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超英
摘要: 保險資金和其他資本一樣,市場經濟條件下,利益最大化是其本質要求。文章比較了國際保險資金的收益狀況,比較結果顯示,我國保險資金運用存在的最大問題是資金效率不高,收益率偏低。文章進一步分析表明,造成我國保險資金效率不高的原因是保險資金運用結構不合理,銀行存款過多,高收益產品投資不足等原因。為此,文章提出保險企業應重視保險資金,以市場化為導向,實現保險資金運用結構不斷優化,并在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雙重約束下,管控好保險資金運用。
關鍵詞: 保險資金運用;結構;利益最大化
保險公司的盈利能力取決于保險公司承保業務和資金運用兩方面的業務效率?,F代保險業的重要特征是承保業務與資金業務并重,二者被喻為保險業發展的兩個輪子[1]。資金運用是保險行業的核心業務之一,沒有資金運用就沒有保險業的發展。由于保險市場競爭加劇,保險公司承保業務的利潤率普遍在下降。據統計,2013年,中國國內64家商業財產保險公司中,實現總體盈利只有38家,有26家占407%的保險公司主營業務虧損[2]。壽險公司經營也不容樂觀,整體利潤表現為下滑。從國際經驗來看,保險主業盈利基本在盈虧平衡點附近,有時甚至還會出現虧損,保險公司的利潤重要來源是保險資金的運用。因此,保險公司資金運用水平影響保險公司的總體盈利能力。
一、中國保險公司資金運用盈利能力現狀
2013年我國保險總資產8288695億元,用于資金運用的總規模達7687341億元[3],保險資金運用總體規模大,但是運用效率不高。1999-2013年的15年間如圖1),我國保險資金運用收益率在5%左右低位波動,最高年份保險資金收益率達1090%2007年),最低年分才有280%2008年),15年的保險資金平均收益為448%,考慮同期的年均2%的通脹率CPI),我國保險投資回報率248%,而實際水平更低。而發達國家保險資金的投資收益率水平在17%[4]左右如表1),可見國內保險資金運用效率不高,與國際發達國家的保險資金運用收益率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
目前的投資收益是在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市場利率水平較高的的條件下實現的,這種收益率顯得更低。隨著利率市場化和資金成本的提高,保險資金現有的收益水平可能造成利差損失,長期以往,保險公司盈利將成為一架“獨輪車”,保險資金運用效率不高也將成為保險企業經營的“包袱”,影響企業競爭力。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保險資金平均收益率差值達14%。依當前我國龐大的保險資金運用規模,年利潤損失驚人如表2)。