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亦涵+姜衛兵+魏家星
摘要:橄欖原產我國,種類豐富,應用悠久,但目前缺乏對橄欖樹種資源園林特性的系統總結。筆者依據相關文獻,歸納了橄欖樹的主要種類和生物學特征,提煉了橄欖樹的文化內涵及觀賞特征,闡述了橄欖樹在現代城鄉園林綠化中的主要應用途徑,分析了橄欖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關發展對策。
關鍵詞:橄欖;園林特性;開發應用
中圖分類號:S667.509.9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2-1302(2014)11-0202-03
橄欖(Canariumalbum)枝葉茂密,屬于常綠樹種,適應于亞熱帶和熱帶氣候條件;經濟價值較高,園林觀賞價值也逐漸為人們所青睞。橄欖文化底蘊深厚,早在2000多年前在《三鋪黃圖》就有記載,在世界各國都有重要的地位。
1橄欖資源
橄欖,別稱青果,諫果。我國栽培的橄欖屬于橄欖科(Burseraceae)橄欖屬(Canarium),主要分布在閩江流域,以閩清、閩侯、福州的比較著名,被稱為福建珍果,并被譽為“閩清三寶”之一。橄欖在海南、四川、重慶、云南、貴州、浙江等地也有一定的栽培面積。
油橄欖(Oleaeuropaea)屬木犀科(Oleaceae)木犀欖屬(OleaLinn.),原產于小亞細亞,也泛稱“橄欖”,經廣泛傳播種植從發源地經希臘擴展到地中海沿岸地區,已經有4000多年的栽培歷史。西班牙、意大利和希臘為集中產地,20世紀時引入我國。
油橄欖,即人們所說的橄欖(Chineseolive),翻譯為“中國的橄欖”,因此,在民眾和文學作品,甚至某些專業文獻中常常將兩者混淆[1]。
橄欖科植物有16屬500余種,分布于熱帶、亞熱帶地區。我國有3屬13種,分別為馬蹄果屬(ProtiumBurm.f)、嘉欖屬(GarugaRoxb.)、橄欖屬(CanariumLinn.)。筆者主要闡述在我國具有一定觀賞價值在園林綠化中已經得到廣泛應用或有潛在應用價值的橄欖屬植物。橄欖屬有100余種常綠喬木植物,主要有26種,分布在我國的橄欖有7種,分別為橄欖、烏欖、方欖、小葉欖、毛葉欖、越南橄欖、滇欖[1](表1),多見于季雨林、常綠闊葉林及其次生林中。作為果樹栽培的有橄欖和烏欖2種。
橄欖樹的生命力旺盛,適應性強,是有名的長壽樹種,在河灘、洲地、山丘、坡地以及房前屋后、零星雜地均可種植。橄欖有很高的利用價值,橄欖營養豐富,含有17種人體所需要的氨基酸,果肉富含鈣質與維生素C。橄欖除供人鮮食外,還可加工制成各種蜜餞果品,此外,橄欖的核殼可煉制活性炭,核仁可以榨油。橄欖既是佳果又為良藥,是傳統中藥材,中醫素來稱橄欖為“肺胃之果”[2-3]。橄欖不僅僅作為亞熱帶水果,更因為它四季常青、樹形美觀而被廣泛用作庭陰樹、行道樹或觀果樹,橄欖的觀賞價值也逐漸為人們所喜愛。橄欖樹根深葉茂,四季常青,具有鞏固土壤、保持水土的作用,對凈化空氣、美化環境有著不可磨滅的作用。橄欖在創造經濟效益的同時,兼顧到園林景觀的作用,提高了綜合利用價值。
2橄欖文史薈萃
古往今來,人們喜歡橄欖,是因為橄欖栽培歷史悠久,逐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橄欖文化。大文豪蘇東坡《橄欖》詩中寫道:“紛紛青子落紅鹽,正味森森苦且嚴。待得微甘回齒頰,已輸崖蜜十分甜?!北砻鏖蠙靷涫苋藗兊那嗖A。
2.1神話溯源——橄欖的和平意蘊
隨著千百年來文明的孕育與發展,橄欖樹已與人類的命運息息相關,在西方文明中留下了濃墨重彩。據《圣經·舊約·創世紀》記載,上帝降洪水滅世。諾亞放出鴿子,鴿子口銜一枝橄欖葉子飛回,表示洪水已退去,人類和自然又重新獲得生機,人們便把鴿子和橄欖枝當作和平的象征。
在希臘傳說中,雅典娜用利劍劈山,那里當即長出1棵橄欖樹。雅典娜的禮物受到人們的歡迎。在羅馬神話中,大力神手中橄欖木制作的手杖一觸地,就有1棵橄欖樹生長出來。從此,橄欖樹成為地中海沿岸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4]。
在奧林匹克競技會的起源上,赫拉克勒斯也同橄欖聯系在了一起。給競賽獲勝者的獎勵是植物半神的標志——一枝圣橄欖枝[5]。以橄欖枝作為奧運會的精神,作為奧林匹克運動精神的象征,寓意深刻,影響久遠。古希臘人認為,橄欖樹是雅典保護神雅典娜帶到人間,是神的賜予,用橄欖枝編織的橄欖花冠是最神圣的獎品,能獲得它是最高的榮譽[6]。1896年,第一屆現代奧運會在希臘舉行,冠軍獎牌雕有希臘女神雅典娜像,手持橄欖葉織成的花冠象征勝利。2004年,雅典奧運會火炬的外形是卷起的橄欖葉,像是向上噴發的烈火,表達
喬木,高10~25m,胸徑可達150cm。葉披針形或橢圓形,果卵圓形至紡錘形,成熟時黃綠色;外果皮厚,干時有皺紋;花期4—5月,果10—12月成熟產福建、臺灣、廣東、廣西、云南,野生于海拔1300m以下的溝谷和山坡雜木林中,或栽培于庭園、村旁
2烏欖(CanariumpimelaKoening.)喬木,高達20m,胸徑達45cm。葉寬橢圓形、卵形或圓形,稀長圓形,頂端急漸尖,尖頭短而鈍;果成熟時紫黑色,狹卵圓形,外果皮較薄,干時有細皺紋?;ㄆ?—5月,果期5—11月產廣東、廣西、海南、云南;生長于海拔1280m以下的雜木林內
3方欖(CanariumbengalenseRoxb.)喬木,高15~25m,胸徑75~120cm。葉長圓形至倒卵狀披針形,果綠色,紡錘形或倒卵形,果期7—10月產廣西(龍州)、云南(西疇、屏邊);生于海拔400~1300m的雜木林中
4小葉欖(CanariumparvumLeenh)灌木或小喬木,高3~8m,胸徑15~30cm;葉卵形、橢圓狀卵形至近圓形,果黃綠色,紡錘形,兩端銳尖,花期11月至次年5月,果11月成熟產云南河口;生于海拔120~700m的濕潤山谷雜木林中
5毛葉欖(CanariumsubulatumGuil.)喬木,高20~35m,胸徑30~65cm,有時落葉。葉先端漸尖,尖頭鈍或急尖,果卵形或橢圓形,果9月成熟產云南西雙版納及雙江、盈江;生長于海拔240~1500m的季雨林或溝谷疏林中
6越欖(CanariumtonkinenseEngl.)喬木,高15m,胸徑70cm。葉卵形或長圓形,果干時紅褐色,橢圓形,兩端鈍,外果皮?。换ㄆ?—6月,7—8月果熟產云南河口的檳榔寨(海拔170~180m),栽培或野生
7滇欖(CanariumstrictumRoxb.)大喬木,高達50m,胸徑1m,樹皮灰白色。葉卵狀披針形至橢圓形,果倒卵圓形或橢圓形,果4—5月成熟產于云南西雙版納
了促進各國人民溝通的愿望。
1945年10月,聯合國正式成立,它的徽章圖案是用2根橄欖枝襯托著整個地球,意味著爭取世界和平。5年后,為紀念社會主義國家在華沙召開的世界和平大會,西班牙大師畢加索特意揮毫,畫了1只昂首展翅的鴿子,智利著名詩人聶魯達把它稱為“和平鴿”。表明橄欖在世界文化歷史上,占據著重要的地位。
2.2人間佳話——橄欖的苦甜哲理
橄欖之名出于《食療本草》,又有青果、諫果、余甘子之稱。元代農學家王禎在《農書》中寫道:“其味苦澀,久之方回甘味。”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對橄欖果的形狀及防病療疾功效進行了詳盡的描述。
相傳唐代貞觀年間,魏征送橄欖讓皇后用此果沏茶給皇帝喝?;实酆攘擞X得苦澀難咽,皇后告訴他茶里泡了橄欖果?;实蹪u漸品出了橄欖苦中有甜,比喻忠諫之言,雖逆耳,但利民,于人健康有益?;实蹫榱吮碚梦赫饔眯牧伎嗟膭裰G,將橄欖果取名為諫果。宋代詩人王禹偁橄欖詩中寫道:“江東多果實,橄欖稱珍奇。北人將就酒,食之先顰眉。皮核苦且澀,歷口復棄遺。良久有回味,始覺甘如飴。我今何所喻,喻彼忠臣詞。直道逆君耳,斥逐投天涯。世亂思其言,噬臍焉能追。寄語采詩者,無輕橄欖詩?!彼未娙藙⒖饲f也在念奴嬌中描寫道“須信諂語尤甘,忠言最苦,橄欖何如蜜”。
2.3詩詞歌賦——橄欖的風姿意境
橄欖果實在收獲之季,引發古人無限遐想,宋代詩人李洪寫道“荔子如丹橄欖青,紅蕉葉落古榕清”。蘇軾“風前橄欖星宿落,月下桄榔羽扇開。”寄情于橄欖,更是道出橄欖的自然韻味。詩人艾性夫將自己的感情賦予橄欖之上寫出“世味幾時回橄欖,秋山隨地著蘧廬”,將國家興亡與橄欖聯系起來,感慨于帝王無能,寄情與橄欖,這種凄楚的情調,可謂將橄欖的韻味表達的淋漓盡致。
更有白居易寫道“面苦桄榔裛,漿酸橄欖新。牙檣迎海舶,銅鼓賽江神?!泵枋龉賵鍪艽斓谋兄?。“桃榔雨醉江城夜,橄欖風吟野驛秋?!薄澳余⒄峒丫尺h,橄欖甜苦亦相并?!钡仍娋涠冀o橄欖平添了一股凄楚的情調,詠唱千年而不衰。
我國臺灣地區當代女作家三毛看重橄欖樹飽含的情感因素,她創作一首纏綿悱惻的懷鄉之曲,名為《橄欖樹》。在她的筆下橄欖樹是對鄉土依戀的掙脫,是對更加廣闊世界的追尋,是對永久和平的向往[4]。
3橄欖觀賞價值
橄欖為常綠喬木,葉色蒼翠、樹姿雄偉、枝葉茂密、樹形較大、外形挺拔、觀賞外輪廓形成氣勢恢宏的視覺體驗(表2)。
歷年來,關于文人墨客對橄欖樹種的渲染不勝枚舉,正如宋代詩人李洪在鷓鴣天里寫道“壓枝橄欖渾如畫,透甲香橙半弄黃”的景觀意境。在觀賞橄欖的同時,更能為它的文化蘊意所帶入,或平和、或靜謐。這種潛在的表達方式更是千百年來園林造景的魅力所在。
4橄欖在城鄉園林綠化中的應用
橄欖樹適應性強、壽命長,在惡劣的環境條件下也很容易成活,是理想的低維護成本園林綠化樹種。因此,在城鄉園林綠化中被廣泛應用。
4.1行道樹
行道樹是道路綠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為行人遮陰,同時能起到美化街道、降塵、降噪、減少污染的作用。橄欖在中國南部(福建、廣州等地)被用作行道樹的樹種[5]。
4.2園景樹
橄欖樹種樹冠開闊,樹形優美,點綴在草坪或庭院中,成為獨立觀賞的景物,也可叢植、群植作為群體觀賞或成為背景林。
4.3經濟林
橄欖作為傳統特產名果,經濟價值高。在閩江兩岸等地大面積的作為經濟作物種植,目前,形成了綿延數5km的“橄[CM(24*3]欖帶”[6]。同時也以觀光果園的形式存在,不僅為人們提
供采摘水果的田園樂趣,更因為鮮美的果實吸引鳥類前來覓食,構建了良好的生態系統,并美化了環境。
4.4防護林
橄欖根深葉茂,不僅防風降噪,還有助于保持水土。在閩清縣梅溪鄉溪頭村塔山,原來是水土流失地,1985年種植橄欖10hm2,目前,光禿禿的地面已經郁郁蔥蔥,形成了名副其實的綠色果園[7]。
5我國橄欖資源在開發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5.1偏重食用價值的開發,忽視園林綠化的作用
橄欖樹四季常青,常年長勢不衰,樹形美觀,可以作為行道樹、庭院樹或防風林,對綠化、美化環境都有很高的價值。目前,大部分都是以食用為目的的研究分類,綠化環境應用意識還比較淡薄,橄欖除了食用價值外,對改善環境污染和防風防塵等還具備良好效果。
5.2種類資源多,缺乏園林應用價值的評價
橄欖品種豐富,但在園林應用的種類很少。原因是對橄欖的研究仍停留在食用分類上,對園林應用研究涉及較少;橄欖開發利用前景廣闊,蘊藏著很高的綜合利用價值[8]。
5.3歷史文化挖掘不夠,缺乏配置意境
橄欖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但在園林應用中缺乏文化的表達,只著眼于自然生態性。園林應用中應著眼于對豐富文化內涵的詮釋,展現出獨具魅力的橄欖文化,使文化與景觀相融,展現景觀意境,激發人們對美好蘊意的想象。
5.4對橄欖認知度低,缺乏系統配套栽培技術
橄欖是深根性樹種,主根發達,側根稀少,在綠化中習慣大苗移植,導致成活率低,因而橄欖常被認為難種易管,這是影響橄欖發展的突出問題[9]。近年來,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對橄欖苗木移植問題進行了試驗研究,結果小苗成活率高[10],對橄欖開展科學、系統的研究成為當務之急。橄欖分布密集的地區多數交通不便,缺乏配套栽培技術,造成大部分資源浪費,完善系統的配套栽培技術研究更是刻不容緩[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