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即發芽床土>浸種溫度>浸種時間;各處理間發芽指數及發芽速度均無顯著性差異,各處理間株高無顯著性差異。可見土質是無芒雀麥的首要"/>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趙霞+葉林
摘要:采用3因素3水平正交試驗,研究不同浸種溫度、浸種時間、土質對無芒雀麥(BromusinermisLeyss.)種子萌發生長的影響。結果表明:各因素對發芽率的影響大小為:C>A>B,即發芽床土>浸種溫度>浸種時間;各處理間發芽指數及發芽速度均無顯著性差異,各處理間株高無顯著性差異。可見土質是無芒雀麥的首要限制因子,風沙土更適宜無芒雀麥種子的萌發及生長。
關鍵詞:無芒雀麥;土壤密度;發芽勢
中圖分類號:S543+.801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1302(2014)11-0243-02
無芒雀麥(BromusinermisLeyss.)是禾本科雀麥屬多年生根莖型優質牧草,株高80~120cm,根莖分蘗強,具有生長快、再生性強等特點,對氣候條件的適應性很強,抗雜草、抗寒、抗旱、耐澇,是我國北方廣大地區退耕還草、牧草產業化和公路、鐵路護坡的最佳牧草之一,既可作牧草,也可作為草坪的建群種、優勢種[1]。寧夏南部山區地處我國黃土高原向干旱風沙區過渡地帶,包括固原地區6縣以及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的鹽池、同心2縣,水土流失及土地沙化是該區域最突出的生態問題。1949年以來,寧南山區進行過數次區域生態環境建設的恢復與重建工程,都因種種原因沒有堅持下來[2]。目前,關于無芒雀麥研究已有很多,學者們多從鹽脅迫[3]、沙埋深度[4]、種植密度[5]、施肥及混播[6-9]等方面探討各因素對無芒雀麥生長發育、種子質量及產量的影響,關于無芒雀麥在不同類型土壤中種子發芽特性的研究較少。本試驗探討寧夏南部山區風沙土、黑壚土、灰鈣土3種典型土壤類型對無芒雀麥的發芽特性及生長狀況的影響,旨在為寧夏南部山區退耕還林還草提供科學依據。
1材料與方法
1.1材料
試驗用的無芒雀麥品種為Calton,種子引自加拿大(寧夏克勞沃草業有限公司)。試驗在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西夏區軍馬場園藝場大棚中進行。風沙土采自寧夏回族自治區鹽池縣花馬池鎮四墩子村,黑壚土采自固原市原州區東紅村,灰鈣土采自同心縣城北村。無芒雀麥植物學性狀及相關生理生化指標在寧夏大學農學院測定。
1.2方法
本試驗采用3因素3水平正交試驗設計[10-11]。在溫度可調的溫控箱中設置20、25、30℃3個溫度;浸種時間設10、15、20h3個處理;發芽床土設風沙土、黑壚土、灰鈣土3個處理。試驗共設9個處理,3次重復,27個小區隨機排列進行試驗(表1)。
3次重復中有1粒種子萌發,即為發芽起始,每24h統計1次發芽種子數,7d后統計發芽率、發芽勢、發芽指數、發芽速度。用直尺測量根系長度、株高。用千分之一天平稱量干質量、鮮質量[12]。參照國際種子檢驗規程,以胚根突破種皮,伸出1mm為發芽標準,第4天進行初次計數。第7天每皿隨機取10株幼苗,在坐標紙上測胚芽長、胚根長。硬實種子按未發芽處理。
1.3數據處理
采用用SPSS18軟件分析數據。
2結果與分析
2.1不同處理對無芒雀麥種子萌發的影響
發芽率、發芽勢、發芽指數、發芽速度可以直接反映無芒雀麥種子的萌發程度。由表3可以看出,處理6下無芒雀麥種子發芽率最高,為95%,其次為處理4,再次為處理8,均超過了90%,處理3發芽率最低,且與處理6差異顯著。處理6下無芒雀麥種子發芽勢最大,為91%,其次是處理4、處理8,處理3最小,僅為65%。各處理間發芽指數、發芽速度均無顯著性差異,處理6下無芒雀麥種子發芽指數、發芽速度均最大,處理3下無芒雀麥種子的發芽指數、發芽速度均最小。
2.2不同處理對無芒雀麥根系長度及株高的影響
由表4可知,處理6的無芒雀麥根系長度與處理3差異顯著,其余各處理間無顯著性差異。處理6下無芒雀麥根系最長,為6.8cm,其次為處理8,處理3根系最短,僅為4.6cm。各處理間株高無顯著性差異。處理6下無芒雀麥株高最高,為25.6cm,其次為處理8。
2.3不同處理對無芒雀麥生物量的影響
由表5可知,處理6下無芒雀麥生物量最高,為210.8g/m2,處理組合為:A2B3C1;其次為處理4,無芒雀麥生物量為204.6g/m2,處理3下無芒雀麥生物量最低,僅為142.6g/m2。[CM(20*5]各因素對無芒雀麥生物量影響由大到小依次為:C>A>B,即發芽床土>浸種溫度>浸種時間。
3結論與討論
本試驗結合寧夏回族自治區當地退耕還林還草實際情況,采用正交試驗,考察浸種溫度、浸種時間、不同土壤類型對無芒雀麥生長發育、種子質量及產量的影響,結果表明,處理6下無芒雀麥種子發芽率最高,為95%,處理3下發芽率最低,且與處理6呈顯著性差異。處理6下無芒雀麥種子發芽勢最大,處理3最小。各處理間發芽指數及發芽速度均無顯著性差異,處理6下無芒雀麥種子發芽指數、發芽速度均最大,處理3下無芒雀麥種子的發芽指數、發芽速度均最小。各處理間株高無顯著性差異。處理6下無芒雀麥生物量最高,為210.8g/m2,處理組合為:A2B3C1。各因素對無芒雀麥生物量影響由大到小依次為:C>A>B,即發芽床土>浸種溫度>浸種時間。土質是無芒雀麥的首要限制因子,風沙土更適宜無芒雀麥種子的萌發及生長。本試驗只考慮了浸種溫度、浸種時間、土質3個因素,但在實際生產中,灌水量、施肥量、播種密度、播種深度等因素對無芒雀麥種子萌發及生長發育也具有一定影響[5],應進一步研究。綜上所述,土質是無芒雀麥種子萌發生長的首要限制因子,無芒雀麥更適宜在風沙土中萌發生長。
參考文獻:
[1]胡生榮,高永,武飛,等.鹽脅迫對兩種無芒雀麥種子萌發的影響[J].植物生態學報,2007,31(3):513-520.
[2]米文寶,劉小鵬,王亞娟.寧夏南部山區退耕還林還草后續產業發展的初步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5,12(1):91-94.
[3]李繼光,于爽,肖杰,等.鹽脅迫對無芒雀麥種子發芽勢和發芽率的影響[J].北方園藝,2011(2):25-27.
[4]楊慧玲,曹志平,董鳴,等.沙埋對無芒雀麥種子萌發和幼苗生長的影響[J].應用生態學報,2007,18(11):2438-2443.
[5]劉曉園,鄭麗媛.種植密度和播種量對無芒雀麥種子質量的影響[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27(3):309-311.
[6]孫鐵軍,韓建國,趙守強,等.施肥對無芒雀麥種子產量及產量組分的影響[J].草業學報,2005,14(2):84-92.
[7]陳積山,朱瑞芬,高超,等.苜蓿和無芒雀麥混播草地種間競爭研究[J].草地學報,2013,21(6):1157-1161.
[8]魯富寬,王建光.紫花苜蓿和無芒雀麥混播草地適宜刈割高度研究[J].中國草地學報,2014,36(1):49-52,57.
[9]陳麗,米文寶,楊蓉.寧南山區退耕還林還草工程實施措施研究——以固原市原州區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05,12(3):190-193,197.
[10]戰欣欣,王百田.正交試驗法篩選新型種衣劑配方試驗[J].北方園藝,2009(7):22-25.
[11]馮驍騁,格根圖,李長春,等.青貯條件對天然牧草青貯飼料飼用品質的影響[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5):9-13.
[12]楊倩,王希,沈禹穎.異齡苜蓿土壤浸提液對3種植物種子萌發的影響[J].草地學報,2009,17(6):784-788.
[13]何莉,張天倫,賈文慶.不同處理下紫羊茅種子的發芽特性[J].江蘇農業科學,2012,40(8):192-193.
[14]鮑士旦.土壤農化分析[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0.
[15]魯如坤.土壤農業化學分析方法[M].北京: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endprint
摘要:采用3因素3水平正交試驗,研究不同浸種溫度、浸種時間、土質對無芒雀麥(BromusinermisLeyss.)種子萌發生長的影響。結果表明:各因素對發芽率的影響大小為:C>A>B,即發芽床土>浸種溫度>浸種時間;各處理間發芽指數及發芽速度均無顯著性差異,各處理間株高無顯著性差異。可見土質是無芒雀麥的首要限制因子,風沙土更適宜無芒雀麥種子的萌發及生長。
關鍵詞:無芒雀麥;土壤密度;發芽勢
中圖分類號:S543+.801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1302(2014)11-0243-02
無芒雀麥(BromusinermisLeyss.)是禾本科雀麥屬多年生根莖型優質牧草,株高80~120cm,根莖分蘗強,具有生長快、再生性強等特點,對氣候條件的適應性很強,抗雜草、抗寒、抗旱、耐澇,是我國北方廣大地區退耕還草、牧草產業化和公路、鐵路護坡的最佳牧草之一,既可作牧草,也可作為草坪的建群種、優勢種[1]。寧夏南部山區地處我國黃土高原向干旱風沙區過渡地帶,包括固原地區6縣以及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的鹽池、同心2縣,水土流失及土地沙化是該區域最突出的生態問題。1949年以來,寧南山區進行過數次區域生態環境建設的恢復與重建工程,都因種種原因沒有堅持下來[2]。目前,關于無芒雀麥研究已有很多,學者們多從鹽脅迫[3]、沙埋深度[4]、種植密度[5]、施肥及混播[6-9]等方面探討各因素對無芒雀麥生長發育、種子質量及產量的影響,關于無芒雀麥在不同類型土壤中種子發芽特性的研究較少。本試驗探討寧夏南部山區風沙土、黑壚土、灰鈣土3種典型土壤類型對無芒雀麥的發芽特性及生長狀況的影響,旨在為寧夏南部山區退耕還林還草提供科學依據。
1材料與方法
1.1材料
試驗用的無芒雀麥品種為Calton,種子引自加拿大(寧夏克勞沃草業有限公司)。試驗在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西夏區軍馬場園藝場大棚中進行。風沙土采自寧夏回族自治區鹽池縣花馬池鎮四墩子村,黑壚土采自固原市原州區東紅村,灰鈣土采自同心縣城北村。無芒雀麥植物學性狀及相關生理生化指標在寧夏大學農學院測定。
1.2方法
本試驗采用3因素3水平正交試驗設計[10-11]。在溫度可調的溫控箱中設置20、25、30℃3個溫度;浸種時間設10、15、20h3個處理;發芽床土設風沙土、黑壚土、灰鈣土3個處理。試驗共設9個處理,3次重復,27個小區隨機排列進行試驗(表1)。
3次重復中有1粒種子萌發,即為發芽起始,每24h統計1次發芽種子數,7d后統計發芽率、發芽勢、發芽指數、發芽速度。用直尺測量根系長度、株高。用千分之一天平稱量干質量、鮮質量[12]。參照國際種子檢驗規程,以胚根突破種皮,伸出1mm為發芽標準,第4天進行初次計數。第7天每皿隨機取10株幼苗,在坐標紙上測胚芽長、胚根長。硬實種子按未發芽處理。
1.3數據處理
采用用SPSS18軟件分析數據。
2結果與分析
2.1不同處理對無芒雀麥種子萌發的影響
發芽率、發芽勢、發芽指數、發芽速度可以直接反映無芒雀麥種子的萌發程度。由表3可以看出,處理6下無芒雀麥種子發芽率最高,為95%,其次為處理4,再次為處理8,均超過了90%,處理3發芽率最低,且與處理6差異顯著。處理6下無芒雀麥種子發芽勢最大,為91%,其次是處理4、處理8,處理3最小,僅為65%。各處理間發芽指數、發芽速度均無顯著性差異,處理6下無芒雀麥種子發芽指數、發芽速度均最大,處理3下無芒雀麥種子的發芽指數、發芽速度均最小。
2.2不同處理對無芒雀麥根系長度及株高的影響
由表4可知,處理6的無芒雀麥根系長度與處理3差異顯著,其余各處理間無顯著性差異。處理6下無芒雀麥根系最長,為6.8cm,其次為處理8,處理3根系最短,僅為4.6cm。各處理間株高無顯著性差異。處理6下無芒雀麥株高最高,為25.6cm,其次為處理8。
2.3不同處理對無芒雀麥生物量的影響
由表5可知,處理6下無芒雀麥生物量最高,為210.8g/m2,處理組合為:A2B3C1;其次為處理4,無芒雀麥生物量為204.6g/m2,處理3下無芒雀麥生物量最低,僅為142.6g/m2。[CM(20*5]各因素對無芒雀麥生物量影響由大到小依次為:C>A>B,即發芽床土>浸種溫度>浸種時間。
3結論與討論
本試驗結合寧夏回族自治區當地退耕還林還草實際情況,采用正交試驗,考察浸種溫度、浸種時間、不同土壤類型對無芒雀麥生長發育、種子質量及產量的影響,結果表明,處理6下無芒雀麥種子發芽率最高,為95%,處理3下發芽率最低,且與處理6呈顯著性差異。處理6下無芒雀麥種子發芽勢最大,處理3最小。各處理間發芽指數及發芽速度均無顯著性差異,處理6下無芒雀麥種子發芽指數、發芽速度均最大,處理3下無芒雀麥種子的發芽指數、發芽速度均最小。各處理間株高無顯著性差異。處理6下無芒雀麥生物量最高,為210.8g/m2,處理組合為:A2B3C1。各因素對無芒雀麥生物量影響由大到小依次為:C>A>B,即發芽床土>浸種溫度>浸種時間。土質是無芒雀麥的首要限制因子,風沙土更適宜無芒雀麥種子的萌發及生長。本試驗只考慮了浸種溫度、浸種時間、土質3個因素,但在實際生產中,灌水量、施肥量、播種密度、播種深度等因素對無芒雀麥種子萌發及生長發育也具有一定影響[5],應進一步研究。綜上所述,土質是無芒雀麥種子萌發生長的首要限制因子,無芒雀麥更適宜在風沙土中萌發生長。
參考文獻:
[1]胡生榮,高永,武飛,等.鹽脅迫對兩種無芒雀麥種子萌發的影響[J].植物生態學報,2007,31(3):513-520.
[2]米文寶,劉小鵬,王亞娟.寧夏南部山區退耕還林還草后續產業發展的初步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5,12(1):91-94.
[3]李繼光,于爽,肖杰,等.鹽脅迫對無芒雀麥種子發芽勢和發芽率的影響[J].北方園藝,2011(2):25-27.
[4]楊慧玲,曹志平,董鳴,等.沙埋對無芒雀麥種子萌發和幼苗生長的影響[J].應用生態學報,2007,18(11):2438-2443.
[5]劉曉園,鄭麗媛.種植密度和播種量對無芒雀麥種子質量的影響[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27(3):309-311.
[6]孫鐵軍,韓建國,趙守強,等.施肥對無芒雀麥種子產量及產量組分的影響[J].草業學報,2005,14(2):84-92.
[7]陳積山,朱瑞芬,高超,等.苜蓿和無芒雀麥混播草地種間競爭研究[J].草地學報,2013,21(6):1157-1161.
[8]魯富寬,王建光.紫花苜蓿和無芒雀麥混播草地適宜刈割高度研究[J].中國草地學報,2014,36(1):49-52,57.
[9]陳麗,米文寶,楊蓉.寧南山區退耕還林還草工程實施措施研究——以固原市原州區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05,12(3):190-193,197.
[10]戰欣欣,王百田.正交試驗法篩選新型種衣劑配方試驗[J].北方園藝,2009(7):22-25.
[11]馮驍騁,格根圖,李長春,等.青貯條件對天然牧草青貯飼料飼用品質的影響[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5):9-13.
[12]楊倩,王希,沈禹穎.異齡苜蓿土壤浸提液對3種植物種子萌發的影響[J].草地學報,2009,17(6):784-788.
[13]何莉,張天倫,賈文慶.不同處理下紫羊茅種子的發芽特性[J].江蘇農業科學,2012,40(8):192-193.
[14]鮑士旦.土壤農化分析[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0.
[15]魯如坤.土壤農業化學分析方法[M].北京: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endprint
摘要:采用3因素3水平正交試驗,研究不同浸種溫度、浸種時間、土質對無芒雀麥(BromusinermisLeyss.)種子萌發生長的影響。結果表明:各因素對發芽率的影響大小為:C>A>B,即發芽床土>浸種溫度>浸種時間;各處理間發芽指數及發芽速度均無顯著性差異,各處理間株高無顯著性差異。可見土質是無芒雀麥的首要限制因子,風沙土更適宜無芒雀麥種子的萌發及生長。
關鍵詞:無芒雀麥;土壤密度;發芽勢
中圖分類號:S543+.801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1302(2014)11-0243-02
無芒雀麥(BromusinermisLeyss.)是禾本科雀麥屬多年生根莖型優質牧草,株高80~120cm,根莖分蘗強,具有生長快、再生性強等特點,對氣候條件的適應性很強,抗雜草、抗寒、抗旱、耐澇,是我國北方廣大地區退耕還草、牧草產業化和公路、鐵路護坡的最佳牧草之一,既可作牧草,也可作為草坪的建群種、優勢種[1]。寧夏南部山區地處我國黃土高原向干旱風沙區過渡地帶,包括固原地區6縣以及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的鹽池、同心2縣,水土流失及土地沙化是該區域最突出的生態問題。1949年以來,寧南山區進行過數次區域生態環境建設的恢復與重建工程,都因種種原因沒有堅持下來[2]。目前,關于無芒雀麥研究已有很多,學者們多從鹽脅迫[3]、沙埋深度[4]、種植密度[5]、施肥及混播[6-9]等方面探討各因素對無芒雀麥生長發育、種子質量及產量的影響,關于無芒雀麥在不同類型土壤中種子發芽特性的研究較少。本試驗探討寧夏南部山區風沙土、黑壚土、灰鈣土3種典型土壤類型對無芒雀麥的發芽特性及生長狀況的影響,旨在為寧夏南部山區退耕還林還草提供科學依據。
1材料與方法
1.1材料
試驗用的無芒雀麥品種為Calton,種子引自加拿大(寧夏克勞沃草業有限公司)。試驗在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西夏區軍馬場園藝場大棚中進行。風沙土采自寧夏回族自治區鹽池縣花馬池鎮四墩子村,黑壚土采自固原市原州區東紅村,灰鈣土采自同心縣城北村。無芒雀麥植物學性狀及相關生理生化指標在寧夏大學農學院測定。
1.2方法
本試驗采用3因素3水平正交試驗設計[10-11]。在溫度可調的溫控箱中設置20、25、30℃3個溫度;浸種時間設10、15、20h3個處理;發芽床土設風沙土、黑壚土、灰鈣土3個處理。試驗共設9個處理,3次重復,27個小區隨機排列進行試驗(表1)。
3次重復中有1粒種子萌發,即為發芽起始,每24h統計1次發芽種子數,7d后統計發芽率、發芽勢、發芽指數、發芽速度。用直尺測量根系長度、株高。用千分之一天平稱量干質量、鮮質量[12]。參照國際種子檢驗規程,以胚根突破種皮,伸出1mm為發芽標準,第4天進行初次計數。第7天每皿隨機取10株幼苗,在坐標紙上測胚芽長、胚根長。硬實種子按未發芽處理。
1.3數據處理
采用用SPSS18軟件分析數據。
2結果與分析
2.1不同處理對無芒雀麥種子萌發的影響
發芽率、發芽勢、發芽指數、發芽速度可以直接反映無芒雀麥種子的萌發程度。由表3可以看出,處理6下無芒雀麥種子發芽率最高,為95%,其次為處理4,再次為處理8,均超過了90%,處理3發芽率最低,且與處理6差異顯著。處理6下無芒雀麥種子發芽勢最大,為91%,其次是處理4、處理8,處理3最小,僅為65%。各處理間發芽指數、發芽速度均無顯著性差異,處理6下無芒雀麥種子發芽指數、發芽速度均最大,處理3下無芒雀麥種子的發芽指數、發芽速度均最小。
2.2不同處理對無芒雀麥根系長度及株高的影響
由表4可知,處理6的無芒雀麥根系長度與處理3差異顯著,其余各處理間無顯著性差異。處理6下無芒雀麥根系最長,為6.8cm,其次為處理8,處理3根系最短,僅為4.6cm。各處理間株高無顯著性差異。處理6下無芒雀麥株高最高,為25.6cm,其次為處理8。
2.3不同處理對無芒雀麥生物量的影響
由表5可知,處理6下無芒雀麥生物量最高,為210.8g/m2,處理組合為:A2B3C1;其次為處理4,無芒雀麥生物量為204.6g/m2,處理3下無芒雀麥生物量最低,僅為142.6g/m2。[CM(20*5]各因素對無芒雀麥生物量影響由大到小依次為:C>A>B,即發芽床土>浸種溫度>浸種時間。
3結論與討論
本試驗結合寧夏回族自治區當地退耕還林還草實際情況,采用正交試驗,考察浸種溫度、浸種時間、不同土壤類型對無芒雀麥生長發育、種子質量及產量的影響,結果表明,處理6下無芒雀麥種子發芽率最高,為95%,處理3下發芽率最低,且與處理6呈顯著性差異。處理6下無芒雀麥種子發芽勢最大,處理3最小。各處理間發芽指數及發芽速度均無顯著性差異,處理6下無芒雀麥種子發芽指數、發芽速度均最大,處理3下無芒雀麥種子的發芽指數、發芽速度均最小。各處理間株高無顯著性差異。處理6下無芒雀麥生物量最高,為210.8g/m2,處理組合為:A2B3C1。各因素對無芒雀麥生物量影響由大到小依次為:C>A>B,即發芽床土>浸種溫度>浸種時間。土質是無芒雀麥的首要限制因子,風沙土更適宜無芒雀麥種子的萌發及生長。本試驗只考慮了浸種溫度、浸種時間、土質3個因素,但在實際生產中,灌水量、施肥量、播種密度、播種深度等因素對無芒雀麥種子萌發及生長發育也具有一定影響[5],應進一步研究。綜上所述,土質是無芒雀麥種子萌發生長的首要限制因子,無芒雀麥更適宜在風沙土中萌發生長。
參考文獻:
[1]胡生榮,高永,武飛,等.鹽脅迫對兩種無芒雀麥種子萌發的影響[J].植物生態學報,2007,31(3):513-520.
[2]米文寶,劉小鵬,王亞娟.寧夏南部山區退耕還林還草后續產業發展的初步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5,12(1):91-94.
[3]李繼光,于爽,肖杰,等.鹽脅迫對無芒雀麥種子發芽勢和發芽率的影響[J].北方園藝,2011(2):25-27.
[4]楊慧玲,曹志平,董鳴,等.沙埋對無芒雀麥種子萌發和幼苗生長的影響[J].應用生態學報,2007,18(11):2438-2443.
[5]劉曉園,鄭麗媛.種植密度和播種量對無芒雀麥種子質量的影響[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27(3):309-311.
[6]孫鐵軍,韓建國,趙守強,等.施肥對無芒雀麥種子產量及產量組分的影響[J].草業學報,2005,14(2):84-92.
[7]陳積山,朱瑞芬,高超,等.苜蓿和無芒雀麥混播草地種間競爭研究[J].草地學報,2013,21(6):1157-1161.
[8]魯富寬,王建光.紫花苜蓿和無芒雀麥混播草地適宜刈割高度研究[J].中國草地學報,2014,36(1):49-52,57.
[9]陳麗,米文寶,楊蓉.寧南山區退耕還林還草工程實施措施研究——以固原市原州區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05,12(3):190-193,197.
[10]戰欣欣,王百田.正交試驗法篩選新型種衣劑配方試驗[J].北方園藝,2009(7):22-25.
[11]馮驍騁,格根圖,李長春,等.青貯條件對天然牧草青貯飼料飼用品質的影響[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5):9-13.
[12]楊倩,王希,沈禹穎.異齡苜蓿土壤浸提液對3種植物種子萌發的影響[J].草地學報,2009,17(6):784-788.
[13]何莉,張天倫,賈文慶.不同處理下紫羊茅種子的發芽特性[J].江蘇農業科學,2012,40(8):192-193.
[14]鮑士旦.土壤農化分析[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0.
[15]魯如坤.土壤農業化學分析方法[M].北京: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