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有勝
摘 要 結合梁河縣新形勢下農機化發展面臨的新機遇,對比壩區,山區農機化發展存在的差異,分析了當前制約丘陵山區農機化發展的不利因素,提出了新形勢下加快推進丘陵山區農機化發展的建議。
關鍵詞 丘陵山區;農機化;發展;云南省梁河縣
中圖分類號:F323.3 文獻標志碼:C 文章編號:1673-890X(2014)11--3
1 梁河縣概況及農機化發展現狀
梁河縣位于云南省西部,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東北部。全縣轄6鄉3鎮,轄區最高海拔2 672.8 m,最低海拔860 m,有中山、低山、火山堆、臺階地、河谷平壩等五種地貌類型,總面積1159 km?,其中:壩區面積144 km?,占總面積的12.42%,丘陵山區面積1 015 km?,占87.58%;全縣總耕地面積1.5萬hm?,其中:壩區耕地面積0.62萬hm?,占全縣總耕地面積的41.3%,丘陵山區耕地面積0.88萬hm?,占58.7%。2013年末,全縣農業機械總動力128 096.79 kW,其中:壩區83 538.97 kW,占65.22%,丘陵山區44 557.82 kW,占34.78%;全縣在冊大、中、小型拖拉機(含手扶式拖拉機)3 129臺,其中壩區2137臺,占全縣在冊拖拉機總數的68.3%,山區992臺,占31.7%。另外,據調查統計,截至2013年末,梁河縣丘陵山區鄉鎮還未有農戶購置聯合收割機、插秧機、大型農田動力機械和配套農機具,微耕機、農副產品加工機械、排灌機械、植保機械等與壩區之間的比例也存在著較大差距。
2 梁河縣陵山區農機化發展存在的問題
2.1 丘陵山區的自然條件不利于農機化的發展
云南梁河縣屬于丘陵山區,丘陵山區的山路崎嶇不平,不利于農機在丘陵山區的耕作,丘陵山區的耕作方式多為一家一戶的單獨作業方式,集約化耕作難以實現。另外,農作物的成熟時間長短不齊,更不利于山區農機作業,農機手要增加工作強度,單位面積中的農機投入也要增加,新型的農機也難以推廣。
2.2 基礎設施差,制約著丘陵山區農機化的發展
梁河縣地處丘陵山區,交通不便,公共農業基礎設施落后,機械耕道和水渠網絡沒有得到修建,導致農業機械在村組和田間轉移不方便,甚至有的根本無法行走,因此梁河縣地區的耕作農機都是比較小型和輕便的。但即便如此,農機手進行農耕作業時,由于自然條件差,基礎設施落后,也會存在較多安全隱患;轉移農機需要人力拆卸和運送,高強度的工作增加了勞動力成本,也減少了農機作業時間,減弱了農機利用效力。再由于缺乏水渠網絡,使丘陵山區應對自然災害能力十分脆弱。搶水練田時,還要增加保水的技術要求,無形中就要求機手增加作業時間和提高操作技術含量,嚴重影響了農機具應有的作業效率和農機化事業的進程[1]。
2.3 農民科技文化素質低,難以發揮農機正常使用效率
梁河縣丘陵山區農民的文化程度普遍較低,據統計,在丘陵山區駕駛操作人員的學歷層次結構中,中專學歷僅占0.8%,高中學歷僅占8%,初中學歷占30.8%,其余均為小學以下的學歷,由于學歷低,農機手對農業機械的操作技巧和維修保養技術掌握不到位,沒有專業人員的指導,接受到的技術培訓不到位,使農機不能充分發揮使用效率。此外,不當的操作還會耗損農機的壽命,無形中增加了農機投入成本等。梁河縣丘陵山區農民科技文化素質低,使農機正常使用效率降低,農機技術無法推廣。
2.4 農民傳統的勞作習慣和經濟條件阻礙了農機化事業的發展
丘陵山區的交通和信息都較閉塞,傳統的勞作習慣、落后的農業生產技術條件、貧困的經濟基礎,單家獨戶的經營方式等,使丘陵山區農民對農業機械認識不到位和使用不規范,農機得不到優化配置,服務很難實現專業化和全程化。新型中小型農機具較貴,對丘陵山區農民來講難以承受,嚴重地影響到丘陵山區農機化事業前進的步伐。
2.5 丘陵山區農機技術推廣網絡不健全,使農機化事業發展相對滯后
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作業含量普遍很低,農機技術難以推廣,與丘陵山區農機技術推廣網絡建設滯后和不健全有一定的關系。全縣只有一個縣級農機技術推廣站,鄉(鎮)一級農機推廣人員歸屬于農業技術綜合服務中心,鄉(鎮)黨委、政府是農業技術綜合服務中心的主要領導機構,工作面寬,且多數在崗不在職,農機推廣工作得不到更好地開展,使得農民接受農機新技術的渠道少,認識新技術、新機具的條件有限,嚴重地影響著丘陵山區農機化事業的發展。
2.6 丘陵山區農機維修網點少,布局不合理、分布不均勻
現有的農機維修網點分布不均勻,在壩區鄉鎮,由于農機擁有量大,農機維修網點相對要多一些,有的在村級還設有農機維修點,但在丘陵山區,村級基本沒有農機維修點,有的鄉鎮盡管農機數量不少,卻沒有一家像樣的農機維修點,一旦農機出現故障,農民就要跑幾里甚至幾十里山路到縣城或壩區鄉鎮去請人修理,造成有的鄉村農民購機容易,維修難的局面。
2.7 家庭單產生產方式制約著農機化的發展
我國自1978年實施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實施以來,梁河縣的農業土地基本上都是以個體家庭經營為主。這種經營方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給予了農民的生產自主權、經營決策權、產品銷售權、收益分配權等,鼓勵農民自主經營自己的土地,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但單獨承包的耕種方式,也使經營生產分散,農作物難以形成規模化的經營,造成不同生長期的農作物的成熟期參差不齊制約著農機的連片作業,影響到農機化事業的發展。
3 梁河縣丘陵山區農機化發展對策
3.1 促進政府參與和支持,加強優惠政策的落實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機械化促進法》以法律的形式明確了各級人民政府和相關部門扶持機械化事業的政策措施。推進農業機械化,促進農業現代化,需要各級人民政府和相關職能部門密切配合,正確引導和強有力的支持。尤其是南方丘陵山區的農業現代化的發展,完全靠農民自己的力量是難以實現的,需要政府在政策、物力、人力、資金方面的大力支持。endprint
3.1.1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丘陵山區的自然條件及經濟狀況等決定了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作業規模小,使用效率低,發展后勁嚴重不足;再加上優惠政策沒能完全到位,政府引導和參與少,丘陵山區的農業機械化進程緩慢。各級政府應把發展丘陵山區的農業機械化納入到日常議程上來,作為一件大事來抓,加大投入,完善農機法規,出臺各種優惠政策措施,實現工業反哺農業的轉軌,加快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進程。
3.1.2 增加山區惠農補貼資金
國家實行了農機購置補貼政策以來,對推動農機化和農業發展發揮了積極的促進作用。梁河縣地處丘陵山區,貧困戶相當多,丘陵山區農戶應相應的增加的購置補貼,通過補貼購買新型農機,使新型農機真正服務于丘陵山區的農業發展。對新型農用機械予以優先貸款甚至低息或政府貼息貸款,為丘陵山區農機化事業的發展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
3.1.3 完善基層農機推廣網絡
梁河縣地處丘陵山區,與外界的交通來往不方便,與外界信息溝通也比較滯后,新型的農機使用技術和新型的農機產品在本縣的應用均比較困難。對農機手的技術培訓以縣級技術培訓站的培訓為主,無法接受到更高一級的技術人員對農機手的培訓。因此政府應盡快建立健全基層農機服務網絡,落實推廣服務經費,組織開展一些流動的培訓活動,進行農機新型產品介紹,農機操作示范和操作技術交流,進一步推廣新型的農機和技術,真正形成農機服務網絡,調動農機技術宣傳者的工作激情。
3.1.4 大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梁河縣丘陵山區抵抗自然災害能力較差,自然災害來襲時,農業作物往往受到毀滅性損失,且由于基礎建設不到位,防災減災工作難以開展,大大降低了農業機械作業效率。因此,要進一步加大丘陵山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分步驟分計劃實施基礎建設工作,對于能夠起到便利交通、防水防澇、減災防災作用的鄉村公路、機耕道、水渠網絡、平田改土等工作要重點支持,完善基礎設施建設。
3.2 加強組織創新,推動實現農業土地規模經營
要發展基層農機服務組織,僅靠農民自發的力量和市場的導向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政府部門強有力的支持。要借著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東風,建立農業機械化作業示范區,樹立示范耕作榜樣,加強農機服務組織建設;要以農民自愿為前提,堅持“自辦、自營、自創收益”的原則,創建農機合作社,自發形成農機服務組織,以及其他多種形式的基層服務組織相互傳授技術,提高操作水平,適應于市場經濟。
農業機械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內容和標志。在梁河縣地區,由于各家各戶的經營方式和經營品種差異,以及丘陵山區的土地往往比較分散,會有一些土地權益糾紛,這些都不利于農業機械化的發展。所以,國家應盡快出臺相關法律進一步規范和促進土地規模經營的實現,促進土地集中經營管理,促進土地流轉形成規模化經營,使土地資源得到充分的利用,這樣有利于推廣先進的機械化技術和農業生產技術,有利于優化配備農業機械和配置勞動力,可以推進農機化的進程,提高農機的作業效力,轉移解放更多的農村勞動力。
3.3 拓寬農機服務領域
丘陵山區農業產業結構發生重大變化,農機服務領域也要發生相應的變化。丘陵山區的園林種植業、養殖業、畜牧業等發展的速度很快,機械投入、引進、示范推廣,應得到有關部門的重視和開發。先進的農機具的出現,能加快丘陵山區農業經濟的發展。
3.4 加強信息反饋和技術優化
政府應該充當一個很好的橋梁和紐帶,加強科研、生產、推廣之間的反饋和聯系。政府技術推廣部門要積極搜集農機手在使用農機時的反饋,把農機的使用性能、適應性能、技術效果等綜合信息反饋給生產單位,生產單位根據一線農民使用反饋進行技術革新和改進,指導生產部門創新產品和工藝,生產更適合農機手操作、使用、推廣的新型農機,把新型的合格產品再推向市場,形成良性循環,不斷研制和生產出適應丘陵山區的農業機械。
3.5 合理布局丘陵山區農機維修網點
在丘陵山區農機維修網點的布局上,要本著便民、利民的原則,達到農機維修“就地就近,少花錢,時間短,質量好”的要求,農機維修網點服務覆蓋丘陵山區各個鄉鎮和農機擁有量較大的村,解決丘陵山區農機戶維修難、維修貴問題,提高農戶購機積極性,使農機服務農業、增加農民收入的優勢更加明顯。
參考資料
[1]農業部.農機科技推廣[M].北京:農機推廣總站出版,2014.
(責任編輯:劉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