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煥鴻
摘 要 受多種因素影響,云南省普洱市鎮沅縣者東鎮玉米種植水平一直較低。近年來,該鎮通過開展玉米高產創建項目,并根據示范—推廣—技術等一系列措施,不斷強化管理、科學施肥,提升了者東鎮的玉米產量,增加了農民收入。基于此,主要圍繞者東鎮玉米高產創建種植技術展開深入分析和論述。
關鍵詞 玉米;高產創建;種植技術;云南省鎮沅縣者東鎮
中圖分類號:S513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3-890X(2014)11-0-2
云南省普洱市鎮沅縣者東鎮位于鎮沅縣東部,鎮沅縣者東鎮地處普洱市北部,屬于亞熱帶氣候,全年平均氣溫18 ℃,年平均降雨量1 567mm,年平均濕度79%,全年平均無霜日數330 d,夏無酷暑,冬無嚴寒,降雨充沛,降雨多集中在每年5-10月,此階段的降雨量約占全年的80%,光照充足,有利的氣候條件很適合玉米生長。近年來,玉米高產創建種植技術被應用到者東鎮玉米種植中,提升了大春產量。此外,該鎮各農技部門加強組織領導,精心規劃,推動了玉米高產創建種植技術方案的有序開展。截至今日,者東鎮東村蠻奴組現已設立百畝玉米高產創建示范園區,并精心栽培玉米品種“雅玉889”“五谷1790”,因栽培技術實施到位,農民積極性高昂、玉米豐產,實現了農民增收。
1 選擇地塊、精心整地
依照高產創建項目實施方案,選擇水利條件優越、環境較好的村組作為玉米種植示范園區,精心整地。并精心選種、撿出地表的樹木枯枝、殘根、地膜等,做好地表土壤的深耕、平整。在整地時,可施加1 000~1 500 kg/667 m?的農家肥,再與復合肥20 kg/667 m?混合,相互攪拌均勻,做種肥[1]。
2 選擇優良品種,適時適量播種
結合云南省普洱市鎮沅縣者東鎮氣候、地形情況,考慮品種為北玉16號、雅玉889、遼單527、海禾30、雅玉78,保玉9號以及迪卡2號,選擇粒大飽滿適合該地種植的玉米品種后,再選擇雨水充足、氣候適宜的時節播種,提升種子存活率,避免費工費種、增加成本、錯過最佳播種季節。所選擇的種子播種標準為30 kg/hm?。
3 科學、規范栽種
在栽種時,還應做好拉線開墑工作,并將底肥施加在墑面中,栽種前應確保土壤平整、均勻,墑高在20~25 cm之間,此后拉緊蓋膜,將土壤壓實。此后拉線雙行條栽:保證大行距110 cm、小行距40 cm,株距22~23 cm,在墑面使用人工打洞或采用移栽器播種,播種時保證每穴2粒種子,并留苗5.7~6.0 萬株/hm?。營養塊育苗定向移栽,以提升玉米苗自身的抗寒、抗旱、抗病能力,獨立吸收土壤養分,這與直播相比,可早熟10~15 d。
4 查苗補缺、合理施肥
對于移栽的玉米苗,移栽10~12 d后即可進行查苗補缺,并將殺蟲劑與水按照一定比例混合,灌澆玉米苗,防蟲害的同時,提升全苗概率。要保證玉米粒大飽滿,關鍵還在于合理施肥。施肥時應做好根旁深施、施后培土,避免肥料揮發流失。通常情況下,施肥最佳時機為雨后,并在出苗后3~5葉期,及時施加提苗肥,有利于玉米苗生長。施肥標準為40~50 kg碳胺或30 kg尿素作提苗肥[1]。主要做法為:在玉米苗旁挖洞施加,施加后蓋土。對于缺水土壤,應及時灌澆,灌澆后及時施肥。條件不允許的地區,應在天下雨時,雨水透過土壤10 cm左右及時追肥[2]。及時施加拔節肥。拔節期屬于玉米生長的關鍵時期,該時期要保證玉米吸收足夠的養分,因此應及時施加拔節肥,拔節肥的施加時間大多為10~12片葉期。拔節肥的施加標準為:施加40 kg/667m?尿素。灌澆條件與追肥一致。
5 田間管理
玉米幼苗在2~3片葉時間苗,4~5片葉時定苗,定苗時僅在每穴中留一株幼苗,若有2處穴塘內不出苗,就應在周邊穴多留2株苗,并做好除草、除害、追肥等工作,雨季應做好農田排水工作。在陰涼區域,應先播種后蓋膜,并及時破膜順苗,部分苗木還需人工破膜引苗,避免覆膜中溫度過度而燙傷幼苗。隨后進行苗木去雄,去雄時盡量不要傷害其它葉片,玉米苗去雄的最佳時間為10:00-17:00,期間去雄有利于苗木傷口愈合,可提升玉米苗存活率。此外,還可使用玉米健壯素30mL與600 kg/hm?稀釋為0.006%~0.008%的水溶液相互混合用噴霧器噴灑于葉面,可促進根系生長,枝干矮壯。
6 病蟲害防治
玉米種植中,還應做好疾病防控工作,對于小斑病、玉米灰斑病等,可用藥物75%甲基托布津1.5 kg/hm?,與水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后噴灑,7~10 d/次。玉米蚜蟲病可用4 000~5 000倍液10%蟲吡啉可濕性粉劑與水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后噴灑葉片。此外,還應做好玉米銹病、褐斑病、炭疽病、干腐病等疾病的防治工作,提高玉米存活率,增加玉米產量。
7 結語
隨著我國城鄉建設進程的加快,可利用耕地面積逐日減少,糧食生產安全面臨極大挑戰,為了提高玉米產量、增加農民收入。在者東鎮政府大力支持、群眾積極響應的背景下,通過連續幾年創建計劃的實施,者東鎮的玉米產量不斷提升,玉米抗旱抗災能力不斷增強,取得了顯著成效。今后,玉米高產創建種植技術可在該地繼續進行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高秀云,李從勇,曹軍.麥茬玉米隆平206超高產栽培技術[J].安徽農學通報,2014(7):50-51.
[2]高幫輝.重慶市萬州區余家鎮萬玉米高產創建經驗術[J].南方農業,2012(7):57-59.
(責任編輯:劉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