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鳳明+王俊仁+呂宏飛+解小林+陳春+王祝彩+張小惠+韓素華+呂以忠
摘要:江蘇省大華種業集團有限公司用揚麥13與蘇麥6號品種雜交,后代進行嚴格選擇,育成抗病高產的小麥新品種華麥6號。該品種農藝性狀優良,穗粒結構協調,播期彈性大,適應性強;抗赤霉病、抗倒伏能力強;在2009—2013年的江蘇省淮南小麥中間試驗中表現出較好的豐產性、穩產性、廣適性,具備抗梭條花葉病的優良特性,在江蘇淮南麥區特別是梭條花葉病重發區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和利用價值。
關鍵詞:華麥6號;抗梭條花葉病;選育;應用
中圖分類號:S512.103.4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2-1302(2014)11-0103-03
受全球氣候變暖影響,近年來,江蘇暖冬氣候出現頻繁,由此引發對溫度反應敏感的小麥梭條花葉病的發生呈加重趨勢[1]。在江蘇蘇中、沿江麥區,小麥梭條花葉病已成為冬前和開春的主要病害。江蘇省大華種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本公司)自21世紀初加強小麥抗梭條花葉病的選育與研究,選育了一批抗梭條花葉病小麥新品系,所選育的高產、穩產抗梭條花葉病品種華麥6號于2013年11月通過江蘇省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為蘇審麥201304,適宜江蘇省淮南麥區種植;目前該品種已參加國家長江中下游小麥新品種第二輪區域試驗,已申請農業部品種權保護,申請號為20110664.0。
1選育經過
本公司自21世紀初針對江蘇省小麥生產上梭條花葉病流行的現狀,引進收集、篩選、鑒定國內外優質、多抗小麥種質資源,其中安徽省2002年審定的揚麥13,為安徽省重點推廣小麥品種,2003年通過江蘇省引種認定,為長江下游弱筋小麥優勢產業帶建設核心品種之一;該品種豐產、穩產性較好,株型緊湊,農藝性狀優良,抗赤霉病,梭條花葉病雖然發病較重,但恢復較快。蘇麥6號1999年通過江蘇省審定,品質優良,株型松散度適中,高抗梭條花葉病[2],連續3年在本公司白馬湖育種基地的梭條花葉病病圃中表現抗梭條花葉病,且抗性穩定。基于此,于2002年春在本公司白馬湖育種基地上,以揚麥13為母本、蘇麥6號為父本進行雜交;2002—2003年種植F1代;2003—2007年在F2~F5代病圃中種植的大群體中連續選擇單株、株行進行比較;2007—2008年對所選擇的株行在本公司的淮安、東臺、射陽、金湖、通州等試驗站進行產量、農藝性狀等綜合性狀鑒定,其中編號為0722號系表現產量性狀好、抗性強;2008—2009年暫定名為華麥0722,參加本公司組織的小麥多點品比試驗;2009—2010年參加江蘇省淮南小麥預備試驗;2010—2012年參加江蘇省淮南小麥區域試驗,表現突出;2012—2013年參加江蘇省淮南小麥生產試驗(圖1)。
2產量表現
2.1本公司鑒定情況
由表1可知,2007—2008年本公司多點品系鑒定試驗中,華麥6號平均產量8250.00kg/hm2,比對照揚麥11號增產17.02%;2008—2009參加本公司組織的小麥新品系多點品比試驗,平均產量7708.50kg/hm2,比對照揚麥11號增產5.66%,增產極顯著;2009—2010年續試,平均產量6736.35kg/hm2,比對照揚麥11號增10.21%,增產極顯著;多點試驗3年平均產量7564.95kg/hm2,比對照揚麥11號增產10.94%。
2.2參加江蘇省中間試驗產量表現
由表2可知,2009—2010年參加江蘇省淮南小麥預備試驗表現較好,5個試點平均產量7460.7kg/hm2,比對照揚麥11號增產11.13%,居32個參試品種第3位;2010—2011年度參加江蘇省淮南小麥區域試驗,9個試點平均產量7315.2kg/hm2,比對照揚麥11號增產7.02%,差異極顯著,居13個參試品種第3位;2011—2012年度續試,9個試點平均產量6351.0kg/hm2,比對照揚麥11號增產5.97%;2012—2013年參加江蘇省淮南小麥生產試驗,7個試點平均產量6428.4kg/hm2,較對照揚麥11號增產4.21%。
進一步分析江蘇省中間試驗1年預試2年區試1年生產試驗的結果,30個試點中有29個試點增產,增產率達96.7%,增產最高點的增幅達16.8%;產量在7500kg/hm2以上的試點有5個點次,占試點總數的20%,產量在6750kg/hm2以上的試點有8個點次,占試點總數的32%。說明華麥6號高產穩產性好,產量一般穩定在6750kg/hm2以上,高產田塊可達7500kg/hm2以上。
3主要特征特性
3.1農藝性狀優良、穗粒結構協調
據江蘇省中間試驗表現,該品種春性,幼苗直立,葉片適中,葉色綠,分蘗性強,株型較緊湊;株高80cm左右,全生育期212d左右,比揚麥11遲2d;成穗數多,一般有效穗480萬/hm2左右,每穗實粒數40粒左右,千粒質量38~39g;穗紡錘形,長芒、白殼、紅粒、半硬質,后期熟相較好(表3)。
3.2播期彈性大,適應性強
江蘇省淮南麥區各地種植試驗示范結果表明,該品種播期彈性大,適應性強,在10月22日至11月20日播期范圍內均可獲得理想的田間長勢和產量表現。2010—2011年江蘇省鹽城、淮安、蘇州等地10月22日至11月9日播種,平均株高76cm,全生育期213d,穗數496.8萬/hm2,穗粒數39.4粒,千粒質量39.3g,平均產量達7315.2kg/hm2;2011—2012年江蘇省鹽城、淮安、蘇州等地10月26日至11月14日播種,平均株高82.9cm,全生育期208d,穗數490.5萬/hm2,穗粒數41.5粒,千粒質量36.2g,在揚州點灌漿期遭遇高溫高濕白粉病大發生的情況下,平均產量仍達6351kg/hm2;2012—2013年繼續在上述地區示范種植,10月23日至11月20日播種,平均株高79.8cm,全生育期210d,穗數498萬/hm2,穗粒數36.5粒,千粒質量38.6g,平均產量達6334.5kg/hm2(表4)。3年不同地區不同播期情況下華麥6號表現穗粒結構協調,田間長勢優良,播期彈性大,適應性強。
3.3抗梭條花葉病,綜合抗性好
華麥6號抗梭條花葉病,經江蘇省農科院植保所鑒定,2009—2010年、2010—2011年、2011—2012年華麥6號梭條花葉病的病情指數分別為0、0、7.6,抗性評價分別為高抗、高抗、中抗,是一個抗梭條花葉病且抗性穩定的小麥新品種。
華麥6號抗赤霉病,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鑒定,2009—2010年、2010—2011年、2011—2012年華麥6號赤霉病的嚴重度分別為2.85、1.20、2.59,表現出良好的赤霉病抗性。
華麥6號高抗穗發芽。經江蘇省農科院植保所鑒定,2009—2010年、2010—2011年、2011—2012年華麥6號的穗發芽率和相對發芽指數分別為0.54、0.01、0和0、1.24、0.015,抗性評價達高抗標準。
華麥6號抗倒性較好,2009—2013年的江蘇省1年預試2年區試1年生產試驗30個試點中僅有1個點有輕微倒伏,嚴重度2~3,2年區試和1年生試產量在6750kg/hm2以上的試點有13個點次,占試點總數的52%,說明華麥6號是一個高產抗倒、增產潛力大的小麥新品種。
4應用前景分析
小麥梭條花葉病是由土壤中禾谷多黏菌為介體傳播的土傳病毒病[3],別稱黃花葉病,自20世紀末已成為危害我國小麥生產的重要病毒病之一。江蘇省是全國小麥主產區之一,年種植面積200萬hm2以上,自1990年以來,小麥梭條花葉病在江蘇省每年發病達66.7萬hm2以上,感病田塊減產一般達10%~20%,重發病田塊減產可達60%~70%,由于目前
還沒有有效的藥劑防治此病,而培育抗病品種是解決生產上這一問題最行之有效、最快捷的方法,采用抗感品種間雜交,后代進行嚴格選擇,可以育成抗病高產的小麥品種[4-7]。
華麥6號是江蘇省大華種業集團有限公司以高產、穩產、多抗小麥品種揚麥13為母本、高抗梭條花葉病小麥品種蘇麥6號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的小麥新品種,集高產、穩產、廣適、抗梭條花葉病、抗赤霉病、抗倒伏于一體,在2009—2013年的江蘇省淮南小麥中間試驗中表現出較好的豐產性、穩產性、廣適性,因其具備抗梭條花葉病的優良特性,而在江蘇淮南麥區特別是梭條花葉病重發區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和利用價值。
參考文獻:
[1]謝仁康,謝成林,楊永春,等.小麥梭條花葉病發生特點與栽培控制對策[J].江蘇農業科學,2006(2):72-73.
[2]李斌麒,黃昌,陳鳳生,等.優質高產小麥新品種蘇麥6號[J].麥類作物學報,1999,19(6):66.
[3]陳利鋒,徐敬友.農業植物病理學:南方本[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1.
[4]姚金保,姚國才,楊學明,等.小麥抗梭條花葉病品種的鑒定和選育[J].麥類作物學報,2007,27(2):345-348.
[5]孫蘇陽,李海軍,王永軍,等.高產廣適多抗小麥主推品種淮麥25的特征特性及高產栽培技術[J].江蘇農業科學,2013,41(4):92-93.
[6]谷成林,肖群,金彥剛,等.小麥品種明麥1號的選育及栽培技術要點[J].江蘇農業科學,2012,40(2):71-72.
[7]周鳳明,王子明,解曉林,等.高產優質多抗小麥新品種華麥5號的選育與應用[J].江蘇農業科學,2012,40(4):112-113.
3.3抗梭條花葉病,綜合抗性好
華麥6號抗梭條花葉病,經江蘇省農科院植保所鑒定,2009—2010年、2010—2011年、2011—2012年華麥6號梭條花葉病的病情指數分別為0、0、7.6,抗性評價分別為高抗、高抗、中抗,是一個抗梭條花葉病且抗性穩定的小麥新品種。
華麥6號抗赤霉病,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鑒定,2009—2010年、2010—2011年、2011—2012年華麥6號赤霉病的嚴重度分別為2.85、1.20、2.59,表現出良好的赤霉病抗性。
華麥6號高抗穗發芽。經江蘇省農科院植保所鑒定,2009—2010年、2010—2011年、2011—2012年華麥6號的穗發芽率和相對發芽指數分別為0.54、0.01、0和0、1.24、0.015,抗性評價達高抗標準。
華麥6號抗倒性較好,2009—2013年的江蘇省1年預試2年區試1年生產試驗30個試點中僅有1個點有輕微倒伏,嚴重度2~3,2年區試和1年生試產量在6750kg/hm2以上的試點有13個點次,占試點總數的52%,說明華麥6號是一個高產抗倒、增產潛力大的小麥新品種。
4應用前景分析
小麥梭條花葉病是由土壤中禾谷多黏菌為介體傳播的土傳病毒病[3],別稱黃花葉病,自20世紀末已成為危害我國小麥生產的重要病毒病之一。江蘇省是全國小麥主產區之一,年種植面積200萬hm2以上,自1990年以來,小麥梭條花葉病在江蘇省每年發病達66.7萬hm2以上,感病田塊減產一般達10%~20%,重發病田塊減產可達60%~70%,由于目前
還沒有有效的藥劑防治此病,而培育抗病品種是解決生產上這一問題最行之有效、最快捷的方法,采用抗感品種間雜交,后代進行嚴格選擇,可以育成抗病高產的小麥品種[4-7]。
華麥6號是江蘇省大華種業集團有限公司以高產、穩產、多抗小麥品種揚麥13為母本、高抗梭條花葉病小麥品種蘇麥6號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的小麥新品種,集高產、穩產、廣適、抗梭條花葉病、抗赤霉病、抗倒伏于一體,在2009—2013年的江蘇省淮南小麥中間試驗中表現出較好的豐產性、穩產性、廣適性,因其具備抗梭條花葉病的優良特性,而在江蘇淮南麥區特別是梭條花葉病重發區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和利用價值。
參考文獻:
[1]謝仁康,謝成林,楊永春,等.小麥梭條花葉病發生特點與栽培控制對策[J].江蘇農業科學,2006(2):72-73.
[2]李斌麒,黃昌,陳鳳生,等.優質高產小麥新品種蘇麥6號[J].麥類作物學報,1999,19(6):66.
[3]陳利鋒,徐敬友.農業植物病理學:南方本[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1.
[4]姚金保,姚國才,楊學明,等.小麥抗梭條花葉病品種的鑒定和選育[J].麥類作物學報,2007,27(2):345-348.
[5]孫蘇陽,李海軍,王永軍,等.高產廣適多抗小麥主推品種淮麥25的特征特性及高產栽培技術[J].江蘇農業科學,2013,41(4):92-93.
[6]谷成林,肖群,金彥剛,等.小麥品種明麥1號的選育及栽培技術要點[J].江蘇農業科學,2012,40(2):71-72.
[7]周鳳明,王子明,解曉林,等.高產優質多抗小麥新品種華麥5號的選育與應用[J].江蘇農業科學,2012,40(4):112-113.
3.3抗梭條花葉病,綜合抗性好
華麥6號抗梭條花葉病,經江蘇省農科院植保所鑒定,2009—2010年、2010—2011年、2011—2012年華麥6號梭條花葉病的病情指數分別為0、0、7.6,抗性評價分別為高抗、高抗、中抗,是一個抗梭條花葉病且抗性穩定的小麥新品種。
華麥6號抗赤霉病,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鑒定,2009—2010年、2010—2011年、2011—2012年華麥6號赤霉病的嚴重度分別為2.85、1.20、2.59,表現出良好的赤霉病抗性。
華麥6號高抗穗發芽。經江蘇省農科院植保所鑒定,2009—2010年、2010—2011年、2011—2012年華麥6號的穗發芽率和相對發芽指數分別為0.54、0.01、0和0、1.24、0.015,抗性評價達高抗標準。
華麥6號抗倒性較好,2009—2013年的江蘇省1年預試2年區試1年生產試驗30個試點中僅有1個點有輕微倒伏,嚴重度2~3,2年區試和1年生試產量在6750kg/hm2以上的試點有13個點次,占試點總數的52%,說明華麥6號是一個高產抗倒、增產潛力大的小麥新品種。
4應用前景分析
小麥梭條花葉病是由土壤中禾谷多黏菌為介體傳播的土傳病毒病[3],別稱黃花葉病,自20世紀末已成為危害我國小麥生產的重要病毒病之一。江蘇省是全國小麥主產區之一,年種植面積200萬hm2以上,自1990年以來,小麥梭條花葉病在江蘇省每年發病達66.7萬hm2以上,感病田塊減產一般達10%~20%,重發病田塊減產可達60%~70%,由于目前
還沒有有效的藥劑防治此病,而培育抗病品種是解決生產上這一問題最行之有效、最快捷的方法,采用抗感品種間雜交,后代進行嚴格選擇,可以育成抗病高產的小麥品種[4-7]。
華麥6號是江蘇省大華種業集團有限公司以高產、穩產、多抗小麥品種揚麥13為母本、高抗梭條花葉病小麥品種蘇麥6號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的小麥新品種,集高產、穩產、廣適、抗梭條花葉病、抗赤霉病、抗倒伏于一體,在2009—2013年的江蘇省淮南小麥中間試驗中表現出較好的豐產性、穩產性、廣適性,因其具備抗梭條花葉病的優良特性,而在江蘇淮南麥區特別是梭條花葉病重發區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和利用價值。
參考文獻:
[1]謝仁康,謝成林,楊永春,等.小麥梭條花葉病發生特點與栽培控制對策[J].江蘇農業科學,2006(2):72-73.
[2]李斌麒,黃昌,陳鳳生,等.優質高產小麥新品種蘇麥6號[J].麥類作物學報,1999,19(6):66.
[3]陳利鋒,徐敬友.農業植物病理學:南方本[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1.
[4]姚金保,姚國才,楊學明,等.小麥抗梭條花葉病品種的鑒定和選育[J].麥類作物學報,2007,27(2):345-348.
[5]孫蘇陽,李海軍,王永軍,等.高產廣適多抗小麥主推品種淮麥25的特征特性及高產栽培技術[J].江蘇農業科學,2013,41(4):92-93.
[6]谷成林,肖群,金彥剛,等.小麥品種明麥1號的選育及栽培技術要點[J].江蘇農業科學,2012,40(2):71-72.
[7]周鳳明,王子明,解曉林,等.高產優質多抗小麥新品種華麥5號的選育與應用[J].江蘇農業科學,2012,40(4):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