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武軍+李新艷
摘要:考慮到生鮮農產品的需求受到產品新鮮度的影響,在改進的收益共享契約下,研究了生鮮農產品雙渠道供應鏈的協調問題。首先結合雙渠道供應鏈的特點,對集中決策和分散決策下生鮮農產品價格與新鮮度的關系以及供應鏈的協調問題進行探討;然后構建了雙渠道供應鏈協調的改進收益共享契約模型,獲得了供應鏈協調時契約參數與新鮮度的關系;最后通過算例分析,驗證了設計的收益共享契約模型對雙渠道供應鏈協調的有效性。
關鍵詞:雙渠道供應鏈;電商平臺;生鮮農產品;收益共享契約;協調;模型
中圖分類號:F323.7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2-1302(2014)11-0469-03
隨著社會經濟不斷發展和城市生活節奏不斷加快,農戶通過網絡銷售生鮮農產品的方式越來越普遍,例如上海菜管家、武漢家事易、農買網等直銷生鮮農產品的網站越來越受到青睞。有關電子商務下農產品供應鏈的研究主要有2方面:一方面專注于運輸的配送優化問題,如邢江波建立了電子商務下生鮮農產品同城配送路線優化模型[1],李子路解決了生鮮農產品家庭配送采購中心的路徑優化問題[2];另一方面專注于供應鏈的協調問題,主要研究契約對供應鏈的協調作用,如Yao等運用回購策略對供應鏈進行協調分析[3],Cai等[4]、徐廣業等[5]采用價格折扣策略進行協調,陳樹楨等分析了定價契約和促銷水平補償契約下供應鏈的協調[6],但斌等[7]、Seifert等[8]采用補償策略對雙渠道供應鏈進行了協調,謝慶華等設計了數量折扣模型[9],晏妮娜等通過主從對策研究雙渠道的協調[10],徐廣業、孫春華等通過改進的收益共享契約對雙渠道供應鏈協調進行了研究[11-12]。但上述研究只是從單渠道進行考慮,基于電子商務環境下的雙渠道供應鏈研究以及針對生鮮農產品的雙渠道供應鏈協調影響的研究均未見報道。本研究從生鮮農產品角度出發,采用改進的收益共享契約對雙渠道供應鏈協調問題進行研究,探討生鮮農產品新鮮度對雙渠道供應鏈中各種價格的影響,得出供應鏈協調時契約參數與新鮮度的關系,進一步提出提高各自利潤的改進措施,旨在為促進生鮮農產品雙渠道供應鏈達到協調狀態提供參考。
1雙渠道供應鏈的決策基本模型
研究1個供應商和1個零售商組成的生鮮農產品供應鏈系統,其中供應商一方面通過傳統渠道將生鮮產品分銷給零售商,另一方面通過電子市場直接在線銷售生鮮農產品。電子市場環境下的雙渠道供應鏈框架如圖1所示。
1.1集中決策模型
在集中決策下,供應鏈的總利潤函數(πL)為:
1.2分散決策模型
在分散決策下,供應商的利潤函數(π1)與零售商的利潤函數(π2)分別為:
式中:ω0表示零售商從供應商購買生鮮農產品的批發價格。
把供應商和零售商視為分散決策的供應鏈系統,考慮供應商為主導方、零售商為從方的主從對策,其中供應商的決策變量是批發價格ω0和直接渠道在線銷售的零售價格pe,零售商的決策變量是傳統分銷渠道的零售價格,可以得到主從雙方的Stackelberg均衡解:
由式6~8可知,隨著新鮮度θ的降低,供應商的最優電子直銷價格以及最優批發價格將降低,零售商的最優零售價格也將會降低,即隨著生鮮農產品質量的下降,將會使得農產品價格相應降低,供應商、零售商要想增加各自利潤,就必須提高產品質量,提升產品新鮮度。
由式3、8還可以推出p*lt>p*t,即雙渠道供應鏈中分散決策下的最優零售價格大于集中決策下的最優零售價格,說明不能實現雙渠道供應鏈的協調。
2基于改進收益共享契約下雙渠道供應鏈協調模型
供應商在開拓電子直銷生鮮農產品渠道后,為激勵零售商繼續與其合作,將共享電子直銷渠道下[1-λ2(0<λ2<1)]倍的收益給零售商,并且供應商也會得到零售商在傳統分銷渠道下[1-λ1(0<λ1<1)]倍的收益作為補償,式中λ1、λ2分別為供應鏈中供應商與零售商的契約參數,由此可得供應商的利潤πλ1、πλ2,計算方法如下:
類似于獨立分銷渠道,把供應商和零售商視為分散決策的供應鏈系統,考慮供應商為主導方、零售商為從方的主從對策,其中供應商的決策變量是批發價格ωλ0和直接渠道在線銷售的零售價格pλe,零售商的決策變量是傳統分銷渠道的零售價格pλt。可以得到主從雙方的Stackelberg均衡解:
由定理可以得到,在供應鏈協調的情況下,ωλ0與λ2都可以用新鮮度θ對應的線性關系表達,說明生鮮農產品新鮮度的變化一定會影響到傳統渠道零售價格、電子渠道直銷價格、零售商批發價格,也將會影響到供應商利潤、零售商利潤以及供應鏈總利潤。
命題1:只考慮電子渠道的情況下,即當λ1固定時,供應商須要盡快銷售生鮮農產品,從而達到利潤的最大化。
命題2:在只考慮傳統渠道的情況下,即當λ2固定時,零售商須要不斷提高新鮮度,才能占據傳統渠道的主動權,達到利潤的最大化。
3算例分析
假設a=100,s=0.6,b=0.7,γ=0.5,c=10,θ=0.5,在集中決策下,渠道的總利潤π*l=2665.8;在分散決策下,渠道的總利潤π*=1876。由定理可得,ωλ0、λ2均可以用λ1線性表示,且為一一對應關系,因此可以僅采取收益共享因子λ1進行分析。通過Excel軟件可以計算出不同收益共享契約因子下的最優決策。由表1可知,當λ1=0.615時,供應鏈的總利潤πλ=2665,達到了供應鏈的協調;假設Δpe=ple-pλe表示集中決策下無契約因子下與有契約因子下的電子直銷價格之差,Δpt=plt-pλt表示集中決策下無契約因子下與有契約因子下的傳統價格之差,由表1可知,無論契約參數λ1如何變化,Δpe>0,Δpt>0,這充分證明在契約參數條件下,不僅可以達到供應鏈的協調即不損失供應商和零售商的利益,同時還會降低生鮮農產品的銷售價格即提高了消費者利益。
表1分析了λ1在何種情況下可使供應鏈達到協調,以下進一步分析新鮮度θ是如何影響供應鏈利潤的。假設:a=100個,s=0.6,b=0.7,γ=0.5,c=10,分別對θ=0.4、0.5、0.6、0.7、0.8、0.8、1.0情況下供應鏈總利潤、供應商利潤、零售商利潤進行對比。
從圖2可以看出,隨著生鮮農產品新鮮度的提高,供應商利潤在不斷增加;隨著λ1增大,供應商利潤也在不斷減小;同時在θ、λ1都不斷增加的情況下,供應商總利潤上升空間也在不斷變小,即生鮮農產品新鮮度越高,其保鮮成本越高,供應商占據傳統渠道的利潤比例越大。
從圖3可以看出,隨著生鮮農產品新鮮度θ的提高,零售商利潤不斷增加;隨著λ1增大,零售商利潤也在不斷增加;同時在θ、λ1都不斷增加的情況下,零售商總利潤上升空間也在不斷變大,即生鮮農產品新鮮度θ越高,零售商占據傳統渠道的利潤比例越大。
從圖4可以看出,隨著生鮮農產品新鮮度的提高,供應鏈總利潤增加。
4結論
在考慮生鮮農產品需求受新鮮度影響的條件下,通過改進的收益共享契約對雙渠道供應鏈的協調問題進行了研究,依據雙渠道特點,構建的改進收益共享契約協調模型能夠實現雙渠道供應鏈協調,給出了雙渠道供應鏈達到協調時契約參數之間的關系。進一步分析得出,在生鮮農產品的雙渠道中,供應商須要盡快銷售生鮮農產品,降低保鮮成本,進而達到利潤最大化;零售商須要不斷提高生鮮農產品新鮮度,從而占據傳統渠道的主動權,達到利潤的最大化。數值算例結果驗證了該分析的正確性。
本研究中生鮮農產品新鮮度是定值,可以進一步研究新鮮度隨時間變化的生鮮農產品供應鏈的協調。同時本研究在成本方面并沒有考慮運輸成本,然而在電子直銷過程中,運輸成本及構建電子渠道的成本所占比例是相當大的,可以進一步研究考慮全部成本后的供應鏈協調問題。
參考文獻:
[1]邢江波.電子商務環境下生鮮農產品物流同城配送網絡優化[D].大連:大連海事大學,2012.
[2]李子路.電子商務環境下生鮮農產品的家庭配送模式及配送模型研究[D].重慶:重慶大學,2011.
[3]YaoDQ,YueX,WangXY,etal.Theimpactofinformationsharingonareturnspolicywiththeadditionofadirectchannel[J].InternationalJournalofProductionEconomics,2005,97(2):196-209.
[4]CaiG,ZhangZG,ZhangM.Gametheoreticalperspectivesondual-channelsupplychaincompetitionwithpricediscountsandpricingschemes[J].InternationalJournalofProductionEconomics,2009,117(1):80-96.
[5]徐廣業,但斌.電子商務環境下雙渠道供應鏈協調的價格折扣模型[J].系統工程學報,2012,27(3):344-350.
[6]陳樹楨,熊中楷,梁喜.補償激勵下雙渠道供應鏈協調的合同設計[J].中國管理科學,2009,17(1):64-75.
[7]但斌,徐廣業,張旭梅.電子商務環境下雙渠道供應鏈協調的補償策略研究[J].管理工程學報,2012,26(1):125-130.
[8]SeifertRW,ThonemannUW,SiekeMA.Integratingdirectandindirectsaleschannelsunderdecentralizeddecision-making[J].InternationalJournalofProductionEconomics,2006,103(1):209-229.
[9]謝慶華,黃培清.Internet環境下混合市場渠道協調的數量折扣模型[J].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07,27(8):1-11.
[10]晏妮娜,黃小原,劉兵.電子市場環境中供應鏈雙源渠道主從對策模型[J].中國管理科學,2007,15(3):98-102.
[11]徐廣業,但斌,肖劍.基于改進收益共享契約的雙渠道供應鏈協調研究[J].中國管理科學,2010,18(6):59-64.
[12]孫春華.我國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現狀及發展對策分析[J].江蘇農業科學,2013,41(1):395-399.
[13]徐廣業.電子商務環境下雙渠道供應鏈協調機制研究[D].重慶:重慶大學,2011.
表1分析了λ1在何種情況下可使供應鏈達到協調,以下進一步分析新鮮度θ是如何影響供應鏈利潤的。假設:a=100個,s=0.6,b=0.7,γ=0.5,c=10,分別對θ=0.4、0.5、0.6、0.7、0.8、0.8、1.0情況下供應鏈總利潤、供應商利潤、零售商利潤進行對比。
從圖2可以看出,隨著生鮮農產品新鮮度的提高,供應商利潤在不斷增加;隨著λ1增大,供應商利潤也在不斷減小;同時在θ、λ1都不斷增加的情況下,供應商總利潤上升空間也在不斷變小,即生鮮農產品新鮮度越高,其保鮮成本越高,供應商占據傳統渠道的利潤比例越大。
從圖3可以看出,隨著生鮮農產品新鮮度θ的提高,零售商利潤不斷增加;隨著λ1增大,零售商利潤也在不斷增加;同時在θ、λ1都不斷增加的情況下,零售商總利潤上升空間也在不斷變大,即生鮮農產品新鮮度θ越高,零售商占據傳統渠道的利潤比例越大。
從圖4可以看出,隨著生鮮農產品新鮮度的提高,供應鏈總利潤增加。
4結論
在考慮生鮮農產品需求受新鮮度影響的條件下,通過改進的收益共享契約對雙渠道供應鏈的協調問題進行了研究,依據雙渠道特點,構建的改進收益共享契約協調模型能夠實現雙渠道供應鏈協調,給出了雙渠道供應鏈達到協調時契約參數之間的關系。進一步分析得出,在生鮮農產品的雙渠道中,供應商須要盡快銷售生鮮農產品,降低保鮮成本,進而達到利潤最大化;零售商須要不斷提高生鮮農產品新鮮度,從而占據傳統渠道的主動權,達到利潤的最大化。數值算例結果驗證了該分析的正確性。
本研究中生鮮農產品新鮮度是定值,可以進一步研究新鮮度隨時間變化的生鮮農產品供應鏈的協調。同時本研究在成本方面并沒有考慮運輸成本,然而在電子直銷過程中,運輸成本及構建電子渠道的成本所占比例是相當大的,可以進一步研究考慮全部成本后的供應鏈協調問題。
參考文獻:
[1]邢江波.電子商務環境下生鮮農產品物流同城配送網絡優化[D].大連:大連海事大學,2012.
[2]李子路.電子商務環境下生鮮農產品的家庭配送模式及配送模型研究[D].重慶:重慶大學,2011.
[3]YaoDQ,YueX,WangXY,etal.Theimpactofinformationsharingonareturnspolicywiththeadditionofadirectchannel[J].InternationalJournalofProductionEconomics,2005,97(2):196-209.
[4]CaiG,ZhangZG,ZhangM.Gametheoreticalperspectivesondual-channelsupplychaincompetitionwithpricediscountsandpricingschemes[J].InternationalJournalofProductionEconomics,2009,117(1):80-96.
[5]徐廣業,但斌.電子商務環境下雙渠道供應鏈協調的價格折扣模型[J].系統工程學報,2012,27(3):344-350.
[6]陳樹楨,熊中楷,梁喜.補償激勵下雙渠道供應鏈協調的合同設計[J].中國管理科學,2009,17(1):64-75.
[7]但斌,徐廣業,張旭梅.電子商務環境下雙渠道供應鏈協調的補償策略研究[J].管理工程學報,2012,26(1):125-130.
[8]SeifertRW,ThonemannUW,SiekeMA.Integratingdirectandindirectsaleschannelsunderdecentralizeddecision-making[J].InternationalJournalofProductionEconomics,2006,103(1):209-229.
[9]謝慶華,黃培清.Internet環境下混合市場渠道協調的數量折扣模型[J].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07,27(8):1-11.
[10]晏妮娜,黃小原,劉兵.電子市場環境中供應鏈雙源渠道主從對策模型[J].中國管理科學,2007,15(3):98-102.
[11]徐廣業,但斌,肖劍.基于改進收益共享契約的雙渠道供應鏈協調研究[J].中國管理科學,2010,18(6):59-64.
[12]孫春華.我國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現狀及發展對策分析[J].江蘇農業科學,2013,41(1):395-399.
[13]徐廣業.電子商務環境下雙渠道供應鏈協調機制研究[D].重慶:重慶大學,2011.
表1分析了λ1在何種情況下可使供應鏈達到協調,以下進一步分析新鮮度θ是如何影響供應鏈利潤的。假設:a=100個,s=0.6,b=0.7,γ=0.5,c=10,分別對θ=0.4、0.5、0.6、0.7、0.8、0.8、1.0情況下供應鏈總利潤、供應商利潤、零售商利潤進行對比。
從圖2可以看出,隨著生鮮農產品新鮮度的提高,供應商利潤在不斷增加;隨著λ1增大,供應商利潤也在不斷減小;同時在θ、λ1都不斷增加的情況下,供應商總利潤上升空間也在不斷變小,即生鮮農產品新鮮度越高,其保鮮成本越高,供應商占據傳統渠道的利潤比例越大。
從圖3可以看出,隨著生鮮農產品新鮮度θ的提高,零售商利潤不斷增加;隨著λ1增大,零售商利潤也在不斷增加;同時在θ、λ1都不斷增加的情況下,零售商總利潤上升空間也在不斷變大,即生鮮農產品新鮮度θ越高,零售商占據傳統渠道的利潤比例越大。
從圖4可以看出,隨著生鮮農產品新鮮度的提高,供應鏈總利潤增加。
4結論
在考慮生鮮農產品需求受新鮮度影響的條件下,通過改進的收益共享契約對雙渠道供應鏈的協調問題進行了研究,依據雙渠道特點,構建的改進收益共享契約協調模型能夠實現雙渠道供應鏈協調,給出了雙渠道供應鏈達到協調時契約參數之間的關系。進一步分析得出,在生鮮農產品的雙渠道中,供應商須要盡快銷售生鮮農產品,降低保鮮成本,進而達到利潤最大化;零售商須要不斷提高生鮮農產品新鮮度,從而占據傳統渠道的主動權,達到利潤的最大化。數值算例結果驗證了該分析的正確性。
本研究中生鮮農產品新鮮度是定值,可以進一步研究新鮮度隨時間變化的生鮮農產品供應鏈的協調。同時本研究在成本方面并沒有考慮運輸成本,然而在電子直銷過程中,運輸成本及構建電子渠道的成本所占比例是相當大的,可以進一步研究考慮全部成本后的供應鏈協調問題。
參考文獻:
[1]邢江波.電子商務環境下生鮮農產品物流同城配送網絡優化[D].大連:大連海事大學,2012.
[2]李子路.電子商務環境下生鮮農產品的家庭配送模式及配送模型研究[D].重慶:重慶大學,2011.
[3]YaoDQ,YueX,WangXY,etal.Theimpactofinformationsharingonareturnspolicywiththeadditionofadirectchannel[J].InternationalJournalofProductionEconomics,2005,97(2):196-209.
[4]CaiG,ZhangZG,ZhangM.Gametheoreticalperspectivesondual-channelsupplychaincompetitionwithpricediscountsandpricingschemes[J].InternationalJournalofProductionEconomics,2009,117(1):80-96.
[5]徐廣業,但斌.電子商務環境下雙渠道供應鏈協調的價格折扣模型[J].系統工程學報,2012,27(3):344-350.
[6]陳樹楨,熊中楷,梁喜.補償激勵下雙渠道供應鏈協調的合同設計[J].中國管理科學,2009,17(1):64-75.
[7]但斌,徐廣業,張旭梅.電子商務環境下雙渠道供應鏈協調的補償策略研究[J].管理工程學報,2012,26(1):125-130.
[8]SeifertRW,ThonemannUW,SiekeMA.Integratingdirectandindirectsaleschannelsunderdecentralizeddecision-making[J].InternationalJournalofProductionEconomics,2006,103(1):209-229.
[9]謝慶華,黃培清.Internet環境下混合市場渠道協調的數量折扣模型[J].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07,27(8):1-11.
[10]晏妮娜,黃小原,劉兵.電子市場環境中供應鏈雙源渠道主從對策模型[J].中國管理科學,2007,15(3):98-102.
[11]徐廣業,但斌,肖劍.基于改進收益共享契約的雙渠道供應鏈協調研究[J].中國管理科學,2010,18(6):59-64.
[12]孫春華.我國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現狀及發展對策分析[J].江蘇農業科學,2013,41(1):395-399.
[13]徐廣業.電子商務環境下雙渠道供應鏈協調機制研究[D].重慶:重慶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