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經偉
〔摘要〕傳統的鋼琴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理論知識,造成了音樂教育學而不用的重大缺陷;現代社會重視綜合素質人才,大學鋼琴教育也開始意識到增加學生的實踐性的重要性。通過相關人員的不斷努力與探索,現在不少大學的鋼琴教育已經開始朝著現代化教學模式轉變,開設了彈唱專業。實踐證明,我們的教育方向是正確的,但鋼琴教育中確實也存在著一些問題。
〔關鍵詞〕鋼琴教學現狀改善方法
鋼琴對于廣大學生有著較強的吸引力,但是樂理知識的深奧性和復雜性也讓不少鋼琴初學者望而卻步。其實,鋼琴教學和純正的樂理知識的學習存在很大的差異。學生由初期的迷茫到后來的輕車熟路需要歷經很長一段時間,在這期間,老師要做好學生的領路者。老師是學生學好鋼琴的關鍵因素,充分了解學生并進行細心指導,幫助他們建立學習鋼琴的信心,是每位老師的職責。
一、大學鋼琴課程教學的現狀
(一)教材內容不夠合理。教材是老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參照基礎,它的質量直接影響了老師和學生的判斷能力。
音樂知識較為專業,大部分學生對其不了解,更不能夠及時地更正不合理的地方,如果教材內容有稍微的差錯,就會造成學生的認知誤差,形成錯誤的意識,這將對學生以后的學習造成不良影響。大多數教材內容不能及時更新,也是困擾學生學習的主要阻力。僅僅依靠基礎知識的教學外,遠遠不能滿足社會藝術審美的發展需求。另外,選擇教材時,內容難度或者偏低或者偏高,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水平現狀,不能平衡學生之間的差異,極大地影響教學效果。
(二)學生的鋼琴基礎不等
(1)受教育程度不同。高校匯聚了全國各地的學生,學生基礎水平不一,給鋼琴教學增加了難度。由于受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家庭環境和地區教育部門對鋼琴教育的重視程度等原因的影響,大學生掌握鋼琴的程度有很大的差別。有的學生已經達到甚至是超過了專業鋼琴演奏水準,有的略能彈奏簡單的鋼琴曲目,但也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從來沒接觸過鋼琴,學生鋼琴水平差異較大為鋼琴教學帶來很大難題。由于以往大多數學校都著重理論知識的教育,忽視鋼琴教學的實踐性,致使學生的鋼琴彈奏能力偏低。由于鋼琴教學的性質確是一對一的,但大學生人數較多,短時間內實現對學生逐個進行教學的可能性不大。做到因材施教對很多大學來說都有一定的困難,怎樣在可供學生實踐的設備有限的條件下,盡可能照顧到更多的學生,就要求廣大教師改變教育模式,盡可能利用現有的教學條件給學生傳授更多使用的鋼琴知識。(2)音樂領悟力不同。有部分學生可能因為遺傳或家庭文化氛圍的熏陶等原因,對鋼琴的接受能力較強。另外,還有一部分學生對鋼琴有著濃厚的興趣,這也促使他們自覺的進行音樂探索。有著較高音樂領悟力和音樂愛好的學生接受音樂知識的速度較快。相比之下,大部分學生接受新知識的速度較慢。例如,面對同樣的音樂課程,有的學生能夠輕松掌握,而有的學生應對起來卻十分吃力。學生接受知識的能力存在很大的差距,這也給音樂教育工作增加了困難。(3)練琴方法不恰當。鋼琴的學習主要是靠不斷重復的練習,只有對曲目演奏到一定程度,才能孰能生巧,自由發揮。然而很多學生在練琴的過程中不注意方法和技巧,出現“出力不討好”的現象。練琴是勤奮努力的過程,也是開發腦力的過程。在學習彈奏的過程中,應該是手部、身體節奏和反應速度相協調的過程。古人云“學而不思則罔”,可見,思考是做任何一件事的基礎。量的積累定能提高鋼琴水平,練琴是一項長期的工作,但有些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側重練習自己感興趣的曲目,導致曲目的熟練程度極不均衡,不利于學生整體水平的提高。所以,學生要制定詳細的練琴計劃,按步驟、有規律地練習,避免事倍功半。
(三)教學模式和方法相對落后
(1)教師教學水平存在差異。大學老師自身擁有較高的專業素質,然而一個好的學者并不意味著就是一個好的老師。老師傳授給學生知識的能力直接關乎教學水平的高低。比如在講解同一章理論知識的時候,有的老師習慣脫離課本,將理論性較強的樂律知識用學生能夠理解的語言進行教學,而有的老師則習慣按照課本上的概念宣讀。結果顯而易見,前者的教學方法明顯能夠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而后者的教學效果較差。還有的老師注意研究學生接受知識的方式,系統性的、清晰的知識框架有助于學生的理解和記憶,于是在教學過程中將知識進行梳理和概括,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方式,為教與學的順利開展理清了思路。(2)偏離教學目標,阻礙學生學習。大學鋼琴專業開設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藝術文化水平,服務日后的工作和學習。大學鋼琴教育強調的是實踐性,而大部分老師在制定教學計劃的時候很少將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作為重點,忽視了對學生靈活運用知識能力的培養。鋼琴知識在生活中最常見的運用是進行歌曲創作、鋼琴培訓教育和自我欣賞。老師在教學中對學生將來的應用方向不明確,導致教學中出現教學偏差。比如,鋼琴基礎理論知識和彈奏入門技巧是每個學生學好鋼琴必須掌握的技能,而這部分內容卻常常被老師忽略。老師在教學生彈奏簡單的樂曲之后就轉向了更難的曲目,在這種教學方法的循環中學生很難提高自身的實踐性。(3)教學方法和理念落后,不利于培養新型人才。在教師教學的過程中,適當傳授給學生練琴技巧能提高學生的練琴效率,但過多地強調練琴手法或樂感的把握,就會使學生忽略對鋼琴的感情投入。鋼琴只有和感情融合起來,才能實現它的價值和魅力。忽略了對作品中的感情表達,就難以真正理解音樂的美。有的老師則強調學生練習鋼琴曲目的數量,并在短時間內向學生灌輸大量的音樂作品,沒有考慮學生的吸收能力,學生只會機械地為作品進行伴奏,卻不能領會音樂所要表達的主題,更不可能在自己領悟的基礎上對進行音樂創作。以上教學方法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違背了鋼琴教學的初衷。
二、大學鋼琴課程教學的改善方法
(一)編選合理的教材。科學新穎的教學內容是提高鋼琴教學效率的關鍵。針對學生不同程度的鋼琴知識水平,合理設定教學大綱。針對基礎知識薄弱的學生,加入基本的鋼琴認識章節,普及初步知識,做好入門引導,消除學生的恐懼心理。而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要在教材中加入深度的鋼琴知識。密切關注學生的掌握知識的程度,根據不同教學階段的特征,把握知識的難度和范疇,在學生整體水平得到提升的基礎上,增加知識的難度系數,及時推進學習進程。更新知識,加入流行元素,使學生的操作技能和藝術審美更得上時代的步伐。隨著樂器的多元化發展,要加強鋼琴的活學活用程度,不僅為專業的鋼琴演奏打下堅實的基礎,還要掌握和多種樂器的配合能力。
(二)增強教師素質,增強教學責任感。較強的專業素質和崇高的職業道德是優秀的教師衡量標準,學校要加強老師的素質教育工作。擁有過硬的專業知識為學生學好鋼琴提供正確的技術指導,還能增強學生對老師崇拜心理,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較高的職業操守和人格修養,能增加老師的魅力指數和信任感。一個有文化、有修養、有道德的老師在各個方面都為學生做了表率作用,能以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及時解決學生遇到的困難,提高學生的學習信心。優秀的老師會長遠地看待學生的學習生涯。對成績優異的學生不一味地討好,也不會利用他們為自己爭奪榮譽和利益;對學習成績一般的學生耐心指導,解除他們的思想壓力,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幫助他們進步、成長。有責任心的老師在備課方面會投入大量的精力,將自己的教學經驗和學生的學習掌握程度進行全面考慮。在生活中尋找更多適合大多數學生的材料,在講課的時候盡量將知識闡述的生動有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轉變教學模式和方法。傳統的教學模式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老師要在吸取好的經驗的基礎上,轉變教學思路、改進教學方法。隨著科技和社會的不斷進步,教學手段和教學目的上都有了很大變化。以往的鋼琴教學受到各種教學條件的限制,不能結合實際進行教學,學生對專業術語的掌握處于一知半解的狀態。現在,這種情況不再是學習的困擾因素。多媒體技術發展和推廣為老師教學提供了有利的輔助工具,通過它可以同時對多數學生進行教學,而且講解內容更加全面、豐富。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也都隨著教學手段發生了改變。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總結學生的個體差異和認知規律,依照學生接受知識的習慣和速度,循序漸進地進行傳教。注重知識的趣味性,將枯燥的理論轉換成富有節奏的動態演示,使學生產生深刻的印象,達到記憶的目的。在鋼琴實踐中,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坐姿習慣和音樂享受情懷。正確的坐姿和手型是學生學好鋼琴的基礎。老師還要幫助學生端正學琴的目的。音樂能陶冶情操,給人帶來不一樣的文化養分,應該引導學生體會鋼琴學習中的快樂意義。為了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老師應該讓學生之間進行學習交流。分小組進行學習和聯系,將學習程度懸殊的學生安排在同一組內,揮發互幫互助的精神,使學生之間產生濃厚的學習氛圍。
從文中我們可以清楚地了解到鋼琴教育中還存在不少問題,鋼琴教學是大學音樂教育的重要分支,也是提高學生藝術欣賞水平的主要途徑,我們要充分重視鋼琴教育的實踐性,轉變教學方式,改進教材內容,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鋼琴的彈奏能力,促進鋼琴教育新模式的發展,為社會培育出更多的復合型人才。
(責任編輯:劉小紅)
參考文獻:
[1]唐榕.淺議高校鋼琴教學的現狀和改革策略[J].科教文匯, 2011,( 7):61-66
[2]紀靜.當前鋼琴教學的理性思考[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3,(22):61-71
[3]羅曉云.大學鋼琴教學的現狀及改善措施[J].藝術時尚(下旬刊), 2014,(2):45-53
[4]李亞軍.當前高校鋼琴教學的存在現狀及解決策略[J].音樂大觀, 2013,(6):5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