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子+劉新平+馬東+潘文匯+麻少鵬
摘要:依據新疆新源縣6個行政村180份農戶調查問卷數據,采用Logistic回歸模型分析法,對農村宅基地使用權入市的意愿進行調查分析。結果表明,愿意參與農村宅基地使用權入市的農戶占調查農戶總數的61.90%,影響因素主要是農戶宅基地特征及農戶家庭特征;宅基地宗數、農戶家庭年均純收入、戶主學歷、農戶對政策的認知度、農業依賴度及戶主族別對農戶宅基地使用權入市意愿都有重要影響。
關鍵詞:宅基地;農戶;入市;意愿;Logistic模型;農村
中圖分類號:F321.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2-1302(2014)11-0476-03
我國實行土地用途管制以來,一方面城市化和工業化發展迅猛,城市、工業建設用地供不應求;另一方面農村剩余勞動力快速轉移,大量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出現閑置現象,土地要素導致不能實現城鄉統籌的優化配置[1]。城市發展綜合征是我國城市化進程中的遺留問題,而解決部分城市發展綜合征的有效途徑是推動農村宅基地入市[2]。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指出,在符合規劃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允許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出讓、租賃、入股,實行與國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權同價。2013年1月,全國國土資源工作會議指出,圍繞農村集體土地流轉和宅基地管理,以最大的改革共識保障宅基地的取得和退出,推動集體土地有序進入市場,在保護農戶合法權益、尊重農戶意愿的前提下,推進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尊重農戶意愿是開展農村工作的基礎,了解農戶意愿和訴求是維持農村穩定的關鍵,分析農戶宅基地使用權入市意愿影響因素,有利于促進農村宅基地的市場發展和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的節約集約利用。
1現階段宅基地制度特征
現階段農村宅基地制度是我國城鄉二元結構的產物,具有4個特征:一是主體確定性,僅限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內部成員;二是取得無償性,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對符合條件的集體內部村民無償分配宅基地;三是使用無期性,宅基地屬于農村集體土地,使用年限無限期;四是權能限制性,宅基地使用權人對集體所有的土地享有占有和使用的權利,但宅基地不能買賣,僅允許在本村集體經濟組織內部流轉。
2研究區域概況及數據來源
2.1研究區域概況
新源縣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北部,屬于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天山北麓,伊犁河谷東端,鞏乃斯河河谷地帶,東起艾肯達坂,南與鞏留縣、和靜縣為鄰,東北與尼勒克縣、沙灣縣、和靜縣為界。新源縣城距烏魯木齊市西線900.00km、東線500.00km,全縣總面積7583.43km2,有漢族、維吾爾族、回族等28個民族。
2.2數據來源
數據主要來自2013年7—8月期間對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新源縣6個行政村村委會農戶的調查,為充分體現宅基地問題,選擇宅基地閑置問題突出、宅基地市場活躍的區域作為調研樣本。本次調研共收回調查問卷180份,剔除重要信息缺失或回答前后沖突問卷12份,有效問卷168份,占問卷總數的93.33%。
3指標選取與模型建立
3.1因變量的確定
調查問卷中,將問題設為“您是否愿意參與宅基地使用權入市交易”,選擇“愿意”的定義為y=1,選擇“不愿意”的定義為y=0。在受訪的168個農戶中,選擇愿意參與宅基地使用權入市的農戶有104戶,選擇不愿意的農戶有64戶,分別占有效問卷總數的61.90%、38.10%。
3.2解釋變量的選取與方向假設
(1)戶主族別。漢族與少數民族的生產、生活方式有較大差異,部分漢族農戶不拘于農業生產,選擇外出務工,向往城市生活,對土地依戀度較低;較大部分的少數民族農戶主要依靠農業生產,對宅基地和農村土地的依戀度較高,即漢族更愿意參與宅基地使用權入市。研究中將漢族定義為“1”,少數民族定義為“2”,假定族別對宅基地使用權入市意愿具有反向作用。
(2)戶主學歷。農戶學歷是反映農戶文化程度的變量,農戶文化程度越高,越能貼合新時代的發展,也較易接受新的改革思想,對城市生活的訴求越強[3-4]。假定農戶學歷越高,參與宅基地使用權入市的意愿越強。
(3)家庭年均純收入。農戶家庭年均純收入越高,表示農戶家庭的經濟實力越強,對生活基礎設施條件的要求會較高,也更具有城市住宅房屋的購買力,脫離農村生活的愿望也更為迫切[5]。假定農戶家庭年均純收入越高,參與宅基地使用權入市的意愿越強。
(4)農業依賴度。農業依賴度依據家庭收入主要來源確定,農業收入占家庭收入的比重越大,該家庭對農業的依賴度越高,對農村宅基地的依附性就越強[6]。假設農業依賴度與農戶宅基地使用權入市意愿呈反向作用,即農業依賴度越高,農戶宅基地使用權入市的意愿越弱。
(5)宅基地的宗數。家庭擁有宅基地數量越多,宅基地空閑和浪費就越多,如果能夠入市交易,其盤活資本的意愿會比較強。假設宅基地宗數對農戶宅基地使用權入市意愿具有正向作用。
(6)農戶對宅基地政策的認知度。對宅基地政策的認知度從“是否認為宅基地是私有的”“是否認為宅基地可以自由處理”“變更宅基地是否去國土局登記”及“是否接受過宅基地普法宣傳”4個問題的得分總和進行衡量。農戶對現行農村宅基地政策越了解,越容易判斷政策導向,也越能在宅基地使用權入市中保護自身合法利益。假設農戶對宅基地政策的認知度越高,農戶宅基地使用權入市意愿越強。
3.3自變量分析與描述
對宅基地使用權入市影響因素從戶主特征、家庭特征、宅基地特征及農戶對宅基地政策了解度4個方面選擇,具體變量為戶主特征選取戶主族別(x1)、戶主學歷(x2),家庭特征選取家庭年均純收入(x3)、農業依賴度(x4),宅基地特征選取宅基地的宗數(x5),宅基地政策狀況主要選取農戶對宅基地政策認知程度(x6),其中宅基地的宗數為連續型隨機變量,其余均為虛擬變量(表1)。
3.4模型構建
Logistic回歸模型作為一種非線性分類統計方法,以事件發生概率的形式提供結果,被廣泛用于事物影響因素的分析中,尤其是當因變量為二分變量時,它是研究因變量與自變量關系的常用方法[7]。根據農戶對于宅基地使用權入市意愿的作答,采用二項Logistic模型分析農戶對宅基地使用權入市意愿的影響因素。Logistic模型如下:
4結果與分析
4.1模型擬合度檢驗
選取Omnibus檢驗和HosmerandLemeshow(H-L)檢驗2種方法進行擬合度檢驗,結果表明,由6個變量建立的回歸模型,Omnibus檢驗其整體模型適配度檢驗卡方值為74.564,P=0.000<0.05,達到顯著水平,表示投入的6個自變量中至少有1個自變量可以有效地解釋與預測樣本在宅基地使用權入市意愿中有無關聯的分類結果;H-L檢驗其回歸模型整體適配度檢驗值為8.863,P=0.354>0.05,未達到顯著水平,表示回歸模型的適配度佳[7],自變量可以有效預測因變量。因此,2種檢驗方法均說明建立的Logistic模型擬合度好,其回歸效果能夠較好地反映農戶對宅基地使用權入市的意愿。
4.2模型回歸結果
運用SPSS19.0軟件進行Logistic回歸,由表2可知,對農戶宅基地使用權入市意愿影響比較顯著的因素主要有家庭年均純收入(0.012)、宅基地宗數(0.028)、戶主學歷(0.048)、農戶對政策的認知度(0.053)、農業依賴度(0.056)、戶主族別(0.083),影響系數由大到小依次是宅基地宗數(2.822)、家庭年均純收入(1.473)、戶主學歷(0.964)、農戶對政策的認知度(0.667)、農業依賴度(-1.029)、戶主族別(-1.331)。
4.3模型回歸分析
(1)農戶家庭宅基地宗數對農戶宅基地使用權入市意愿具有正向作用。農戶具有的宅基地宗數越多,其宅基地閑置現象越嚴重,在宅基地使用權可以入市交易的情況下,農戶更愿意用閑置的宅基地來盤活資本,用于農業生產和其他經營活動。
(2)家庭年均純收入對農戶宅基地使用權入市意愿具有正向作用。家庭年均純收入越高,城鎮生活的壓力相對較小,農戶考慮到城鎮基礎設施完備度高于農村,選擇城鎮生活的可能性更大,也意味著農戶非農轉移的意愿更強,農戶參與宅基地使用權入市的可能性要大一些。
(3)戶主學歷對農戶宅基地使用權入市意愿具有正向作用。農戶的學歷越高,適應新變化、新改革的能力越強,更易接受宅基地使用權入市;農戶學歷越高,掌握更多職業技能能力越強,在城鎮就業的機會越大,收入越穩定,為在城鎮穩定居住提供了比較好的經濟基礎,自然會不拘于農業生產,更希望通過宅基地使用權入市讓“死產”轉換,投入于其他經營活動。
(4)農戶對政策的認知度對農戶宅基地使用權入市意愿具有正向作用。在農戶對宅基地政策不了解的情況下,農戶擔心在宅基地使用權入市交易過程中無法保障自身利益,而選擇不愿意參與宅基地使用權入市交易。只有農戶充分了解宅基地政策,才能保證農戶在宅基地使用權入市交易中沒有壓力。
(5)農業依賴度對農戶宅基地使用權入市意愿具有反向作用,這與假設相符。一般情況下,農戶的農業依賴度越高,意味著家庭農業收入比重越大,家庭對種植土地和宅基地的依賴性越強,在城鎮工作和定居的可能性較小,對宅基地使用權入市的意愿越低;隨著非農收入的提高,農戶對土地的依賴性逐漸減弱,農戶參與宅基地使用權入市意愿變強。
(6)族別對農戶宅基地使用權入市意愿具有反向作用。漢族農戶比少數民族農戶更愿意宅基地使用權入市;少數民族由于生活習慣、宗教信仰與漢族有很大區別,少數民族農戶生活主要依靠農業生產,對宅基地和農村土地的依戀度較高。
5政策建議
5.1增加農戶家庭年均總收入,提高農戶生活水平
農戶家庭年均純收入越高,其宅基地使用權入市的積極性越高。經濟收入是硬指標,經濟收入越高,農戶的心里越踏實,追求更好生活環境的意識越強,也越能引導農戶參與到宅基地使用權入市中來。建議政府以提高農戶家庭年均純收入水平為基本目的,多渠道、多方式進行扶農、支農、富農,只有提高經濟收入,才能增強農戶對政府的信任程度,加大農戶對政府新農村建設和舊村改造的支持度。
5.2制定宅基地入市法律政策,加大法律政策宣傳力度
農戶對宅基地政策認知度越高,宅基地使用權入市的意愿越強,完善立法與宣傳政策是推行新制度的重要手段。首先,廢除目前法律中有關限制宅基地自由流轉的條款,明確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是土地使用者的合法財產;其次,在相應的法律中要確定宅基地入市的對象、條件、范圍、方式等,為宅基地使用權入市提供法律依據。
5.3進行宅基地確權登記,為宅基地入市做基礎
調查中有部分農戶擁有不止1處宅基地。應進一步推進農村宅基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將宅基地確權政策落到實處,明晰宅基地產權歸屬,細化宅基地產權結構,增強農戶對宅基地使用權穩定性預期,為流轉市場的建立打好基礎,也為下一步建立城鄉統一的土地市場做好準備。
參考文獻:
[1]張志強.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入市”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黨校,2010.
[2]顧永才,顧麗媛.宅基地入市是解決城市發展綜合癥的重要途徑[J].經濟師,2013(2):72-75.
[3]趙國玲,楊鋼橋.農戶宅基地流轉意愿的影響因素分析——基于湖北二縣市的農戶調查研究[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2009,18(12):1121-1124.
[4]陳秧分,劉彥隨,翟榮新.基于農戶調查的東部沿海地區農地規模經營意愿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資源科學,2009,31(7):1102-1108.
[5]張怡然,邱道持,李艷,等.農民工進城落戶與宅基地退出影響因素分析——基于重慶市開縣357份農民工的調查問卷[J].中國軟科學,2011(2):62-68.
[6]劉新平.新疆新農村建設土地流轉模式研究[M].北京:中國大地出版社,2009.
[7]陳勝可.SPSS統計分析從入門到精通[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
3.4模型構建
Logistic回歸模型作為一種非線性分類統計方法,以事件發生概率的形式提供結果,被廣泛用于事物影響因素的分析中,尤其是當因變量為二分變量時,它是研究因變量與自變量關系的常用方法[7]。根據農戶對于宅基地使用權入市意愿的作答,采用二項Logistic模型分析農戶對宅基地使用權入市意愿的影響因素。Logistic模型如下:
4結果與分析
4.1模型擬合度檢驗
選取Omnibus檢驗和HosmerandLemeshow(H-L)檢驗2種方法進行擬合度檢驗,結果表明,由6個變量建立的回歸模型,Omnibus檢驗其整體模型適配度檢驗卡方值為74.564,P=0.000<0.05,達到顯著水平,表示投入的6個自變量中至少有1個自變量可以有效地解釋與預測樣本在宅基地使用權入市意愿中有無關聯的分類結果;H-L檢驗其回歸模型整體適配度檢驗值為8.863,P=0.354>0.05,未達到顯著水平,表示回歸模型的適配度佳[7],自變量可以有效預測因變量。因此,2種檢驗方法均說明建立的Logistic模型擬合度好,其回歸效果能夠較好地反映農戶對宅基地使用權入市的意愿。
4.2模型回歸結果
運用SPSS19.0軟件進行Logistic回歸,由表2可知,對農戶宅基地使用權入市意愿影響比較顯著的因素主要有家庭年均純收入(0.012)、宅基地宗數(0.028)、戶主學歷(0.048)、農戶對政策的認知度(0.053)、農業依賴度(0.056)、戶主族別(0.083),影響系數由大到小依次是宅基地宗數(2.822)、家庭年均純收入(1.473)、戶主學歷(0.964)、農戶對政策的認知度(0.667)、農業依賴度(-1.029)、戶主族別(-1.331)。
4.3模型回歸分析
(1)農戶家庭宅基地宗數對農戶宅基地使用權入市意愿具有正向作用。農戶具有的宅基地宗數越多,其宅基地閑置現象越嚴重,在宅基地使用權可以入市交易的情況下,農戶更愿意用閑置的宅基地來盤活資本,用于農業生產和其他經營活動。
(2)家庭年均純收入對農戶宅基地使用權入市意愿具有正向作用。家庭年均純收入越高,城鎮生活的壓力相對較小,農戶考慮到城鎮基礎設施完備度高于農村,選擇城鎮生活的可能性更大,也意味著農戶非農轉移的意愿更強,農戶參與宅基地使用權入市的可能性要大一些。
(3)戶主學歷對農戶宅基地使用權入市意愿具有正向作用。農戶的學歷越高,適應新變化、新改革的能力越強,更易接受宅基地使用權入市;農戶學歷越高,掌握更多職業技能能力越強,在城鎮就業的機會越大,收入越穩定,為在城鎮穩定居住提供了比較好的經濟基礎,自然會不拘于農業生產,更希望通過宅基地使用權入市讓“死產”轉換,投入于其他經營活動。
(4)農戶對政策的認知度對農戶宅基地使用權入市意愿具有正向作用。在農戶對宅基地政策不了解的情況下,農戶擔心在宅基地使用權入市交易過程中無法保障自身利益,而選擇不愿意參與宅基地使用權入市交易。只有農戶充分了解宅基地政策,才能保證農戶在宅基地使用權入市交易中沒有壓力。
(5)農業依賴度對農戶宅基地使用權入市意愿具有反向作用,這與假設相符。一般情況下,農戶的農業依賴度越高,意味著家庭農業收入比重越大,家庭對種植土地和宅基地的依賴性越強,在城鎮工作和定居的可能性較小,對宅基地使用權入市的意愿越低;隨著非農收入的提高,農戶對土地的依賴性逐漸減弱,農戶參與宅基地使用權入市意愿變強。
(6)族別對農戶宅基地使用權入市意愿具有反向作用。漢族農戶比少數民族農戶更愿意宅基地使用權入市;少數民族由于生活習慣、宗教信仰與漢族有很大區別,少數民族農戶生活主要依靠農業生產,對宅基地和農村土地的依戀度較高。
5政策建議
5.1增加農戶家庭年均總收入,提高農戶生活水平
農戶家庭年均純收入越高,其宅基地使用權入市的積極性越高。經濟收入是硬指標,經濟收入越高,農戶的心里越踏實,追求更好生活環境的意識越強,也越能引導農戶參與到宅基地使用權入市中來。建議政府以提高農戶家庭年均純收入水平為基本目的,多渠道、多方式進行扶農、支農、富農,只有提高經濟收入,才能增強農戶對政府的信任程度,加大農戶對政府新農村建設和舊村改造的支持度。
5.2制定宅基地入市法律政策,加大法律政策宣傳力度
農戶對宅基地政策認知度越高,宅基地使用權入市的意愿越強,完善立法與宣傳政策是推行新制度的重要手段。首先,廢除目前法律中有關限制宅基地自由流轉的條款,明確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是土地使用者的合法財產;其次,在相應的法律中要確定宅基地入市的對象、條件、范圍、方式等,為宅基地使用權入市提供法律依據。
5.3進行宅基地確權登記,為宅基地入市做基礎
調查中有部分農戶擁有不止1處宅基地。應進一步推進農村宅基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將宅基地確權政策落到實處,明晰宅基地產權歸屬,細化宅基地產權結構,增強農戶對宅基地使用權穩定性預期,為流轉市場的建立打好基礎,也為下一步建立城鄉統一的土地市場做好準備。
參考文獻:
[1]張志強.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入市”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黨校,2010.
[2]顧永才,顧麗媛.宅基地入市是解決城市發展綜合癥的重要途徑[J].經濟師,2013(2):72-75.
[3]趙國玲,楊鋼橋.農戶宅基地流轉意愿的影響因素分析——基于湖北二縣市的農戶調查研究[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2009,18(12):1121-1124.
[4]陳秧分,劉彥隨,翟榮新.基于農戶調查的東部沿海地區農地規模經營意愿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資源科學,2009,31(7):1102-1108.
[5]張怡然,邱道持,李艷,等.農民工進城落戶與宅基地退出影響因素分析——基于重慶市開縣357份農民工的調查問卷[J].中國軟科學,2011(2):62-68.
[6]劉新平.新疆新農村建設土地流轉模式研究[M].北京:中國大地出版社,2009.
[7]陳勝可.SPSS統計分析從入門到精通[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
3.4模型構建
Logistic回歸模型作為一種非線性分類統計方法,以事件發生概率的形式提供結果,被廣泛用于事物影響因素的分析中,尤其是當因變量為二分變量時,它是研究因變量與自變量關系的常用方法[7]。根據農戶對于宅基地使用權入市意愿的作答,采用二項Logistic模型分析農戶對宅基地使用權入市意愿的影響因素。Logistic模型如下:
4結果與分析
4.1模型擬合度檢驗
選取Omnibus檢驗和HosmerandLemeshow(H-L)檢驗2種方法進行擬合度檢驗,結果表明,由6個變量建立的回歸模型,Omnibus檢驗其整體模型適配度檢驗卡方值為74.564,P=0.000<0.05,達到顯著水平,表示投入的6個自變量中至少有1個自變量可以有效地解釋與預測樣本在宅基地使用權入市意愿中有無關聯的分類結果;H-L檢驗其回歸模型整體適配度檢驗值為8.863,P=0.354>0.05,未達到顯著水平,表示回歸模型的適配度佳[7],自變量可以有效預測因變量。因此,2種檢驗方法均說明建立的Logistic模型擬合度好,其回歸效果能夠較好地反映農戶對宅基地使用權入市的意愿。
4.2模型回歸結果
運用SPSS19.0軟件進行Logistic回歸,由表2可知,對農戶宅基地使用權入市意愿影響比較顯著的因素主要有家庭年均純收入(0.012)、宅基地宗數(0.028)、戶主學歷(0.048)、農戶對政策的認知度(0.053)、農業依賴度(0.056)、戶主族別(0.083),影響系數由大到小依次是宅基地宗數(2.822)、家庭年均純收入(1.473)、戶主學歷(0.964)、農戶對政策的認知度(0.667)、農業依賴度(-1.029)、戶主族別(-1.331)。
4.3模型回歸分析
(1)農戶家庭宅基地宗數對農戶宅基地使用權入市意愿具有正向作用。農戶具有的宅基地宗數越多,其宅基地閑置現象越嚴重,在宅基地使用權可以入市交易的情況下,農戶更愿意用閑置的宅基地來盤活資本,用于農業生產和其他經營活動。
(2)家庭年均純收入對農戶宅基地使用權入市意愿具有正向作用。家庭年均純收入越高,城鎮生活的壓力相對較小,農戶考慮到城鎮基礎設施完備度高于農村,選擇城鎮生活的可能性更大,也意味著農戶非農轉移的意愿更強,農戶參與宅基地使用權入市的可能性要大一些。
(3)戶主學歷對農戶宅基地使用權入市意愿具有正向作用。農戶的學歷越高,適應新變化、新改革的能力越強,更易接受宅基地使用權入市;農戶學歷越高,掌握更多職業技能能力越強,在城鎮就業的機會越大,收入越穩定,為在城鎮穩定居住提供了比較好的經濟基礎,自然會不拘于農業生產,更希望通過宅基地使用權入市讓“死產”轉換,投入于其他經營活動。
(4)農戶對政策的認知度對農戶宅基地使用權入市意愿具有正向作用。在農戶對宅基地政策不了解的情況下,農戶擔心在宅基地使用權入市交易過程中無法保障自身利益,而選擇不愿意參與宅基地使用權入市交易。只有農戶充分了解宅基地政策,才能保證農戶在宅基地使用權入市交易中沒有壓力。
(5)農業依賴度對農戶宅基地使用權入市意愿具有反向作用,這與假設相符。一般情況下,農戶的農業依賴度越高,意味著家庭農業收入比重越大,家庭對種植土地和宅基地的依賴性越強,在城鎮工作和定居的可能性較小,對宅基地使用權入市的意愿越低;隨著非農收入的提高,農戶對土地的依賴性逐漸減弱,農戶參與宅基地使用權入市意愿變強。
(6)族別對農戶宅基地使用權入市意愿具有反向作用。漢族農戶比少數民族農戶更愿意宅基地使用權入市;少數民族由于生活習慣、宗教信仰與漢族有很大區別,少數民族農戶生活主要依靠農業生產,對宅基地和農村土地的依戀度較高。
5政策建議
5.1增加農戶家庭年均總收入,提高農戶生活水平
農戶家庭年均純收入越高,其宅基地使用權入市的積極性越高。經濟收入是硬指標,經濟收入越高,農戶的心里越踏實,追求更好生活環境的意識越強,也越能引導農戶參與到宅基地使用權入市中來。建議政府以提高農戶家庭年均純收入水平為基本目的,多渠道、多方式進行扶農、支農、富農,只有提高經濟收入,才能增強農戶對政府的信任程度,加大農戶對政府新農村建設和舊村改造的支持度。
5.2制定宅基地入市法律政策,加大法律政策宣傳力度
農戶對宅基地政策認知度越高,宅基地使用權入市的意愿越強,完善立法與宣傳政策是推行新制度的重要手段。首先,廢除目前法律中有關限制宅基地自由流轉的條款,明確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是土地使用者的合法財產;其次,在相應的法律中要確定宅基地入市的對象、條件、范圍、方式等,為宅基地使用權入市提供法律依據。
5.3進行宅基地確權登記,為宅基地入市做基礎
調查中有部分農戶擁有不止1處宅基地。應進一步推進農村宅基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將宅基地確權政策落到實處,明晰宅基地產權歸屬,細化宅基地產權結構,增強農戶對宅基地使用權穩定性預期,為流轉市場的建立打好基礎,也為下一步建立城鄉統一的土地市場做好準備。
參考文獻:
[1]張志強.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入市”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黨校,2010.
[2]顧永才,顧麗媛.宅基地入市是解決城市發展綜合癥的重要途徑[J].經濟師,2013(2):72-75.
[3]趙國玲,楊鋼橋.農戶宅基地流轉意愿的影響因素分析——基于湖北二縣市的農戶調查研究[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2009,18(12):1121-1124.
[4]陳秧分,劉彥隨,翟榮新.基于農戶調查的東部沿海地區農地規模經營意愿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資源科學,2009,31(7):1102-1108.
[5]張怡然,邱道持,李艷,等.農民工進城落戶與宅基地退出影響因素分析——基于重慶市開縣357份農民工的調查問卷[J].中國軟科學,2011(2):62-68.
[6]劉新平.新疆新農村建設土地流轉模式研究[M].北京:中國大地出版社,2009.
[7]陳勝可.SPSS統計分析從入門到精通[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