害的防控措施就要結合多種不同的藥劑同時進行,比如,將殺蟲劑和植物生長調節劑或者是葉面肥等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運用到日常的藥劑噴灑過程中。
在農作物播種的早春時節,對于麥田的病蟲害發生狀況進行多種形式的調查,對每一片麥田都進行偵查,偵查的方法應當結合當下最新的研究成果,科學高效的掌握麥田的實際信息,倘若發現任何的異常情況都要及時的處理,并對病發區的周圍地帶采用嚴謹的防控措施 [5]。
在麥田的生長周期內,天氣的變化以及周圍環境的變化都是會對小麥的生長造成較嚴重的影響,為此,麥田的管理者應當時刻的關注天氣變化,采用科學的辦法和專業的指導意見改善小麥的種植環境,必要的時候,可以邀請專業的農作物專家在現場對小麥病蟲害的防治進行指導及示范,使小麥病蟲害防治工作時刻保持著科學性和正確性,并及時改正現階段小麥病蟲害防控存在的不足,更新病蟲害預防知識,確保防治措施取得了相應的效率。
2 結語
本文總結了多年小麥種植的經驗,發現了小麥在種植的過程中經常出現的病蟲害問題,歸納了現階段常用的小麥病蟲害防治措施及其防治效果,并對今后的小麥的病蟲害防治措施提出了幾點建議。為了踐行當下社會保護環境的口號,小麥在進行病蟲害防控的過程中也應當適當的減少農藥的使用,采用更加科學的方法,如生物防控措施。同時,為了確保執行效率,在麥田種植的過程中要及時的聽取專家的專業建議,提高小麥的產量,開發出更加高質量的小麥品種。
參考文獻
[1]霍立強.小麥主產區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管理技術[J].現代農村科技, 2014(14): 34.
[2]陳萬權.小麥重大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體系[J]. 植物保護, 2013, 39(5): 16-24.
[3]韓高勇.黃淮冬麥區小麥蟲害種類及生物防治策略[J].現代農業科技, 2011,(7): 176.
[4]孟書麗.小麥高產創建示范田病蟲草害綜合防治技術要點[J].現代農業, 2010 (11): 27.
[5]徐志英,關崇梅,關小燕.陜西優質小麥病蟲害發生趨勢及綜合防治技術研究[J].中國農學通報,2005,21(6): 344-346.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